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图书馆阅览室活动要求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认识图书的目录,知道目录的作用。
学习按目录寻找要看的故事。 2、能自由选择图书,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阅读。
活动准备: 1、老师挑选一部分有目录的图书放在比较显眼的地方供幼儿选择。 2、人手一本有目录的图书。
3、幼儿认识数字,知道数量大的数字在数量小的数字后面。 活动过程: 一:复习上一个活动中认识的封面 幼儿自由选择图书,看看封面上有什么,猜猜图书中的故事。
二:认识目录,了解目录的作用 1、师出示图书,打开封面,出示封面:“猜猜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2、师告诉幼儿目录的名称及作用:通过看目录就能知道书的大概内容,帮助读者很快地找到自己要看的故事或内容。 三:学习按目录寻找要看的故事 1、人手一本图书,看看书的目录,继续猜猜图书的内容讲的是什么? 2、师说图书里面小故事的名字,让幼儿根据目录的提示很快地找到这个故事。
3、幼儿寻找时,师帮助个别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提醒他们看看目录上画的小图片,找一些认识的字,再看小圆点后面的数字是多少,根据数字到图书里面去找这个故事。 四:幼儿自由阅读 1、幼儿自由选择图书,按照学习过的 *** 阅读图书,先看看图书的封面,猜猜图书内容。
然后看看目录,再猜猜图书内容。最后再按序阅读或跳页阅读。
2、请个别幼儿讲讲自己阅读的图书内容。
2.阅览室读书活动的过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早在一千多年前,宋真宗《励学篇》是这样阐述读书的重要性的。
尽管现在看来,为千锺粟、颜如玉、黄金屋而读书是狭隘的了,但是读书是任何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读书就是吸收知识,它是教育极为重要的辅佐力量。
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无论是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是文化素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这信息泛滥的社会,引导孩子读什么书、如何读书是一门艺术。
一、让图书室走进学生 图书更大的作用在于使用,如果舍弃了这个根本,即使藏书量足够大,图书质量足够高,也都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国内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给教师、家长甚至学生都打上了一个烙印,那就是“学好课本考好试”。
尽管教育部已经开始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有时似乎不得不“舍本逐末”。教育,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而不是如何考试。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存在着一个过渡期,而且在这个过渡期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但是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方向是正确的,而且是有利的。 现在,各中小学校在校园图书馆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如何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学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培养和鼓励他们的阅读热情,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二、藏书的“质”与“量” 教育部2003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对图书馆(室)的藏书量做了明确的规定,一类小学安在校学生数计算,人均藏书量应达到30册,报刊各类达到60种,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达到120种;二类小学达到人均15册,报刊各类达到40册,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达到80种。
此外,还对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做个详细的界定(详见附表1和附表2)。 尽管教育部对各类学校的藏书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经费问题、重视程度各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小学的图书馆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小学生处于智力和心理反正的双重阶段,他们对知识有极大的渴求。学校图书馆不能只为应付评估而购买使用率不高的书籍;此外,还必须定期进行旧书清理,新书更进,以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
