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仪的的主要功能作用有哪些
(1)沟通的功能。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只要双方都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从而使交际往来容易成功。
(2)协调的功能。在社会交往时,只要人们注重礼仪规范,就能够互相友好 ***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障碍。
(3)维护的功能。礼仪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反映和标志,同时也对社会的风尚产生广泛、持久和深刻的影响。讲礼仪的人越多,社会便会越和谐安定。
(4)教育的功能。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讲究礼仪的人同时也起着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
2.周之五礼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主要内容有:(1)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师。
(2)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3)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嘉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嘉礼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
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 军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凶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凶礼的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1)吉礼 古代五礼之一。即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等的礼仪活动。
如郊天、大雩、大享明堂、祭日月、大蜡、祭社稷、祭山川、籍田、先蚕、祭天子宗庙、袼禘、功臣配享、上陵、释奠、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禅、祭高禖等。历代兴革不一,但极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狸沉祭山林川泽。
以祠春享先生,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通典.礼六六》:“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其仪百五十有二。一曰吉礼,其仪五十有五:一,冬至祀昊天于圆丘;二,正月上辛祈谷于圆丘;三,孟夏雩祀于圆丘;四,季秋大享于明堂;五,立春祀青帝于东郊。
五十五,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
2)凶礼 古代五礼之一。指用于吊慰家国忧患方面的礼仪活动。
包括丧葬礼、荒礼、吊礼、恤礼、襘礼等。后多特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
《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襘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通典.礼六六》:“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
五曰凶礼,其仪十有八:一,凶年振(赈)抚;二,劳问疾患;三,中宫劳问;四,皇太子劳问;五,服(丧服)制度;六,皇帝为小功以上举哀;七,敕使吊;八,会丧;九,册赠;十,会葬;十一,致猷;十二,皇后举哀吊祭;十三,皇帝太子举哀吊祭;十四,皇太子妃举哀吊祭;十五,三品已上丧;十六,五品已上丧;十七,六品已下丧;十八,五公已下丧。”
3)军礼 古代五礼之一。即国家有关军事方面的礼仪活动。
如《周礼》所举大师(召集和整顿军队)、大均(校正户口,调节赋征)、大田(检阅车马人众,亲行田猎)、大役(因建筑城邑征集徒役)、大封(整修疆界、道路、沟渠),以及《开元礼》的告太庙、命将、出师、宣露布、大射、马祭、大傩等。《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
以军礼同邦国。
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通典.礼六六》:“大唐开元之制五礼。
四曰军礼,其仪二十有三:一,亲征类于上帝;二,宜于太社;三,告于太庙;四,祃于所征之地;五,軷于国门;六,广告所过山川;七,宣露布;八,劳军将;九,讲武;十,田狩;十一,射宫;十二,观射;十三,遣将出征宜于太社;十四,遣将告太庙;十五,遣将告齐太公庙;十六,祀马祖;十七,享先牧,十八,祭马社;十九,祭马步;二十,合州伐鼓;二十一,合朔诸州伐鼓;二十二,大傩;二十三,诸州县傩。”
4)宾礼 古代古礼之一。即邦国间的外交往来及接待宾客的礼仪活动。
如天子受诸侯朝觐、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天子遣使迎劳诸侯、天子受诸侯国使者表币贡物、宴诸侯或诸侯使者。此外,内个王公以下直至士人相见礼仪,也属宾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
