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禁忌
新疆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尔族 *** 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
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饮食方面,他们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面粉烤制的馕。
饭菜种类很多,有抓饭。肉粥、拉面、汤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
喜欢吃甜瓜、西瓜、葡萄、苹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鸡、鸭、鱼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 *** 尔族的传统服装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
男子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女子喜着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戴耳环、手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小辫,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
*** 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 *** 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 *** 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 *** 尔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 *** 的地毯、刺绣、丝绸衣料、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在牧区,春、夏、秋三季住可以拆卸携带的圆形毡房,冬天住平顶土房。
哈萨克族饮食很丰富,他们爱吃用牛、羊、山羊奶制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奶疙瘩,爱喝马奶、骆驼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区,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鲜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并喜欢吃马肠子。
肉煮好后,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葱、大葱、胡椒,便成为哈萨克族更爱吃的“纳仁”。另外,哈萨克族人还吃用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杰尼提”、馕、“包尔沙克”、抓饭等食物。
在牧区,哈萨克男子冬天普遍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驼毛絮里的大衣;裤子多用牛皮缝制,名曰“夏里巴尔”。妇女喜欢穿红色和其他颜色的连衣裙,天冷时外罩对襟棉大衣,也穿羊羔皮、狐皮、狼皮大衣。
姑娘们穿各种绣花衣服,在花帽上以猫头鹰羽毛作帽缨。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牧民,夏天戴白毡帽,妇女戴白布披中,天冷时戴绒头巾,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则戴圆形皮帽。
哈萨克族牧民都穿长统皮靴,冬天穿用毡子缝制的长袜,外着皮靴。哈萨克族热情好客,招待来客要拿出家里更好的食物,并宰 *** 羊只。
进餐时,主人先将带有羊头的一盘肉献在客人面前,客人将盘中的羊头拿起后,割下羊头右面颊上的一片肉自己吃下,再割羊耳给主人家年幼者,然后将羊头送还主人。 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
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 *** 。 *** *** 主要从事农业,部分经商,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酷爱养花,庭院中繁花似锦,屋内栽养盆花,讲究清洁卫生。
饮食方面,肉食只限于牛、羊、驼、鸡、鸭、鹅、鱼。禁食猪、驴、骡、狗等肉。
饮食有自己的特点,家庭饮食一般以拉条子、拌面、揪片子、蒸馍、烤饼和香豆子花卷为主,还有肉汤、羊肉泡馍、蒸肉、清汤牛肉面、凉粉等独具风格的食品, *** 喜欢饮茶,主要喝砖茶、红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时,一般还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红枣。
