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宴请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原发布者:aqik23
宴请礼仪导入:宴会,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交往方式。一般情况下,举办宴会和参加宴会都不仅仅只是为了吃吃喝喝,而是以交际为目的。因此,无论请客还是被请,无论举办或参加何种宴会,都应该讲究和遵循宴会礼仪。一、赴宴前巧心思——做餐桌上的儒雅绅士和气质美人不同地方的宴会都会有不同的礼仪规范。越正式越高级的宴会,礼仪规范越严格。要做到宴会合乎规范,宾主同乐,就必须对各种宴会、餐饮聚会的礼仪有一定了解。1.应邀讲礼仪接到宴请,尽早答复。无论是否能出席,都应迅速答复,以便主人作安排。在接受邀请之后,不要随意改动。万一遇到不得已的特殊财政部不能出席,尤其是主宾,应尽早向主人解释、道歉,甚至亲自登门表示歉意。应邀出席一项活动之前,要核实宴请的主人,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是否邀请了配偶,以及主人对服装的要求。活动多时尤其应注意,以免走错地方,或主人未请配偶支双双出席。2.尊重宴会,修饰打扮出席宴会前,应梳洗打扮一番,使自己看起来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女士要适当化妆,男士要梳理头发并剃须。衣着要求整洁、大方、美观,使仪容、仪表打扮符合邀请场合的要求。国外宴请非常讲究服饰,往往根据宴会的正式程度,在请柬上注明着装要求。在我国,虽然没有具体要求,但应邀者也应该穿一套全体入时的整洁服装,精神饱满地赴宴,这将给宴会增添隆重、热烈的气氛。3.备礼可按宴请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以及主客双方的关系,准备赠送的花篮或花束。参加家庭
2.邀约的礼仪常识有哪些
在商务交往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实际需要,商务人员必须对一定的交往对象发出约请,邀请对方出席某项活动,或是前来我方作客。
这类性质的活动,被商务礼仪称之为邀约。在民间,邀约有时还被称为邀请或邀集。
站在交际这一角度来看待邀约,它实质上乃是一种双向的约定行为。当一方邀请另一方或多方人士,前来自己的所在地或者其他某处地方约会,以及出席某些活动时,他不能仅凭自己的一厢情愿行事,而是必须取得被邀请方的同意与 *** 。
作为邀请者,不能不自量力,无事生非,自寻烦恼,既麻烦别人,又自讨没趣。作为被邀请者,则需要及早地作出合乎自身利益与意愿的反应。
不论是邀请者,还是被邀请者,都必须把邀约当作一种正规的商务约会来看待,对它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大而划之。对邀请者而言,发出邀请,如同发出一种礼仪性很强的通知一样,不仅要力求合乎礼貌,取得被邀请者的良好回应,而且还必须使之符合双方各自的身份,以及双方之间关系的现状。
在一般情况下,邀约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正式的邀约,既讲究礼仪,又要设法使被邀请者备忘,故此它多采用书面的形式。
非正式的邀约,通常是以口头形式来表现的,相对而言,它要显得随便一些。正式的邀约,有请柬邀约、书信邀约、传真邀约、电报邀约、便条邀约等等具体形式,它适用于正式的商务交往中。
非正式的邀约,也有当面邀约、托人邀约以及打 *** 邀约等不同的形式。它多适用于商界人士非正式的接触之中。
前者可统称为书面邀约,后者则可称为口头邀约。根据商务礼仪的规定,在比较正规的商务往来之中,必须以正式的邀约作为邀约的主要形式。
因此,有必要对它作出较为详尽的介绍。在正式邀约的诸形式之中,档次更高,也最为商界人上所常用的当属请柬邀约。
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的大型活动与仪式,如宴会、舞会、纪念会、庆祝会、发布会、单位的开业仪式等等,只有采用请柬邀请佳宾,才会被人视之为与其档次相称。请柬又称请帖,它一般由正文与封套两部分组成。
不管是上街购买印刷好的成品,还是自行 *** ,在格式与行文上,都应当遵守成规。请柬正文的用纸,大都比较考究。
它多用厚纸对折而成。以横式请柬为例,对折后的左面外侧多为封面,右面内侧则为正文的行文之处。
封面通常讲究采用红色,并标有“请柬”二字。请柬内侧,可以同为红色,或采用其他颜色。
但民间忌讳用黄色与黑色,通常不可采用。在请柬上亲笔书写正文时,应采用钢笔或毛笔,并选择黑色、蓝色的墨水或墨汁。
红色、紫色、绿色、黄色以及其他鲜艳的墨水,则不宜采用。目前,在商务交往中所采用的请柬,基本上都是横式请柬。