以宾礼亲邦,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兆曰视。”《仪礼.士相见礼》郑玄注:“士相见于五礼属宾礼。”
《通典.礼六六》:“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
三曰宾礼,其仪有六:一,番国主来朝;二,戒番国主见;三,番主奉见;四,受番使表及币;五,宴番国主;六,宴番国使。”番,使西方边境各国。
《新唐书.礼乐志六》:“二曰宾礼,以待四夷之君长作与其使者。”《清史稿.礼志二》:“宾礼:藩国通礼,山海诸国朝贡礼,敕封藩服礼,外国公使觐见礼,内外王公相见礼,京官相见礼,直省官相见礼,士庶相见礼。”
5)嘉礼 古代五礼之一。即国家具有喜庆意义及一部分用于亲近人际关系、联络感情的礼仪活动。
如君主登基、册皇太子、策拜王侯、节日受朝贺、天子纳后妃、太子纳妃、公侯大夫士婚礼、冠礼、宴飨、乡饮酒等。有时特指婚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
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清史稿.礼志六三》:“二曰嘉礼。
属于天子者,曰朝会、燕飨.册命.经筵诸典。行于庶人者,曰乡饮酒礼。
而婚嫁之礼,则上与下同也。”。
3.简述礼仪的功能及功能
简述礼仪的作用
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往往会使人们在交往中 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于人,闹出笑话,所以熟悉和掌握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处。
礼仪的功能
(一)企业礼仪体现并固化了企业价值观
(二)企业礼仪体现并固化了企业道德要求
(三)企业礼仪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
(四)企业礼仪有助于增进企业与公众的沟通联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沟通的功能。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只要双方都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从而使交际往来容易成功。 (2)协调的功能。在社会交往时,只要人们注重礼仪规范,就能够互相友好 ***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障碍。 (3)维护的功能。礼仪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反映和标志,同时也对社会的风尚产生广泛、持久和深刻的影响。讲礼仪的人越多,社会便会越和谐安定。 (4)教育的功能。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讲究礼仪的人同时也起着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
4.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
礼指礼仪制度;国家规定的礼法。原文出自于春秋左丘明的《郑庄公戒饬守臣》。
原文: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白话译文:
君子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上是符合礼制的。礼仪制度,是可以治理国家,稳定政权,安抚百姓,并有利于后世子孙的。许国不守法度就去讨伐它,伏罪了就宽恕它,度量自己的德行去处理问题,估量自己的实力去行事,看清形势而后行动,不连累后人,可以说是知礼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郑庄公是个政治家,文治武功都擅长,在纷争多变的国际争斗中,郑庄公通谋略,精权变,善外交,将郑国经营得显赫一时。追求强势人生,郑庄公的一生无疑是强势的,因此他成了春秋霸主。同时他又是知礼的,因此他重用高渠弥,最终导致了郑国国势由盛转衰,令人唏嘘。
春秋时期,与郑国毗邻的地区有个中原之中的小国,叫做许国。许国是被周朝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属于五等诸侯男爵。相传许国与齐国共一个祖先,都是上古尧舜时期的四岳伯夷之后,许国的始祖为许文叔。
平王东迁,许国也是坚定的拥立者之一,因而东周初年,甫侯申伯为王贤相,齐、许列为诸侯,霸于中国。然而,好景不长。自东周迁都以来,王室势颓,恃强凌弱,巧取豪夺成了国与国之间的家常便饭,诸侯连周王室都不放在眼里,更遑论其座下的犬马小国。
由于许国地处中原要冲,四周虎狼环伺,豪强林立,作为一个弱小国家,只好依附列强,夹缝求生,比如齐强时附齐,楚盛时附楚,晋来时归晋。但是即便如此,北方的郑国仍然对许国虎视眈眈。
郑国的国君名叫寤生,寤生又号郑庄公,郑庄公乃是著名的春秋一小霸。同时郑庄公也可谓春秋时期最老谋深算的野心家。东周初年,他便借周平王东迁之机,一度相继灭掉对他有恩的虢国和桧国,接下来郑国把自己的战略打击目标定为许国,弱小的许国,很快就沦落成为郑国欲与吞食的一块肥肉。
这篇古文记载的正是郑庄公攻克许都之后,对留守许地的臣子所作的两次训戒,这篇训戒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由这段戒饬之词实在是不难看出,郑庄公其人之精明能干,以及他为政的深谋远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