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礼仪和素养
教师的仪表应整洁大方, 基本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
教师的仪容仪表是一种很重要的礼仪行为。是对学生的尊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在治学和做人方面为人师表,在仪表和举止方面也应当做出表率。
在仪表方面首先是要整洁。教师的仪表应整洁大方,讲究场合,上班时 *** 金戴银,不浓妆艳抹。男教师应注意修整边幅,发型宜自然大方,头发清洁,没有污垢、头屑;衣着要庄重、整洁,穿中山装、西装、猎装、夹克衫均可,夏天切忌穿背心、拖鞋上讲台。女教师着装宜:高雅、自然,衣着色彩以素雅为佳。平时不要打扮得花枝招展,夏天不宜穿着超短裙进教室。教师仪表的优劣,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从而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为此,教师的仪表就要符合两个要求;具有职业美,即衣着、发式要整洁大方,符合教师形象;还要有风度美,即气质、举止稳重端庄,姿态动作落落大方,有着教师的内在修养。
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四
大部分。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
上来体现的。具体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
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其中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本体性知识”,
主要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是“条件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如何将
知识传授给学生,即怎么教的问题。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
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优秀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教师对内、外环境及
人际关系有着良好适应所需要的条件,主要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人格。其中,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主要表现为: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和积极的创新品质。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使者,承载着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语言是教师用来传授知识和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是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一种手段。唐教授的讲座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用一颗平等的心,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放下教师的架子,对学生真诚相待,去做学生的朋友,去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推动孩子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方面的品格是人生的顶峰,这就是一个人的自尊心。”要想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并且要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你的这份情感,只在口头上说说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俗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只要我们付出真爱,就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如果我们动不动就对他们讽刺、挖苦,使他们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碎,这样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表扬这个张扬个性,功效力大的尚方宝剑。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
2.教师该具备哪些基本礼仪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1、教师的行为举止:
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入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你有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
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3)手势: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2、教师的言谈:
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
(1)表达要准确:学校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科学性。老师在教授时应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适当: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会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导致影响教学效果。
(4)洪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与学生谈话:
(1)提前通知,有所准备。谈话更好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有一个思想准备,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
(2)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举止端正,行为有度。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
(3)分清场合,人情人理。老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
