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人交往的礼仪
人际交往礼仪 社会是人们交往作用的产物,没有人际交往就不成为其社会。
人要生存发展,就不能置身与社会交际之外。遵守人际交往礼仪是人们顺利进行社会交往、促进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社交礼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定范围的通用性、明显的效益性和准强制性。我们应当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知识。
一、介绍与握手的礼节礼貌与禁忌 (一)介绍的基本规范 介绍是人际交往中互相了解的基本方式,正确的介绍可以使不相识的相互认识,也可以通过落落大方的介绍和自我介绍,显示出良好的交际风度。介绍分为自我介绍和他人介绍。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的基本程序是: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和单位,同时递上准备好的名片。自我介绍时,表情要坦然、亲切,注视对方,举止庄重大方,态度镇定而充满信心,表现出渴望认识对方的热情。
如果见到陌生人就紧张、畏怯、语无伦次,不仅说不清自己的身份和来意,还会造成难堪的场面。 做自我介绍,应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内容繁简适度。
自我介绍总的原则是简明扼要,一般以半分钟为宜,情况特殊的也不宜超过3分钟。如果对方表现出有认识自己的愿望,则可在报出本人姓名、供职单位、职务(即自我介绍三要素)的基础上,再简略地介绍一下自己的籍贯、学历、兴趣、专长及与某人的关系等。
自我介绍应该实事求是,既不能把自己拔得过高,也不要自卑地贬低自己。介绍用语一般要留有余地,不宜用“最”、“之一”“特别”等极端的词语。
自我介绍有一些忌讳需要注意和避免: ①不要过分夸张热诚。如大力握手或热情拍打对方手背的动作,可能会使对方感到诧异和反感。
②不要中止别人的谈话而介绍自己,要等待适当的时机。 ③不要态度轻浮,要尊重对方。
无论男女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特别是别人尊重他的优点和成就,因此在自我介绍时,表情一定要庄重。 ④如果一个以前曾经介绍过的人,未记起你的姓名,你不要做出提醒式的询问,更佳的方式是直截了当地再自我介绍一次。
2. 他人介绍 他人介绍是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的一种介绍方式。他人介绍通常是双向的,即将被介绍者双方各自均作一番介绍。
做介绍的人一般是主人、朋友或公关人员。他人介绍的顺序: 为他人作介绍时必须守“尊者优先”的规则。
把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把职务低者介绍给职务高者;如果双方年龄、职务相当,则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家人介绍给同事、朋友;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把后来者介绍给先到者。 由他人做介绍,自己处于当事人之中,如果你是身份高者、长者或主人,在听他人介绍后,应立即与对方互致问候,表示欢迎对方的热忱;如果你是身份低者或宾客,当尚未被介绍给对方时应耐心等待;当将自己介绍给对方时,应根据对方的反应做出相应的应对,如对主动方伸手,你也应及时伸手相握,并适度寒暄。
介绍时应注意事项: ①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介绍之前,一定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切勿上去开口即讲,显得很唐突,让被介绍者感到措手不及。 ②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认识某人时,一般不应拒绝,而应欣然应允。
实在不愿意时,则应说明理由。 ③介绍人和被介绍人都应起立,以示尊重和礼貌;待介绍人介绍完毕后,被介绍双方应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致意。
④在宴会、会议桌、谈判桌上,视情况介绍人和被介绍人可不必起立,被介绍双方可点头微笑致意;如果被介绍双方相隔较远,中间又有障碍物,可举起右手致意,点头微笑致意。 ⑤介绍完毕后,被介绍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握手,并且彼此问候对方。
问候语有“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久仰大名”、“幸会幸会”,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做自我介绍。 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二)握手的基本规范 握手礼节起源于西方,作为见面和告辞时的礼节。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互相鼓励的表示。
