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瑜伽的冥想和佛家的禅定有什么区别 打坐时各观想什么
冥想在早期主要观想一些美好的景色,以使得自己可以平静。以后就是身体内的三脉七轮及明点,或是喷火的昆达利尼蛇等。其实就是一个起心动念的妄想过程,但是对与入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以下是禅定与冥想的区别:
禅定即梵语禅那,中文的意思是思惟修,或静虑,就是住心一境而冥想妙理。从这个角度来说,禅定与冥想很相似。 但大乘的禅定是外不为境所乱为禅,内不为妄想所动为定。从这个角度来说,禅定与冥想又大大的不同。冥想是进入禅定的拐杖,进入禅定,即可扔掉拐杖。 禅定又是进入悟道的拐杖,悟得大道,即可扔掉拐杖。大道又是平常心的拐杖,回归平常,即可扔掉拐杖。 这次的回归平常和起点的平常截然不同.对于修证来说,从冥想入手是可以的。冥想是在打一个大妄想,随着妄想越打越大,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把妄想一扔,就是禅定
2.藏传佛教密宗的事,行,瑜伽,无上瑜伽是指什么
事,是指事部,是入门的。是外三乘的初乘,也是密教更低法门,以修身、语为主,通过辩论、诵讲等方式净语,修炼本尊身,争取在十六生之前修得佛果。事部又分为三部:金刚部,怙主为金刚手菩萨;莲华部,怙主为观音菩萨;佛部,怙主为文殊菩萨。
行,是指行部,通过洗浴洁净等方式,清洁身、语、意三门,观修本尊,希望能在七生中获得解脱。
瑜伽,瑜伽部。以修心为主,见行相助,用五视证法悟我与本尊如同兄弟朋友,希望能在三生中于密严刹土得到解脱。
事、行、瑜伽外三乘比共三乘有方面多、根器利等特点,却低于内三乘。
无上瑜伽部,密教内三乘相当于密教四部中的无上瑜伽部,宁玛派把它分成无上父续、无上母续和无二续。
无上父续即“玛哈瑜伽”,又叫“方便父续”,“生起瑜伽”。修行者受灌顶后,通过有寻有伺定、无寻有伺定和无寻无伺定修炼明空光明智慧。
无上母续,即“阿耨瑜伽”,又称“智慧母续”,宁玛派把它看成是界大乐瑜伽续,专门阐述空点。接受内、外、秘36种灌顶后,修炼增长乐空智的方便道,然后再修炼脉、明点、气瑜伽,证达大乐光明智慧,在即生求证大乐身。
无二续,即“险底瑜伽”,也叫“大圆满阿底瑜伽”和“无二续口诀阿底瑜伽”,是宁玛派的更高法门,倡导以进入无生的自性或普遍心证达诸法本空。在《知识总汇》中说:“宁玛派的三瑜伽(即指内三乘)有无数个修习次第,但最根本只有有相和无相两种。”这就是说,不管是无上父续、无上母续,还是无二续,都要先修有相瑜伽,再修无相瑜伽,这是大次第中的小次第。还有根据行人的根器不同,有顿修和渐修。总之,宁玛派把整个佛教划分为9个方面,称为“九乘”,这“九乘”犹如9级台阶,是行人登上佛法之顶的梯子,是学修大小乘显密教法的次第。
3.瑜伽调息引导词
大家选择更舒适的坐姿坐到垫子上,挺直腰背,双手食指抵住拇指做成瑜伽的智慧手印放到双腿上。轻轻的闭上双眼,随着这美妙的旋律,逐渐放慢我们呼吸的节奏,放松我们的面部表情,舒展眉心,嘴角微微上翘,挺直腰背放松双肩,放松双臂,让脊柱向上无限延伸。聆听着轻柔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瑜伽快乐的世界。
抛开所有的紧张,烦恼和不安,我们的心变的平静,祥和.让我们一起来做瑜伽的腹式呼吸。首先,让我们收紧腹肌,将身体里所有的浊气排放出去,然后,用鼻子慢慢的深深的吸气,让新鲜的氧气通过鼻腔,喉部,下压横隔膜,直接送进小腹处,感觉小腹慢慢的向外扩张,隆起。呼气时,小腹向着脊柱腰椎方向慢慢的回缩。感觉体内所有的废气,浊气,二氧化碳全部排出体外。将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配合着自己的呼吸频率做3-5次腹式呼吸,让我们用心去体会这一呼一吸。吸有多长,呼就有多长。吸气时,感觉宇宙之间所有的能量慢慢的进入体内的每个角落,滋养我们身体的饿所有细胞。呼气时,感觉体内所有的毒素,不快乐的情绪统统的被排出体外。5次过后,调整为自然呼吸。
