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出生到满月的礼仪有哪些
小孩满月要办满月酒,这一习俗大部分地区都有。
其实从小孩一出 生,各种礼俗就随之而来。一般在小孩出生的当天,孩子的爸爸就必须到岳父家报喜,一方面 是告诉岳父岳母添了外孙,同时还有报告母子平安、请岳父母放心的 意思。
报喜时还要放鞭炮。虽然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一般农村家庭都 有 *** ,但很多人仍喜欢放着鞭炮亲自去报喜。
岳父母接到喜讯后, 就得酿米酒、备鸡蛋,第三天挑着米酒和鸡蛋去看女儿和外孙。有些 地方还要给乡亲们分发鸡蛋、饼等,请大家同喜。
岳父母家还要给外 孙买新衣、鞋帽、推车、摇篮等小儿用品,在小孩满月的那天送去, 通常叫“送祝米”。“送祝米”不仅仅是汉族,很多少数民族也有,不过有些地方不是 满月,而是小孩出生后的第九天,因而又称“洗九”。
比如湖北荆门, 外公外婆、舅父母、姨父母等都要去“送祝米”。如果是头胎,还要“抬 盒”。
盒子用木材做成,三格一盏,漆得红亮,两个人抬着。盒底层 装槽米两斗,中层油条200根,上层装大小衣料、项链、长命锁、鸡蛋、红糖等,盒顶用绳子拴两只母鸡,外面用红纸贴封,写上喜庆祝词。
富裕人家非常讲究,要抬“亮盒”。就是盒子用玻璃镶成,可供路人观看, 以示荣华。
除了食物,还有衣料等。中下等家庭则往往用一担箩筐挑 东西去送“祝米”,礼物数量少,质量差一些,箩筐上面各放一根松枝、柏枝,表示虽然“清贫”,但是很“亲近”,希望亲朋、夫家不要见笑。
有些人家还流行送布老虎。关于送布老虎,有一个故事。
传说岐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妇,孩子生 下的第二十九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北风呼啸,非常寒冷。孩子突 然发起高烧,浑身抽搐,夫妻俩吓得手足无措。
由于住在深山老林, 无法送孩子去看医生,不到两个时辰,孩子就死了。 两口子悲痛过后, 将孩子尸首放在山上的树林里。
第二天,孩子的外婆从这里经过,忽 然听到后山女儿的哭声。原来扔掉的孩子并没有真死,在风雪中苏醒 过来,不住啼哭,正巧一只母老虎路过这里,便用自己的奶喂孩子, 暖着孩子,将孩子救了过来。
外婆好生奇怪,跑过去将孩子抱回女儿家。 女儿女婿猛然看见妈妈抱着自己的孩子,惊讶得难以置信。
这事很快 就在当地传开了,打这以后,为了驱邪保平安,一般就由舅舅家用黄 布做一只布老虎,在孩子满月时给孩子送过去,以图喜庆吉祥。到了孩子满月,就得办满月酒。
这是一个大喜宴,一般亲朋好友都 要去恭贺。 与其他酒席不同的是,每个宾客都能得到四个煮熟染色的 红鸡蛋,也有人家将生鸡蛋染成红色送给宾客。
小孩做了满月,女儿 要抱着孩子到娘家过门,这是外孙出生后之一次到外婆家,俗称“出 窝”。孩子回家时,外婆还要给外孙肩上搭花线,颈上挂银坠,封红包, 祝愿外孙长命富贵。
2.祝贺婴儿满月礼时需注意什么样的礼仪
“做十二朝”又称“小满月”。
摆“满月酒”,理应在婴儿满月的前后。“满月” 和“三朝”都是庆贺性质的习俗,但两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之一,做“满月”,大多流行剃满月头的习俗,视新生儿头发多少,既可以象征 性地剪理一下,也可把满头毛发削精光。
剃下的头发,称为“胎毛”。某些地区的 新习俗是,把“胎毛”制成毛笔,刻上婴儿姓名及日期,作为永久性的纪念品。
郊区 农村,常把胎毛盛入桂圆壳里,用红布包裹,挂在床前,也是作为永久性的纪念品。 正因为大家很重视满月的剃头,故请的理发师,应手艺高超。
又要请到家里来剃, 这酬金就相对比较丰厚。理发过程中,理发师还应边唱吉祥歌边理发,切不可剃破 头皮,必须小心翼翼地操作。
刹完头,理发师常被邀请共吃满月酒,尊为贵宾。 第二,做“满月”,很讲究气氛,过去常在厅堂、灶间等到处点燃红烛,红光飘 曳,满室生辉,喜气洋洋,称为“满堂红”。
第三,做“满月”,也是承认新生婴儿权利的时机。过去,陪嫁的田产,就该在 这天正式将田契交给女婿家。
这交接仪式,既可隆重,请亲家、舅辈一起参加,以示 慎重;也可简单,直接交付给女婿和女儿。如果无田产可言,也常有娘家把传家宝, 如祖传的戒指,或先辈珍藏的宝物移交给女儿女婿。
3.诞生礼的各族礼仪
*** 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孕育期,通常称妇女有孕为“有喜”。询问时,一般只说有喜了吗?而不能问你怀孕了吗?妇女在孕育期还有许多避讳和禁忌。
如不送亲,不参加婚札,不见已故的人,不送葬。若在途中遇见送亲、送葬的,要尽快避开,不能迎面而行。
