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纳家营周边最近的机场是哪里
丽江三义国际机场。纳家营是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纳古镇的一个自然村,是镇 *** 所在地,乡镇道路为水泥路,距通海县城12公里。因为经查询百度地图显示:该村庄距离丽江三义国际机场536.1公里驾车需要6小时16分钟期间途经G56杭瑞高速,G5611大丽高速,S49丽上高速,已经是附近最近的机场了。
通海县纳古镇收快递怎么写地址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纳古镇。纳古镇位于通海县西北部,背靠狮子山,面临杞麓湖。通海县纳古镇收快递地址写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纳古镇,只要具体到镇即可。快递由专门邮递员负责的快速递送。
如果你来到云南玉溪旅游,那这8个地方值得你去
玉溪概况
很多人听到云南 ,就会想到丽江 ,大理 ,或者昆明 ,西双版纳 ,去得最多的地方也是苍山洱海,玉龙雪山,滇池,版纳等等,其实, 云南 还有一个地方叫玉溪 ,这里有琉璃万顷,烟波浩渺的抚仙湖,有巍峨雄伟,绵延千里的哀牢山。4月下旬,我用10天的时间,深入 玉溪 ,探寻那些略显“低调小众”的景点,最后竟然发现,玉溪 ,原来是如此美丽。 (这是一篇较全的攻略,建议先收藏再观看。)
玉溪 位于 云南 省中部,市辖九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地形以山地为主。
推荐地点一:抚仙湖
抚仙湖位于 玉溪 东北 部,北宽南窄,环湖一圈大约90多公里。北边大部分属于 澄江 市,包括立昌村、 禄充 风景区、红山咀粉红沙滩、广龙小镇、樱花谷和月亮湾、太 阳山 小镇等游玩点;东南边有一小块属于 华宁 县,主要就是 海口 村和海镜村;湖的西 南和 南边属于 江川 区,包括了路居镇、星空小镇、孤山风景区等游玩点。
禄充 风景区是抚仙湖一个比较老牌的景点,门票15元每人,这里的游客相对较多,但是依然能找到很多拍照的点。
抚仙湖的平均深度接近90米,最深的地方深达150米,湖水看起来非常湛蓝,由于水质保护得比较好,岸边的湖水非常清澈。
在 禄充 ,有不少游客会选择乘坐小船,驾驶到离湖中心更近的地方。从这里可以看到,有一座小小的山包矗立在岸边,那就是笔架山。
7-8月份是抚仙湖的 旅游 旺季,夏天的时候属于 云南 的雨季,天气变化较快,也正是这种变化,才会让天空出现更多的云彩,出片非常漂亮。
笔架山上可以看到远处的一个沙滩,名字叫做波息湾,而远处的高山叫做尖山。
沙滩上的小狗,似乎也想下水游泳。
从西往北走,可以去到另一个网红打卡点,那就是红山咀的网红沙滩。
广龙小镇那边也有些沙滩,但是沙质没有红山咀这边的颜色好看,误以为被抖音骗了,事实上这里的风景还是很不错的,早晚来的话没那么热,舒适度会更高一些。
红山咀现在还不是一个景点,目前是不收费的。这里也可以看到远处的尖山。
由于临近大中午,天气有些炎热,我放弃了去樱花谷和月亮湾的户外游览,休息之后,去到了另一个网红景点:太 阳山 小镇。
山上除了有免费的停车场外,还有一个圆形广场,节假日的时候可能会有活动演出。
这里有希尔顿等不少大牌酒店,还有带泳池的餐厅。
太 阳山 小镇是一个非常好的 旅游 度假区,条件好一点的可以选择这里的酒店,目前这里来的人还不多,但是各项条件都不错。
这里还有一个不错的拍照地,选择一个傍晚,可以来这里看美丽的夕阳。这里叫做汐岸会所,目前可以免费参观,但室内不允许用单反相机拍照。
接下来,沿着湖的东岸往南走,会路过一个叫海镜村的地方,那里的湖边水非常清澈,旁边有不少当地的村民会在傍晚时分出来休息纳凉。
傍晚驱车往大 黑山 观景台(路比较难走,上山路段路窄弯急,新手不推荐),半山腰上看一个抚仙湖的日落。
大 黑山 这里已经属于 华宁 地界,由于时间安排问题,去的时候并没有及时赶到山顶。
再往南走,可以去到现在正大力开发的一个度假景点:星空小镇。
星空小镇的崖顶公园,可以通过预约进行免费参观,一个摄影出片的地方。
这里有房车露营基地,可以在基地里露营,60元/车,免费供水和自助缴费取电,草坪和薰衣草花园都有工作人员精心照料,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片绿地与周边的山包形成了鲜明的颜色对比。
早晨的孤山岛航拍,阳光柔和,微风拂面,休闲度假的一个好去处,抚仙湖常常被称为 昆明 人的后花园。
孤山附近有 江川 比较知名的 美食 铜锅鱼,这里非常的安静,是一个不错的居住地。
孤山岛是抚仙湖里唯一的岛屿。
从天空上看,孤山岛的形状很像一条鱼,听说这座岛的周围常常有很多鱼儿环游。
孤山岛江边的沙滩,早晨和傍晚时分来吹吹风,拍拍照都非常惬意。
抚仙湖的周围还有一些其他的游玩点,包括立昌村的帆船基地,明星鱼洞,碧云寺等等,时间充裕的话可以静下来慢慢 探索 。抚仙湖的游客相比去 昆明 滇池和 大理 洱海的人少很多,抚仙湖属于安静清闲的休闲度假区,湖岸边的平缓地带没有 大理 和滇池那么宽,周边也没有苍山那样的高山,来这里游玩更多的就是欣赏这种深水湖泊的美丽和湛蓝,体验慢节奏的生活。
