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有哪些特殊的礼仪和风俗
热情好客的山里人——河北省境内北有燕山,西依太行, 山区面积比较辽阔。
山里人热情好客,自古成俗。冀西一带的 居民,把家里来客人做为“吉利”的预兆。
如果哪一家一年之 中没有住过客人,就被认为来年不吉利。客人进家后,饮茶、吃饭、上菜均用大碗,不用盘、碟。
饮茶时,碗里不能喝干。 如果碗里没了茶,主人就会马上斟上一碗,直到喝剩下半碗为 止。
吃饭时,筷子要随时拿在手里,不能停放在桌上,否则会 被误认是瞧不起主人。直到两根筷子平放在碗口上时,才被认 为是吃饱了。
过庙——“过庙”在河北各地叫法不同,乡村多称为“赶 庙”、“赶会”,城镇则称为“上庙”、“上会”。 河北省“过庙” 的习惯由来已久,甚为普遍。
据对定州市的调查,全市一年就有 72次庙会。旧时的庙会内容比较复杂,有的还带着较浓的宗法 观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诸如拴婴许愿、求雨乞福、驱魔修德等。
现在,人们除了利用庙会做买卖,进行物资交流外,还把庙会 做为“旅游”和进行自我娱乐的场所。 像高跷、狮子、龙灯、旱船、跑驴、竹马、杂技、武术等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 多在庙会期间表演。
同时,各地的“过庙”随着历史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安国药王庙会,张北骡马大会, 涉县娲皇宫奶奶庙会等。既进行了物资交流,又丰富了群众文 化生活。
尊称“老二”——外地人都以“老大”为尊称,而河北省 清河县、临西县这一带以“老二”为尊称。如二哥、二叔、二 兄弟、二大爷等等。
如果称呼别人“大哥”、“大叔”等,不免 会遭人白眼,甚至惹人生气。原来,水浒故事在这一带流传很深 很广。
清河是武松的诞生地,境内的武家那,全村皆姓武,据说 是武松的故居。 而与之一县之隔的山东阳谷县的景阳冈,则是武 松三拳打死猛虎,一举成名的地方,至今遗迹尚存。
武松身材魁 伟,武艺高强,见义勇为,勇猛无比。因为他排行老二,所以人 们习惯称他“英雄好汉武二郎”。
而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则是一 个少有的窝囊废。所以,一些争强好胜的人都自比“老二”,不 愿与“老大”为伍。
与陌生人搭话,称“二哥”、“二叔”,被 认为是尊重,而叫“大哥”的称呼,则被认为是污辱。
2.涉县的历史文化
绘画
涉县早期绘画作品见于历代所建寺院、庙宇中的壁画和梁柱及檐额所画图案。如娲皇宫中、百子图、女娲出宫图等,以其中的子孙殿和歇马殿墙壁画幅更大。清代,涉县著名画师有绰号“俩耳根”:一谓牛耳根,擅画梅,枝少花多,题联家有万金不富,膝下五子无儿。民国初,寨上李中香、鹿头江应铨、南岗冯殿魁、杨家庄杨维贞、高科等人的绘画作品很有影响。其画风各有擅长,有以花鸟、山水取胜,有以梅竹兰菊见长,有的专意画苇和八古画。
书法
涉县最早的书法艺术作品,是刻于北齐文宣帝高洋(公元550-559年)时的娲皇宫摩崖刻经。其苍劲有力,浑厚端正的魏碑体,素有银钩铁画,天下绝奇之美誉。精湛的书法艺术均保留在历代所建的各寺院石碑和柱刻上,其正草隶篆皆有,以明代所留最为常见。如建于汉代的清泉寺、不仅留有令人称绝的石刻和柱刻对联,而且还临摹撰刻有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手迹“白鹅飞到凤池”,张道陵手迹“龙”,康熙御笔“虎”,和慈禧太后手迹真如自在的书法艺术。
3.邯郸涉县女娲祭奠仪式、习俗、来历
新华网河北频道4月10日电(杜文杰)4月10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经过实地考察,报中国文联批准,正式命名涉县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在涉县成立“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
当日,中国民协命名涉县“中国女娲文化之乡”暨成立“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仪式,在涉县娲皇宫补天广场举行。 文化部全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省政协副主席刘建生、省文联副主席郑世芳、中国民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郑一民、邯郸市委副书记杨慧等,出席了命名仪式。
女娲文化在涉县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民间祭祀、祈禳还愿、进香朝拜、神话传说、人生礼俗、岁时节庆等。
位于涉县中皇山山腰的娲皇宫,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145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兴建最早、规模更大的奉祀女娲的古建筑群,是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 近几年,涉县共 *** 近3亿元,建设配套设施,改善周遍环境,加强对娲皇宫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将其建成国家4A级景区,初步形成了以娲皇宫为龙头的古文化旅游线路。
从2003年开始,涉县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涉县女娲文化节”,并举行公祭女娲大典。据悉,涉县已将“女娲祭奠”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积极申报娲皇宫为世界文化遗产。