它的行文,是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地横写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竖式请柬。
它的行文,则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地竖写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竖式请柬多用于民间的传统 *** 际应酬。
因此在这里将它略去不提。在请柬的行文中,通常必须包括活动形式、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要求、联络方式以及邀请人等项内容。
附规范的请柬正文示范一则谨订于1999年5月18日下午此时正千本市金马大酒店水晶厅举行五环集团公司成立六周年庆祝酒会,敬请届时光临联络 *** 备忘在请柬的左下方注有“备忘”二字,意在提醒被邀请者届时毋忘。在国际上,这是一种习惯的做法。
西方人在注明“备忘”时,通常使用都是同一个意思的法文缩写“P.M.”。注意以上范文,您可能会发现其中邀请者的名称在行文时没有在最后落款,而是处身于正文之间。
其实,把它落在最后,并标明发出请柬的日期,在商务交往中也是允许的。另外,被邀请者的“尊姓大名”没有在正文中出现,则是因为姓名一般已在封套上写明白了。
要是“不厌其烦”地在正文中再写一次,也是可以的。在正文中,“请柬”二字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附被邀请者与邀请者名称单独分列的请柬正文示范一则请柬尊敬的蒋勤先生:月6日下午19时为李娟姐饯行,席设本市北京路8号德大西茶社,恭请光临周抒平谨订在对外交往中使用的请柬,应采用英文书写。在行文中,全部字母均应大写,应不分段,不用标点符号,并采用第三人称。
这是其习惯做法。在请柬的封套上,被邀请者的姓名要写清楚,写端正。
这是为了对对方示敬,也是为了确保它被准时送达。以书信为形式对他人发出的邀请,叫做书信邀约。
比之于请柬邀约,书信邀约显得要随便一些,故此它多用于熟人之间。用来邀请他人的书信,内容自当以邀约为主,但其措辞不必过于拘束。
它的基本要求,是言简意赅,说明问题,同时又不失友好之意。可能的话,它应当打印,并由邀请人亲笔签名。
比较正规一些的邀请信,有时也叫邀请书或邀请函。附邀请信范文一则尊敬的奥海公司负责人:“1999?北京民用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定于今年5月8日至28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欢迎贵公司报名参展。
报名时间3月1日至20日报名地点花园路乙10号组委会敬邀联系 *** :年2月16日在装帖与款式方面,邀请信均不必过于考究。其封套的写作,与书信基本上相同。
传真邀约,指的是利用传真机发出传真的形式,对被邀请。
3.在邀请中应注意哪些礼节要求
邀请的方式 结婚等较隆重的庆典,预先发请柬;小型聚会,口头或 *** 邀请就行了。
要提前考虑宾客的人选,将准备邀请的人都告知被邀者。 在客人到来之前,将用于招待的物品放于最方便之处。
屋子也稍作收拾,杂乱无章会令客人不舒服;齐整到令客人小心拘束也不必。 主人应提前在家等候,客人到了而主人不在就太失礼了。
主人的服装 服装的式样依聚会的性质而定。主妇的打扮可以讲究些。
如果是邀请客人前来赴宴,主人家更好有一人在门口迎候。主人将刚到的客人迎进屋后,应将他介绍给在座的其他客人。
如果主人是年轻人,与父母同住,将自己的朋友、同学、同事介绍给父母,一来显示对父母的尊重。二来可使客人减少拘束感。
待客的礼节 主人须等客人全体坐下后,才能坐下。中途自己有急事须暂时外出,或接听 *** 等需要离开一会儿,应向客人打招呼,不可让客人干坐。
正与客人交谈,又有其他客人来访,与早来的客人互不相识,主人应替双方介绍。对客人要一视同仁。
送别客人时 客人告辞时,主人应先挽留,再让客人走。 客人走时,可以让他自己开门,主人开门的话似乎在下逐客令,当然这只是指在家里,在饭店等服务性场所和正式的聚会上,是不应让客人开门的。
送客送到门外,住楼房的,应将稀客、长辈送下楼或院外,握手说声“再会”,目送客人离去。 有女子单身一人来做客的,主人可委托客人或自己的家属护送她回家。
4.日常生活中的邀请礼仪和拒绝邀请的礼仪
邀请和约会的方式,有口头方式和书面方式两种。应根据内容和具体情况确定用什么方式。
比较庄重、盛大的活动一般都用正式的书面邀请书,也叫请柬。邀请内容复杂、需要用较多文字说明的,可以用邀请信。邀请书可以邮送,可以派人递送,对尊长应当由东道主亲自送到被邀请人的手中。
