1.送客的礼仪有哪些
在家庭接待礼仪中,好的开场好似一束鲜花给人愉快,精彩的告别就是一杯芬芳的美酒,令人回味。否则就会造成热情迎宾,冷淡送客的不良后果,给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⑴当客人告辞时,应婉言相留,这是情谊流连的自然表示,并非俗套与多余。
⑵客人要走,应等客人起身后,再起身相送,不可客人一说要走,主人就站起来。
⑶主人送客应送到门外或楼下,待客人伸出手来握别时,方可以手相握,切不可在送客时先“起身”或先“伸手”,免得有厌客之嫌。若送客人到门外,应站在门口目视客人下楼,并在客人下楼梯拐弯时,挥手致意。
⑷有些客人常常会带礼物来,对此,我们送客时应有所反应,如表示谢意,或请求客人以后来访再不要携带礼品了,或相应地回谢一些礼物,决不能受之无愧似的若无其事,毫无表示。
本段文字摘自:《礼仪的力量》
作者: 詹洋
2.送客的礼仪
送客的礼仪
如客人提出告辞时,秘书人员要等客人起身后再站起来相送,切忌没等客人起身,自己先于客人起立相送,这是很不礼貌的。若客人提出告辞,秘书人员仍端坐办公桌前,嘴里说再见,而手中却还忙着自己的事,甚至连眼神也没有转到客人身上,更是不礼貌的行为。“出迎三步,身送七步”是迎送宾客最基本的礼仪。因此,每次见面结束,都要以将再次见面的心情来恭送对方回去。通常当客人起身告辞时,秘书人员应马上站起来,主动为客人取下衣帽,帮他穿上,与客人握手告别,同时选择最合适的言词送别,如希望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尤其对初次来访的客人更应热情、周到、细致。
当客人带有较多或较重的物品,送客时应帮客人代提重物。与客人在门口、电梯口或汽车旁告别时,要与客人握手,目送客人上车或离开,要以恭敬真诚的态度,笑容可掬地送客,不要急于返回,应鞠躬挥手致意,待客人移出视线后,才可结束告别仪式。
3.中西待客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很多的。
下面就我所知道有一些方面与你共享一下: 不少人在吃西餐时,都会担心“失礼”。其实,所谓餐桌礼仪是为了让餐膳可以不受阻碍和破坏,而得以顺利流畅地进行的实用守则。
谨记“整齐、清洁和保持安静”三项原则便可无往而不利。 一、宴会礼仪 (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
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
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
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
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
在你座前更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
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
(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此外,我对法国餐桌礼仪的忌讳有些了解,如后: 二、法国餐桌礼仪七忌 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
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在点菜时自己应选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没有头绪的话,可请侍应为你推荐餐厅的招牌菜,但要给明确的表示,如想吃海鲜、不吃红肉等,切记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说“是但(随便也罢)”的人只会为同台客人添加麻烦。
用餐要注意的细节甚多,但其实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礼仪,只要保持冷静,不做大动作,不出声响或阻碍别人用餐的话已算合格。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类时(如牛扒)应从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将它移到碟边。
3、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拨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调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对方递给你,千万不要站起来俯前去取。
5、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