3.教师礼仪对我们教师职业形象的塑造有哪些作用
礼仪形象是个体形象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礼仪形象的高低往往反映出一个人教养、素质的高低。维系人们正常交往的纽带前先就是礼仪形象。在人际交往中,其外在的形态、容貌、着装、举止等始终是一种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传给了对方,这些信息无疑会或好或坏地影响交际活动的全过程。行为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人们接触的头四分钟是形成人们知觉的至关重要的时间区域。这四分钟的知觉如何,会一有影响到以后交往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甚至影响交往的全过程。这种知觉效应,心理学上叫“晕轮效应”。应该说,在高度开放的信息时代,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注意你给人的之一印象是相当重要的。也许你正在谋求一份工作,也许你正代表公司与对方谈一笔生意,总之,这其中的之一印象都会成为或成功或失败的一个潜在因素。
当然,由于人们的印象形成过程始于通过感官察觉对方,受主观认识能力和客观复杂性的限制,主客观不可能总是完全一致的,这样就会出现大量不准确的,甚至虚假、错误的印象。这就要求人们自觉地加强修养,有效地运用礼仪规范,准确地表现自我。整洁大方的个人仪表,得体的言谈,高雅的举止,良好的气质风度,必定会给对方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从而引导对方对个人的尊重,或对自己所代表的组织的尊重与信任,最终达到社交的目的。
礼仪形象塑造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礼仪形象塑造是由人的本质和人的需要决定的
(二)礼仪形象塑造能唤醒人性的“尊严”,从而使人更具“人性”
(三)礼仪形象,就个人来说,是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在社交中的外在表现;就整个社会来说,则是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四)礼仪形象塑造能够唤醒和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
礼仪形象能够唤醒和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追求美,会使人精神美好、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礼仪形象就是从审美的角度来感染人、吸引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影响到他的思维方式、行为态度和行为方式,达到人格的完美、这是礼仪的魅力之所在。礼仪还凝结着人类的理想、智慧和创造力量,具有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相处、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性质。这也就是说,良好的礼仪形象能使人感到完善,使人产生兴奋和情绪,并进而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行为;良好的礼仪形象也能使人们感受到美,从自易于使交往对象产生认同感,获得交往的成功。
范智礼仪特训营 范智
4.教师的更好礼仪是什么
昨天,在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两年一度的静安区学校德育年会开得非同寻常,在“聚焦礼仪内涵,共话师生发展”静安教师礼仪讲坛上,一批园丁用特殊的“礼仪”故事,对此作了最美好、最深刻的诠释。
在课上,教师看到一个女孩儿把手举得高高,于是想让她来回答问题,可一时想不起她的姓名,只好用手往另外方向一指:“你来回答。”女孩儿原先兴奋的表情顿时减了大半,此后,她在这门课上的发言越来越少。
教师因忘记了学生的姓名,竟对学生造成莫大的伤害。 华东模范中学王振达在举出这个事例后说,学生上课本应拥有较为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却因教师平时疏于去记学生姓名的“不作为”而被轻易剥夺了。
对教师而言,记住学生的姓名,是一种教育智慧,等于给学生一个巧妙的赞美。同时,这也是教师礼仪很重要的部分。
静教院附校龚程玉说了这样一个事例:一次开放日后,学校收到一封家长来信。信上除了表达对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高度赞同外,还谈到了本次家长开放日中几个令家长感动的细节。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第四节,我听的是体育课,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上得非常开心,当下课 *** 响起时,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效果很好!可就在解散的那一刻,孙老师叮嘱同学们‘下课后可以适量喝点水,补充下刚才流失的体液,但是水不能喝太多,因为马上就要吃午饭了,过多的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我学医,听到老师脱口而出的提醒,心里特别感动。”
龚老师认为,这样的礼仪,已具有深刻的内涵。 静安区教育局局长陈宇卿强调要将“礼仪行”活动作为推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区各中小学倡导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良好氛围。
他说,教师礼仪讲坛中关注的“礼仪”内涵已突破传统礼仪的概念,折射出的是一种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以及教师对自身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认识。
5.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礼仪主要表现在哪五个方面
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尊敬他人、讲究礼节的程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的人际传播技能。
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因此,教师礼仪不仅是个人品质修养的问题,而且是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品德情操、处世态度、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我们必须重视礼仪规范,努力提高自身礼仪修养,这对学生的品质培养和社会的道德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个人形象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礼仪和素养呢?围绕教师的个人礼仪、课堂礼仪、师生礼仪、校园礼仪等方面内容 (一)个人礼仪 教师要做到服饰得体 , 仪表端庄。
