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仪产生的原因分析
社稷及社稷礼的产生 社稷祭祀礼是我国古代“五礼”之一的“吉礼”中的一项重要礼仪制度。
主要内容是对天神、地只、人鬼的祭祀典礼。吉训为福,即事神求福之意也。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1]可见古人把祭祀活动看做是国家礼典中最重要的事。吉礼的主要内容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沉祭山林川泽,以槱辜祭四方百物。
以肆献裸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2]由此为准则,中国古代的祭祀礼典一般按照周礼而因循不改,把它大体上分为十二个类别,归属于天神、地只、人鬼三大门。
天神门祭礼分三类:之一叫禋祀,祭祀昊天上帝;第二叫实柴,祭祀日月星辰;第三叫槱燎,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星神。地只门的祭祀亦为三类:之一是用血祭社稷、五岳;第二是用□沉祭山林川泽;第三是用□辜祭四方百物。
人鬼门则分为六类,它们是以祭祀祖宗的主的袷、禘、祠、□、尝、烝等六种敬祖悼亡的典礼。 社稷祭祀礼属于地只门,可视为祭地礼之一。
远古时代,在对天崇拜的同时,也有了对土地的崇拜。大地主生长,养育了万物,如慈母一般,故自古就有了“父天而母地”的说法,对地的尊敬仅次于上天。
按照中国传统思想认识,天和地是一阳一阴,一上一下,一覆一载,一乾一坤,两者相交,构成了整个世界,它们是人类的父母,是万物的本源或创造者。所以,在祭祀活动中,对天神和地只的特殊重视,就不难理解了。
祭地,主要是指帝王的方丘正祭和后土告祭。大地之神叫地只,远古时代对大地的祭祀叫“宜”。
方丘祭地是《周礼》中的大型祭典之一,在对地只进行祭祀的同时,当然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与地只有关的地神也要陪祭,正如圜丘祀天也要陪祀众多天神星官一样。其中社稷就是较早作为祭地大典的陪祭神之一,在地只类众祭祀对象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对社稷神的崇拜,是原始社会自然崇拜对土地、谷物崇拜的发展,认为大地生长草木万物,养育了人类,因而,社稷神被视为具有无穷生命力的神灵。先秦时期,社稷的地位很高,《周礼·春官·小宗伯》曰:“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
建国以宗庙社稷为先,于是“社稷”一词也成为国家的代称。许多文献都记载商汤时有二十四种祭祀,其中就有“祀弃为稷”的祭祀。
《尚书·泰誓》则记述周武王“行宜社之礼”,要祭“冢土”,即祭祀土地之神——社神。周公相成王,摄政七年,在新邑建立社稷之坛,将社、稷合祭一处。
根据《周礼·地官·大司徒》所载:“设其社稷之而树之田主。”首次明确地为社稷设立坛、墙和神位。
“社祭土而立阴气也,君南向于北墉下,答阴之义地。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社稷祭祀在周代已有较完整的典礼仪节,包括了场所、日期、主祭者、设施、神位等等具体的规定。“社,所以神地之道也。
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
家主中,而国主社,示本也……所以报本反始也。”对神稷的尊崇和祭祀,表示了人类对土地和百谷的报答之情,体现出古代靠天吃饭的时代祭祀活动中务实的内容。
至于社与方丘的区别,我们认为社稷礼其实是祭地礼的变形,是对抽象的“地”的补充方式和形象化的表现。在方丘所祭的“地”是与“天”相对的抽象的大地;而“社稷”则是大地中属于邦国故乡的土地,所谓“邦国乡原之土神也。”
另外,“社”的含义不是广泛意义的大地,而是可以生长和种植百物的农业土地,赋予了较特殊的“农业之神”的涵义。正因为社的这层特殊涵义,它才于“稷”(谷物的代称)合而称之曰:“社稷”。
故社稷礼的本质在于“教民美报焉”,即是为了教育人民怀着感恩的心情去报答土地和谷物的养育之恩。 社稷祭祀礼仪制度的历史变化 社稷祭祀的礼仪制度,秦汉前后变化较大。
夏社祭共工氏之子句龙,殷、周因之;夏祭烈山氏之子柱,殷改祭后稷,周因之。自汉立大社大稷,又立官社官稷,其制渐杂,在此作一陈述。
西汉尚未建立时,刘邦就曾在家乡附近的丰县,祷祝枌榆,以此树为社神,遂名之“枌榆社”。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即于第二年立汉社稷,除秦社稷,“因令县为公社”。
这种公社是官社的性质,为此还下诏曰:“吾其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