推荐地点二:江川星云湖
星云湖距离抚仙湖非常的近,两个湖泊实际上通过一条小溪是相连的。
星云湖的水颜色比较绿,原因是这里的平均水深只有7米左右,而且 水里 富含营养物质,是天然的养殖渔场。
星云湖属于 江川 区,湖边有很多平缓的冲积平地。星云湖每年12月份会举办开渔节,场面非常热闹,吃鱼也成了这里的一种常态。
推荐地点三:华宁磨豆山风电场
华宁 的磨豆山位于抚仙湖的岸边,有好几条路可以上去。这里是一个高山草畜平衡区,中核风电公司修的风力发电场,放养的绵羊和风车,非常和谐。
这里为修建风力发电机而专门铺了路,现在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来到磨豆山,一睹这壮丽的山色。
爬上车顶,与小车来张合影。
远处的树林与风车。
这里可以同时看见抚仙湖和星云湖,风小一点天气晴朗的时候还可以航拍到 通海 的杞麓湖, 玉溪 的三大高原湖泊都能够在高空看见。
推荐地点四:华宁么波冲
这里位于 华宁 通红甸彝族苗族乡,是一个集高原草甸 石林 森林风车和水库于一体的未开发景点,常常有不少的人来这里徒步和野餐,夏季的时候,这里非常漂亮。
走在山间的草甸上,与羊群一起分享这美丽的大自然,是无比惬意的一件事。
推荐地点五:通海杞麓湖
通海 县距离 昆明 大约130公里,这里有一座山叫做 秀山 (又名杞麓山),有一座湖叫做杞麓湖,杞麓湖的平均水深只有5米,面积36.7平方公里。
杞麓湖边的坝子上种植着大片的蔬菜和花卉。
通海 的古城 历史 悠久,名人辈出,现在是当地的商业街,人流很大。
傍晚的杞麓湖边,骑自行车和散步的人特别多,这是我看到的最热爱自行车运动的一个城市。
纳古镇的海公园里有一座小桥,这里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夕阳,还是人民驻足观赏湖景的重要选择。
美丽的晚霞倒影在杞麓湖的水面上。
秀山 上千年古柏傲然挺立,注视着山下的杞麓湖。
通海 文庙是 云南 省的第二大文庙。
推荐地点六:峨山云茶山庄
峨山 旧名嶍峨县,是我国之一个彝族自治县,也是 云南 省之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县。
这里是 峨山 唯一的茶山,占地面积6千多亩,主要生产绿茶红茶和 普洱 茶。
这里产茶的季节提供采茶体验和自助烧烤,还可以免费品尝他们生产的茶。
去的途中,还会路过一个竹海,走在林间,竹叶沙沙作响,有种隐居世外的感觉。
推荐地点七:新平哀牢山
戛洒镇位于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的山下,是著名的花腰傣之乡。每逢傣族节日,花腰傣女子便会华锦束腰,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四五月份,这里还会举办盛大的泼水节活动。
山腰上的梯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
路边的凤凰花,到了6月的时候,将会开的无比绚丽。
哀牢山上的原始森林密布,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区,323国道在森林中穿行。
金山原始森林是山顶的一个保护区,森林里有非常多各种各样的鸟儿,有多达几百种的植物种类。
森林里密布着这样的参天 大树 。
森林南侧,是 玉溪 与 普洱 的分界线,也是南部季风的迎风坡。
石门峡的水清澈见底,流水潺潺,清谷寻幽,仿佛仙人。
林间的蝴蝶绚丽多彩,停留在栏杆上,常常引人驻足观赏。
石门峡的水流从高处落下,形成瀑布清潭,夏天的时候,闯入森林,探险一番,别有风味。
冬天的时候,去褚橙庄园参观参观,买上一点橙子,再在耀南村去看个云海日出,甜在心里,美在眼里。
即使不是冬天,也能在这里看到美丽的日出。
层峦叠嶂的云雾和高山,绘出了一张美丽的山水画。
哀牢山上的流水不断汇集,在南恩瀑布倾泻而下,遇上雨季,水量变大,瀑布后的石头将会难以看见。
推荐地点八:元江那诺梯田
在 元江 的南岸,毗邻 红河 县的地方,有一片以梯田云海、哈尼文化闻名于滇中的热土——那诺。
这里是滇中以梯田景观著称的地方,属 红河 哈尼文化走廊的上游地段,
那诺梯田与名噪四方的 元阳 梯田具有同样的人文自然环境,都是哈尼族人民辛勤劳作留下的宝贵遗产。
这里的梯田规模近年来有些减少,但美丽的云海在山间为这片土地增加了别样的美丽。
遇上赶集天,还可以看看这里的少数民族是怎样生活的。
那诺乡与羊街乡的赶集日总是特别热闹,人们盛装出行,采购各种物品。
总结
玉溪 ,既有抚仙湖的深邃,又有哀牢山的苍翠,既有多民族的和谐共处,更有 玉溪 人的艰苦奋斗。
经过一段亲身经历,我更加明白, 云南 是不只有 丽江 和 大理 ,不只有版纳和 昆明 ,还有山水环绕,生态宜居,潜力无限的美丽 玉溪 。
通海县纳古镇和四街镇,分别的赶集时间是什么时候~~急需~谢啦 知道其中一个也行!!!!