教师通过自己服饰和仪表形象的示范,实质是对学生进行礼仪美的熏陶。 (二)课堂礼仪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真正把学生摆在教育教学的中心,平等地对待学生,热情地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真诚地为学生服务。
(三)师生礼仪 教师要举止得体、语言文明。教师举止得体是指步履从容自信、站姿端正自然、目光亲切关怀、手势准确生动。
语言文明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四)校园礼仪 教师要加强与家长及同事的沟通,争取其支持和配合。
在与同事的交往中,应以“和为贵”,尊重同事合理的意见、劳动成果、工作习惯,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 (五)办公礼仪。
6.教师礼仪的作用
1、教师礼仪的作用
(1)教师良好的礼仪形象,便于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之一印象”。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当学生之一次与教师接触时,会特别注意教师的仪表装束、言谈举止。教师大方得体的衣着,彬彬有礼的言行,有利于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便于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2)教师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的形成不仅与教师的学识、能力等密切相关。
同时也受教师外在形象的影响。举止文雅、仪态端庄的教师形象,有助于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反之,不注意个人仪容仪表、形象欠佳的教师,往往成为学生背后议论的对象,从而使教师威信的树立大打折扣。
(3)教师良好的礼仪形象,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形象。
教师自身形象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观察、模仿,形成对自己形象的定位。教师形象是许多学生模仿的榜样,从而继续对学生的形象设计起着不容忽视的引导规范作用。
(4)教师良好的礼仪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育效果的好坏。
如果教师不仅口说并且能真正身体力行,必然能留给学生良好的师者形象,获得学生的尊重。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便于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实效。良好的教师形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有重要作用。
2、教师礼仪的基本内容: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
(1)摆正位置,以学生为本。
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得误人子弟。教师不能非议党和 *** 、不能蔑视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不能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不能和科学唱对台戏、不能和我国的法律唱对台戏、不能做出有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事情。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规范做法。
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宽以待人,以学生为中心,有自知之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人师表者,不能信口开河。
(2)端正态度。宽以待人,要善于包容。
要容人,容忍自己的同事有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容忍不同的学科有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容忍不同的学校有不同学校的要求、容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偏好和兴趣。教师要有适应性和包容性。
7.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礼仪和素养
(一)教师的示范作用《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要自己做到,因此,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当老师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有几张废纸,你是去责备学生呢还是自己躬身捡起来,我认为为此时责备不如示范。而在我们要求学生的穿着的同时,我们是否想到了去要求自己呢?我认为我们与其去限制他们,到不如我们以身作则的去示范给学生看。
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反指出:教师应穿戴整齐、朴素大方。教师随时随地都应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整洁大方的形象。
如果自己留着长指甲,穿着拖鞋进教室,这样反而是在无声地误导学生。? (二)仪容仪表是一种礼仪 教师的仪容仪表是一种很重要的礼仪行为。
是对学生的尊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在治学和做人方面为人师表,在仪表和举止方面也应当做出表率。
在仪表方面首先是要整洁。教师的仪表应整洁大方,讲究场合,上班时 *** 金戴银,不浓妆艳抹。
男教师应注意修整边幅,发型宜自然大方,头发清洁,没有污垢、头屑;衣着要庄重、整洁,穿中山装、西装、猎装、夹克衫均可,夏天切忌穿背心、拖鞋上讲台。女教师着装宜:高雅、自然,衣着色彩以素雅为佳。
平时不要打扮得花枝招展,夏天不宜穿着超短裙进教室。教师仪表的优劣,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从而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为此,教师的仪表就要符合两个要求;具有职业美,即衣着、发式要整洁大方,符合教师形象;还要有风度美,即气质、举止稳重端庄,姿态动作落落大方,有着教师的内在修养。
(三)仪容仪表对树立教师威信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威信很重要,教师要树立威信,要靠很多方面去积累。但是我觉得衣着也很重要。