现在,你的呼吸变的均匀,顺畅,自然,你心无杂念。仿佛进入到绿色的大草原,阳光透过云层,散落在你的身上。蔚蓝的天空,微风轻轻的吹过,在微风的爱抚中,静听鸟儿愉悦的欢唱,一群悠闲的马儿,羊儿在吃草。远处潺潺流水的响声,让我们进入忘我的仙境。请大家把手在胸前搓热,轻轻的放在眼睛上,用你手掌的余温滋养一下双眼,减少眼部细小皱纹的产生。双手滑落到你的脸颊上,用食指轻轻的敲打一下。这样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达到美容,养颜的功效。放松双手回到双膝上,慢慢睁开双眼,感受一下明亮的世界。
4.哈他瑜伽怎么进入调息
哈的含义是人的心意的五根性部分即眼,耳,鼻,舌,身,比喻为太阳,即阳性能量即根本灵性;达的意思是身体之意感受的五 *** 分即色,受,想,行,识,比喻为月亮,即阴性的能量。
哈他瑜伽暗含这阴阳两种灵能相结合的含义。其实和中国的道家的太极中的阴阳能量极为相似。
阴阳二者融合,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从而是我们保持健康的状态。
构成哈达瑜伽有三个不可分割的因素,精神控制即道德规范、调息{控制呼吸制感与控制感官 和瑜伽体式即端正姿势,保持身体安稳自如,三者缺一不可。达到和完成上述三项练习即可产生效果,使有益于健康的感官传至全身,通过调息,将宇宙的能量,转变为人体的能量,才能保持身体内力的平衡。
并杜绝生活中的消极因素,如愚昧、惰性、极度兴奋等等不良习惯。哈达瑜伽是多种不同门派的构成基础,特别强调体式是相对的先决条件。
通过体式的调整完成,调动身与心的和谐,连接;并与宇宙达成自然合一。阳这种灵能,是处于外面的。
也是表现出了内心的外在表现。用阳灵能表达自己内心的灵性世界。
内在表达了连接的外在世界,同样的也是外在世界表达了连接内在灵性世界。灵性太阳直接连结了心藏处、顶轮和眉心轮处,成就为我们内在喜悦的灵性光芒。
对应到腹腔,身体下腹部位预示为灵性地球,其上腹部是灵性月亮,再上直到横膈膜的部位就是灵性太阳。哈达瑜伽日轮式的体式表达了自我的礼敬,不批判,对宇宙自然,对日月无条件的礼敬和爱,也就是极限的信任自己,在光明和喜悦中充满了感恩与关爱。
自我礼敬也是礼敬内在世界,也是以此而表达了对外在世界的礼敬。反过来也是如此。
极限的信任自己,不抗拒它,也不抗拒也不刻意的转化在这样的实修实相中出现的杂念或其他的负面的想法、情绪,自然的呈现的灵性之光包围这些。它们除了成为光性,就不再以任何形式存在。
哈达的瑜伽身月式,以体式的表达;极限的信任自己就是成为光,成为灵性的光明。通过体式使一切的心灵信任就是光之灵的呈现。
心灵信任的源泉就是灵性光明的本源。体式中的一呼一吸是光之灵以智慧内涵和智慧构象表达,经由显态意识、人格、心智、情绪这些结构性,以及经由显态意识、人格、心智、情绪的优化,而令自己觉悟——对内在世界的觉悟也是对外在世界的觉悟,相互和谐,返照协同 灵性之光就是心灵的喜悦。
光之灵蕴涵无限,具备无穷的消息,包括对自己指导、令自己觉悟的知识、智慧和力量。它自然的指导指引自己,聆听它,信任它,按它说的运作一切心灵实相。
灵性之光就是心灵的喜悦,也是灵性意志体式的表达之一。哈达体式的意义在于通过内在的对话。
聆听内在的多元、深层、高我和低我的声音,是大我的嘱托指引,是契合内在的真我,表达真我和其他的我的协同性的走向更高的我,更高的内外平衡的自然心灵实相。极限的信任自己,呈现它,发现它,尽可能的表达它,极限的推进演化内外世界、系统的自己。
如此,在这样的内在聆听对话、体式内我外我、高我低我的极限信任的协同性的发展的深入运行中,真我大我告诉我,并且通过体式指引我,通过在脐轮即下丹田部位下的?窗口?密轮人体的触发点冲击的爆发,引发了整体法体式的五平行法的自然内证的升起。印度瑜伽上师雪莉.雪莉.阿南达.慕提吉所传承的瑜伽指出,此轮的符号乃一三角形,即是生法宫,符号中心比喻为一条睡眠并盘成一团的蛇即灵性能量,周围是熊熊烈焰瑜伽,称为军荼利蛇。
此灵蛇不动,业气不冲出去,中脉就不能通。瑜伽行者认为,气通常只流经左脉右脉,而不通中脉。
因为中脉在脊柱底部通经密轮处时,是被断开的。人人都有此强大的精神能量,但在大多数人身中,它是睡着的,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也不感觉到它的力量。
古印度瑜伽士灵性修持目的,就是唤醒这种灵性的本来能量,使之沿脊椎向上提升,直达脑部更高的神经血管丛,即位于头顶的顶轮,并与之相结合。通过与自然宇宙的相应,连接,使之消息无穷,势不可挡。