纳古没有赶集的,但是有两个比较大的菜市场,每天早上(7点--12点)都很热闹。四街的集市(准确的说应该是七街的集市,俗称赶七街,因为四街和七街是连在一起的)的赶集时间是每个月的4号、7号、10号、14号、17号、20号、24号、27号、30号,(即:日期中带0、4、7的)。四、七街被称为云南更大的集市,有更大的、单独的牲畜市场,铁货市场,菜市场等。希望对您有帮助。
远古时代通海是什么朝代有人居住的
通海县地处滇中偏南,位于云南省中南部,东经102°30′26″——102°52′53″,东西长37.97公里,北纬23°55′11″—24°14′49″,南北宽36.22公里,东与华宁县接壤,西连红塔区、南与石屏、建水交界,北与江川毗邻,隶属于玉溪市,全县总面积721平方公里,坝区占21.63%,山区和河谷占78.37%。全县辖三乡六镇,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26.3万人,世居汉、彝、回、蒙古、哈尼、傣等1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3.9%,兴蒙乡是蒙古族在云南的唯一聚居地。通海境内自然环境优美,县境由盆地,中山、河谷三种地貌构成,全县地势北高南低,杞麓湖盆区由西南向东南倾斜。县城海拔1820米,更高海拔2441米,更低海拔1350米,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高原凉冬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6℃,冷暖相宜,四季如春。年均降雨量875毫米。杞麓湖是本县的重要湖泊、水位4.3米时,湖的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4.8公里,面积36.86平方公里,库容1.486亿立方米。境内更大的河流为南部的曲江河、过境长度约19公里。风景秀丽、环境清幽的秀山,座落在县城南边。位置通海县位于云南省中部,介于东经102°30′25″-
102°52′53″,北纬23°65′11″-
24°14′49″之间,东西最长39公里,南北最宽36.15公里,县城所在地秀山镇距省会昆明市125公里,距玉溪市 *** 所在地红塔区47公里。总面积721平方公里,四周分别与华宁县、峨山县、江川县、红塔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建水县相邻,是历史有名的滇南重镇及经济和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其中秀山、四街、河西、杨广、九街、纳古、兴蒙7个乡(镇)为坝区乡镇,里山、高大为山区乡镇。自然环境形态概述县境以中山、平坝、河谷三大区组成,中山占77.07%,平坝占21.63%,河谷占1.3%,在四面环山的平坝中镶嵌着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杞麓湖,成为供给坝区用水及调节气候的重要因素,湖四周为平坦肥沃的农田,是全县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全县湖、山、河相间,更高峰为位于河西镇的螺峰山,海拔2441米,更低处为位于建水与通海交界处的马脖子,海拔仅为1350米,高差1091米。气候概述通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相对较大,2002年平均气温为16.5℃,极端更高气温为29.9℃(6月9日),极端更低气温为1.0℃(1月13日);全年降水量为1123.4毫米,更高日降水134.1毫米(6月30日);全年无霜期为276天,有霜日17天;年均日照总时数为2286.3小时,日照率52%,年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28.079千卡。行政区划2002年末,全县有6镇3乡,即:秀山镇、河西镇、四街镇、九街镇、杨广镇、纳古镇、里山彝族乡、兴蒙蒙古族乡及高大傣族彝族乡,下属65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30个村(居)民小组,360个自然村。人口民族据全省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8年末,通海全县常住人口为30.36万人,420人/平方公里,为省内人口密度更大县。比上年增加1700人,增长0.56%。公安人口统计年报,年末全县9个乡镇,65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533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为87630户,277382人,比上年增加1057人,增0.38%。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期——田勾町国故地春秋战国时,古滇上百部落史称百濮国,知名的有:以滇池为中心的古滇国;洱海周围的昆弥国;哀牢山一带的哀牢国;通海以南的田勾町国。这在顾炎武撰的《肇域志》中已有明白记述:“粤稽五典,已见三苗,及乎夏后殷周而降,或称万国来朝,而南方乃有百国,是为百濮:鄯阐国滇池,昆弥国大理也,田勾町国临安也,牂牁国乌蒙也”。