握手须注意的问题 1. 握手时,若掌心向下显得傲慢,似乎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 2.用指尖握手,即使主动伸手,也会给对方一种十分冷淡的感觉。
3.通常是长者、女士、职位高者、上级、老师先伸手,然后年轻者、男士、职位低者、下级、学生及时与之呼应。 4.男士和女士之间,绝不能男士先伸手,这样不但失礼,而且还有占人便宜的嫌疑。
但男士如果伸出手来,女士一般不要拒绝,以免造成尴尬的局面。 5.握手时软弱无力,容易给人感觉缺乏热忱,没有朝气;但是也不要用力过大,力度不超过两千克为宜 6.握手时间可根据双方的亲密程度掌握。
初次见面者,握一两下即可,一般控制在3秒钟之内,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久久不放。 7.忌用左手与他人握手,除非右手有残疾或太脏了,特殊情况应说明原因并道歉。
8.男士勿戴帽子和手套与他人握手,但军人不必脱帽,而应先行军礼,然后再握手。在社交场合女士戴薄纱手套或网眼手套可不摘;但在商务活动中只讲男女平等,女士应摘手套,且男士仍不为先。
9.握手后,不要立即当着对方的面擦手,以免造成误会。 二、。
2.如何和陌生人交流,又要注意那方面的礼仪和技巧
1.“就地取材”“随机应变” 访友拜客或有求于人总要先寒暄几句。
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则会给人无事不登三宝殿之嫌。如果场合适宜,说几句“今天天气真好”之类的话当然不错,但若不论时间、地点一味是天气如何则未免有些滑稽。
更好还是结合所处的环境顺手牵羊,就地取材来引出话题,如果是在朋友家,不妨赞美一下室内的陈设,比如问问电视机的性能如何,谈谈墙上的画如何出色等等。这样的开场白并非实质性的谈话,主要是使气氛融洽。
因此,你评论某件东西不应用挑剔的口吻,多用“这房间布置得不错呀!”“这幅画映衬着花瓶,配起来很好看”之类。总之,采用赞美的语气,是最得体的办法。
2.谈话要看对象 交谈不是一味地发泄自己的感想和情绪,而是一种 *** 的程序。各种年龄、各种职业、各种地位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趣味,都有不同的语言和习惯。
因此,在交谈中选择什么样的话题,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口吻应当有所不同,这样大家才能感到都是“自己人”,否则便会产生无形的隔阂。比如:你不要对未婚青年谈育婴问题,不要和艺术家谈 *** ,不要和残疾人谈运动等等。
如果你缺少广博的知识和控制谈话的能力,你可试着从对方的话语中找出他的兴趣所在,让他对自己有兴趣的题目发表看法等等。一般说来,一个人感兴趣的东西多是他知识储备中的精华部分。
即使你原无此兴趣和爱好,又何妨不听一听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呢,而且说不定你就会对这些爱好发生兴趣。 3.倾听 善于倾听,是谈话成功的一个要决。
在你倾听对方谈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与说话人交流目光,适当地点头或作一些手势动作,表示自己在注意倾听。 2) 听者应轻松自如,除非对方在讲一件骇人听闻的消息,你应不时表示“哦”、“嗯”等,以引起对方继续谈话的兴趣。
3) 通过一些简短的插语和提问,暗示对方你确实对他的话感兴趣。或启发对方,以引出你感兴趣的话题。
4) 善于从别人的话里找出他没有能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避免产生误解。也可用一两个字暗示对方;你不但完全理解他的话,甚至和他趣味相投。
5) 不要急于下结论,过早表态会使谈话夭折。 当然,如果你对对方的话不感兴趣,且十分厌烦,那你就应设法地转变话题,但不要粗鲁地说:“哎,这太没意思了,换个题目吧。”
4.提问 提问是引导话题、展开谈话或话题的一个好 *** 。提问有三种功能:一是通过发问来了解自己不熟悉的情况;二是对方的思路引导到某个要点上;三是打破冷场,避免僵局。
发问首先应注意内容,不要问对方难于应对的问题。如超乎对方知识水平的学问、技术问题等;也不应寻问人们难于启齿的隐私,以及大家都忌讳的问题等等。
其次是注意发问的方式。查户口式的一问一答只能窒息友善的空气。
提问的人应对发问进行方式设计。比如大家中来了一位东北客人,你若这样问:“你是东北人吧?”“你刚到北京吧?”“东北比北京冷吧”等等,对方恐怕只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是”。
这不能怪客人不健谈,而是这种笨拙的发问也至多能回答到这个程度。如果你换一个问法:“这次到北京有什么新的感触?”“东北现在建设得怎么样?有什么新闻?”等,这样的话,对方不但可以介绍一些你所不了的新鲜事,还会使客人能充分叙述自己的感受而使空气自然融洽。
如果你提的问题对方一时回答不上来,或不愿回答,不宜生硬地追问或跳跃式地乱问,要善于调换话题。如果对方仅仅是因为羞怯而不爱谈话,你就应先问点无关的事,比如问问他工作的情况或学习的情况,等紧张的空气缓和了,再把话题纳入正轨。