在那体式的体证中,越发的感悟到整体法五平行法即宇宙根本的五大轮:地,水,火,风,空的伟大殊胜,礼敬深契自然宇宙生命造化和规律的玄妙莫测悠远深厚,并且从内心深处更加深知和礼敬灵源的伟大和智慧,也生起了对万物自己的礼敬,深感自己能够由此机缘而溶入这些的生命的灿烂辉煌妙善。
人类生命由身,心,灵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组成为人的复合体。这是人类生命的自然状态。
以相对分裂的状态存在,彼此之间的完全沟通存在障碍,以相互之间的沟通、影响、协调能力来判定人类生命的质量。身:物质、能量体。
物质,肉身、脉轮(三脉七轮)。心:精神体。
情绪感受体和智性体。情感、知识、意志。
灵:灵性体。灵魂体、圣灵、本性、天心、道、虚体。
宇宙法则。生命的灵性亦由三部分组成。
肉体—灵体、心智—灵体、纯灵体。或称为物质/能量灵体、精神灵体、虚灵体。
是身心灵的高级态或者叫做整体灵态/灵态整体。这是人类生命的高级隐态。
以绝对合一的状态存在,是虚空纯灵道体在各个层面的渗透。肉体和灵体 源头物质、能量的聚集体。
心智和灵体 。
5.藏传佛教密宗的事,行,瑜伽,无上瑜伽是指什么
事,是指事部,是入门的。
是外三乘的初乘,也是密教更低法门,以修身、语为主,通过辩论、诵讲等方式净语,修炼本尊身,争取在十六生之前修得佛果。事部又分为三部:金刚部,怙主为金刚手菩萨;莲华部,怙主为观音菩萨;佛部,怙主为文殊菩萨。
行,是指行部,通过洗浴洁净等方式,清洁身、语、意三门,观修本尊,希望能在七生中获得解脱。瑜伽,瑜伽部。
以修心为主,见行相助,用五视证法悟我与本尊如同兄弟朋友,希望能在三生中于密严刹土得到解脱。事、行、瑜伽外三乘比共三乘有方面多、根器利等特点,却低于内三乘。
无上瑜伽部,密教内三乘相当于密教四部中的无上瑜伽部,宁玛派把它分成无上父续、无上母续和无二续。无上父续即“玛哈瑜伽”,又叫“方便父续”,“生起瑜伽”。
修行者受灌顶后,通过有寻有伺定、无寻有伺定和无寻无伺定修炼明空光明智慧。无上母续,即“阿耨瑜伽”,又称“智慧母续”,宁玛派把它看成是界大乐瑜伽续,专门阐述空点。
接受内、外、秘36种灌顶后,修炼增长乐空智的方便道,然后再修炼脉、明点、气瑜伽,证达大乐光明智慧,在即生求证大乐身。无二续,即“险底瑜伽”,也叫“大圆满阿底瑜伽”和“无二续口诀阿底瑜伽”,是宁玛派的更高法门,倡导以进入无生的自性或普遍心证达诸法本空。
在《知识总汇》中说:“宁玛派的三瑜伽(即指内三乘)有无数个修习次第,但最根本只有有相和无相两种。”这就是说,不管是无上父续、无上母续,还是无二续,都要先修有相瑜伽,再修无相瑜伽,这是大次第中的小次第。
还有根据行人的根器不同,有顿修和渐修。总之,宁玛派把整个佛教划分为9个方面,称为“九乘”,这“九乘”犹如9级台阶,是行人登上佛法之顶的梯子,是学修大小乘显密教法的次第。
6.何谓瑜伽,它与密教有何关系
,它与密教有何关系?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译,原意是给牛上轭,以便把牛和羊连起来,所以引深为连接、结合等意,中国旧译为“相应”。按照《唯识述记》等的解释,所谓的“相应”一般具有五种含义:一、与境相应,即修行瑜伽者可与外部的一切万物相应,不相违背;二、与行相应,即修持者戒、定、慧等修行 *** 互相应合;三、与理相应,即修行瑜伽者,可在瑜伽修习中与佛教的更高真理相应;四,与果相应,谓修习瑜伽,可得无上的菩提圣果;五、与机相应,谓修行瑜伽,可以随机应化,感应一切,利救众生。
瑜伽一词,最早见于古印度的《梨俱吠陀》。到了《奥义书》时代,它的含义是,依于调息等修行 ***
观察梵我一如之理,以便使修行者与宇宙的更高真理“梵”相结合。此后,瑜伽便成了印度古代各家宗教哲学共同使用的修行 *** 。在大家共同使用的同时,印度还出现了专门研究瑜伽的学派:瑜伽派,他们把瑜伽的具体 *** 规范化,提出瑜伽的修行可分八支,即禁戒、持戒、坐势、制感、调息、持摄、静虑、三摩地(三昧、等持)。
佛教产生以后,将这种修行 *** 加以改造和发展,进而是采用,这就是佛教中常说的各种禅定法门。佛教认为,奢摩他(止)和毗钵舍那(观)的禅定 *** ,是觉悟佛教至理的重要的修行 *** ,通过禅定的修习,可以使人产生佛教的智慧,从而断除烦恼,觉悟涅盘。故从释迦牟尼时代起,瑜伽就是佛教中普遍使用的修行 *** ,因而在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讨论禅法的着作,如《修行道地经》、《瑜伽师地论》等;又有许多以“三昧”命名的经典,如《般舟三昧经》、《首楞严三昧经》等,所讨论的内容均属于瑜伽修法之中。又由于佛教各宗各派的思想重点和修行 *** 略有不同,所在佛教内部对瑜伽修法的具体解释也不尽相同。如天台宗提倡“一心三观”,华严宗提倡“法界观”,法相宗提倡“唯识观”,净土宗提倡“十六观”,以及禅宗所提倡的各种修禅 *** ,都可以说成是瑜伽修法的内容,所不同的只是对此修法的理解和侧重各有不同而已。
