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大妈为什么这么喜欢跳广场舞
首要当然是休闲需求;其次,离不开传统市井社会固有的爱热闹心理;影响别人却不以为然,含有一点倚老卖老的“泼皮”精神;但有一点正如叶开提醒的,其实很关键,就是时代的烙印。
他们多数五六十岁,或者会有些文化,但受时代局限,文化水平并不高。青年时,生活在亢奋的单色年代之中,身上没有形成多少独立的魂魄;到了中年,又逢社会剧变,不少被淘汰到边缘地带。晚年,又常遭遇空巢生活。就北京而言,不少老人都是从外地投奔子女而来,有的还要负责照顾第三代,文化和语言等隔离,让他们几乎失去了自己的交际圈和生活。
其中的女性,表现就更为夸张。较之男性,她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会经受因为性别带来的更多的困难和艰辛。这样数十年的打磨下,到了成为大妈的年纪,她们会把中国社会的规则以及潜规则了解得清清楚楚,并且善于运用这些规则保证自己的利益。她们似乎完全进化成了一种奇怪的逐利的、利己的动物,核心特征就是希望以别人的无私来成就自己的自私。作为丈母娘,作为婆婆,作为炒房者,作为黄金的铁粉,作为菜市场的主力……“中国大妈”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在这样一群人的眼中,隐私,尤其是别人的隐私,比起自己的需求来说,无足轻重;而在自己已经退出社会中心,彻底弱势化后,有广场舞这样一种集体行动,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同时做着同样的动作,给他们饱经变革的生命带来了浓浓的存在感,甚至在自己“队伍”的内部,还会产生小派系,互相搞一些“阶级斗争”。有些人的说法就较为极端了:这就是运动后遗症!
这可能就是大妈们热爱广场舞的心理根源的一种吧。有人可能会说,分析这些有什么价值呢?不如想些实际的办法。但我认为认识到这些并不是无用的,这一代人普遍的心灵匮乏和精神虚空,以及他们形成的之一波养老难题,都会给社会带来像蝴蝶效应一样的管理挑战。
2.如何看待中国大妈跳广场舞作文
例文 中国者,大国也。
大妈者,年岁辈分类于妈妈者也。广场舞者,公共场地民间集体舞蹈也。
中国大妈广场舞,因莫斯科红场、法兰西卢浮宫“被占领”而具有了世界影响,世人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我以为 *** 引导、舞者自律,方能消除其负面影响,使这股“民族风”成为新时代中国资深女性最炫的形象之风。
中国的大妈们,心灵中有千百年妇女隐忍奉献的精神皈依;身体上有操劳家务、相夫教子甚至抚养孙辈的劳苦印迹;现实里有儿女奔波前程老来孤独无人陪伴的人生缺憾。她们体形要么肥胖要么瘦弱且绝不婀娜;她们步态要么生硬要么僵直且绝不轻捷;她们动作要么迟缓要么笨拙且难以准确。
如果你要以专业的眼光、挑剔的心态来看待她们的话,那她们中的相当多一部分人表演的是无任何美感的走样错位的舞蹈。 但是,她们冲破了心灵的禁锢和身体的限制,凭着年轻时的 *** 和夕阳红的梦想,以无比的自信和勇气,舞出了火的热情,风的张扬,水的淡定,太阳的开朗。
这是新时代中国资深女性掀起的民族广场舞之风。 然而,广场舞的音响实在太具有穿透力了。
它单调,它冗长,它反反复复,它喋喋不休绵绵不绝。它撩起了夜班族难以补眠的怒火;它打破了莘莘学子闭门苦读急需的宁静;它让身体抱恙需要静养的那类人发狂;它让年纪尚小需要安眠的婴儿啼哭不止;它让不需要单调乏味声音打扰的人忍无可忍。
它,太坏了。但是,坏的也只是那音响,而非我们中国的大妈。
3.你们对中国大妈跳广场舞有何看法
换位思考一下,换作自己的亲人,也许会希望他们成为大妈中的一员,经常活动活动,保持生命的热情;换作自己,甚至会憧憬等退休后也要成为一位有精气神儿的“大妈”。但是现在,“中国大妈”和“熊孩子”一样,近乎成为美好人生路上的“克星”。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经济发展、物质生活丰富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体谅、互相尊重更显弥足珍贵。文明社会,人与人发生利益冲突时,更需要秩序、规则发挥作用,而不是“以恶制恶”。