[3]“后四年,天下已定,诏御史讼丰治枌榆社,常以时,春以羊彘祠之……其后二岁,或言曰周兴而邑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于是高祖制诏御史:其令天下立灵星祠,常以岁时祠以牛。”
东汉建立后,刘秀于次年即在洛阳建社稷,号称“太社稷”,在宗庙之右,无屋,有墙门而已。每年的二月、八月、腊月共三次祠祀,且均以太牢供享。
到了三国时的曹魏以后,每年常祭的只有太社稷和官社,即“二社一稷”。太社和帝社(即古之王社)也分开了。
“前汉但置官社而无官稷,王莽置官稷,后复省。故汉至魏但太社有稷,而官社无稷,故常二社一稷也。
普初仍魏,无所增损。”太社的祝辞通常。
2.在礼仪交往中,有哪些主题应当忌谈
一、交往艺术与沟通技巧 礼仪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进而言之,礼仪其实就是交往艺术,就是待人接物之道。
1、交际场合中的交往艺术 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入乡随俗,摆正位置,以对方为中心。 2、交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 语言技巧:要善于从不同环境、不同行业、不同角度看问题。
看名片的技巧 :注意名片是否经过涂改;是否印有住宅 *** ;是否头衔林立;座机号是否有国家和地区代码,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对方更多的信息。 解决问题的技巧: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打 *** 挂机技巧:地位高者先挂机。
出入电梯的标准顺序:有人控制电梯陪同人员后进后出;无人控制电梯陪同人员要先进后出。 二、交际交往中的礼仪重点 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只有准确定位自己,才能做到言行适当。
交谈的禁忌:掌握交谈四忌——忌打断对方,忌补充对方,忌纠正对方,忌质疑对方,这是进行有效交谈的前提。 交际三要素:灵活运用沟通、认知、互动。
餐桌五忌:吸烟、给他人夹菜、劝酒、整理服饰、吃东西发出声音。 正式场合自我修饰的注意事项:包与鞋的颜色一致;女性发型要时尚得体;女士化妆要清新自然;男士腰上不挂任何物品。
三、交际交往中的礼仪互动 角色定位:交际交往场合在形象上要力求使自己“干什么要像什么”。在行动上,要因人而异,看对象讲规矩,如乘坐轿车时,不同场合上座是截然不同的:公务用车时,上座为后排右座;社交应酬中,上座为副驾驶座;接待重要客人时,上座为司机后面之座。
双向沟通 :在沟通上应做到双向沟通,既要了解别人,更要让别人了解自己。 请客时要考虑的问题 :在宴请时应注意请客的艺术:之一个层次是吃饱;第二个层次是吃特色;第三个层次是吃环境;第四个层次是吃文化,请客的更高层次是“吃文化”。
同时要切记注意民族饮食禁忌。 四、交际交住中的礼仪理念 尊重为本:尊重包括自尊及尊重他人。
自尊有三个要点,即尊重自我、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所在的单位;尊重他人有五要点,即尊重上级、尊重同事、尊重下级、尊重客户、尊重所有人。 善于表达:在交际交往中,首先要有主动沟通的意识,其次要积极表达,选择恰当的话题。
适宜选择的话题包括拟谈的问题、格调高雅的话题、轻松愉快的话题、时尚流行的话题、对方擅长的话题。此外,交谈之前对对方进行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行事规范:在交际交住中要遵守行事规范,其主旨是“有所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必须做到的,有所为是力争要做好的。
行事规范如:领带打好后的标准长度—正好在皮带扣上面;穿西装全身颜色必须限制在三种以内等。 五、服务与接待礼仪 文明待客: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礼貌待客: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问候语、请求语、感谢语、道歉语、道别语。 热情待客:应做到眼到、口到、意到,严谨、热情、周到、细致,表情神态自然,落落大方。
六、公关社交礼仪 1、着装礼仪 职场着装要符合身份、注意区分场合、扬长避短。 商务人员职场着装有六忌——忌过于鲜艳;忌过于杂乱;忌过于暴露、忌过于透视、忌过于短小、忌过于紧身。
裙服穿着四大禁忌:穿黑色皮裙;裙、鞋、袜不搭配;光脚;三截腿。 西服穿着常规:全身颜色必须限制在三种以内;鞋子、腰带、公文包色彩必须统一;袖口商标要拆除、正式场合不能穿夹克打领带、商务交住中一般 *** 尼龙 *** 和白色袜子。