在饮食上也有一些戒律,尤其注意的是不让孕妇吃兔子肉。据说吃了兔子肉,生下的小孩嘴和兔子嘴一样是豁的。
也不允许孕妇平时随意讥笑别人的小孩,更不能笑有生理缺陷的小孩。临产时,孕妇要洗大净,尽快住进产房,这叫“占房”。
婴儿诞生时,产房除了接生婆外,一般连自己的丈夫也不得随意入内,门帘上要挂一个红绸或红布条条,提醒外人免进(在医院生小孩除外)。婴儿哇哇降生后,若是男孩,则在家庭或亲属、近邻中,选择一个聪明、诚实、勇敢的人首先踏进产房;如是女孩,要选择一个温柔、善良、勤快的人首先踏进产房,这叫“踩生”。
*** 认为,孩子出生后,谁先进入产房,孩子的气质、性质就像谁。这是 *** 人民一种美好的祝愿和希冀。
;接生婆接完小孩以后,主人要给她散五至十元的乜贴,有的还给实一件衣服。在孩子出生三天的时候, *** 叫“三洗”,也叫“洗三”,要用热水洗掉孩子身上的污垢。
这天,主人要用羊肉臊子面款待亲戚、朋友、乡亲,祝贺小孩平安无事,长命百岁。而乡亲、朋友在洗三这天,给月婆子送长面、油香、锅块、鸡蛋、肉等营养品,表现了 *** 内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心同德的风尚。
有的月婆子在坐月子期间缺奶,就让家里人拿一个小碗收吃七家面,这叫“修渠引水”。孩子满月后,还要举行满月礼,也叫贺满月。
这天,要请剃头i师理齐孩子头发,并根据头发的重量,相应地向贫穷人施散一部分钱财和物品。同时,将剃下的小孩头发,丸成一个小球,用线和沙布网住,连在小孩的枕头上,意为壮胆、吉利,健康成长。
上海等地 *** *** 还给孩子留小辫、戴手镯、锁片,祝愿孩子长大成人。贺满月,也要做饭菜、炸油香等,款待亲朋好友和孩子的舅舅、外爷、外奶奶等亲戚以及左邻右舍。
孩子到了一百天,有的还举行“百日礼”, *** 也叫“赶百路子”,祝福孩子一生中走宽阔的道路,奔远大的前程。 人一生的礼仪主要有诞生礼、冠礼、婚礼、寿礼、葬礼。
五大人生礼仪,潮州人除冠礼外至今还颇盛行。诞生是人生的开端,诞生礼也是人生的开端礼。
早在怀孕期间,就有许多习俗,如把怀孕称作“有喜”、“有身份”;孕妇还有许多保胎的禁忌,如:忌浆洗蚊帐被褥时淋开水,忌裁布、漂染、缝补衣服,忌拆床挪动箱柜,更禁修葺房屋,避讳丧事等。认为轻者将来孩子出生时身上会带伤疤、色斑,重者会导致残缺、死胎流产。
有的孕妇被算卜先生认定是命带“天狗”的,为了使孩子不被“天狗”叼走,丈夫要到首饰店买一把银锁,趁妻子熟睡时悄悄地锁在她的脖子上。临产前,有的地方还要到庙宇拜“催生婆婆”, *** 顺产。
怀孕至十个月,孩子尚未呱呱坠地,娘家就要“送催生”,派人送来一只熟鸡蛋,祈望像母鸡下蛋一样顺当、平安。接生后,有的地方要把胎盘埋于江滨沙滩,说是埋得越深孩子的胃力越好,有的地方则把胎盘撒上草木灰密封于坛罐,置于床底下。
诞生礼的过渡期有许多礼仪。婴儿出生三至七天称作“上腊”,这期间要严格护理,产房不能透风,不能高声喧嚷,更不能搬动产房家具。
所谓“上腊”是婴儿出生几天后,身体开始收敛,肌肉由红嫩变得蜡黄;再者,从前多土法接生,接生婆使用没经消毒的尖刀断脐带,容易染上破伤风菌,一般它的潜伏期为一周,所以,这算作一个危险期,若不严格护理会招惹不测。出生第十二天要举行“开荤”仪式,产妇开始由吃素转入吃荤,还要给邻里、亲朋送礼物。
生男孩的要送糖糯米干饭,生女孩的要送甜“鱼春圆”(一种薯粉制的小圆子)。亲朋也要回赠白糖、面条表示祝贺。
满月时要设宴请客庆贺一番,婴儿至此方能由产房出客厅。满四个月时还要举行“帕兴”仪式,外婆送来新衣服、新肚兜、新襁褓。
从此,孩子方可穿新衣服、戴金挂银。有的婴儿由于种种原因,体弱多病,难养,还要挂百家锁。
即由父母到四邻一百家人家乞钱,买一把银锁,挂在孩子脖子上,象征着孩子为百家所有,不易被妖魔夺去。 新疆人的出生、成长、婚配、生育、死亡与别人一样,不可能有新的内容和形式。
但是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却使新疆人在人生过程中有着与别人不尽相同的经历。新生命即将出生,这是一件大事,各民族都以郑重的态度对待新生命的到来。
塔吉克人在产妇临盆时在门口生起一团火、避灾祈福。塔吉克人在新生命诞生后立即向天窗处鸣枪三发,或者大喊三声,一是向人们宣布这家新添了一个男孩,二是用响声驱除妖邪。
如果是女孩则不鸣枪,而是在婴儿的头下放一把扫帚,祝她将来成为一个恪守妇道的好女人。柯尔克孜、哈萨克等民族也有此俗。
在过去没有枪的时候,用的是响箭。
4.我国新生儿诞生的礼仪
洗三,亦名洗儿、洗三朝,是我国传统的诞生礼俗之一,其行事方式视地域与民族有所不同,一般兼有保健、祝吉、祷神乃至占验等几层涵义。
