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帕坦伽利的瑜伽之祖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印度大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
帕坦伽利是一个对瑜伽有巨大意义的圣人。他撰写了《瑜伽经》,赋予了瑜伽所有理论和知识,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系统。
在这部著作里,他阐述了瑜伽的定义、瑜伽的内容 、瑜伽给身体内部带来的变化等等。在帕坦伽利之前,瑜伽已经有了很长的实践期,但是没有任何人给瑜伽一个系统的解释,帕坦伽利开创了一个整体的瑜伽体系。
所以帕坦伽利被尊为瑜伽之祖。在瑜伽界,帕坦伽利是无人能及的,他跟佛陀、克里虚纳、基督、马哈维亚、 *** 或查拉图斯特一样,都是成道的大圣人。
就瑜伽的世界而言,帕坦伽利是最伟大的名字,这个人是罕有的,没有其他的名字能够跟帕坦伽利相比。瑜伽被带到一种科学的状态,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之一次,他使宗教成为一种纯粹法则的科学,信念是不需要的。
所谓的宗教需要信念。一个宗教和另外一个宗教之间并没有差别,差别的只是在于信念, *** 徒有某种信念,印度教教徒有另外的信念,而基督教徒又有另外的信念,不同的只是在于信念。
就信念而言,瑜伽没有什么可说的,瑜伽不叫你去相信任何东西,瑜伽叫你去经验,就好像科学告诉你要去实验,瑜伽告诉你要去经验。实验和经验两者是一样的,只是它们的方向有所不同,实验意味着某种你在外在所做的事,而经验意味着某种你在内在所做的事,经验是一种内在的实验。
科学叫你不要相信,叫你要尽量怀疑,但是也不要不相信,因为不相信也是一种相信,你可以相信神,或是相信“没有神”的观念。你可以用一种狂热的态度说神存在,你也可以带着同样狂热说出完全相反的-------神不存在。
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都是在相信的人,但是相信或信念并不是科学的领域,科学意味着去经验某种“是的”的东西,不需要信念。所以,第二件要记住的事是:瑜伽是存在性的、经验性的、实验性的,不需要信念,不需要信仰,只需要去经验的勇气,但那就是人们所欠缺的。
你可以很容易地相信,因为在相信当中,你不会被改变,信念是某种加诸于你身上的东西,某种肤浅的东西。透过信念,你的存在并没有被改变,你并没有经历某种突变。
你或许是一个印度教教徒,但是隔天你可以变成一个基督徒,那只是一种改变,你可以有吉踏经改变成为圣经,你也可以将它改变成可兰经,但是那个以前拿着吉踏经,而现在拿着圣经或可兰经的人还是保持一样,他只是改变他的信仰。信仰就好像衣服,没有什么实质的东西被改变,你还是保持一样。
信仰是容易的,因为你并没有真正被要求做任何事,他只是一个表面的衣着,一个装饰,在任何时候,只要你喜欢,你就可以将它摆在一边。瑜伽不是信念,那就是为什么它是困难的、费力的,有时候它似乎不可能,它是一个存在性的 *** 。
你将会找到真理,但不是透过信念,而是透过你自己的经验、透过你自己的达成。那意味着你将必须完全被改变。
你的观点你的生活方式,你的头脑,你的心灵都必须完全被粉碎,某些新的东西必须被创造出来,唯有带着那些新的东西,你才能够跟真实的存在接触。所以瑜伽既是一种死亡,也是一种新的生命,它两者都是。
就如你现在的样子,你将必须一死,除非你死,否则那新的无法被生出来。那新的隐藏在你里面,对它来讲,你只是一个种子,种子必须掉下来,被泥土所吸收。
种子必须一死,唯有如此,那个新的才能够从你升起。你的死将会变成你的新生命。
瑜伽既是一种死亡,也是一种新生,两者都是。除非你准备一死,否则你无法再生,所以,那不是一个改变信念的问题。
瑜伽不是一种哲学。它不是一种宗教,它不是一种哲学,它不是某种你能去思考的东西,它是某种你必须去成为的东西。
思考是没有用的,思考只是在你的头脑里进行,它并不是真正地深入你存在的根,它不是你的全部….你的心是你最深的中心。瑜伽顾及到你的整个存在,顾及到你的根,它不是哲学的,所以,跟帕坦伽利在一起,我们不要思考。
跟帕坦伽利在一起,我们要试着去了解存在的最终法则-------人蜕变的法则,如何去死和如何再生的法则,以及存在的新秩序的法则,那就是为什么瑜伽被称为一种科学。帕坦伽利是罕有的,他跟佛陀、克里虚纳、基督、马哈维亚、 *** 或查拉图斯特一样,都是成道的人,但是他有一方面是不同的。
佛陀、克里虚纳、基督、马哈维亚、 *** 或查拉图斯特,他们之中没有一个具有科学的态度,他们是伟大的宗教创始者:他们改变了人类头脑的整个形式以及它的结构,但是他们的 *** 并不很科学。帕坦伽利就像佛的世界里的爱因斯坦,他本来可以很容易地象爱因斯坦,波尔,马克斯普朗克或海森伯格一 帕坦伽利在《瑜伽经》中记载的八支行法:1) 制戒(Yamas):是指外在控制,宇宙的道德戒律。