三、未来的发展——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公共资源,如何让这个公共资源发挥更大的优势呢?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了我们答案——建立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它基本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 *** 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涵盖信息(一般程度上指的是书目)的查询、存储、发布,使这些信息得以在 *** 上传播,从而更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信息。打个简单的比方,一本《哈姆雷特》只能供一个学生阅读,但是将其数字化以后,只要通过互联网或者校内局域网就能看到电子版本的《哈姆雷特》,那它的使用率就被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需求也被大大满足了。
硬件设施成熟后,必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只有教会他们如何利用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才能更大限度地被发挥出来。这个教学过程由计算机老师完成,基本不会有什么障碍。
四、建立少儿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一般来说,中小学校的规模比较小,从而不可避免地存在馆藏量不足的情况。如何克服这个问题,上述“数字图书馆”是一个解决方案,作者认为还有一条捷径可循——建立校际图书馆联盟。
这个设想的基础也是数字化,因为只有数字化能达到资源的完全共享。 比如说,A城市有3个区(X,Y,Z),就可以建立以区为单位的少儿图书馆联盟,因为同在一个区说明地理覆盖范围不是很大,馆际互借就具有可行性。
假设X区有中小学校15所,在这15所学校中的在校学生均持有图书证,凭该证可以到联盟各校进行图书借阅。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某书,就可以看到这本书在本区内的分布情况,已借或在馆。
笔者认为,少儿图书馆联盟能够大大提高图书使用率,而且有利于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与 *** 。五、通过读书活动,建立连贯的知识体系1、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读书活动要始终注意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意识,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心理特点。
低年级学生相对来说,知识积累很少,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浅显的常识书籍,解答他们对自然现象的疑问。
高年级学生相对成熟,对自己喜欢阅读什么样的书籍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有些学生偏爱历史,有些学生偏爱科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不偏不倚地鼓励学生的读书兴趣,并通过交流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涉略更广的阅读领域。
2、灵活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的实践证明,读书活动的主题、内容与形式只有贴近学生的现实才具有强烈的生命力,才能使读书活动深入到学生内部,使之成为一种兴趣,而不是一种任务。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主题挖掘。
之一,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3.阅览室读书活动的过程
活动设计图书馆阅览室在学校中经常被冷落,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成了一种摆设。
其实阅览室应该像理科的实验室,需要积极有效地利用,努力让它在课外阅读,开拓视野,积累感悟方面发挥优势作用。本案例依托阅览室开展阅读活动,不定主题,自由阅读,只要求阅读写一件或几件事的文章,更好是优秀作文,主要由“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赏一赏”五个环节构成,分两课时进行,之一课时主要在于阅读与推荐,第二课时主要在于写作和赏析,融合了听、说、读、写基本要求。
意在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的资源,开展阅读活动,增加积累,增强感悟,提高写作水平,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也为图书馆阅览室的在阅读方面开发、利用提供一个交流、探讨的案例。活动内容查找、阅读写事的记叙文,并进行交流。
活动课时两课时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重视阅览室,学会到阅览室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围绕目的有选择的读书,学会搜索资源的能力。
3、增加积累,增强感悟,锻炼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活动准备 1、移动黑板。
2、读书笔记本,草稿纸,笔。活动过程之一课时一、布置任务(2分钟) 自由选择书本,阅读写一件或几件事的文章,更好是优秀作文。
提示:选择适当的书,从目录中寻找。二、读一读(15分钟)选择阅读文章,挑出自己认为更好的文章,做点摘录到笔记本上。
要求:动笔,摘录。教师巡查,看学生选择书本和查阅文章的情况,对择书不妥或查阅不到文章的同学进行 *** 指导。
部分同学所阅书刊:《中国校园文学》、《阅读与鉴赏》、《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创新作文》、《满分阅读》……三、议一议(8分钟)6人一组,把自己认为更好的文章向组内推荐,组内再商议,决定一篇代表小组向全班推荐。教师巡查,了解各组讨论情况。