在佛教各派中,瑜伽无疑与密教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瑜伽行法是一切密教修行中最主要的修行 *** ,而如结坛等密教所提倡的其它修行 *** ,则不仅仅是一种外部的修持仪规,一般还要通过瑜伽的观想来完成,内化于瑜伽观想之中,所以,其它各种修行 *** 基本上都要统摄于瑜伽行法之下。密教是印度佛教发展到后期,综合印度教以及印度各种生活习俗所形成的一个佛教派别,它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规和世俗性信仰为其主要特征,提倡三密(身密:手结印契、结坛,口密:口诵真言,意密:瑜伽观想)相印,即身成佛。三密之中,则以意密的瑜伽观想至为重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密教也曾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派别,按照藏传佛教的分法,可有四种大的派系,即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其中,事部是密教思想系统化之前的阶段,它以单一的仪规为主,以诵持真言、结坛、供养等事相为主要内容,注重消灾除难、追求现世的自身利益,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事部密教与瑜伽尚未有多大的关系。行部以《大日经》为主要经典,已经开始并重仪规的事相与瑜伽的观想,但更注重外在的祭仪,虽然采用了瑜伽行法,却不是其中的主流。到了瑜伽部,则以《金刚顶经》为主要经典,在各种修法中侧重瑜伽行法,主张通过瑜伽超越外物,得到内心的悟证。而无上瑜伽部则更以瑜伽行法为中心,认为人的中脉上有21个结,利用修习风息、明点之力,可以打通这些结,从而逐渐引发无量神通与智慧,即身成佛。这里的修行 *** ,主要是通过纯粹的瑜伽观想来进行,从而达到一种佛与一切完全不二的境界。可以看出,密教越发展到后来,就越以瑜伽行法的修习为中习,这就表明了瑜伽在密教中所受到的重视程度。
瑜伽不仅在修行 *** 上至为重要,在修行的果位上也是至为重要的。在密教中,宗教修行所得到的成就称作“悉地”,一般认为是身口意三密相应而成就的妙果。密教所说的悉地种类很多,也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有八种,即能小、轻举、能大、能远到、为主、尊胜、自在、随所欲。密教认为,在一切悉地成就中,瑜伽观想的功能是最为重要的,没有瑜伽观想,一切悉地均不能成就。所以密教有时干脆就把三密相应的悉地称为“瑜伽成就”,而把三密本身称之为“瑜伽三密”。
由于瑜伽一密教中极为重要,所以瑜伽一词在密教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比如说经典,密教冠以瑜伽为名者有《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前者的略出)、《瑜伽瑜祗经》、《瑜伽护摩仪轨》、《瑜伽莲花部念诵法》、《金刚顶瑜伽观自在王 *** 修行法》、《瑜伽念珠经》等等,不胜枚举。而密教修行者的座床,可以称为“瑜伽座”;修行中所观想的尊像,可以称为“瑜伽像“;修行者的老师,可以称为“瑜伽师”。甚至于全部密教本身,就可以称为“瑜伽宗”、“瑜伽教”。
7.身体怎样调息
[调息] 气功四大要旨之一。
也是古人所述三调之一。又称“调整呼吸”。
调有调和、调整、调理之意。“息”字的古义有三:1.指精神。
2. 指呼吸。3. 指呼吸间的停顿。
在“调息”一词中一般指后两种含义。调息的内涵是运用意识,通过调整呼吸使意气相合,以后天气换取先天气。