通海历来为临安之地,而且在元初改设治于通海的南路为临安路时,通海仍是滇东南政区的首府。则通海以南的临安之地为田勾町古国无疑,通海为田勾町故地也应无疑。
通海现存的最早一部志书记述:“成周时,滇名百濮国,楚威王使庄蹻将兵略巴、黔以西,出苴兰,至滇池,会秦夺黔中地,道不通,遂留王滇,立田勾町国(今之临安郡),通海隶焉。秦惠王使司马错伐蜀,近蜀滇地,皆入于秦。汉武帝建元中,遣司马相如通蜀、南夷。元鼎六年,遣中郎将郭昌、卫广,将兵击苴兰,遂平西南夷为牂牁郡,改田勾町为县,徙治通海”。乾隆《河西县志田勾町县考》也谓:“
田勾
町故县在通海县”。更有早者,明天启《滇志》云:“汉田勾町县址,在通海县北,即守御所城。蒙氏置都督府,段氏置节度使、改秀山郡,又为通海郡,元立宣慰司总管府,俱此地”。作为一省之志,别地未有此记述,独指通海御城为田勾町县故址这并非无稽之谈。汉时期——汉与田勾町密切往来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遣中郎将郭昌平西南夷置牂牁郡,统县十七,田勾町以故侯国与夜郎同属汉侯爵,此时的滇、田勾町与夜郎一样同属西汉政权中的小侯国,只是到西汉?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武帝崩,由其子昭帝即位,益州二十四邑反,水衡都尉吕破胡击平之。后三年,姑缯及叶榆(今大理)又反,田勾町毋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助汉击反捕虏有功,与汉军正王平、大鸿胪田广明等大破益州。汉天子嘉之,以毋波功为之一,立
田勾 町波为田勾町因此,田勾町世世代代尊奉毋波为土主,建庙塑毋波像以祀。
东汉一段时间,田勾町故地通海与汉的交往密切,时局较为稳定,田勾町土著之民吸收汉文化大力发展农耕,这从县境镇海杨山出土的东汉烧水砖田模型可以看出。当时的通海渔耕兴起,平整规矩的水田中有水池供四周之田所用,田里刻划鱼形,表明当时通海渔耕经济的繁荣,也正是通海成为田勾町国首府及田勾町国后若朝代为滇南重镇的原因。唐时期——通海镇与通海城路“通海”一名,最早见于史籍者,当数唐樊绰撰的《蛮书》及欧阳修、宋祁等编撰的《新唐书》。《蛮书》为唐人记唐事,记有通海之名三处:一是在叙述云南界内程之一卷中,讲从安南至南诏首府苴咩城日程“从贾勇步登陆至矣符馆一日……至曲江馆一日,至通海城一日……”一是在云南城镇第六中专列通海镇记为“通海镇,去安宁西第三程(原书有误当为去安宁南第三程)”一是在汉旧黎州中记述:“从步头船行,沿江三十五日出南蛮,夷人不解舟船,多取通海城路,贾勇步入真登州,林西原,取峰州路,行量水川西南至龙河,又南与青木香山路直南至昆仑国矣(今缅甸地那悉林)。”樊绰成蛮书在唐懿宗咸通(公元860—874年)初,以书中所记多处见通海之名,可见唐时通海地位之高。另从全书所列的云南城镇看,只有雄镇东西又掌握诸蛮用盐的安宁和锁钥南北、唐朝前即是滇南首府的通海称镇,而且通海设置比安宁更高一筹,既为镇又设都督,是唐南诏的二都督之一。按唐制,置都督府於边境,为军事统治之据点。宋时期——大理国的孕育地唐南诏末,居于更高统治地位的蒙氏家族适应不了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其落后性与民族狭隘性同更高社会形态及熟习封建制的贵族发生了矛盾,他们求救于神灵、普建寺庙,“大寺八百,谓之蓝若,小寺三千,谓之伽蓝”,并铤而走险“两陷安南、邕管,一入黔中,四犯西川”,都未能挽回覆灭的命运,南诏政权终于在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被郑买嗣所篡夺,郑氏又被杨干贞所灭,不到10年,又被段思平推翻。
通海也正因为南诏时段氏的镇守,段思平建大理国后对自己发迹地的修建,又因其是大理国东部的首府,其历史地位大为显现。如段思平因“卜于秀山神祠”许过愿,得势后既建秀山神祠,又大建庙宇,大塑佛像,岁岁建寺,铸佛万尊。今考通海秀山的寺庙基础也就是在大理国时奠定,如现已确知的原秀山神祠(土主庙)和普光寺就是最早建于大理国时期,俗称的畔富泉实为纪念段思平舅的判府泉。到元军进入通海后,同样跟段思平一样,因为信佛而继承了秀山建佛寺的传统,续建了涌金寺、清凉寺、慈云寺,元人尊崇段思平,还在驻地曲陀关建天子庙祀段思平,在原河西境县西四十里的碌碑乡天寿山建段将军(思平)庙,近年从白塔心出土的大理国及元代墓之盖片碑铭文中,出现“通海郡”、“秀山郡”地名也证实了古籍称“段氏改秀山郡,复立通海郡”之史实。元时期——通海都督府、临安路治通海自汉田勾町县 治于此后,唐南诏立都督府,宋大理国中置通海节度。