服饰方面,散居在城镇的 *** 穿着基本上和汉族相同。在 *** 聚居区,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衬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
青年妇女爱穿纯朴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袄。已婚妇女一般都要盘头,戴白色、青色布帽或头巾。
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辫子,不戴头巾。中青年妇女有佩带耳环、戒指等金银首饰的习惯。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
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蒙古族喜欢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饮酸 *** 、奶酒,也喜欢喝茶。农牧区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种粮食和蔬菜,喜喝米酒。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欢穿镶边的蒙古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脚穿皮靴和毡靴,头缠红蓝布。
现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节日或喜宴时才穿蒙古袍。妇女不论冬夏都喜欢穿裙子或连衣裙,用各色头巾包头。
蒙古族人热情好客。招待客人时,首先摆上奶酪、奶油,各种面制干粮和奶茶,喝完奶茶后还要敬酒。
随后端上手抓羊肉,贵客则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荐骨连着尾巴放在盘子里,上面放上不带面颊的羊头,把小刀递给客人。
客人把羊头的一只耳朵割下来,再切一块肉吃下,然后把刀还给主人,主人才动手切肉,请客人动手随便吃。为了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热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尝一尝。
蒙古族特别尊敬长辈和教师。无论何时,对年长的人都称“您”,进门、入座、喝茶、吃饭、敬酒等都让年长的。
2.写出四个少数民族的饮食禁忌以及待人接客的礼仪
仡佬族宴客用“三么台”,十分隆重,是三种富有特点的席面。之一台为茶席,请客饮清茶,辅以糖果、点心、干果;第二台为酒席,饮白酒,佐以凉菜、腌菜、香肠等;第三台为正席,上饭菜,有扣肉的称为大菜,另有各种小炒。客人不放下筷子,主人就得奉陪到底以示敬重。
布依族 贵州布依族“ *** 鸡待客”的习俗别有风趣。为客人宰 *** 的鸡,鸡肠子必须保持完整,剥开清冼后,不得切断;切鸡块时,鸡块必须和来客的人数相等;切鸡块有一定的顺序,先切鸡头,后切鸡翅,最后切鸡身。待客时,主人先将缠有鸡肠子的鸡头、鸡脖子和一些鸡血、鸡肝献给来客中年龄更大者,表示肝胆相照,肠(常)来肠(常)往。等年龄更大的客人吃了鸡头,大家才开始用餐,这就是有名的“鸡头敬客”。
裕固族 客人光临,先以早茶方式招待,然后用手把肉和青稞酒款待。居家饮食习俗很讲究长幼秩序,家庭成员的就餐位置是固定的。如锡伯族用餐,朝西的一方为上席,父子不能同席;乌孜别克族用餐时,长者坐上席,幼者坐下席。
哈尼族 哈尼族待客,主人要先进一碗米酒、三大片肉。进餐时的席位以靠近火塘的一方为首,首席是长者的位置。客人告辞,主人有时还要送一块大粑粑和腌肉、酥肉等食物。
3.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禁忌有哪些
塔塔尔族的传统服装,男子一般穿绣花白衬衣,外加齐腰短背心或黑色对襟长衫和黑裤,喜戴黑、白两色绣花小帽,冬季多戴黑色卷毛皮帽。
女子以镶有珠子的小花帽为美,喜穿白、黄或紫红色连衫带褶边的长裙。年长者多穿带领、左衽的白衬衣,外加黑色齐腰短坎肩儿。
一般情况下,多系布腰带,冬秋两季,戴皮帽,穿各式长短大衣、短袄,年长者外加套鞋。现在,塔塔尔族青年男子多穿西装和时装。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饮食主要以面粉、大米及牛羊马猪肉、家禽肉蛋为主。在新疆因长期与信仰 *** 教的民族居住在一起,猪肉虽不在禁忌之列,但也很少食用,与东北地区达斡尔族大相径庭。
花样品种有米饭、拉面、汤面、烤馕等,基本上与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相同,喜在春季3-5月份吃凉面,腊月八日吃腊八饭。 达斡尔人的庭院为方形或长方形。
门朝南开,一般不能与院大门相对。住室以西屋为贵,西屋又以南炕为贵。
达斡尔人有敬老、互助和好客的优良传统。老年人在社会上威信很高,在各种场合都受到晚辈尊重,人们不论彼此是否认识,都有互相帮助的义务,对于客人,即使生活上有困难,也乐于款待。
达斡尔族更大节日是春节,腊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扫墓,晚上玩个通宵,大年初一大家一起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穿上节日服装,逐户拜年。达斡尔族请安礼的姿势因本人的性别和对方的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