2) 遵行(Niyamas):是指内在控制,通过自律进行自我净化。3) *** (Asanas):是指瑜伽姿势,也称调身。
4) 呼吸控制(Pranayama):是指有节律呼吸的,控制呼气。也称调息。
5) 制感(Pratyahara):精神从感觉和外部事物的。
2.阿斯汤加瑜伽的起源
阿斯汤加瑜伽(阿斯汤噶瑜伽)是由被尊称为现代哈他瑜伽之父的克里希那马查,于上个世纪初传承了阿斯汤嘎温亚萨瑜伽,40年之后传入西方,并成为风靡世界的瑜伽体系之一,其中,要归功于克里希那马查忠实而勤奋的弟子——帕塔比·乔伊斯上师。
帕塔比·乔伊斯根据他的老师克里希那马查的教学创建和完善。最初创立阿斯汤嘎瑜伽是为了适应学生的需要,当时大多数学生为运动员身份的年轻人,所以体式内容相当具备挑战性,需要有一定体能才能完成。技术上有串联体式、喉呼吸法、收额收束法、会阴收束法、凝视点等。
凝视法(drishti),收束法(bandhas)
3.请问什么是妮古玛瑜伽
妮古玛女士的瑜伽是世界上记载最古老的瑜伽。它比哈他瑜伽的出现早500年。
妮古玛女士是来自一千年前古印度的女瑜伽士。
这套瑜伽的特点在於由下而上的针对脉轮,一步一步的揭示身体内迈向轻安的细微脉路。无论对初学者或是进阶程度的学生,都是非常柔和简洁,却完整的练习法门。
妮古玛是印度佛教史中的杰出女性,有些记载表示,妮古玛是印度大成就者那洛巴尊者的姊妹,而有些记载则说她是那洛巴的秘密佛母。妮古玛的生平甚少为人所知,一般只知道她证得了无死虹光身,至今仍然活著,且住在印度莎萨林神秘的檀香林中,只有清净的众生才能得见。
十一世纪时的 *** 大师炯波南久,后来成为妮古玛的大弟子,即曾亲眼见过妮古玛。他在印度学法多年之后,回到藏地而创立了香巴噶举的传承。由於炯波南久的几位上师都指示他前去拜见妮古玛,因此炯波南久前往莎萨林森林。他在那里徘徊了很久,并念诵了许多祈请文,最后终於亲见妮古玛。
妮古玛显现为黑色空行母,她在虚空中舞蹈,手中持著鼓与颅器。炯波南久向她顶礼并供养黄金,请求妮古玛传法给他。妮古玛将供养拿去,又蔑视地将黄金抛出去。炯波南久感到害怕,自忖是否遇到食肉的空行母,而非那位赫赫有名的瑜珈女神。
妮古玛变化出一座高山,四条不断的黄金河流从山峰上流泄而下。
妮古玛告诉他:“具足净观者,所见皆黄金。不具净观者,无处是黄金。我不需要你的黄金。
妮古玛因炯波南久的诚心,而将抛出的黄金又收回来,然后赐给炯波南久她的瑜伽教法与灌顶,并告诉他:“于幻显中修幻观,以虔敬力生幻证”。在如幻的现象中,藉由如幻的禅修,以虔诚的力量,生起如幻的证悟~
妮古玛女士瑜伽是帮助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和内在气息的问题, *** 不难,而且柔和,目的是打开身体上的结,正是这些结导致精神问题的产生以及堵塞气息导致身体健康的问题。
妮古玛瑜伽 *** 的顺序很独特,能改变人的身体和意识。
妮古玛瑜伽沿着脉轮往上做,由于这个独特的顺序,对气脉中的气产生作用,因此做完这套瑜伽之后,身体内的气会流动的更顺畅。
经过反复不断练习之后,当脉轮逐渐打开,人会感受能量的快速流动,非常畅快,人因而显现出祥和、平静、慈爱和智慧。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将中脉理解为督脉,就是“打通任督二脉”的督脉。
4.帕坦伽利的帕坦伽利的瑜伽八支行法
八支行法是瑜伽之祖帕坦伽利《瑜伽经》提出的瑜伽修行所必须的八个阶段的修法:
1、yom(持戒)
2、niyam(精进)
3、asan( *** )
4、pranayama(调息)
5、pratyahar(摄心)
6、dharana(凝神)
7、dhyan(入定)
8、samadhi(三摩地)。
上述以一粒种子、一句话,道尽了整个瑜伽的科学,而其中蕴含了许多宝藏。 当a *** ita“是”也消失了,当你不再知道你是谁时,不再有“我是”或“是”反映在你身上,那么samadhi三摩地、超意识、狂喜的状态就出现了。三摩地,是超越一切的,你不会再退回来了。三摩地的状态,是一个不再轮回的点。不会有人从那里掉落下来。一个处于三摩地状态的人,就是成为神性:我们说佛陀是神、马哈维亚是神。一个进入三摩地的人,就已经不属于这个世界了,他成了这个世界的「局外人」。他或许人还在这里,但是,他的家却在其他地方的某处。他或许步行在这个地球上,却不再走在这个地球上了。据说,他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却不活在他心中。这些,就是瑜伽八步骤与八支一起。肢体,是因为它们是如此相互联系,如此有机的关联着;步骤,是因为你必须一步、一步来。你不能从中间插入:你必须从之一步:yam持戒开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