到元·宪宗四年(公元1254年),忽必烈率元军攻克大理,留兀良合台追大理国末王段兴智至鄯阐(今昆明),虏兴智而得云南五城、八府、三十七部。削段氏帝号,赐以虎符,令其总管大理等处。安抚已附之民,招集未降之国。忽必烈北返后,留大将兀良合台率军攻克未降之国,在攻克乾德哥城(今澄江)时,兀因病而委军事于子阿术,阿术率军继续攻打有兵四万的阿伯国(通海),攻入城而阿伯国举国降,在通海置南路总管府领通海以南地。明时期——通海御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春,在明军上年攻取云南省城,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逃至晋宁投滇池自 *** 后,于今分遣将士略建昌、澄江、临安、元江等处,云南大定,分设军卫、犬牙相制,以守其地。通海因是元临安路治,路当要冲,虽然府治迁于建水,但在通海设守御城,在县东北,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指挥陈镛创立土城。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指挥储杰砌以砖城。周二里,高一丈七尺。开四门,东泰和,西庆丰,南迎薰,北镇海。池(濠沟)阔一丈八尺,深一丈。此城历经明清二朝,经不断修建,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还在,南城濠一段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县长李璋倡建新市场时填埋。北城濠一段一直到1970年通海大地震时还在,后被填埋建公厕,为今烟草招待所东西延伸,镇海门石额尚存。
明代县城寺庙有,广福寺、妙高寺、白龙寺、香岩寺、观音阁、玄天观、真庆观、灏穹宫以及河西的天王寺(天子庙)、大福寺、慈荫寺、海金寺、北极宫、碧山观音阁。清时期——清之通海河西县因明初已将临安府治迁于建水,通海县曾设御驻军,政治仍由县管。通海万历三十九年知县杨翘瀛以土寇攻劫,民不宁居紧连御城建县城于秀山之麓;又于大桥建一土城,防护客店,方便往来商贾。
明·永历丁亥(公元1647年),土酋猖乱中,县治城被毁,大桥迎恩城也毁于兵燹。至清初,县署寄置于御城北门内。而且在康熙五年,上峰裁御归县,以通海地当要冲,凡附近州县屯田,不准分割,仍属通海。康熙六年,奉旨圈拨近省州县卫所田,给平西亲王吴三桂兵丁口粮,从此通海军民田尽圈。通海旅游秀山公园通海县城南有山名“秀”,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点苍山同列云南四大名山。秀山翠树苍林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众多古寺观,史载唐代山上始建庙宇,元、明、清时遂成佛教圣地,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
通海县城临水依山,秀山紧靠其南,俯临城镇,点缀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卷:前有杞麓湖波光澄碧,中有城镇屋舍俨然,后有秀山群峰列翠,颇具江南景色。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钱南园在其《雨宿通海》中云:“孤城临水背依山,记在江南烟雨间”,道出了此山水城郭的特点。
秀山最古老的寺院有三:一是山麓之句町王庙,今已废。据说系大理国王段思平所建,原铸有丈八全身句町王毋波像。庙之东,为三元官。据县志载,宫内曾有一株茶花,花瓣落地,仰而不俯。此花早已不存,但有关它的传说,却引起骚人墨客的佳兴,为之题咏甚多。
秀山的第二古寺为山腰偏东的普光寺。据称此寺始建于五代,扩建于大理国道隆己酉十一年,即宋理宗淳
九年(公元1249年)。寺内有元碑,年代久远,古色古香。寺内供奉神僧李畔富,传说他是新兴州(玉溪)人,到通海削发为僧,因见通海湖水浸淫田地,百姓稼穑艰难,于是他开凿落水洞,让湖水降落外地,湖四周出现良田万亩,百姓安居乐业,故在此建堂以祀之。昔人杨仲琼有诗赞他:
滔滔洪水一方愁,卓锡穿通入海流。
在昔若无僧畔富,至今哪得秀山幽。
寺内尚有砖石堆砌的“畔富塔”。靠山南有天然沙岩一块,中凹可蓄泉水数挑。泉水涓涓,叮咚不息。其水清涧,名曰“洗地”。寺外石岩山下,芳草鲜美,杂树丰茂,畔富坐化墓位于其间,有明崇帧年间刻石。
年代古老而规模更大的建筑是位于秀山峰顶的涌金寺。相传起于西汉,时称青山寺。晚唐及元时扩建,更名涌金寺。其寺字规模宏伟,殿阁雅丽,山门前是一石砌平台,登此可以远眺杞麓湖,波光粼粼,田畴平展,树树若颀,令人心旷神怡。入寺,正中为“秀山古柏阁”,其名乃书法家许弘勋题书。并悬有郡人,法家阚帧兆书写的匾额“千峰翠”。阁有圆门,面北而开,高瞻远望,使
人胸怀为之一爽。两侧是联甚丰、许弘勋题的“湖空山气静,阁回树光寒”,以其江潇洒的笔法和典丽的诗意引人注目。
还有一副雅俗共赏的回文对联:
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
寺内最为人称许的是宋柏和元杉。古柏苍劲虬枝,宛若一个垂须飘髯的长者。香杉荫森蔽日,撑霄拂汉,巨干需四五人才能合抱。据说六棵香杉乃元僧铁牛手植,距今已600余年。游人会聚最多、建筑十分考究的是清凉台。台始建于晚唐,历代重修。寺处山之中部,寺前浓荫密蔽,远处湖光依稀可见;寺后则山峦起伏,凉风不断;寺内花木繁茂,积翠凝香。寺门有悬联,恰道出了进入此寺的感受:层台云敛双湖碧;古殿民生六月寒。入门向左转,进入“小西天”,乃一庭院,花台盆景,芳菲竞妍。再往北,是一间高朗的殿堂,堂外为木栏长廊,清风徐来,山光照槛。在此简槛寄兴,饮茗小憩,即使炎夏酷暑,也使人顿觉爽气袭人,清凉无限。正庭再往东,即步入“ *** ”。祠内庭院中有一株杏树,如巨伞长臂,使庭中绿荫遍地。楼前悬匾“风流天下闻”。纪念诸葛武侯的对联则悬在中楼,其联云:“千秋出师表;五月渡泸人。”秀山建筑的设计与布局颇具匠心。秀山有亭7座:在登瀛桥东有捐秀亭,枝叶拂着亭沿,确是“秀色可餐”。在竺国宫前杪林岩石上有供人促膝谈心的绿杉亭。在红云殿的西侧有
通翁亭,海月楼之西有“寄亭”,清凉台下东侧有“三才亭”。慈仁寺之东北山顶有“曼倩鸿亭”,清人有联云:“斗酒狂邀千里月,片帆飞渡花湖秋”。由清凉台往西行,幽径逶迤,翠筱夹道,与西山相对的松林里,便是“凤仪亭”。昔人赠以美名曰“凤亭花雨”。今修复,且立地震纪事碑于亭内。
通海秀山在明朝时曾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的苍山共称云南四大名山,素有“秀甲滇南”的美誉。汉代在此辟山林,建古刹,立亭园,元、明、清进为佛教胜地,民国时期置为公园。经千百年来的扩建修缮,逐步成为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1987年12月被列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杞麓湖杞麓湖位于通海县城北,风光绚丽,婀娜多姿,每当风平浪静,天空一碧如洗之时,湖面从东到西便出现一条长达数丈的湛蓝色带,古人称这奇景为“湖水拖蓝”,是通海八景之一。沿岸烟柳迷茫,平畴千顷,
村落棋布。
杞麓湖属南盘江水系,又称通海湖,面积4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米,最深处约15米,水容量1.49亿立方米,盛产鲤、鲫、大头鱼等许多种鱼类。湖畔平畴沃野,盛产稻、麦、烟等作物。
杞麓湖,在唐代时称为“海河”,后又称“通湖”。元代水位高到杞麓山(今凤山)脚,故又名“杞麓湖”。迄今湖东面的落水洞,两旁悬崖高峻,峭壁耸峙。相传,远古时杞麓湖湖面宽广,茫茫苍波,无出水口,是神僧畔富用锡杖凿通以后现出千顷良田。湖北面的沙沟嘴,直伸进湖内。四周植柳种花,景色独秀,是避暑的好地方。畇町王庙(土主庙)位于秀山北麓公园坊上数十米处,是秀山古建筑群建筑年代最早的寺庙之一。
后晋天福二年(公元九三七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讨伐大义宁国的杨干贞时,普在此地祈神护佑出师顺利。出师后,果然势如破竹灭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后,段思平重修了此庙。明、清两代曾以修缮,一九八五年又作了部分的修缮和扩建,今为一进两层四合大院。
畇町王庙正殿石基高1.42米,三开间,面阔13.1米,进深9.5米,通高10米,用柱18根,抬梁式木构架,一斗二升二迭大型斗拱支承前檐屋架。整体形貌古朴庄严,雄伟。
一九八五年扩建时,扩宽和加高了前殿并在前殿左前方临县城处新建一长廊,正前方空地辟为老年人娱乐健身的场地。通海曲陀关曲陀关在今通海县河西以北30华里,是元代“临安元江车里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所在地,这是当时设立在滇南的更高军政机关。元代蒙古族的都元帅阿喇帖木耳曾经驻治此地。
景泰《云南图经》说:“曲陀关,一日万松营,河西县北20里,其顶平衍,中有甘泉38穴,400条岗环抱,茂林葱翠,南望山光水色,奇胜莫比。”明代天启《滇志》中也说:“元帅府,在县(河西)北三十里,夷名曲陀关,又日万松营,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建。皇庆、延民间人物繁盛,市肆辐辏”,这说明距今700年以前,曲陀关确实是一个繁华的军事要塞。
在曲陀关半山腰上,有口水井叫“马刨井”,常年四季,喷珠吐玉,水源旺盛,清澈见底。传说当年忽必烈带领蒙古族大军征战来到这里,险峻的山道上荒无人烟,军困马乏,无水可饮,行军非常困难。正在无法可施的时候,忽必烈骑的高头战马在悬崖上扬蹄嘶鸣,马蹄不断地在地下翻刨,尘土飞扬,不一会儿,马蹄刨出了一个小凹塘,泉水滚滚而出,供人马饮用,这就是“马刨井”的来历。宋朝古柏宋朝古柏植于秀山涌金寺大院内,距今已历千年,是秀山"三绝"之一。树高20余米,干围3米余,如一苍龙盘恒凌空。老干虬枝,虽历尽沧桑,饱经风霜,仍黛色如初。赏之,使人顿生钦佩之感。清初通海书法家、诗人阚祯兆的七言诗《秀山古柏行》从诸多侧面赞誉了她。白龙寺白龙寺创建于明成化年间,面积为334平方米,单檐歇山,抬梁式结构,为一进四合院。