如日人武田昌雄对旧时东北地区洗三风俗的描绘是: “洗三”的名儿是怎样起的呢?是因为小孩儿在产生的第三天,收生姥姥用槐条、艾子熬水,给小孩儿洗澡。所来(祝贺)的亲友拿银钱和喜果儿甚么的,还有凉水,往洗澡盆里搁,叫作“添盆”。
喜果儿就是把鸡子煮熟,皮儿染红了的。亲友若搁凉水,姥姥就说“长流水,聪明伶俐”;若搁枣儿、栗子,就说“早立子儿”;若搁莲子,就说“连生贵子”;若搁桂元、荔枝,就说“枝元、桂元,连中三元”。
若搁锞子、洋钱、制钱儿甚么的,他就不说吉祥话儿了。若是给票子、给铜子儿,是用纸包好搁在盆旁边儿。
赶添完了盆,就该给小孩儿洗澡了,是先拿棒棰在盆里霍弄,并且说:“一搅二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七十儿、八十儿、歪毛儿、淘气儿希哩忽噜都来了。”洗的时候儿,是一边儿洗一边儿说:“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儿倒比一辈儿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作知州。”
洗完了澡给小孩儿拢拢头发甚么的,说“三梳子、两拢子,长大了戴红顶子。左描眉、右打鬓,寻个媳妇儿就四衬”;又给小孩儿刷牙漱口,说“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又用葱往小孩身上打三下,说“一打聪明,二打伶俐”……最后是把供的神马儿一烧,说:“炕公炕母本姓李,孩子大人交与你,多送儿,少送女。”
这“洗三”就算完了。……亲友来作“洗三”的,本家必留他们吃面,是“洗三”都得吃面,叫作“洗三面”,有盼望小孩儿长寿之意(日本武田昌雄《满汉礼俗·庆贺类·洗三》)。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所记旧时北京地区的洗三,尚有“洗罢,将小儿脐带盘于肚上,敷以烧过之明矾末,用棉花捆好。……即视小儿脐带几日落下,以卜小儿日后如何”等。
富于喜庆色彩的洗三礼俗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一个因为过于寻常而不易托现的问题。 通常的看法,以为洗三最初是宫廷礼仪,首倡者为唐玄宗李隆基: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十二月十三日,已立为皇太子的李亨喜得首子李豫。
皇孙出世三日,李隆基亲赴东宫,指着迎接圣驾的李亨对随侍的高力士说:“这所宫殿里有三代天子,真叫人高兴呀!”接着,他命随侍拿出一个用纯金锻造的澡盆,吩咐用此盆盛水,为第三代天子举行一个香汤沐浴的修禊仪式。小皇孙受洗金盆后,再用襁褓裹起。
高力士带着宫人们三呼万岁,玄宗大喜,厚赐宫人。此例首开风气,其后宫中逢有生育,无论男女,都于诞后三日举行一次洗礼,渐渐成为规矩,并照例给宫人赏赐,称作“洗儿钱”。
事见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五代以后,这一礼仪由宫廷传入民间,照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育子》、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育子》的介绍,两宋时士庶人家多为新生儿洗三,有钱人家的仪式固然隆重,“贫下之家则随其俭”。
至于用小葱拍打婴儿等一边洗涤一边唱吉的内容,都是明清以降的民间创造了。 准此,洗三礼俗的始创应该归功于唐玄宗,其文化涵义则与传统的修禊风俗相同,在于祓除不祥。
然而也有人认为一项礼俗的形成并非偶然,唐玄宗为孙子洗三,必有其所本,只是史书缺乏明确的记述而已。宋人洪迈撰《容斋随笔》卷六,曾于《洗儿金钱》条下提出过这个问题,谓“莫知其事例之所起”,可见他也不认为唐玄宗是始作俑者。
有人认为洗三本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习俗,约在两晋南北朝时随着游牧民族进入中原而传入汉族的社会生活。如《古今图书集成·人事典·初生部》载:“东魏高澄尚冯翊公主,生子三日时,帝幸其第,赐锦彩。”
但这段史料仅能说明鲜卑族有“生子三日”时由亲友给予祝吉的习俗,并无洗儿的记载。查现在东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的育儿资料,多有用冷水给新生儿洗澡的习惯,此举意义在于培养孩子日后御寒抗冷的能力。
不过,这种习俗是否自古便有,似还缺乏可靠的证据。 还有一种说法,谓先秦时期祝贺诞生的礼仪,已经形成为在产后三日举行的定式。