部分组员查阅文章:《父亲的微笑》、《一路阳光》、《我帮爸爸戒烟》、《悠长的 *** 》、《豌豆要回到温暖的豆荚里》《母爱如汤》、《南国六月的雨》、《真诚的表演》、《爱,是重复的琐碎》、《在母亲的温柔中行走》、《泪》、《藏在笔袋里的LOVE》、《虚惊》、《送不出去的礼物》、《男孩凶狠》、《远方,有我的父亲》、《电脑“越狱”》、《那天的离别》…………四、说一说(15分钟)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文章,推荐时请围绕黑板上的四个问题展开:1、文章出自什么书?题目是什么?2、文章写了什么事,把起因、经过、结果简单说一说。3、最精彩的语句。
4、读了的感受。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记录文章题目,尽可能地记录其他相关信息。
之一组钟思婷:我们组推荐的文章是《父亲的微笑》,选自《百家作文指导》,事件是这样的,一个男孩高考落榜,但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死了他。此时,他的情绪落到极点,后来一位有心人资助他上学,并教会了男孩要笑对生活,笑对生活的困难与微笑,最终男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我喜欢的句子是“父亲走了,微笑着走了。他不但把上大学足够的学费留给了男孩,更把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法宝永远留给了男孩。”
我的感受是,一个微笑,有时会把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的生命从此连接在一起,成为双方刻骨铭心的记忆。微笑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一个微笑往往能带来另一个微笑。
微笑之花----开在我们脸庞上的花,你拥有了她,便拥有了人生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第二组袁颖桢:我代表我们组推荐的是《读者》2009年2月上半月刊里的的一篇文章《豌豆要回到温暖的豆荚里》,讲了作者在青春期的变化被妈妈认为是不可一世的叛逆,以为女儿学坏了,所以狠下心来打了女儿一顿。
因为对妈妈的埋怨和鄙夷,所以作者希望像《蓝色生死恋》里的恩熙一样有个高贵优雅的妈妈,离开现在的母亲。作者一次又一次和妈妈闹矛盾,加深了她对妈妈的抵触,她很希望可以离开妈妈那个豆荚。
但在她受到委屈和难过时,妈妈却对他不离不弃,虽然妈妈还说“你再犟,还不是离不开我?”作者却倍感温暖。终于作者被妈妈感动,知道自己终究要回到妈妈那温暖的豆荚里。
我喜欢的一个句子是就在那个温暖的下午,我知道,我将彻底告别叛逆期。因为我在妈妈简单而温暖的爱里,突然明白,女儿离不开妈妈,就像豌豆离不开温暖的豆荚。
我的感受是当我们年轻时,想挣脱父母的怀抱,想飞,飞得远远的, 但当自己受伤了,摔倒了,才想起他们温暖的怀抱,无论飞得多远,我们终究要回到他们那温暖的豆荚。 教师提醒同学们记好文章题目以及相关信息,有必要时对代表荐文作出简要的点评。
第二课时五、写一写(20分钟)从刚才记录到的题目中选一个,或自己刚才看的题目,重新构思一件事,用另一件事来表现这个题目。教师巡查,了解写作情况,并对有突出问题的同学进行指导。
六、赏一赏(18分钟)学生展示自己作品,老师评点作品。陈宝玉:我写的是《父亲的微笑》 父亲是一位不善言辞的人,他不会和我们谈天说地,他也不会对我们大发雷霆,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的微笑。
当我考试考砸了,父亲会微笑着对我说:“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当我遇到挫折想要退缩时,父亲会微。
4.在图书馆、阅览室要注意的礼节有哪些
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的学习场所,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
不能穿汗衫和拖鞋入内。就座时,不要为别人预占位置,查阅目录卡片时,不可把卡片翻乱或撕坏,或用笔在卡片上涂抹画线。
不要弄脏和损坏图书馆、阅览室内的书籍,除了允许借阅的图书可带出室外,其他的图书不能私自带出室外。另外,图书内的任何文字、图片、附带光盘等都不可随便裁剪、撕毁或拿走。
馆内、室内应保持安静。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高谈阔论,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壳的食物。
对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桌椅板凳等属于公共财产,也应该注意爱护,不要随意刻画、破坏。
5.在图书馆有什么样的礼仪
图书馆是高雅的场所,青年人在图书馆更要注意修养。
学校和公共图书馆的 综合阅览室里,读者较多,早来的人不应该给晚来的人占座位。如果人少,也不能 利用空座椅躺下休息,那样有失文雅。
图书馆的阅览室、资料室,一般都订有阅览规则,以保证大家有秩序地查阅。 在这里看书或查找资料要遵守阅览规则,保持室内安静,不要在这里大声喧哗,也 阅读时请遵守秩序 不要与熟人闲聊,带手机的要静音或关掉,以免影响他人学习。
如果想在图书馆待一天,自备了午餐的,可以到休息室去吃,不要在阅览室里 面吃。这样,一来有利于维持学习气氛,二来也是对其他读者的礼貌。
借书要遵循借书程序,如期归还。图书是知识的载体、历史的档案,所以爱护 图书十分重要。
对图书馆的书千万不要折角,不要在书上画标记,更要禁止把自己 需要的资料、图片撕下来或“开天窗”。图书馆的书是为全社会服务的,毁坏图书 是卑劣行为,将受到批评或严肃处理。
如需要资料,可与工作人员接洽,到复印部 门去复印。 年轻人不要利用图书馆的舒适、安静环境谈情说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