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走亲访友的礼仪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之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更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更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 *** 、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
2.走亲访友应注意的礼节
走亲访友,人之常情.一次理想的拜访,不论时间长短,双方都应该是 轻松愉快的,均感到是一种友情的享受或有所收获.要获得做客的更佳效果,就必须懂得做客的礼节,讲究做客这种社交活动的艺术.做客应以不妨碍对方为原则,要选择适当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假日的下 午或平日的晚饭后为宜.应尽量避开吃饭,午睡,主人家最忙碌的时间.如 果晚 *** 友,不要去得太晚,更不要在主人临睡的时候去拜访,以免影响主 人及家人的休息.到达主人家,不能破门而入.即使是夏天,房门是敞开的,也要以其他 方式(按门铃或敲门框)使主人知道有客人来访,听到主人招呼后再进门.进屋后,见了主人家里的人,不管熟悉与否,都要与之一一打招呼,微 笑点头致意或握手问候.进屋之后不要贸然就坐.如果有人引你到客厅稍候主人,要站着等候,待主人出来说"请坐"后再坐下.如果主人是位长者,自己不能先坐,待长 者坐下后再坐下.如有其他客人在场,可先在一旁坐一会,不要随意打断人 家的谈话.主人递茶点烟时,要站起来,说声"谢谢",并用双手接过来.吸烟者 要尽量克制,能少吸则尽量少吸;若主人不吸烟,则不吸为佳.在朋友家里,要注意举止彬彬有礼.即使来往频繁,非常熟悉的朋友,也理应不过于随便.若是知己至交,彼此性情相随,脾气相合,双方毫不介 意,自然可以随意一些,这都另当别论.拜访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平常邻居,朋友"串门",大多数情况下,三日不见,五日见,只是假日,饭后,随意看看走走而已.要是这样的话,逗留时间更不能太久.一般是应邀喝些饮料,聊两句家常,逗留几十分钟到 一小时是最适宜不过了.如果双方关系亲密,兴致又好,可多谈些时间.但 千万不要拖得太久,宁愿和对方在兴趣最浓的时候分手,也不要拖到彼此兴 趣索然的时候.但有些老友之间,不尽兴不散已成惯例,那就另当别论.此 种情形,时间已是次要问题,整日不休,通宵达旦,也不乏其人.如果遇见对方心不在焉,或是心情不太好,精神不振,谈话则适可而止,及时告辞为好.若尚有事情必须与对方商量或向对方请教,那就开门见山表 明来意,不可东拉西扯,拐弯抹角,浪费时间.你说明来意之后,对方若明 确表示愿意现在和你交谈,则谈下去;如果对方仍表现淡漠,则坚决"刹车",有话只能改日再谈了.如果走亲访友时带着孩子,要教育孩子懂礼貌讲礼节,要会称呼主人家 里所有的人.不要让孩子在屋里乱跑,吵闹,不要让孩子随意翻动主人家的 抽屉,柜子,器皿,更不能让孩子随便讨要主人家的糖果,玩具等物品.但 孩子毕竟是孩子,万一孩子做错了事或失态的时候,要耐心地教育,诱导他 改正错误,并向主人致歉.切不可在主人面前对孩子大声训斥,厉声责骂,甚至殴打孩子,惹得孩子大哭大叫,使主人尴尬,四邻不安,这是十分失礼,失态的.在主人家里不要东张西望,也不要东走西逛,随意参观主人没有邀请你 去的房间.尤其与外宾来往,要注意不要随意侵犯别人的"个人领地".在 西方,就是家庭成员之间,也不可随便出入他人房间.客人只可坐在会客室 内,不可不经邀请而擅入主人的卧室和厨房.走亲访友还应注意守时守约,一旦约好,应准时到达,不要让对方久等.如有特殊情况误了时间,应尽可能及时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走亲访友,还要讲究告辞礼节.告辞之前,不要显出急着要走的样子,以免使主人误以为你待得不耐烦了.一旦提出告辞,只要不是主人诚意执着 地挽留,就应该起身,向主人道别,对主人的家人及在坐的其他朋友致意道 别.如主人送你出门,你要走出几步,或在街巷拐弯处,回过身来说"请回",或"请不要送了,谢谢",或"请留步",或"好了,再见".不可把人家 甩在后头,头也不回地大踏步昂首而去;也不能和送行的人说个不休,让人 家陪你没完.如果人多的聚会,宴会时要早走一步,不必大声道别,以免惊动所有的 人为你送行.只要悄然地向主人告辞,并表示歉意.如果被其他客人发现,可以轻声地个别道声"再见".总之,提前告辞不能引人注目,以免使其他 人以为他们也该走了,而煞了风景,影响人家的兴致.如果给亲友带来礼物,告辞之前把礼物拿出来,向主人说明表表心意,劝说主人留下.。
3.春节走亲访友有哪些基本礼仪