根据调息的目的,智能气功将调息分为生活中的调息和练功中的调息两方面内容。 生活中的调息是结合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碰到的各种情况,通过调息调整身体各部机能。
目的是为了结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性格锻炼,以及调剂工作劳逸、提高工作效率等。 练功中的调息又分为四类:神息相依调息法、平调阴阳调息法、意气引动调息法、观想调息法。
纵观多种练功调息 *** ,其作用和目的主要在于排除杂念、集中精神、变换气质、吐故纳新、促进体内真气运行和气机的升降开合、焕发先天气等。要搞好调息,需练功者根据自身情况,正确选择和运用调息 *** 、掌握调息要素、遵守调息的规律和原则、明了调息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把意念活动和呼吸或气息的出入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呼吸达到深、细、匀、长,自然活泼的境地。
调息的内容虽然比较繁多,但其实质不在于调息本身,而是增强身体机能的一种 *** ,是气功中提高生命力的一种手段。调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锻炼精神的集中专一,增强神对形气的驾驭能力,从而启动真气,提高身体的健康状况。
——转贴自:《智能气功名词释义》 ************************************ 调息 (breathing training) 就是对呼吸的训练,古代称为吐纳、炼气、调气、食气等。传统的气功将呼吸分为:自然呼吸,腹式呼吸(又分为顺呼吸和逆呼吸)和提肛呼吸,其中最常用的是顺腹式呼吸。
有的功法要求在吸气之末,有意使呼吸停顿下来,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呼出来,停顿时间的长短根据练功情况而定。在进行静功训练时,一开始先训练如何使姿势舒适,肌肉放松,情绪安宁,然后才注意调整呼吸,如果一开始就强调练呼吸,反而会感到呼吸急迫不通顺。
调息要做到循序渐进,深、长、细匀的呼吸是功夫的积累,不是短期练就的。 调息对身体有着复杂的影响,控制呼吸可以改变窦性心律,国内阎克乐等将被试的“心率图”(将计算机处理后的心电信号,以心率快慢为纵坐标,以顺序出现的心博次数为横坐标作出的图),与同时记录到的呼吸曲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心率的变化直接受呼吸方式的影响,心率图上的曲线,随呼吸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改变呼吸方式(比如由均匀的慢吸慢呼变为快吸快呼),可以改变被试心率活动的形式。
(阎克乐) 一、瑜伽呼吸 东方瑜伽所倡导的呼吸法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暴躁的脾气业自于混乱烦恼的心,收敛脾性更好从改善呼吸入手。呼吸反映情绪,呼吸深缓,心境必定平和。
因而养成深长的呼吸习惯不仅有利于保持心绪宁定,更益于延年益寿。东方瑜伽就是以呼吸配合姿势练习来提高修炼效果的。
(一).呼吸的定义和 *** 呼吸是瑜伽的中心。它将肉体和精神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平静呼吸,可以更深入地放松身体和精神,增加你的精力,使你通向更广阔的精神认知领域。 呼吸控制法是瑜伽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好呼吸除了能让机体运做更有效率同时也更容易控制好身体和感情人在发怒和感到不安时,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心率加速 血压升高。当感情失控时,人们常常会大哭一场或说一些事后后悔的话,如果能在情绪失控前有意识的控制呼吸,就会发现其实控制好身体和感情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1).怎样呼吸? 要以最放松的方式呼吸,应闭上嘴巴,用鼻子吸气和呼气。喉部发出非常轻微、细小的声音,这种嘘嘘声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控制呼吸的气流。