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壁。 7、吃完每碟菜之后,如将刀叉四边放,又或者打交叉乱放,非常难看。
正确 *** 是将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齿朝上。 另外!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
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
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之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之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
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
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4.中国礼仪中外事迎送有哪些禁忌
在国际交往中,对外国来访的客人,通常均视其身份和访问性质,以及两国关 系等因素,安排相应的迎送活动。
这些安排,既要热情友好,又要符合礼仪。为此, 外事迎送应注意下列十点: 一忌迎送规格不当。
对来宾的迎送规格各国做法不尽一致。确定迎送规格, 主要依据来访者的身份和访问的目的,适当考虑两国关系,同时要注意国际惯例等综合平衡来确定。
一般说,主要迎送人通常都要同来宾的身份相当。但由于国体 不同,当事人或年高或临时身体不适或不在当地等原因,不可能完全对等。
遇此情 况,可灵活变通,由职位相当的人士,或由副职出面。总之,主人身份要同客人对口 对等为宜。
万一当事人不能出面时,无论作何处理,应从礼貌出发,代表人要主动 向对方作出解释。 二忌迎送场面不当。
迎送场面的安排也要恰当,一般说,各国对外国国 *** 首、 *** 首脑的正式访问,往往都要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对军方领导人的访问,也 安排举行检阅仪仗队等欢迎仪式。对其他人员的访问,一股不举行欢迎仪式。
在 安排迎送仪式时,也有从发展两国关系或当前政治需要出发,破格接待,安排较大 的迎送场面的。 然而,为避免造成厚此薄彼的印象,非有特殊需要,一般应按国际 常规办理为宜。
三忌主人晚到或误迎误送。主人晚到和误迎误送,都是失礼的表现,无论你事 后如何解释,都难以挽回不快的影响。
为此,必须准确掌握来宾乘坐的飞机、火车、轮船抵离时间,如有变化,应及时掌握。 一般大城市的机场、车站和轮船码头离市 区都比较远,由于天气变化等多种意外原因,飞机和轮船都可能不准时。
因此,你 想顺利地迎送客人,既不因误机误车而等待很多时间,又不发生误送误迎的事情, 就一定要准确掌握抵离时间。 四忌不主动热情。
客人与迎接人员见面时,迎接人员应热情走上前去欢迎,并 主动介绍前来欢迎的主要人员。 然后要礼貌地倾听客人的介绍。
相互介绍时,可 由礼宾交待工作人员或其他接待人员介绍,也可以由双方身份更高者进行介绍。 客人初到,一般都比较拘谨,主人宜主动热情地与客人进行交谈、寒暄。
五忌迎送人员多变。在安排出面接待的主人时,更好要安排周到一些,主人宜 固定为好。
切忌今天换一个,明天换一个,甚至半天换一个,弄得说话接不上茬,容 易使客人感到陌生拘谨。起码也要相对固定。
如因工作需要而变换,更好事先打 好招呼,说明原因。如因临时变换人,也应向客人说明情况,表示歉意。
六忌迎送中不拘小节。如忌男人戴手套,女主人戴厚手套(女主人可戴薄型手 套);忌为客代提随身小包和随身之物;忌大声喧哗和随便打闹说笑等。
七忌官员为客人提送行李。一般迎送过程中,参加迎送的官员,尤其是主要官 员更应注意,不要去为客人提送行李,以免有失身份和尊严。
八忌迎送人员过少过多。在安排迎送人员时,一定要比例适当。
人员过少了 显得不热情、不礼貌,有时连行李都无法去取;人员过多了,既浪费人力,又无实际 必要。 九忌迎送时间过于紧张。
迎送客人的时间事先要计算好,什么时候集中,什么 时候出发,什么时候迎送,时间安排要适当。过紧了,容易出现慌乱和丢三落四的 情况;过松了,既浪费时间,又觉得无话可说,显得冷冷淡淡、松松散散。
十忌迎送工作安排不周密。 要想使迎送工作做到双方满意,事先要周密考虑, 认真安排,切忌马马虎虎,想起什么安排什么。
比如,迎送身份高的客人,事先应在 机场、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准备好茶水和饮料;来客多的时候,事先一定要 安排好住房和迎送汽车。如有条件,在客人到达之前,将住房号和乘车号码通知客 人。
如果做不到,可印好住房、乘车表,或打好卡片,在客人到达时及时发到每位客 人手中,或通过对方的联络秘书转达。这样既可避免混乱,又可以使客人心中有 数,主动配合;要安排专人协助办理入出境手续及机票(车、船票)和行李提取、托 运手续等事宜。