5.先思而后言 每当说话之前,应对自己所要说的话稍作思考。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知己知彼,即一方面对自己的性格、脾气、心境有个正确的估计,设置自我“警戒线”。
同时对对方的个性、爱好兴趣等有个概略的了解。二是对谈话本身有所准备,即谈话的内容、提问的方式,语言、声调等等。
有些人虽常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但从不注意自己的谈吐, 他们常是心不在焉地胡乱言论,从不想想他们在讲些什么,为什么要讲,怎么讲等。讲话不思考、无准备,或文不对题、无的放矢,给人以浅薄之感。
比如一位年轻母亲对坐在她旁边的未婚男青年讲述她婴儿的各种调皮花巧和儿语,使对方十分尴尬。或者是一个青年人不断谈论自己的父亲的权势,这不但使听者厌烦,而且会引起对方对其夸耀的对象的反感,反而使其热爱的人的名誉也受到不公平的影响,这实在是得不偿失。
我们常常在谈话中不自觉地犯这种那种的错误,碍于礼貌,也不可能有人公开来提醒我们,这只有靠我们自己留心自己的讲话,注意对方的反应,这样才能发现自己不适当的话题和词句。三思而后言就成为我们交谈时的准则。
3.中国礼仪中与陌生人交往有什么样的禁忌
现代人一生中与陌生人发生的交往恐怕远远多于熟人,只是由于与陌生人的 交往常常发生于一件事、一句话、一个招呼或一次对视之间,“相逢开口笑,过后无 思量”,所以,不少人常常忽视与陌生人交往中的禁忌。
其实,作为现代人,自觉遵 守这种禁忌,这还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呢! 与陌生人交往,除了应该遵守一般的社交禁忌外,主要应该注意两点: 一忌过冷。 熟人之间的交往常常要诉诸一定的情感因素,人们常说,“熟人好 办事”,正是这种情感因素在起作用。
但陌生人之间交往,通常不是靠情感因素,也 不需要情感,而是事本主义的,甚至有点功利性的,交往各方只是按照一般的社交 规范进行交往,不考虑维持交往各方的关系。 这种不诉诸情感的交往一方面提高 了现代人社交效率,另一方面也导致出现一些“社交冷漠症”,即交往一方对其他 交往对象持一种过于冷漠的态度。
这其实是社会化程度不高、不成熟的一种表现。 试想我们生活在一个交往频繁、天天都要碰到许多陌生面孔的社会,不是用现代人 的聪明去征服这个社会,打开陌生人的神秘境界,而是一味退缩,甘于在这陌生的 社会环境中维持隔离和封闭状态,这种“冷处理”不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不利于 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二忌过热。这在与陌生人交往中也是不足取的。
因为陌生人毕竟不是熟人, 对方的情况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保持一定的戒备心理是应该的。 我们有时能看到 这样的报道,某姑娘在某处遇到一个男子,经过男子的一番花言巧语,姑娘便“一见 钟情,相见恨晚”,结果被骗上当;某采购员在某旅馆结交了一位“朋友”,对方答应 给他办一笔俏货,结果这位采购员的大批现款被他的新“朋友”骗走,等等,这都是 与陌生人交往失当,犯了“交往过热”的错误而引起的。
4.幼儿与陌生人交往时应讲究哪些礼仪规范
3-6岁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还是培养文明礼仪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奠基时期。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讲究文明礼仪。人们交往时也要讲究一定的礼仪规范,这是反映一个人家教与个人修养的重要指标。那么,幼儿交往礼仪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问候礼仪 所谓问候礼仪,就是指与人相见时打招呼所说的话,也就是问候时要用文明礼貌用语。
二、同伴礼仪 所谓同伴礼仪,就是与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处时应讲究的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孩子对待同伴也要以礼相待。
三、做客待客礼仪 所谓做客待客礼仪,就是指到别人家里做客与在家里接待客人时应讲究的文明礼仪规范,懂得做客持礼与待客有道。
四、接打 *** 礼仪 所谓接打 *** 礼仪,就是指掌握并运用正确的文明礼貌用语来拨打和接听 *** ,使 *** 沟通更顺畅。
五、居住礼仪 所谓居住礼仪,就是指在居住区域内应该讲究的基本礼仪规范,包括与父母、亲友之间的交往礼仪与邻居、社区成员之间的交往礼仪。
六、公共场所礼仪 所谓公共场所礼仪,就是指在公共场所与熟人、陌生人交往应该讲究的文明礼仪规范。
综上所述,幼儿交往礼仪包括问候礼仪、同伴礼仪、做客和待客礼仪、接打 *** 礼仪、居住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家长朋友可以全方位地进行幼儿礼仪教育哦。
5.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拒的心理状态。