《礼记·内则》载:“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三日始负子,男射女否”;又云:“凡接子择日”,郑玄注:“虽三日之内,尊卑必皆选其吉焉。”这种在新生儿诞后三日进行的“接子”、“负子”仪式,其后历经演绎,包括了洗三的内容。
在隋唐以前,洗三被称作“落脐炙囟”礼,即去掉新生儿的脐带残余和熏炙婴儿的囟顶,表示新生儿就此脱离了孕期,正式进入婴儿阶段。但此说有无史料依据,论者没有说明。
也有人推测洗三之所以创始于唐代,可能和当时普遍存在的浴佛礼仪有关。浴佛礼仪是佛生日礼佛的重要仪式,日本来华求法僧圆仁曾见长安“城中诸寺有浴”(《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
由《浴佛功德经》、《譬喻经》等对浴佛情况的介绍,可知浴佛意在求吉祥、洗垢污、净身心。又据《摩柯刹头经》知“浴佛得钱,当分做三分,一分属佛,一分属法,一分属僧”,与洗儿钱有些类似。
浴佛礼仪的广泛存在并得世人观念的认可,藉某种契机成为三日洗儿礼之渊薮,以求吉祥。
5.一般婴儿教育几个月才会懂得拜拜的礼仪
我家的八个月会的,一阵会不阵不会,心情好的时候见人就知道88,心情不好的时候,连理都不理。
没事的,小孩子多教他几次就会了,别人给他88,他也会和别人88的。当前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教育时走进了一个误区,即认为教会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就是智力开发教育,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 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教育。
教育孩子很重要。 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驾驭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 自己能力的教育机会,也降低了教育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
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 对孩子教育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教育孩子很重要。
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教育批评,甚至教育体罚孩子。有的家长的确非常爱孩子,但是, 在教育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
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 象不一样时,就通过打骂来教育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 伤。教育孩子很重要。
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往往会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 恨,对家长、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
这样教育孩子反而是错误的。
6.祝贺婴儿百日礼有什么样的礼仪
“百禄”是孩子诞生一百天的庆贺祝福性的礼仪,也叫“百日”。
一百,在民间 含有“圆满”的意思。更具特色的是两种礼品:一种是小儿穿的百家衣,婴孩皮肤 最嫩,穿全新的衣服,嫌其太硬板。
亲友们送来七八成新的旧小儿衣服,反倒十分 合适,这类衣服,统称为“百家衣”。也有习俗,从众多人家家里觅来五颜六色的碎 布,连缀制成“百家衣”,让孩子穿着,祝福孩子长命百岁。
百家衣一直可穿至周岁 日,到周岁时再更换新衣服。 第二种礼品是百家锁。
孩子的长辈,特别是外公外婆,早就有准备,用金银打 制成薄薄的锁片,锁片上还镌刻着“长命百岁”、“一生富贵”等祝颂语。锁片再由 金银链连接,挂到孩子的脖子上。
在某些地区,孩子诞生百日,全家到照相馆去摄 影留念,称之“百日纪念”,这往往是孩子的之一张照片,是人生的起点留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