如果是重要代表团,人数众多,行李也多,应将主要客人的行李取 出(更好请对方派人配合),及时送往住地,以便更衣;客人抵达住处后,一般不要 马上安排活动,应稍作休息,起码给客人留下方便、洗漱和更衣的时间。
5.中西待客礼仪有什么不同
中国礼仪VS外国礼仪:不同文化的七项“大比拼” 《礼记·曲礼上》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和普遍,这就要求商务人士了解并得体运用国际商务礼仪,才能友好、真诚地进行交流、沟通和 *** 。 一、不同文化的七项对比 我国和西方国家商务交往最多。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具体来说有七个方面,必须首先有所了解。
1、对待赞美 我们和西方人在对待赞美的态度上大不相同。别人赞美的时候,尽管内心十分喜悦,但表面上总是表现得不敢苟同,对别人的赞美予以礼貌的否定,以示谦虚:“还不行!”、“马马虎虎吧!”、“那能与你相比啊!”、“过奖了!”等。
而西方人对待赞美的态度可谓是“喜形于色”,总是用“Thank you”来应对别人的赞美。 2、待客和做客 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
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费,因而对于主人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以谢绝。比如,主人问客人想喝点什么,客人一般会说“我不渴”或“不用麻烦了”;主人在餐桌上为客人斟酒,客人总要加以推辞,说“够了,够了”,而事实上,客人并不一定是不想喝,往往只是客气而已。
所以,称职的主人不会直接问客人想要什么,而是主动揣摩客人的需求,并积极地给予满足。在餐桌上,殷勤好客的主人总是不停地给客人劝酒劝菜。
所以,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热烈:一方不停地劝,另一方则不停地推辞。 而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无需客套。
当客人上门了,主人会直截了当地问对方“想喝点什么”;如果客人想喝点什么,可以直接反问对方“你有什么饮料”,并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饮料;如果客人确实不想喝,客人会说“谢谢!我不想喝”。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还要不要再来点,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再向客人劝吃请喝。
3、谦虚和自我肯定 我们一直视谦虚为美德。不论是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成绩,总是喜欢自谦。
如果不这样可能会被指责为“不谦虚”、“狂妄自大”。比如,中国学者在作演讲前,通常会说:“我学问不深,准备也不充分,请各位多指教”;在宴会上,好客的主人面对满桌子的菜却说:“没有什么菜,请随便吃”;当上司委以重任,通常会谦虚地说:“我恐怕难以胜任。”
而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没有自谦的习惯。他们认为,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承认,首先必须自我肯定。
所以,他们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成绩总是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宴请的时候,主人会详尽地向客人介绍所点菜的特色,并希望客人喜欢;而被上司委以重任的时候,他们会感谢上司,并表示自己肯定能干好。
4、劝告和建议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喜欢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提一些友好的建议和劝告,以示关心和爱护。但中西方人在提劝告和建议的方式上却有很大区别。
中国人向朋友提建议和劝告的时候,往往都非常直接,常用“应该”、“不应该”,“要”、“不要”这些带有命令口气的词。比如,“天气很冷,要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路上很滑,走路要小心!”、“你要多注意身体!”、“你该刮胡子了!”、“你该去上班了!”等。
西方人在向亲朋好友提劝告和建议的时候,措词非常婉转,比如,“今天天气很冷,我要是你的话,我会加件毛衣”、“你更好还是把胡子刮了吧。”一般来说,双方关系越接近,说话的语气越直接。