4.涉县的历史文化
绘画
涉县早期绘画作品见于历代所建寺院、庙宇中的壁画和梁柱及檐额所画图案。如娲皇宫中、百子图、女娲出宫图等,以其中的子孙殿和歇马殿墙壁画幅更大。清代,涉县著名画师有绰号“俩耳根”:一谓牛耳根,擅画梅,枝少花多,题联家有万金不富,膝下五子无儿。民国初,寨上李中香、鹿头江应铨、南岗冯殿魁、杨家庄杨维贞、高科等人的绘画作品很有影响。其画风各有擅长,有以花鸟、山水取胜,有以梅竹兰菊见长,有的专意画苇和八古画。
书法
涉县最早的书法艺术作品,是刻于北齐文宣帝高洋(公元550-559年)时的娲皇宫摩崖刻经。其苍劲有力,浑厚端正的魏碑体,素有银钩铁画,天下绝奇之美誉。精湛的书法艺术均保留在历代所建的各寺院石碑和柱刻上,其正草隶篆皆有,以明代所留最为常见。如建于汉代的清泉寺、不仅留有令人称绝的石刻和柱刻对联,而且还临摹撰刻有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手迹“白鹅飞到凤池”,张道陵手迹“龙”,康熙御笔“虎”,和慈禧太后手迹真如自在的书法艺术。
5.涉县的介绍
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隶属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县境位于北纬36°17′--36°55′,东经113°26′--114°之间,东西横距37.5公里,南北更大纵距64.5公里。1涉县东以东郊山、古脑、老爷山为界,北与武安市、南与磁县毗邻;西以黄栌垴、大寨垴、黄花山为界,与山西省黎城、平顺县相连;南与河南省林州市隔漳河、浊漳河相望;北面有羊大垴、界牌山、左权岭与山西省左权县接壤,属深区。2涉县赤岸村是革命老区,晋冀鲁豫边区 ***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华北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社等110多个党政机关单位长期驻扎于此。涉县赤岸村走出了2位元帅、360多位将军,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的摇篮”,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是全国先进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基地。正在央视播出的历史抗战剧《太行山上》在赤岸村一二九师司令部原址拍摄。34涉县交通极其便利,瓦日铁路擦境,邯长铁路、青兰高速、309国道呈东西方向穿境而过,阳涉铁路连接邯长铁路直达山西阳泉,5条省道贯穿全境。2013年,涉县域面积150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308个行政村、464个自然村,40万人。12005年,“涉县核桃”、“涉县花椒”分别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2008年,涉县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中国花椒之乡。2011年,涉县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 2012年,涉县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
6.邯郸有什么风俗习惯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在邯郸西部有元宵节荡秋千的习俗,从正月初十开始搭建秋千架,到十四、十五两天的荡秋千 *** ,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参与了这一活动。
届时,各个村镇之间还将举行荡秋千比赛。 乞巧节 农历二月初二 在磁州附近的山村里至今还有二月二乞巧的习俗。
这一天,姑娘们结伴到附近的小山上自制“乞巧饭”,焖小米饭、包水饺、煮米粥都行,最重要的一项是到旁边的灌木丛中找一种红色的野生植物果实,(相传这种果实有让人手变巧的功能),将其放入锅中,然后每一个姑娘都蒙住眼睛,用筷子夹着吃,每人吃之前锅里都要保证有7个,吃到的越多,手就会越巧。 丛中花会 农历二月十四至二月十六 丛中是邯郸的一个镇,早在明太祖年间,这里就开始举行民间花会表演。
花会表演分为四组,共有20多种表演形式,如造型艺术、武术、杂耍等,内容都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老故事或历史故事为主。届时在大街小巷都可欣赏到精彩的演出,人们往来穿梭,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六月六敬谷神 农历六月初六 在邯郸西部的武安一带至今还流行着敬谷神的习俗。六月六前后,当地农民所种的谷苗都已出穗,远远望去一片金黄。
为了庆祝,也为了祈求来日的风调雨顺,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蒸馍、豆包,并把自家蒸出的馍带到自家的地里,以祈求五谷神能赐给人们一年的好收成。 邯郸美食: 邯郸除了有悠久的旅游文化以外,还有丰富的特色饮食文化,早在清朝年间,帝王们到邯郸避暑,都会禁不住吃些邯郸的小吃。
特色小吃有:大名二毛烧鸡、马头天福酥鱼、临漳临英扒兔、一篓油水饺、临洺关牌驴肉香肠、五百居香肠、津津乐老槐树烧饼、武 *** 面、津津乐菊花包、大名郭八火烧、磁县胖妮熏鸡、一口香水饺、合记包子、广府牌驴肉、广府牌酥鱼、马头熏兔、涉县系列小吃、驴油烧饼、桂月牌缯肘、老苏羊汤、武安小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