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社会,可以说,“中国大妈”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广场舞的噪音问题如何解决?老年人到哪里去娱乐?都是时下城市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广场舞一直 *** 不断已经验证了单纯地“禁止”难以奏效,不妨在宣传、管理上多下功夫。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安静的公园里,当有人拿着山寨手机或收音机外放歌曲时,我们多么希望他能带上耳机。自己的爱好别打扰他人的生活,这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规则。
因而,在经常跳广场舞的地方,限次数、限音量、限时间,宣传文明守则,尽量降低对他人的干扰,是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当然,更深远的办法,还是需要城市管理者抛却经济效益至上的理念,完善城市规划。如此,中国大妈才能安心跳舞,广场舞也才不会那么碍眼。
4.跳广场舞的大妈,是不是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上层人士,每天载歌载舞
为什么广场舞大妈越来越招年轻人嫌弃,今天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看这个事情的。
网友一:说起跳广场舞的,原本是不讨厌的!最初的时候,看到跳广场舞的,觉得很新奇,很好玩。而且有的跳广场舞的大妈,确实跳的不错,舞姿很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跳广场舞的大妈越来越多,每天早上和傍晚在广场上都能看到大妈们跳舞的身影,而且音乐伴奏的音响声音很大,可以说震耳欲聋。而且有好多大妈不适合跳舞,哪个舞姿真是不敢恭维,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扭捏的不像样子。本来广场是大家休闲娱乐的地方,可是现在的广场好像就成了大妈们跳舞的专用场地了!大妈们的音乐声让人心烦意燥,很不舒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跳广场舞的大妈影响了其他人的休闲,而别人说有不能说,只能投之于鄙夷的眼神。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就开始讨厌跳广场舞的大妈了!
网友二:广场舞是自发起来的健身活动,现在不应该叫广场舞大妈,因为跳广场舞的很大一部分是 *** 甚至也有些是年轻人了。至于是不是很多人讨厌呢?也不见得啊,我所在这里有几处公园里有跳的,中心广场和几个小广场有跳的,也有些是在街边较大的空地上跳,少的十来个,多的过百一队,这些人晚上一般是七点到十点前结束了。那些说扰民的很可能是在小区里跳的,音量放得让人心烦的,严重影响他人生活(休息)的,这些现象不能一概而论就说越来越多人讨厌广场舞大妈。广场舞可以健身,可以活跃气氛,可以增强人们的集体和社区观念。
网友三:我们小区广场5点大早晨就音乐响起了,一群浓妆艳抹的老太太出来蹦跶,我每天遛狗就出来转一圈,在跳舞的地方让狗拉一泡,也不拾掇就走人,现在老太太放音乐小了,时间也到七点了。老人要有老德,跳舞无可厚非,但要节制。不过看部分跳舞老太太,不是跳舞去了,明显是约会放春心去了。还有广场晚上唱歌的哪些人,嗓子好可以去电视台,不要在广场拿个大喇叭吼,你酸菜舒畅了,我们可酸的不行。现在是恶人怕小人,小人狠老实人,老实人躲坏人,你做好人,别人就是恶人,所以让狗拉一泡我不道德但能制住小人。
最后,个人觉得,这种事情还是冷静一点,那位遛狗的蒂花之秀你别跑。
5.为什么很多大妈喜欢广场舞
最近,我看到一些关于“广场大妈”的报道:某城某小区业主集巨款买高音炮,轰走“广场大妈”;巴黎罗浮宫有中国大妈跳广场舞。广场大妈在堵车的高速公路跳起广场舞······看来,广场大妈有些“不得体”,甚至爱到超市买“便宜”货、到药店领“免费赠品”、早晨和上班族挤公交车,年轻人有点看法了。有篇文章说到美、日的老年人如何“高雅”,问道:80、90后到“广场大妈”的年龄,会不会(像“广场大妈”)那样?