口头邀请,一般用于普通性事宜。口头邀请,可以当面邀请, *** 口头邀请或托人带口信邀请。口头邀请形式简单、方便,但语言要庄重、严肃、真挚、诚恳,否则对方会以为你并不认真,没有诚意或仅是客套而已,那样会怠慢对方、生疏关系。
约会一般都不涉及隆重、盛大的仪式。因此,使用口头方式较多。如果约会期限较长,或口头约会不便,可以写个说明约会事宜的简单的字条。
5.邀请同事的礼节是什么
(1)邀请跟你有直接业务关系的人在餐厅午餐。
(2)邀请与你有个人关系的同事,携伴在餐厅午餐。
(3)请与你是好朋友有交情的同事,带他或她的配偶或同事,在你家晚餐。
(4)在一星期中邀请一个人不携配偶午餐是可以的,但不是在晚上或周末的社交晚餐。
(5)一个单身或已婚的妇女,单独应邀与一位单身或已婚的经理共进午餐,这完全没问题,但是,两位已结了婚的异性经理单独进晚餐,却有欠妥当。
(6)女性经理邀请男同事午餐,不必怀疑,她可能有什么事要你帮忙,或咨询他的建议。
(7)若一位同事邀请你到一家朴实的餐厅吃午餐或晚餐,那你别邀请他到昂贵的餐厅用餐以为回报。
(8)若双方配偶都不上班,你邀请另一对夫妇晚餐,即使认识对方的丈夫或妻子,你也应该正式发出邀请。
6.宴请有哪些礼仪
宴请的礼仪有:
座次:基本上按照以右为尊的原则,将主宾安排在主人的右侧,次主宾安排在主人的左侧。参加人数较多的宴会,主人应安排桌签以供客人确认自己的位置。
入座:主人或者长者主动安排众人入座;来宾在长者或女士坐定后,方可入座;入座时,男士 为身边(尤其是右边)的女士拉开座椅并协助其入座。
体态:入座后姿势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跷腿,不抖动腿脚,也不可任意伸直;胳膊肘不放在桌面上,也不要向两边伸展而影响他人。
交流:宴请是一种社交场合,在餐桌上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也不要敬酒;宴会上应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避免涉及死亡、疾病等影响用餐气氛的话题。
布菜:主人可为身边的客人布菜。布菜应使用公勺或公筷。布菜时要照顾到客人的饮食偏好,如果客人不喜欢或者已经吃饱,不再为客人夹送。
敬酒:主人先为主宾斟酒,若有长辈或者贵客在座,主人也应先为他们斟酒。主人为客人倒酒时,客人以手扶杯表示恭敬和致谢。首次敬酒由主人提议,客人不宜抢先;敬酒以礼到为止,各自随意,不应劝酒。
散席:一般由主人表示结束宴会,主人、主宾离座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开。
特别注意:
用餐时,注意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在品尝菜肴后再决定是否添加佐料,未尝之前就添加佐料被视为对烹调者的不尊重;夹菜应看准下筷,不宜随意翻拣;小口进食,避免大口嚼咽;切忌用手指剔牙,可以使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牙签使用后折断放在接碟中。
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不能插在饭碗里,不能搁在碗上。
若不慎将汤汁、酒水溅到他人衣物上,应表示歉意,如对方是异性,不必亲自为其擦拭,请服务员帮助即可;如吃到不洁或有异味的食物,不要大呼小叫,应取用餐巾纸吐出包好后处理掉。
结账时,应避免争抢付账;未征得主人的同意,不宜代付账。
7.请柬的礼仪
请柬是用于邀请有关单位或个人参加某种活动而发出的礼仪文书。按篇幅大小、文字多少、内容简繁可分为两种形式。篇幅大、文字多、内容繁可称为邀请信、邀请书。文字较少,内容相对简单,印制较为精美的称为请柬。请柬也称为“请帖”“柬帖”,形式上有横竖之分。请柬既是我国的传统礼仪文书,也是国际通用的社交联络方式。
托人转递请柬是不礼貌的
请柬的递送方式很有讲究。古代无论远近都要登门递送,表示真诚邀请的心意;现当代亦可邮寄。一定注意不能托人转递,转递是很不礼貌的。请柬如果是放入信封当面递送,要注意信封不能封口,否则造成又邀客又拒客的误会。
请柬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结语、祝颂语、署名落款六部分组成。请柬(邀请信)的正文中有三个基本要素不可缺少:事由,时间,地点。邀请对方参加自己举办什么活动的原由,这部分必须书写清楚,给被邀者决定是否参加提供依据。举办活动的准确时间,不但要书写年、月、日、时,甚至要注明上下午。如果活动地点比较偏僻,或者对于部分人来讲不熟悉,就要在请柬上注明行走路线、乘车班次等。
请柬中应避免出现“准时”两字