信仰 *** 教的少数民族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节。 *** 过肉孜节较隆重,维、哈等民族过古尔邦节比较隆重。
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同汉族一样过春节。 信仰 *** 教的民族人死后一般都实行土葬,先由宗教人士给死者擦澡,然后以白布裹尸,用移尸木匣抬到事先挖好的墓穴入葬。
出葬时不许妇女和不信 *** 教的人到墓地去。死后的第七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均要举行悼念活动,请阿匐念经,请亲友吃饭,此项仪式叫"乃孜尔"。
4.我国各民族的民间禁忌有哪些
白族礼仪禁忌 白族性格外向、好客、尊老爱幼,在对人的称谓前喜欢加个“阿”字表示亲切和尊敬。
白族访友或探病时一般不选择在上午,到农村遇到主人家有人分娩或有重病人时,进屋时应谨慎。白族喜欢敬茶待客,同样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在喝酒方面,白族很文雅,通常是各自随意。
傣族礼仪禁忌 不能随意摸小孩、小和尚或少女的头和头饰。进傣族奘房(寺庙的大殿)或上傣家竹楼须脱鞋。
在傣家竹楼留宿,头的方向不能对着主人家房门,要把脚对着主人家房门,也不能从妇女的派峡绻ァ?nbsp; 景颇族礼仪禁忌 到景颇族山寨要步行,不能为了表示你的友好而去摸景颇族人的头,也不能从后面拍景颇人的肩膀,因这些行为会被认为是欺人的行为。进入景颇族人家,要在主人指定的位置就坐,主人家的卧室是不准外人进入的。
景颇族喜欢从山上采些阔叶回来当碗碟,但在饮食中,叶子千万不能倒着用,吃饭喝水不能发出响声。景颇族忌吃狗肉。
在参加"目瑙纵歌"时,做为客人,跳舞时不能跑到瑙双(领舞者)前面去跳,应跟在大队伍后面。景颇族的鬼门、鬼桩禁止触摸。
怒族礼仪禁忌 按照怒族的礼节,到怒族人家做客应带些烟、酒之类作礼物。客人不接受同心酒是对怒族同胞的不礼貌,将失去怒族同胞的信任。
火塘上方的神位不能坐人,也不得从这里经过。忌讳别人踩踏自已的影子。
佤族礼仪禁忌 不要在佤族的神地里小便。能随意触摸比你年长的人的头部或肩部。
不能拒绝主人为你准备的餐饮,哪怕你只品一口,也要吃。 不要眼勾勾地盯你不相识的妇女。
不要乱摸佤族通天神鼓--木鼓。 不要当着长者的面说大话吹牛皮。
不要随便提起佤族砍人头祭谷的历史。 不要轻意玩弄猎人的刀枪和弩箭。
不要在佤族老人面前跷二郎腿。 不能称年轻姑娘为姐 。
彝族礼仪禁忌 彝族屋内大多设一个火塘,火塘里严禁吐吐沫,并禁忌在火塘边 *** 身体。彝族妇女的衣裤不能晾晒在过路的地方和蜂窝旁边,禁面对着太阳大小便。
不会抽烟或不能饮酒的客人,不要拒绝主人的敬酒和传烟,可收下而不抽不饮,以示对主人的尊重、感谢。彝族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坐两旁和下方,并侍候长辈,为其添饭、夹菜、泡汤。
藏族礼仪禁忌 藏族人忌食鱼、虾、骡、马、驴、狗肉;一般还比吃海味。他们不吃鸡、鸭、鹅等家禽。
因为按藏族传统,食用的是偶蹄动物,视其它动物为恶物,而鸡鸭鹅是五爪,是奇数,因而不食用。 藏族人视佛像、佛供、寺庙中的经书、钟鼓,一般人佩戴的佛珠为圣物,不可触模。
他们还忌讳在寺庙附近砍伐树木,高声唱歌,钓鱼、捕鱼。在牧区,进室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忌讳混杂而坐。
家门口生火、帖红布条、插树枝获门口木杆倒立,表示家里有人生病或妇女生育,忌讳他人进内。 在西 *** 间,天葬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丧葬形式。
对于天葬,民间有许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观看。 天葬令旅游者充满肃穆、神秘之感。
好奇心和探秘感驱使,想见识一番为人之常情,但旅游者应充分认识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场观看天葬。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
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
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纳西族礼仪禁忌 纳西族性格热情开放。
有着知书识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不可跷二郎腿;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打主人家的狗,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楼”,不能询问“阿夏”的情况;不能在家中唱情歌,吹口哨;吃饭时忌敲碗筷、翻菜、或连继夹菜;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和猎 *** 入家宅的小动物。
蒙古族礼仪禁忌 蒙古族厌恶黑色,认为黑色是不祥的颜色。在饮食上,蒙古族忌食虾、蟹、鱼、海味等。