教师树立什么样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凭自己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的认识态度,它的形成,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树立的。这种威信,集中表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
因此,这里所说的威信并不是凭体罚和变相体罚,让学生产生对老师的畏惧。如果仅靠对学生的凶狠态度,不仅建立不了威信,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甚至逆反心理,以至让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不尊行为。
我们所说的威信,更不是把师者认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 ,成天板着脸面,让学生无法接近,与教师无法交流,唯教是从,这是现代的教师应该力戒树立的不正确“威信”。 教师怎样树立的威信首先要树立和崇尚高尚的人格魅力。
随时注重言传身教。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对象。
因此,教师在这个方面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如果有不修边幅,衣着不整,教态不端、“出口成脏”、随地吐痰、行为不检点、举止不文明、好酗酒赌博等等行为,这些都会严重地影响教师作为公众人物的形象,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丧失教师的威信。 总之,我们是新一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在知识上有很多的创新,但是我们也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做到仪容仪表符合教师的标准。
为我们的下一代做示范作用。把教师的美丽光辉的形象传给每一个人。
8.教师礼仪有哪些主要的内容
一、形象与举止礼仪 第1条、着装的礼仪 ——着装的原则 教师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还是在公共场合,着装都要体现职业特点:美 观大方,有时代感,受学生欢迎,符合教师身份。
同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整洁性原则。教师着装要保持整洁干净,不允许存在明显的污渍、油迹、汗味与 体臭;2、整体性原则。
正确的着装,应当基于整体的考虑和精心的搭配,尽可 能地显得完美、和谐;3、合礼原则。服装具有一定的礼仪功能。
教师在正式的 外交场合应穿显得庄重的深色礼服,否则就是对人不敬的失礼行为。——着装的禁忌:1、忌脏。
即忌懒于换洗衣服而使衣服皱皱巴巴;2、忌露。 即不宜身穿露胸、露肩、露背、露腰以及暴露大腿的服装;3、忌透。
即外穿的 衣服不能过于单薄透明, 不外穿吊带衫;4、忌短。即不能穿着过于短小的服装, 不应将肌体部位暴露出来;5、忌紧。
即不宜穿着紧紧地包裹自己身体的服装;6、忌异。忌着装过分怪异、色彩过于艳丽。
第2条、仪容的礼仪 ——仪容的要求:1、自然。自然是仪容美的境界,它使人看起来真实 生动;2、协调。
即脸部仪容与发型、服饰相协调,仪容、发型要与所去的场合 气氛要求一致;3、精神。教师无论在校园还是入课堂,都应容光焕发、精神振 作,显示出愉快、自信的神情。
——仪容的修饰:教师仪容要保持端正、庄重、斯文、雅气,以维护教师为 人师表的形象。妆容要得体,不浓妆艳抹;饰物搭配要协调雅致:不佩戴款式夸张的耳环、项链等饰物。
指甲要清洁,经常修剪,不染彩色指甲,不留长指甲。发型要简洁,发色要自然,不将头发染成怪异颜色。
男教师不蓄长发。第3条、举止的礼仪 言谈举止反映人的内涵素养。
传承人类文明的教师,更应成为文明的标杆, 要处处以儒雅的谈吐、文明的习惯去滋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处事和待人接物时要泰然自若,真诚坦荡,谈吐大方,举止优雅。
要 体现出教师的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坐姿须端庄:坐姿和站立一样,是人们的基本举止。
正确优雅的坐姿能 体现一个人的礼仪修养。教师要坐如钟,做到稳健、直挺、端正。
坐时双手放在 膝盖上或沙发的扶手上,也可以双手相叠或相握,两腿并拢或交叉。坐姿“五忌”:1、忌争先。
在落座时不能抢在来宾、长辈、女士之前入座;2、忌满座。坐在椅子上,切不可将整个椅面坐满,也不要仰在椅背上;3、忌叉 腿。
女教师可以双腿并拢或交叉斜向一侧,男教师则可以平踏在地上,双膝稍微 分开;4、忌乱伸。坐定之后,不要让脚四处乱伸,或是乱抖不止;5、忌先走。
离座时,应当合礼而有序。如辞行之时,当先则先;如送客之时,该后则后。
——站姿应挺拔:站姿,就是站立时的姿态。教师在站立之时,应当显得挺 拔而庄重,即身体站直,腰部挺直,挺胸而收腹,双腿并拢,双手交叉于身前, 双肩平直,双目平视,头部保持端正。
站久感到疲劳时,可调整一下姿势,但必须避免散漫、不文明、不礼貌的举止。——行姿宜稳健:行姿,即走路时的姿态。
教师的行姿应显得潇洒、稳健、从容、文雅、持重、自信。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选择何种走姿,教师都应当避免行走时带响。
行走时抬头挺胸、步伐稳健。不勾肩搭背,不嬉闹,不大摇大摆或左右摇晃。
教师在行走中,应“礼让三先”,在走廊、过道、楼梯等处让道于人,不应与他人抢道。遇到有贵宾、长辈、女士等在场时,应当从其身后“绕道”,而不宜从其前面通过。
第4条、社交的礼仪 社交有其一定规则和惯例,正是这些基本规则和惯例构成了社交礼仪的核心内容。教师是培养人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事关社会风化、国家民族的前途。
因此,教师在社交中,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举止得体,气质儒雅,维护教师良好形象。——尊重他人,礼貌待人:人际交往活动中必须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才能保持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讲究礼貌是为了表达对人的尊重,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教师拜访他人家庭或前往他人办公室谈事,眼睛不要四处张望,更不得在对方未允许之前去翻看或挪动桌子上放臵的材料及物品。
因为这些都是他人的私人 领域,不能有冒昧举止或侵犯行为。——约束自己,自律自重:礼仪规范是为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而形成和存在的,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利益要求,教师应当自觉遵守执行。
教师要自觉学习礼貌、礼节、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尊重风俗,明礼诚信,谦恭礼让,以身示范。从尊老爱幼、女士优先,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不讲粗话,自觉排队购物等小事做起。
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自律自重,努力成为践行社会公德的楷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