春节礼仪-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
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 *** 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 *** 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 *** ,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 *** 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 *** 。 *** 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 *** 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 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4.走亲访友是中国的习俗
走亲访友:走,拜访、探望。
到各个亲戚朋友家拜访。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是我国民间各地的传统习俗,各地的风俗不同,时间安排和礼仪也有差异。
在我国河南民间,正月初二开始走亲访友。有新婚者,初二走新亲;无新亲者,初二走舅家,初三、初四回娘家为一般之常礼。
谚语有句有“初二外甥初四客”。如果不走亲贺年,便为失礼;新女婿偕新娘走年下亲戚讲究礼品,一般多为枣糕,或称枣花,有重一斤左右的也有重十斤的,多用大床单相裹。
接待走年亲的客人,均以过年所备食品相待,对于新亲,还要请陪客。在安阳一带走亲拜年的外孙要在姥姥家抢”枣山”,抢得“枣山”以寓万事如意。
平常朋友间的互相拜访,不属于走亲访友,只是礼节上的往来应酬。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 满意请采纳。
5.春节探亲访友的礼仪习俗(5种以上)
春节探亲访友礼仪习俗:
习俗一【春节礼仪之拜年时间】
拜年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这是拜年的之一要素。
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也难免影响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也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
习俗二【春节礼仪之送贺礼】
贺礼一定要送的得体。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近年已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
拜年贺礼物还应讲究卫生、安全。比如,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会腐烂变质;给年迈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该有益于对方强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赠送花炮之类,则万万不能去购买伪劣产品。
自己如果动手 *** 一个精美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恋人、同事等,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
拜年时还一定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纵然平日有所积怨,亦不应提起,至于聊侃时不谈粗俗之事,不讲无聊低级话语,就更是常识、常理了。
习俗三【春节礼仪之送拜帖】
古代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
早在宋代,亲朋好友之间就已经相互送贴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习俗三【春节礼仪之敬茶】
敬茶。敬茶是举国礼俗。潮人嗜工夫茶,敬茶以工夫茶为多。工夫茶作小壶小瓯冲入小杯,一般只是招呼客人自己端杯,也有泡大壶茶或其他饮料待客的。如给客人端杯,当依长幼先后敬奉。泡茶待客常备有糖饼、瓜子、花生、凉果,称为茶配或茶料。客家地区常用擂茶、菜茶或酸梅汤待客。
敬甜丸敬酒菜。一般常客敬烟茶,若是新客,在农村习惯用糯米粉捏成丸,加糖加鸡蛋,称食甜丸卵。好事成双,蛋要两个。懂礼的客人只吃一个,略捞一个回敬主人,表示共圆共甜,如留客人过午,略敬酒菜。此俗,今农村尚流行,城里人则不大讲究,较为随便。