白龙寺隐藏于秀山主峰"螺峰绝顶"东南侧的苍松之中,环境十分幽静。寺侧有"白龙、乌龙"二潭,潭水清冽甘甜,四季潺潺。相传:"`白龙、乌龙`原是二蛟,常兴风作雨,相互争斗,鏖战时,伴有倾盆大雨,危及民生,一仙人怒之,服二蛟置于秀山之麓。之后,二蛟不复为害成其为"龙",并常年涌出清泉供路人饮用"。人们为纪念服蛟的仙人和涌泉的二龙,遂于潭侧建寺称白龙寺。宋代瓦通海,自唐南诏设立军事重镇“通海镇”,之后为“通海都督”,再后又为“通海节度”。到了大理国初期,改为“通海郡”,郡守亦称“节度使”。因为历史远去,历任官员姓名难以考据,所设行政区名称只能在《蛮书》和《野史》中查阅得到。
五代后唐,南诏政权已数易新主,社会动乱,兵戈频仍。此时的云南,频繁的战争使“西爨白蛮,东爨乌蛮”的各个部落分别割据。就在这时,天开慧眼,降生了一个神奇勇武的人物,这就是段思平。
段思平做了大理国王后,为了表答通海给与他成功的恩情,在通海做了几件事。
之一,改通海郡为“秀山郡”,以对秀山的钟爱之意。
第二,改秀山为“玉隐山”,因为思平一生信佛,做国君几年后就出家在祥云水目山当和尚,法号“玉隐”。与其“玉隐”来恩隐秀山,如今秀山上还能找到印有“玉隐山”的砖瓦(见图)。
第三,在秀山广辟寺院园林,故《野史》有:“祠秀山诸神”即为秀山诸神灵建盖寺庙。
第四,特意派 *** 几十匹骡子驮来生铜为秀山铸佛像七十余尊,故《野史》有:“平年年建寺,铸佛万尊”的记载。
自段思平创立大理国到大理国被元朝灭亡前的283年中,通海一直是秀山郡的首府(元朝统一云南后,通海一直沿称“秀山郡”),两百多年的文化积淀,如今还看得到大理国的砖瓦,大理国后期即南宋的古建筑秀山古柏阁。而段思平在通海的传说故事还在民间流传。河西古镇到通海,不到河西古镇走一回,你将会感到遗憾。因为这里有千年的历史、众多的文物古迹、多彩的小城文化。历史悠久的河西古镇早在明成化年间就是县治所在地。到明崇祯时已发展到有一定规模,政治、文化、经济比较发达,城镇设施基本完善的滇中名镇。近几年来,河西镇**、**在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实施中,注重把小城镇的建设与保护文化遗产有效地结合起来,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和民间资金的投入,按照原址原貌的原则,不断修复了许多文物古迹,使河西这座千年古镇依然风韵长存。纳古镇纳古镇,一颗闪耀在杞麓湖北岸的民族之星。这里居住着勤劳、勇敢、聪明的 *** 兄弟。这里是我国著名翻译家纳训和中阿文化交流的使者——纳忠的故乡。这里有着云南更大、宏伟壮观的 *** 寺。这里是通海县新近发展起来的民族工业园区。
一脚踏进纳古镇,仿佛进入了东方 *** 世界,宽敞绿树成荫的花园大街,豪华、气派、典雅、造型各异,具有 *** 特点的建筑物以及数百个民营、私营企业等将使游客目不暇接。步入 *** 寺,令游客惊叹不已的是高耸直立着的教拜楼,豪华气派的大厅, *** 群众在做礼拜的壮观场面等等。从 *** 寺里出来,进入纳训、纳忠两位名人的故居,不久可了解到他们十分精彩的人生故事,还可研究通海纳古旧时 *** 民居的建筑结构。
纳古民间有“三绝”,小刀、美食、“马老表方便面”。在大大小小的商店里,你将买到这种手工 *** 的“纳古 *** 小刀”。别看这种小刀平平常常,它的 *** 工艺可是这里 *** 群众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其特点是钢火好,刀刃锋利无比,使用起来很方便。来一回纳古不吃一餐 *** 特色菜叫做白来,这里的“油淋牛肉干巴”、“牛肉冷片”、“凉白鸡”等菜肴,口味可不一般。不信,你可亲口尝一尝。还有“马老表方便面”很受顾客欢迎。例如2003年、该产品一在“昆交会”露面时,就被人们抢购一空。通海文化花灯花灯在通海是广泛流行的剧种,老少喜爱。通海花灯有彝族花灯和汉族花灯两灯。彝族花灯详见本章节《多彩的彝族音乐舞蹈》部分。汉族花灯起源于明代 *** 移入的小曲演唱,形成于清代中叶,厉家屯的祁竹卿、云龙的张云坤及七街的杨绍清等活动最早,先是在迎神赛会上边走边舞边唱[十二属]等花灯小曲,继而演变为在年节和集市上作“团场”演出。由于通海是交通码头的货物集散地,人员来往甚多,对文化艺术的需求量很大,加之年节庙会活动不断,促进了花灯迅速发展。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正月,县城由赵传鎏主办大放花灯三天,城乡灯班云集一堂,热闹非凡。民国初期,玉溪、昆明、弥渡、大姚等地花灯的大量传入,使通海花灯成为集各地特色的综合艺术。民国19年(公元1930年)河西一带的花灯由叶索、马开林等首次搬上舞台演出具有故事情节的《包二娃接姐》及《秦雪梅吊孝》,使通海花灯从“团场”向戏剧过渡为“新灯”,并使“新灯”与“老灯”共存。此后,全县乡镇村的花灯班纷纷建立,兴蒙蒙古族乡也兴起花灯热,组建了“仙岩乡下渔村游艺花灯队”活跃在乡内外。