蒙古人忌讳别人(包括客人)骑着马在蒙古包门口下马和骑马闯进羊群,忌讳手持马鞭进入毡房。客人不经允许不可擅自进入包内,在蒙古包内不能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或炉灶。
不能从主人的衣帽、被褥、枕头上跨过,不能在包房内吐痰,出包房不能踩门槛。蒙古族人还忌讳别人用烟袋、刀剪、筷子等指头部。
苗族礼仪禁忌 苗族人民忌讳其它民族称他们为“苗子”,而喜欢他们的自称“蒙”。 黔东南等一带的苗族在立春之一次春雷响后三天之内不能出工。
湘西苗族在阴历每月初一、十五忌讳挑粪。 苗族人不喜欢吃羊肉,忌讳吃狗肉,禁止 *** 狗、打狗。
在苗族吃糍粑,不能拍了灰再吃。和苗族人嬉闹时,不能用绳子或布带捆他们。
苗族人在门口悬挂草帽或插青树叶,或者苗族人在举行婚丧祭祀等仪式时,客人不要进屋。路上遇到新婚夫妇,不能从他们中间穿过。
黎族礼仪禁忌 海南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您如果想去屋内参观或想体验当地民俗而住进船形屋,记住一定要尊重黎族风俗。
在船形屋内有禁忌:不得戴草笠进屋,。
5.写出四个少数民族的饮食禁忌以及待人接客的礼仪
仫佬族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红薯、小麦等。所以仫佬山乡的饮食以玉米、大米为主,家家腌制酸菜,仫佬人喜欢饮酒吸烟,不吃动物心。
彝族是西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几个省。云南彝族占2/3,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极为丰富,以农业为基础的彝族多种植玉米、土豆、大麦、小麦和荞麦。蔬菜也较为丰富。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彝族喜欢养羊,尤以小凉山的彝族养羊最多。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时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羊肝、羊肚先用来祭祀祖灵,然后烧食,也有的生食;羊脑给老人吃;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萝卜丝拌后腌做咸菜,放在饭上蒸熟吃,味道特别鲜美。 拉祜族人喜欢用辣椒待客。有句俗语:“拉祜人的辣子, *** 的油”,意思为待客没有辣椒,就像 *** 做菜不放油一样。吃饭时,家长先盛饭,接着是客人,其他家人按年龄大小拿取,妇女盛饭时,背着或抱着孩子不能拿取,对尊贵的客人,主人要 *** 鸡、煮鸡肉稀饭招待。但是,如果主人家用白鸡肉煮稀饭招待客人,那就是绝交的表示。 畲族忌吃狗肉、蛇肉;小孩忌吃鳝、鳗;忌用筷子打猫,忌吃猫肉;忌用单只手捧茶招待客人;酒桌上忌空碗;上别人家做客,吃点心时忌吃光,应有所剩余;年初一忌喝菜汤,不然插田要下雨,整年出门要打伞;忌用脚踩地上饭粒,否则会被雷击死等等。
6.少数民族有哪些禁忌
蒙古族
蒙古族厌恶黑色,认为黑色是不祥的颜色。在饮食上,蒙古族忌食虾、蟹、鱼、海味等。
蒙古人忌讳别人(包括客人)骑着马在蒙古包门口下马和骑马闯进羊群,忌讳手持马鞭进入毡房。客人不经允许不可擅自进入包内,在蒙古包内不能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或炉灶。不能从主人的衣帽、被褥、枕头上跨过,不能在包房内吐痰,出包房不能踩门槛。蒙古族人还忌讳别人用烟袋、刀剪、筷子等指头部。
藏族
藏族人忌食鱼、虾、骡、马、驴、狗肉;一般还比吃海味。他们不吃鸡、鸭、鹅等家禽。因为按藏族传统,食用的是偶蹄动物,视其它动物为恶物,而鸡鸭鹅是五爪,是奇数,因而不食用。
藏族人视佛像、佛供、寺庙中的经书、钟鼓,一般人佩戴的佛珠为圣物,不可触模。他们还忌讳在寺庙附近砍伐树木,高声唱歌,钓鱼、捕鱼。在牧区,进室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忌讳混杂而坐。家门口生火、帖红布条、插树枝获门口木杆倒立,表示家里有人生病或妇女生育,忌讳他人进内。
在西 *** 间,天葬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丧葬形式。对于天葬,民间有许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观看。
天葬令旅游者充满肃穆、神秘之感。好奇心和探秘感驱使,想见识一番为人之常情,但旅游者应充分认识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场观看天葬。
苗族
苗族人民忌讳其它民族称他们为“苗子”,而喜欢他们的自称“蒙”。 黔东南等一带的苗族在立春之一次春雷响后三天之内不能出工。
湘西苗族在阴历每月初一、十五忌讳挑粪。
苗族人不喜欢吃羊肉,忌讳吃狗肉,禁止 *** 狗、打狗。在苗族吃糍粑,不能拍了灰再吃。和苗族人嬉闹时,不能用绳子或布带捆他们。苗族人在门口悬挂草帽或插青树叶,或者苗族人在举行婚丧祭祀等仪式时,客人不要进屋。路上遇到新婚夫妇,不能从他们中间穿过。
黎族
海南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您如果想去屋内参观或想体验当地民俗而住进船形屋,记住一定要尊重黎族风俗。
在船形屋内有禁忌:不得戴草笠进屋,不得在屋内吹口哨,不得在屋内扛锄头……若是人多生病,家畜不旺,据说是屋场“多阴”“鬼神占地”,便要搬家等等。
傣族