保持呼吸慢而平稳,向内集中你的注意力。聆听你呼吸的声音。
声音应该持续而没有波动。保证呼气、吸气速度一致。
避免在吸气开始时让空气猛地进入。也不要在呼气开始时速度太快,这样会让你很费劲才能呼出这口气。
避免呼吸时哪怕是最轻微的紧张感。任何时候,不论在做呼吸练习还是在做身体运动,只要你在竭力呼吸或喘着呼吸,就表明你对自己施加的压力太大了。
去寻找一种持续的,舒适的节奏。感觉气的流动,让自己与柔和的一呼一吸协调一致。
(2).呼吸的 *** 1. 腹式呼吸:仰卧。把你的左手或右手轻轻放在肚脐上。
当你吸气时,把空气直接吸向腹部。如果你把这步吸气动作做得正确,你的手就会被腹部抬起。
你吸气越深,腹部升起越高。随着腹部扩张,横隔膜就向下降。
现在呼气,你就会发现腹部向内,朝脊柱方向收。你可以凭着尽量收缩腹部的动作把所有的空气呼出双肺之外。
而在这样做的时候,横隔膜就自然而然的升起。 2. 胸式呼吸:仰卧或伸直背坐着,深深吸气,但不要让腹部扩张。
代替腹部扩张的是把空气直接吸入胸部区域。在胸式呼吸中,胸部区域扩张(腹部应保持平坦)。
然后,当吸气越深时,腹部向内、朝脊柱方向收入。当你用这种方式吸气时,你会注意到:肋骨是向外和向上扩张的。
现在呼气。当你呼气时,肋骨向下并向内收。
3. 完全(胸腹)式呼吸:完全的呼吸是把以上两种类型的呼吸结合。
8.瑜伽与密宗的区别是什么
瑜伽与密宗只有一个区别,就是瑜伽为一种锻炼的方式,而密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派别。
密宗:
密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传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胎藏界,一为金刚界。唐一行得两宗真传。唐印果长老时,将密宗传于日本空海。
日本密宗,分为东密与台密。包含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秘密乘、金刚乘等宗派。佛教密宗综合了各国家地区密宗的传承。
瑜伽:
瑜伽,最早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 *** 。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 *** 。
扩展资料:
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 *** ,“瑜伽”并非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现代人吸取其有益精华,发现瑜伽的好处不胜枚举。
瑜伽能加速新陈代谢,去除体内废物,形体修复、调理养颜从内及外;瑜伽能带给你优雅气质、轻盈体态,提高人的内外在的气质。
瑜伽能增强身体力量和肌体弹性,身体四肢均衡发展,使你变得越来越开朗、活力、身心愉悦;瑜伽能预防和治疗各种身心相关的疾病。
背痛、肩痛、颈痛、头痛、关节痛、失眠、消化系统紊乱、痛经、脱发等都有显著疗效;瑜伽能调节身心系统,改善血液环境,促进内分泌平衡,内在充满能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密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瑜伽
9.瑜伽的“八肢”
正确的写法应为:八支
顾名八种分支的意思
这八支为:
、自我控制(Yama):讲求慈悲、不贪婪、正直、纯净、不受欲望束缚等。
2、瑜伽姿势(Asana):稳定和舒服的姿势。
3、调息法(Pranayama):呼吸的控制和能量的处理。
4、控制感官(Pratyahara):进行练习语音冥想,收敛感觉,是练习专注力前的预备功。
5、执持(Dharana):集中专注力以提升生命之气,是冥想前的预备功。
6、禅定(Dhyana):即冥想,以提升生命之气。
7、入定,或三摩地(Samadhi):超越意识的境界。当身体和感官静止时,看似在睡眠,但头脑仍保持警惕,亦像清醒的。
8、遵行(Niyama):包括洁净身心、知足、克制、修习圣贤古训,以及对天地保持虔敬的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