但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之间,也不会使用像我们那样的命令语气。否则,会被认为不够尊重自己独立的人格。
5、个人隐私权 西方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权。在日常交谈中,大家一般不会涉及对方的“私人问题”。
这些私人问题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工作、住所、经历、宗教信仰、选举等。同时,人们还特别注重个人的私人生活空间。
别人房间里的壁橱、桌子、抽屉,以及桌子上的信件、文件和其他文稿都不应随便乱动、乱翻(如果需要借用别人物品,必须得到对方的许可)。假如别人在阅读或写作,也不能从背后去看对方阅读和写作的内容,即使对方只是在阅读报纸或杂志。
空间距离上也很在意。即使在公共场所,大家都十分自觉地为对方留出一定私人空间。
比如,排队的时候他们总是习惯和别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我们的个人隐私观念比较淡薄。
特别是在亲朋好友之间,大家喜欢不分你我,共同分享对方的私人生活。另外,长者往往可以随意问及晚辈的私人生活,以显示关心。
6、时间安排 西方人大多时间观念很强,日程安排很紧凑。如果要拜会或是宴请西方人,一定要提前预约,预约时间通常在一周以上。
如果你没有预约而突然拜访或是临时约请对方,对方一般会拒绝你。而且,对于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有严格的区分。
如果是工作交往,应选择在对方的工作时间里进行;如果是私人交往,就要选择在对方下班的时间里进行。 p; 另外,时间上,忌讳日期13和星期五。
特别既是13号又是星期五的日子,往往不安排任何外出事宜。 而我们很多人的时间观念不是太强。
没有预约的突然造访和临。
6.送客礼仪应注意什么
送客是接待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到整个接待工作的效果。送客礼节,重在送出一份友情。具体说来有:
(1)婉言相留
无论是接待什么样的客人,当客人准备告辞时,一般应婉言相留,zhidao这虽是客套辞令,但也必不可少。
客人告辞时,并在客人起身后再起身。更好叫家中成员一起送客出门。分手时应充满热情地招呼客人“慢走”、“走好”、“再见”、“欢版迎再来”、“常联系”,等等。
(2)送客有道
如果将客人送至门口,应在客人的身影完全消失后再返回。否则,当客人走完一段路再回头致意时,发现主人已经不在,心里会有些不是滋味。另外,送客返身进屋后,应将房门轻轻关上,不要使其发出声响。那种在客人刚出门的时候就“砰”地关门的做法是极不礼貌的,并且很有可能因此而“砰”掉客人来访期间培养起来的所有情感。
到车站、码头或机场送客时,不要表现得心神不宁,以使客人误解你在催他赶快权离开。送客到机场,更好等客人通过安检后再返回。因为也许有些物品不让带上飞机而需要你保管。
如果客人“比较坚决”地谢绝主人相送,则可遵客人意思,不必“强行送客”。
7.请问谁有关于送客礼仪方面的资料
客人来时,以礼相迎,客人告辞,还应当以礼相送,使整个接待善始善终。送客失礼,会大大影响接待工作的效果。因为客人离开后,很自然地回味、品评你整个的待客情况,冷漠的送客,会产生长时间的不愉快,即使此前一直是彬彬有礼的,这时也会感到扫兴。因此,送客时,除了讲些告别的话外,还要讲究些送客艺术。
客人提出告辞,主人要作挽留,如果客人要走,则不必再三勉强。有时客人的告辞是试探性的,是对主人是否高兴继续谈下去的观察。所以,当客人提出告辞时,切不可急于起身送客。客人起身告辞时,主人再起身与客人握手告别,这时还要招呼家里的人,一起热情相送。送客要送到门外,叮嘱客人小心慢走,下楼注意台阶,晚上,还要把路灯打开。如是初次来的客人,要告诉返回的路线,如遇下雨,要给客人拿出雨具;对远道的客人或带有重物的客人,要把客人送到车站,或安排交通工具,待客人乘车离去时,再挥手告别。
大型社交活动的送客工作要复杂些,应有专人组织。在活动结束之前几天,就要了解客人的返程日期和要求、车次、班次和票种,并及时预购好车、机、船票。活动结束后,主人应到客人住处表示欢送,询问客人离开前还有什么需要交待、办理的事。在离开时,主人要提前给客人结算好各项费用,并帮助搬运客人携带的物品。用车将客人送到车站、码头,更好能送到车厢,安排好位子;对于贵客,应先联系好贵宾室,请客人在贵宾室候车。客人所乘车(船)启动时,送行者应频频挥手告别。
深圳三军礼仪策划有限公司经营业务有:庆典策划:奠基仪式、开业仪式、试业仪式、周年庆、联谊会、欢送会、封顶仪式、运动会、乔迁仪式、生日宴会、节日庆典、骏工仪式;
会议策划:表彰大会、新产品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年会、说明会、拍卖会、听证会、技术论坛;
文艺演出:路演、明星演唱会、歌友会、音乐会、义演;
活动、婚礼策划、舞台搭建、灯光音响等舞台设备出租以及喷绘设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