西双版纳是中国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风俗禁忌大多与佛教有关,到西双版纳旅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头。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 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或堂的三角架上跨过。
壮族
壮族家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外人不得入内。无论家人、客人都不能坐在门槛中间;不能扛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走进家中。二月初二祭龙山帝王,不能砍伐山中树木,不能在山中大小便。壮族人给人递茶时,应双手捧杯,忌讳单手递送,夹菜时忌讳来回挑捡着吃。
朝鲜族
朝鲜族不喜欢吃鸭子、羊肉、肥猪肉。朝鲜族的老人地位很高,平时老人的饮食是单独 *** 和用餐的,如果父子同席,儿子不能当着父亲的面吸烟或饮酒。朝鲜族忌讳敲门,进访者应呼叫主人。
*** 尔族
*** 尔族最忌讳在户外穿短裤,晚上睡觉时不能头东脚西或四肢平伸。在 *** 尔族家作客,洗手时不可将沾污水的手乱帅;要待长者坐好方可就坐;吃抓饭时不要满盘子乱抓或者将抓过的肉食再放入盘内;吃剩的残骨不要乱扔,应放在自己面前的餐布上;用餐时外出不可从餐布上跨过或者从客人面前走;做客时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吐痰。
满族
满族忌讳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在满族家中做客,不能随便坐西炕。
7.写出四个少数民族的饮食禁忌以及待人接客的礼仪
仡佬族 仡佬族宴客用“三么台”,十分隆重,是三种富有特点的席面。
之一台为茶席,请客饮清茶,辅以糖果、点心、干果;第二台为酒席,饮白酒,佐以凉菜、腌菜、香肠等;第三台为正席,上饭菜,有扣肉的称为大菜,另有各种小炒。客人不放下筷子,主人就得奉陪到底以示敬重。
布依族 贵州布依族“ *** 鸡待客”的习俗别有风趣。为客人宰 *** 的鸡,鸡肠子必须保持完整,剥开清冼后,不得切断;切鸡块时,鸡块必须和来客的人数相等;切鸡块有一定的顺序,先切鸡头,后切鸡翅,最后切鸡身。
待客时,主人先将缠有鸡肠子的鸡头、鸡脖子和一些鸡血、鸡肝献给来客中年龄更大者,表示肝胆相照,肠(常)来肠(常)往。等年龄更大的客人吃了鸡头,大家才开始用餐,这就是有名的“鸡头敬客”。
裕固族 客人光临,先以早茶方式招待,然后用手把肉和青稞酒款待。居家饮食习俗很讲究长幼秩序,家庭成员的就餐位置是固定的。
如锡伯族用餐,朝西的一方为上席,父子不能同席;乌孜别克族用餐时,长者坐上席,幼者坐下席。 哈尼族 哈尼族待客,主人要先进一碗米酒、三大片肉。
进餐时的席位以靠近火塘的一方为首,首席是长者的位置。客人告辞,主人有时还要送一块大粑粑和腌肉、酥肉等食物。
8.各民族的禁忌
56个民族禁忌大全:1,阿昌族的禁忌 阿昌族禁忌较多,有的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的则留有古老传统的遗痕,也有的带有封建色彩。
各地阿昌族禁忌有许多差异,或有不同的解释。这里列举一些如下:? (1)兄弟都结婚以后,互相不能进对方的卧室。
? (2)家堂的神龛除自家人,外人绝对不能触动。? (3)不能让妇女住在楼上,男人在楼下。
? (4)妇女不能和自己辈份大的家人开玩笑。? (5)男人不走晒妇女筒裙之处,否则会被别人认为不光彩,不吉利。
? (6)妇女不能跨坐在家堂屋的门坎上,认为这样会破财。? (7)妇女生了小孩,未满七天,别家的男人不能进院子。
? (8)妇女不能从犁、耙、锄、刀、枪等物上面跨过,否则用刀时便会砍着脚,用耙时就耙不动田。? (9)家里“运气”不好,要和尚念经, *** 鸡一口,门上插一杆小红族,并在堂屋正中挂一个花圈,用一条草绳沿屋檐把院子围起来,以转“好运”。
施行此法后,七天内不准外人进家,否则不吉利,要破财。? 由于历史上阿昌族观念受汉族影响较大,有强烈的男尊妇卑的封建思想,上述禁忌中充分说明这一点。
2,白族 访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和晚间为宜。年节或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到别家串门。
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续,斟满杯茶。端给客人,被视为不礼貌,妇女分娩,忌外人上门. 3,布朗族的禁忌 旧时,布朗族禁忌种种。
现大部分禁忌逐渐淡化,但在生产、生活中仍保留着若干传统禁忌的影响和习俗。择其要者,举例如下: (1)打扫寨子期间,不准人进出寨子。
(2)过新年期间出门玩耍,不准在外住宿。 (3)上山种地,住临时搭的地棚时间不能超出一个月,须在28天以内赶回村寨,否则要 *** 鸡祭祀家神。
(4)神龛和家神柱是供奉祖先的地方,任何人都不得靠在旁边,否则认为得罪祖先,会给家庭带来不幸。 (5)火塘上的铁三角架搁歪了,只能由家长扶正,晚辈不能扶正,以免家中不吉祥。
(6)火塘是神圣的,禁止跨越。 (7)家中有婴儿,忌带绿叶入屋内。
(8)家中有孕妇,忌带猎物进家。 (9)饮酒时,先滴一点在地上,表示敬祖先,然后再饮。
