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礼仪的古句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
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玛.沃.蒙塔古:《书信集》
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茹贝尔:《名言集》
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奥维:《名人名言录》
礼仪不良有两种:之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2.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句子和解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释: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 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 (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PS:出自《论语十则》
3.“礼仪”的古代解释和现代解释
现代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总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古代
礼仪(礼仪)
礼节和仪式。《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史记·礼书》:“至 秦 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北齐书·皇甫和传》:“及长,深沉有雅量,尤明礼仪。”
详细资料看这里
?wtp=tt
4.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句子和解释,一定要是论语中的,大学也可以
说明一点:《论语》里的“礼”并不仅仅是礼仪。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的功用,是为了让人们相处和顺、社会和谐。上古圣王之道也就美在这和顺之上,不论大小事情都都是为了人们生活的更和谐。但是也会有行不通的时候,如果一味的为了和谐而和谐,无原则的调和,而不用礼来为之作适当的限制,就行不通了。”
【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
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你问的问题很大啊,很有意义!一般的礼仪,与期奢侈,不如节俭些;丧葬仪式,与其办的周全、尽善尽美,不如心里真诚悲痛。”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5.有关论语中的一些有关礼仪的句子和解释 ★10句谢谢♀
①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翻译:不具备‘仁’的修养的人不能长久地保持朴素的本质,不能安然于俭朴的生活,也不能体验生命本具而长久的快乐。具备“仁”的修养的人是坚持、安守‘仁’的品格,有智慧的人会运用‘仁’的原则以求得利益。
②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翻译: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③礼之用,和为贵
翻译: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和为最可贵
④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翻译:只要他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遇到国家有为难而愿意付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的境遇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喜悦,高兴吗?
⑦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翻译:一个人真有了仁的修养,就不会特别讨厌别人了⑧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翻译: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⑨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翻译: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⑩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
6.写出古今中外关于礼仪的名言名句注明出处或作者并加以解释,,
古今中外名人关于礼仪的名言
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
——
爱默生
不学礼,无以立。
——
孔子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
《晏子春秋》
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
——
莎士比亚
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
——
巴特勒
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
——
爱默生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礼者,养也。
——
荀子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
《礼记》
一个人的礼仪,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
——
歌德
克己复礼为仁。
——
孔子
礼仪的关键不在于一个人表现出来多好的修养,
而在于是否使交往对象感到舒适
与被尊重。只有在交往中让
对方感到舒适与被尊重,
你才可能得到最广泛的认同。
从而获取更多的帮助。
因
此,交际礼仪的学问,实际
上就是获得人生成功的学问。
——
自编
人无礼则不成,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
荀子
7.文明礼仪的古诗句
有很多古书都是讲礼的,你可以亲自查阅,毕竟自己学的才是印象最深刻的,总不能经常的拿来主义吧。
礼记 - 儒家经典著作,,《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
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8.关于礼仪的古语 写几条 多多益善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谦谦君子--------------------------------------------------------------------------------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也。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只谓也。 有钱难买少时贫,有钱难买老来瘦。
治身不静则身危,养生之道在于动。 养生以不伤为本,积伤至尽则早亡。
乐之务在于心和,和心在于行之适。 愁入心头一寸热,愁转肠中肠九折。
清心可以寡欲,饱食就会伤体。 身安不如心安,心宽强如屋宽。
乐太盛则阳益,哀太甚则阴损。 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元气在保养,谷神在守护。 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壮志因愁减,衰容与病俱。
因为有利可图才与你结为朋友的人,也会因为有利可图而与你绝交。 义气之交,虽是真诚,总也失之太急。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须知胜友真良约,莫作寻常旅聚看。
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朋友之道也。
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内倾者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始信淡交宜久远,与君转老转相亲。
生日送空白死亡证明书一纸,结婚送空白离婚证明书两张,能这样送礼的,才真够朋友。 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结交新知,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形单影孤。
亲戚是不可选择的,而朋友却可以。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朋友间有误会应当坦率地交换看法,不可背地诽谤;有过失应当面规劝之,在背后则应赞扬他的优点。 朋友不信,则交易绝。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 鹿鸣得食而相呼,伐木同声而求友。
两悔无不释之怨,两求无不合之交,两怒无不成之祸。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
交友的范围宜稍宽泛,各种人都有更好,不必限于自己同行同趣味的。 假使 *** ,应当爱及女人的狗。
那么,真心结交朋友,应当忘掉朋友的过失。 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君子之交,淡若水。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读书可以广智,宽恕可以交友。当你有机会读书的时候,请不要放弃读书的机会。
当你能以豁达光明的心地去宽容别人的错误时,你的朋友自 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朋友之道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交友的范围宜稍宽泛,各种人都有更好,不必限于自己同行同趣味的。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
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过分了解或者过分不了解,同样妨碍彼此的接近。
朋友不信,则交易绝。 因为有利可图才与你结为朋友的人,也会因为有利可图而与你绝交。
近来者赤,近墨者黑。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朋友之道也。
读书可以广智,宽恕可以交友。当你有机会读书的时候,请不要放弃读书的机会。
当你能以豁达光明的心地去宽容别人的错误时,你的朋友自然多了。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如果说友谊的之一个法则是它必须得到培育,那么第二个法则就是:当之一个法则被忽略时,必须做到宽容。
朋友间当遵守以下法则:不要求别人寡廉鲜耻的行为,若被要求时则应当拒绝之。 宁无百金而有百友。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友。
多 *** 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观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
养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强食欲,莫大醉,莫大忧怒,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旷然无忧患,宁然无思虑。 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冬不极温,夏不极凉。
善养者终之,旁忧者半之,虚用者夭之。 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 使我们摔交的往往是我们的朋友。
--- 雨果 · 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 鲁迅 · 骄傲与失败挂钩,虚心与进步交友;懒惰和愚昧相亲,奋斗跟胜利握手。
--- 格言 ·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意义来论“孤独”说,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说是来自禽兽而不是来自人类。 --- 培根 ·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 周兴嗣 · 世事如今辣酒酿,交友自古春云薄。 --- (宋)苏轼 ·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