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都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谐、紧张、消极、敌对的人际关系则是不良的人际,对一个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害的。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了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
古语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对于远离家乡外出求学的大学生来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重视“人和”这个重要因素。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一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此话也许说得绝对些,但也从另一侧面说明良好人际关系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
所以大学生学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 *** ,掌握其途径,无论是对在校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是对毕业后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都是十分必要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具体 *** 很多,但在日常生活中,最为主要,同时又可以有效地为每一个人所运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之一、建立良好的之一印象。
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的交往中产生的。交往伊始,谁不想给对方留下一份美好的印象呢?同样,谁不想与留下好印象的人继续往来,以此作为深入交往的基础?我们在与别人发生最初交往时,应该怎样表现才能使自己给别人留下良好的之一印象呢? 要注意仪表美。
人的仪表,包括相貌、穿着、仪态、风度等,都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人们总是倾向于觉得仪表有魅力的人更活泼愉快,更友善合群。
衣着整洁、大方,仪表举止自然会给人一种亲近感,反之,过分修饰,油头粉面,浓装艳抹,则会给人一种不合宜的印象。 要注意交往中的"SOLER"技术。
在这里,S(SIT)代表"坐要面对别人";O(OPEN)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L(LEAN)的意思为"身体微微前倾";E(EYES)代表"目光接触";R(RELXX)表示“放松“。心理学家发现,在社交场合,有意识地运用SOLER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给别人的好感,让别人更好的接纳,给人留下良好的之一印象。
待人要真诚热情。一般情况下,交往双方总是先接受说话的人,然后才会接受对方陈述的内容。
因此,对人讲话时,态度应该诚恳,要避免油腔滑调,高谈阔论,哗众取宠,垄断话题,否则会使人感到不愉快。实事求是,态度热情,往往给人一种信赖感,亲近感,这有利于交往的继续深入;反之,如果言不由衷转弯抹角,态度冷谈,则给人一种虚假、冷淡的感觉,交往很难再深入下去。
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每个人都需要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在初次交往中,有效地表现自己固然重要,但做一个耐心的听众,鼓励别人多谈他们自己,同样是不可少的。 当然,要给别人留下良好的之一印象,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讲信用,守时间,文明礼貌,等等。
第二,主动交往。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尽管与人交往的欲望很强烈,但仍然不得不常常忍受孤独的折磨,他们的友人很少,甚至没有友人,因为他们在社交上总是采取消极的被动的退缩方式,总是等待别人来首先接纳他们。
因此,虽然他们同样处于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世界,却仍然无法摆脱心灵的孤寂。要知道, 别人是不会无缘无故对我们感兴趣的。
因此,我们要想赢得别人,同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人际关系世界,就必须做交往的始动者,处于主动地位。我们就应少担心,多尝试。