广场大妈一般是五六十或六七十岁的老人,也包括一些老头,这批人生在四五十年代,心知体受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见证了我们国家走过的坎坷历程,深知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代人也经历过国家困难时期,饿过肚皮,经历过文革,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年轻时是低工资,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勤俭节约、清贫洁白,到老了,有基本养老金,虽然看不起大病买不起房,但基本生活有保障,属于“老人”,属“吃饭拿钱”族,这批人往往节衣缩食,把仅有的一点积蓄为儿女提供买房“首付款”,含辛茹苦把儿女带大,把孙辈带到读书的年龄,为年轻人解难分忧,为国家的稳定做出了贡献,如今老了,凭着年轻时会唱一些老歌,跳跳广场舞,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也知足了。跳广场舞,快乐,大方,锻炼身体,丰富了文化生活,也展示自己,何乐而不为?这批人多当过“知青”,上山下乡,到农村、到边疆,吃过不少苦,但无悔无怨,老来乐观,这是我们国家特殊的一代,是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的父辈、祖辈,如有不对,还需多多谅解,包涵。
“广场大妈”们,也不宜以老自居,要理解年轻人,他们是“泥巴饭碗”、“ *** 制”,为工作、为生活奔忙,他们压力大 、快节奏,更好避开公交高峰期乘车,跳广场舞时,音响声音放小些,尽量换位思考,体会观众的感受,尽量做得“得体”一些。
“广场大妈”们,开心地跳吧,愿你们好好保重,健康长寿!
6.你如何对待“广场舞大妈”这一现象
健身与娱乐,是大妈们的权利,但一旦噪声扰民,就越过了群己权界,大妈们应懂得这一常识。受广场舞侵扰的居民,也应懂得通过法治渠道,普及这一常识,而不是选择鸣枪、泼粪。
据报道,由于邻居跳广场舞放音响过大影响了自己休息,56岁的施某拿出家中藏匿的双筒 *** 朝天鸣枪,其还放出自己饲养的3只藏獒冲散跳舞人群。近日,施某因涉嫌非法持有 *** 罪在北京昌平法院受审。
施某行为虽过分,但网上却有不少网友为其叫好,抛开极端的情绪化声音不论,也足以说明广场舞扰民,确实是许多人都有切身感受的老大难问题。近期频频见诸报端的新闻,从纽约华人公园排练音乐遭投诉后警方抓人,再到武汉大妈跳广场舞遭遇泼粪,都足以说明深受群众喜爱的广场舞,也相应地深受另一批群众的不满。
老有所爱老有所乐,广场舞式的健身形式,让许多老年人退休后又重新找到了新集体。可健身权利的行使,不能以噪音侵扰他人,这也该是起码的常识。
但问题难也就难在这,如何与一群热衷广场舞的大妈讲道理。你有你要休息的理由,她有她要跳舞的说法,即便设身处地说理暂时奏效了,也不能保证以后不会报复性反弹。广场舞群体内部本身就存在不同诉求与各种分歧,领舞者或组织者的许诺,未必能得到其他人的配合。
虽说国内目前也有关于噪音污染的法律规定,但执行起来却几乎等于一纸空白,更何况法不责众的意识又盛行,如此黑压压一群大妈,报警后警察来了又能怎样,总不能一个个都带走吧。
广场舞问题搁在美国容易处理,除开他们法律清晰有效,更重要的则是在于,对个人权利的维护与尊重,更加地深入人心,让人不会诧异于大跳广场舞的大妈被警察扣走。
当然问题从深层次来说,也折射出当下人均公共体育场地严重不足的窘境,也包括一些楼盘在设计建设中,预留的绿地与公共场地偷工减料,致使那些有运动需求的退休群体,不得不就近选择场地将就了事。
在公共场地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的前提下,问题需要解决还得回到协商讨论的轨道上来,将许多问题经由共同讨论后细化定下规则。附近居民是不是多数同意广场舞,地点选择在哪,时间控制在多长范围内,音量控制在多少分贝内,可在征得多数人认可的前提下达成相关条约。对不遵守约定者,也该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不过,对于一些严重扰民的情形,执法部门不应见惯不怪,还是要及时惩戒,从外部明确界限。
严复先生曾将自由翻译为群己权界,在私域内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在公域内却不得不顾忌他人的感受,但在许多问题上,私域与公域的界限是并不清晰的, *** 与责难便由此而生,边界与限度在哪,该如何处理应对,是一个经过讨论协商的演进过程,广场舞问题也应是如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