(10)在家里不准许高声喧哗、吐痰、哼小曲儿、吹口哨、若有违者,视为没有教养,须向主人谢错。 (11)不能乱摸僧侣和老人的头,认为这是不尊重对方。
(12)老人的卧室不能擅自进入,免得老人休息不好,会生气。 (13)登入布朗族人竹楼时要脱鞋,表示尊重主人。
(14)父母亡日,家里人忌下地劳动生产。 (15)凡是雷电触击过的树木不能使用。
4,保安族的禁忌 保安族的禁忌渗透着 *** 教文化的意识。所食牛、羊、鸡肉,必须经阿訇或懂经典的 *** 屠宰,否则禁食。
严忌食猪、驴、骡、马、狗肉以及凶禽猛兽的肉。禁食自死牲畜和一切动物的血。
忌用手去抚摸食物。忌坐在装有食品的箱盖上。
女主人在厨房炸“油香”、馓子等油炸食品时,客人和家人均不得进入厨房。忌妇女在河里顺水舀水,必须逆流舀水,更忌反手舀水、倒水。
严忌客人进入女人的寝室。忌从外地归来的家人直接进入有小孩和有病人的屋子。
忌男女跨越斧子、镰刀、绳子等生产工具。忌人坐在门坎上,尤忌妇女坐门坎。
宰牛、羊、鸡时,忌先收拾内脏后再割开心。出远门的人忌在途中见到担空水桶的人,若遇到须即刻返回家。
忌对长辈叫“老头”,因为这是不尊敬、不礼貌的表现。 5,布依族的禁忌 布依族的禁忌 “扫寨”时不准外人进寨;“戊日”、“甲子日”忌生产,忌出行;正月初一至初三不能动土,十五不能动刀、干活,四月初八不能让牛犁田;每年之一次打雷后的几天之内,不能种地;布依族村寨的山神。
6,傣族的禁忌 不能抚摸“小和尚”的头部 双版纳小乘教规定男人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凡遇到难事,才能解除苦难,从降生到成人后才会有社会地位。凡是男孩在七、八岁时都要时佛寺里当一段时期的和尚,称为"小和尚"。
"小和尚"在佛寺里生活要自理,要劳动,还要学习佛教经书,进行严格的修身教育。两三年后可以"还俗",还俗衙的男子才可以结婚成家。
若未当过"和尚"的男人,被视为生人或野人,在社会中没有地位被人看起。在寺院修身时, 不准与女人谈笑,不准外人抚摸小和尚的头,(这和汉族喜爱儿童抚摸头完全相反),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
"小和尚""修身"时间一切作废,必须从头开始。所以,外来游客,若到寺院参观千万记住此习俗。
卧室禁忌 傣家住宅,都习惯住在楼上,而楼上卧室只有一块隔板与客厅相分,卧室中没有隔板分成小间,几代人都住在里面,是用蚊帐分开,中间有一定间隔,分门进出。卧室是不容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
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客厅禁忌 傣家楼上客厅中有三根柱子,两根是卧室与客厅并排分开的,一根是火塘旁边的。
卧室中的两根,靠外的一根叫"吉祥柱"可以靠着休息,靠里的。
9.少数民族的礼仪和习俗
1.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2. *** *** 是 *** 民族的简称。
十三世纪,大批 *** 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 *** 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 *** 。 *** 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
每年希吉来历即 *** 历9月为斋月。凡 *** 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 *** 的法定假日。3.苗族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 *** 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4.傣族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
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僳僳族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
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6.藏族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 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 *** ,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
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更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
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
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
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
其中更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