在正文后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敬请光临”、“恭请光临”、“请光临指导”等结语。在一些请柬上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请届时光临”的字样,“届时”是到时候的意思,表示出邀请者的诚意。但是有些请柬把“届”改成了“准”字,这样就成了命令式,体现了邀请者的高高在上,对被邀请者的不尊敬,在请柬中我们应该避免出现这样的结语。
在当代的请柬中一般用“此致、敬礼”的祝颂语作最后致意。在文面的右下角签署邀请人的姓名。如果是单位发出的请柬,要签署主要负责人的职务和姓名,以主邀请人的身份告知对方。发文日期更好用汉字大写,以示庄重正式。
有些舞会、音乐会、大型招待会的请柬还写有各种附启语,如“每柬一人”、“凭柬入场”、“请着正装”等,通常写于请柬正文的左下方处。
能否赴约都应以书面形式告知
应邀信是被邀人接到主人的邀请信后,同意赴约而给主人的复函。古时也称“谢帖”。应邀信的发出,体现了被邀人对活动的重视和对主人的尊重。应邀信一般由称谓、正文、祝颂语、署名落款四部分组成,表明接受邀请的态度。最后以“我将准时出席”做结语。最后的祝颂语可用“祝活动圆满成功” 等词语。谢绝信是被邀请人收到邀请信后,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应邀赴约而写给邀请人婉言谢绝的礼仪文书。从礼仪上讲,不管何种原因不能应邀赴约,一定要以书面形式及时告知邀请人,以体现尊重他人。从信中文字讲,更要字字讲究,句句谨慎,避免产生误会。
8.邀约时应注意哪些礼仪
邀约是宴会开始之前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也应该被纳入到餐桌礼仪的序列。
首先,要做到对请客吃饭的对象有足够的了解,要本着不让对方为难才行。既要给足被宴请 者的面子,很好地表明了吃饭的意图,还让被宴请者找不到推辞的借口,这确实是一门不小的 学问。
其次,在邀请时需要特别注重对语言的斟酌,要让自己的言语尽可能简练,以获得赴宴者的尊 重,或者与利益攸关方达成妥协,或者通过在一些利益冲突上的争执,赢得主动。此外,要使用得体的语言,在邀请的时候要注意我们的礼貌。
不管是口头直接约请,还是 *** 约请,都要用客气、商量的口吻,不能看起来像是在命令别人。在决定约请地点时,要先征求受邀 人的意见,要看别人是不是有时间。
如果受邀人明确表态要你决定,那么,你先说出自己的看法, 请受邀人定夺,受邀人认为合适,方可作出决定。
9.请柬邀约礼仪是什么
在正式邀约的诸形式之中,档次更高,也最为商界人士所常用的当属请柬邀约。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的大型活动与仪式,如宴会、舞会、纪念会、庆祝会、发布会、单位的开业仪式等等,只有采用请柬邀请佳宾,才会被来宾视之为与其档次相称。
请柬又称请帖,它一般由正文与封套两部分组成。不管是上街购买印刷好的成品,还是自行 *** 的,在格式与行文上,都应当遵守成规。
(1)请柬正文的用纸,大都比较考究,它多用厚纸对折而成。以横式请柬为例,对折后的左面外侧多为封面,右面内侧则为正文的行文之处。封面通常讲究采用红色,并标有“请柬”二字。请柬内侧,可以同为红色,或采用其他颜色,但民间忌讳的黄色与黑色,通常不可采用。在请柬上亲笔书写正文时,应采用钢笔或毛笔,并选择黑色、蓝色的墨水或墨汁。红色、紫色、绿色、黄色以及其他鲜艳的墨水,则不宜采用。
(2)目前,在商务交往中所采用的请柬,基本上都是横式请柬。它的行文,是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地横写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坚式请柬。它的行文,则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地竖写的。这种竖式请柬多用于民间的传统 *** 际应酬。
(3)在请柬的行文中,通常必须包括活动形式、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要求、联络方式以及邀请人等项内容。
(4)在请柬的左下方应注有“备忘”二字,意在提醒被邀请者届时毋忘。在国际上,这是一种习惯的做法。西方人在注明“备忘”时,通常使用都是同一个意思的法文缩写“P.M.”。
(5)一般情况下,被邀请者的名字写在封套上,而不在正文出现,但并不禁止在正文出现,另外在正文中,“请柬”二字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6)在对外交往中使用的请柬,应采用英文书写。按习惯在行文中,全部字母均应大写,应不分段,不用标点符号,并采用第三人称。
(7)在请柬的封套上,被邀请者的姓名要写清楚,要写端正,这是为了向对方示敬,也是为了确保它被准时准确送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