2、交谈礼仪 商务交住中的忌选话题:不非议党和 *** ;不涉及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不非议交住对象的内部事务;不背后议论领导、同事与同行;不涉及格调不高之事;不涉及个人隐私之事。 个人隐私五不问:不问收入;不问年龄;不问婚史;不问健康;不问经历。
交谈三忌:忌恶语伤人,忌三心二意,忌大声喧哗。 3、会面礼仪 自我介绍:内容应包括单位、部门、职务、姓名。
介绍时应注意三点:先递名片,时间简短,内容完整。 介绍他人:先后顺序是,依照尊者优先了解情况规则,先卑后尊。
一般有以下几种: 介绍上级与下级认识时,应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级。 介绍长辈与晚辈认识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
介绍年长者与年幼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年幼者,后介绍年长者。 介绍女士与男士认识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
介绍已婚者与未婚者认识时,应先介绍未婚者,后介绍已婚者。 介绍同事、朋友与家人认识时,应先介绍家人,后介绍同事、朋友。
介绍来宾与主人认识时,应先介绍主人,后介绍来宾。 介绍与会先到者与后来者认识时时,先介绍后来者,后介绍先到者。
介绍集体:介绍双方时,先卑后尊。而在介绍其中各自一方的具体人员时,则应当自尊而卑。
握手礼仪:在正式场合,伸手顺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在社交、休闲场合则主要取决于年纪、性别、婚否。
握手时最重要的应该知道由谁先伸出手。 伸手顺序:职位、身份高低不同时,应由职位、身份高者先伸手。
已婚者与未婚者握手,应由已婚者先伸手; 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时,年长者先伸手; 长辈与晚辈握手,应由长辈先伸手; 社交场合先到者与后。
3.社交礼仪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什么
衣着形象,语言交流,肢体语言的传达、情感的建立
之一,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服装、比如去参加婚礼、参加开业庆典就要穿得喜庆些、商务聚会要正装、普通聚会要时尚典雅、朋友聚会要彰显自己优雅的气质等等
第二、语言交流要合宜、打招呼要自然亲切。
第三、适当的肢体交流能很好的增进情感拉近距离、如见面握手、更对方会说话时拉着手、帮忙随手整理一下对方的服饰等。
第四、情感的建立是在有共同语言和感受、相互关心时才有的、这些也可以通过在社交场合没事可做时聊天来建立。
4.简述礼仪的四种表现形式并举例说
一、站姿 站姿是人们生活交往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举止。
优美而典雅的站立姿态,是体现服务员自身素养的一个方面,是体现服务员仪表美的起点和基础。 二、坐姿 坐是举止的主要内容之一,生活中无论是伏案学习、参加会议、会客交谈、娱乐休息都离不开坐。
坐,作为一种举止,同样有美与丑、优雅与粗俗之分。正确的坐姿要求端正,舒展大方。
三、步态 步态属动态美,凡是协调稳健、轻松敏捷的步态都会给人以美感。正确的步态可以表现出一个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呈现出一种健美的姿态,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四、表情 表情是指人的面部神态,人的表情是复杂的。现代心理学家总结出一个公式: 感情的表达=言语(7%)+声音(38%)+表情(55%) 可见表情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健康的表情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它是优雅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善于通过目光和笑容表达美好感情的人,可以使自己富于魅力,也会给他人以更多的美感。
人际交往中多一些敬重,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表情就可以更美,交际形象也就会更美和更有风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