当你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攀谈时;当你在舞会上想去邀请舞伴时,你会发现你的努力几乎都是成功的。当你的成功经验越来越多,你的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充分,你的人际关系处境也会越来越好。
第三,关心帮助别人。患难识知已,逆境见真情。
当一个人遇到坎坷,碰到困难,遭到失败时,往往对人情世态最为敏感助,这时那怕是一个笑脸,一个体贴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让人感到安慰,感到振奋。因此,当别人遇到困难,陷入困境时,你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困难者,安慰失意者,可以很快赢得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对别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小心吝啬,怕招引麻烦,交往很可。
6.人际交往的礼仪
(1)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
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
(2)到顾客办公室或家中访问,进门之前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然后站在门口等候。按门铃或敲门的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室内。
(3)在顾客面前的行为举止
☆ 当看见顾客时,应该点头微笑致礼,如无事先预约应先向顾客表示歉意,然后再说明来意。同时要主动向在场人都表示问候或点头示意。
☆ 在顾客家中,未经邀请,不能参观住房,即使较为熟悉的,也不要任意抚摸划玩弄顾客桌上的东西,更不能玩顾客名片,不要触动室内的书籍、花草及其它陈设物品。
☆ 在别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体微往前倾,不要跷“二郎腿”。
☆ 要用积极的态度和温和的语气与顾客谈话,顾客谈话时,要认真听,回答时,以“是”为先。眼睛看着对方,不断注意对方的神情。
☆ 站立时,上身要稳定,双手安放两侧,不要背卑鄙,也不要双手抱在胸前,身子不要侧歪在一边。当主人起身或离席时,应同时起立示意,当与顾客初次见面或告辞时,要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举止得体,有礼有节。
☆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各种不雅举止。不要当着顾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喷嚏,实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尽量不要发出在场,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这虽然是一些细节,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顾客对你的总印象。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人前化妆是男士们最讨厌的女性习惯。关于这一点,惯例放宽了。女性在餐馆就餐后,让人见到补口红,轻轻补粉,谁也不再大惊小怪。不过,也只能就这么一点,不能太过分。需要梳头,磨指甲,涂口红和化妆时,或者用毛刷涂口红时,请到化妆室,或盥洗室进行。在人前修容,是女性使男性最气恼的一个习惯。同样,在人前整理头发,衣服,照镜子等行为应该尽量节制
7.与陌生人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
怎样和陌生人相处呢?
之一,一定要提高警惕。不管你外出也好,还是你遇到也罢,当陌生人与你主动搭腔时,你千万不要理他(她)因为,现在各种骗子实在是太多了,防不胜防。
第二,在你外出时,你千万不要饮用陌生人给你提供的饮料或糕点。你记住,世上决没有免费的午餐。
第三,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不要轻易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告诉给陌生人,不要把自己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家里人等情况告诉给陌生人。
第四,不贪小便宜。往往陌生人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会故意把一些不值钱的东西或纸币用来糊弄你,你为了占小便宜(其实,你根本就占不到便宜),会不知不觉落入陌生人设下的圈套,上当受骗。
总之,你只要随时提高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陌生人的骗术就不会得逞,你就不会上当受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