习俗五【春节礼仪之发红包】
这个是走亲访友给小孩的必不可少的东西。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据传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裹。现在泛指包着钱的红纸包;用于喜庆时馈赠礼金。也指奖金、贿赂他人的钱。在中国粤语区红包被称为利市(俗作利是、利事、励事),是将金钱放置红色封套内做成的一种小礼物。
6.走亲访友时的礼节针对不同辈分或者年龄的人,在中国传统的礼仪中,
走亲访友,人之常情。
一次理想的拜访,不论时间长短,双方都应该是 轻松愉快的,均感到是一种友情的享受或有所收获。要获得做客的更佳效果, 就必须懂得做客的礼节,讲究做客这种社交活动的艺术。
做客应以不妨碍对方为原则,要选择适当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假日的下 午或平日的晚饭后为宜。 应尽量避开吃饭,午睡,主人家最忙碌的时间。
如 果晚 *** 友,不要去得太晚,更不要在主人临睡的时候去拜访,以免影响主 人及家人的休息。 到达主人家,不能破门而入。
即使是夏天,房门是敞开的,也要以其他 方式(按门铃或敲门框)使主人知道有客人来访,听到主人招呼后再进门。 进屋后,见了主人家里的人,不管熟悉与否,都要与之一一打招呼,微 笑点头致意或握手问候。
进屋之后不要贸然就坐。如果有人引你到客厅稍候主人,要站着等候, 待主人出来说"请坐"后再坐下。
如果主人是位长者,自己不能先坐,待长 者坐下后再坐下。 如有其他客人在场,可先在一旁坐一会,不要随意打断人 家的谈话。
主人递茶点烟时,要站起来,说声"谢谢",并用双手接过来。吸烟者 要尽量克制,能少吸则尽量少吸;若主人不吸烟,则不吸为佳。
在朋友家里,要注意举止彬彬有礼。即使来往频繁,非常熟悉的朋友, 也理应不过于随便。
若是知己至交,彼此性情相随,脾气相合,双方毫不介 意,自然可以随意一些,这都另当别论。 拜访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平常邻居,朋友"串门",大多数情况下, 三日不见,五日见,只是假日,饭后,随意看看走走而已。
要是这样的话, 逗留时间更不能太久。 一般是应邀喝些饮料,聊两句家常,逗留几十分钟到 一小时是最适宜不过了。
如果双方关系亲密,兴致又好,可多谈些时间。但 千万不要拖得太久,宁愿和对方在兴趣最浓的时候分手,也不要拖到彼此兴 趣索然的时候。
但有些老友之间,不尽兴不散已成惯例,那就另当别论。 此 种情形,时间已是次要问题,整日不休,通宵达旦,也不乏其人。
如果遇见对方心不在焉,或是心情不太好,精神不振,谈话则适可而止, 及时告辞为好。若尚有事情必须与对方商量或向对方请教,那就开门见山表 明来意,不可东拉西扯,拐弯抹角,浪费时间。
你说明来意之后,对方若明 确表示愿意现在和你交谈,则谈下去;如果对方仍表现淡漠,则坚决"刹车", 有话只能改日再谈了。 如果走亲访友时带着孩子,要教育孩子懂礼貌讲礼节,要会称呼主人家 里所有的人。
不要让孩子在屋里乱跑,吵闹,不要让孩子随意翻动主人家的 抽屉,柜子,器皿,更不能让孩子随便讨要主人家的糖果,玩具等物品。 但 孩子毕竟是孩子,万一孩子做错了事或失态的时候,要耐心地教育,诱导他 改正错误,并向主人致歉。
切不可在主人面前对孩子大声训斥,厉声责骂, 甚至殴打孩子,惹得孩子大哭大叫,使主人尴尬,四邻不安,这是十分失礼, 失态的。 在主人家里不要东张西望,也不要东走西逛,随意参观主人没有邀请你 去的房间。
尤其与外宾来往,要注意不要随意侵犯别人的"个人领地"。在 西方,就是家庭成员之间,也不可随便出入他人房间。
客人只可坐在会客室 内,不可不经邀请而擅入主人的卧室和厨房。 走亲访友还应注意守时守约,一旦约好,应准时到达,不要让对方久等。
如有特殊情况误了时间,应尽可能及时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 走亲访友,还要讲究告辞礼节。
告辞之前,不要显出急着要走的样子, 以免使主人误以为你待得不耐烦了。一旦提出告辞,只要不是主人诚意执着 地挽留,就应该起身,向主人道别,对主人的家人及在坐的其他朋友致意道 别。
如主人送你出门,你要走出几步,或在街巷拐弯处,回过身来说"请回", 或"请不要送了,谢谢",或"请留步",或"好了,再见"。 不可把人家 甩在后头,头也不回地大踏步昂首而去;也不能和送行的人说个不休,让人 家陪你没完。
如果人多的聚会,宴会时要早走一步,不必大声道别,以免惊动所有的 人为你送行。只要悄然地向主人告辞,并表示歉意。
如果被其他客人发现, 可以轻声地个别道声"再见"。 总之,提前告辞不能引人注目,以免使其他 人以为他们也该走了,而煞了风景,影响人家的兴致。
如果给亲友带来礼物,告辞之前把礼物拿出来,向主人说明表表心意, 劝说主人留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