纳古镇的历史沿革
公元1290年,赛典赤长子纳速拉丁的孙子纳数鲁出任元江临安广西都元帅府元帅(帅府在今通海县曲陀关),其随军家属几经迁徙,最后定居于狮山脚下、杞麓湖畔的纳古镇。
纳古原为四街镇的一个村公所,1988年经省人民 *** 批准建立纳古 *** 乡,1997年撤乡建镇。
七百余年来,纳古人农工商多业并举。
元、明两代,手工业主要有 *** 马具;清代有 *** 枪、民用刀具;民国时期有手工仿造的拉七、 *** 、二十响等 *** ,以及双箍、毛瑟等各种 *** 和 *** ,还能仿造轻机枪,有“小兵工厂”之称。
清代和民国时期,有15%左右的人家赶马经商,长年往来于中缅、中泰之间,发展国际贸易交流。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纳古镇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 *** 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自身传统的商业、手工业、运输业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纳古镇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2005年全镇社会经济总收入21886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95.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72元。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成了全镇经济的重要支柱,形成了以建筑建材为主导产业,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来自个私经济的营业收入占全镇社会经济总收入的99%,共有个私企业592个,个私企业从业人员6826人,实现营业收入216854万元,实现利税6859万元。
焊管、带钢、铝型材、小五金等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建设卓有成效。
完成了主要街道的扩建工作,并对其实施了绿化、亮化工程;完成全镇所有45条路、街道的冠名挂牌工作;2004年通过民间 *** 2000多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达10580平方米的纳家营 *** 寺;电力、通讯、广播电视覆盖全镇。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多渠道 *** 700多万元对纳古学校进行了改扩建;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了纳古镇文化站,配合云南大学 *** 18万元建成了 *** 研究基地——纳忠图书馆;两年一届的“狮山杯”篮球赛等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目前,全镇定 *** 达到了户均一部的水平,移动 *** 5000余部,各类机动车2300多辆,300余幢别墅,人均居住面积达35平方米,家庭电脑得到普及,并在全县九个乡(镇)中率先开通了电信IP宽带网,彩电、冰箱等高档电器已基本普及。
2000年8月,纳古镇被评为玉溪市 “小康达标镇”。
2001年1月被云南省移动通信公司玉溪市分公司评为“玉溪移动 *** 之一镇”。
历史上,纳古文化教育发达,人才辈出,有“一石二斗芝麻尔林(学者)”的称号。
知名阿訇达400余人,武略将军、举人、进士及儒学训导30余人。
享誉中外的 *** 文化泰斗、“中阿文化交流的使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文化沙迦国际奖”荣获者北京外国语大学纳忠教授,著名翻译家纳训先生、现代经堂教育家、著名的纳家营 *** 寺教长纳本慈教长也都是纳古人。
纳古镇的 *** 都信仰 *** 教,分为两个教派,即格底母、哲赫林耶。
全镇有三所 *** 寺。
两个教派的信教群众互相尊重,相安无事, *** 与各民族之间也和睦相处。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我镇得到了充分的贯彻落实,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每天都有群众在 *** 寺里礼拜,每年信教群众都在 *** 寺里庆祝“古尔邦节”和“圣诞节”,朝觐活动也正常开展,到麦加朝觐的人数已达400余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