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中引言怎么写
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习惯好坏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家长们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就必须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持之以恒。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导读: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老师和家长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少教育家和名人都强调自幼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杰出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习惯如果在幼年就开始,那是最美好的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时代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奥妙无穷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生受其累。”这说明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无论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还是良好的品德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概括如下:
2.幼儿礼仪书前言
研究表明:3-6岁不仅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少成若天性,
一、个人礼仪
幼儿个人礼仪一般来说包括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等内容,仪表仪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脸、刷牙、漱口、咳嗽、打喷嚏、抠鼻孔)、穿衣着装(包括穿衣、带帽、穿裤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装饰美化)等方面,形体姿态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细节规范。
二、亲子礼仪
幼儿亲子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请求、应答、敲门、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长辈、体贴关爱、招呼告别等内容。
三、师幼礼仪
幼儿师幼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幼儿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感恩老师、离园告别等内容。
幼儿家长知道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就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知书达礼、温文尔雅、人见人爱的幼儿!
3.幼儿礼仪教育的 *** 有那五个法
(一)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传统文化作为当代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基础,传统的礼仪文化也不例外。所以,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幼儿对这种文化的认同,强化自我的认识力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讲故事等手段来强化幼儿对各种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并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幼儿教师还要从根本上认识到采取单一的传统礼仪文化教学措施对幼儿进行教育和管理,并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引导幼儿掌握时代要求相关的礼仪知识,帮助他们养成满足现代文明礼仪要求的的具体行为规范。
(二)教师要发挥自我榜样作用
学龄前幼儿具有一定的模仿欲望,他们很容易对周边人的行为、语言以及动作进行模仿和学习,从这一角度来分析,幼儿教师的所有言行举止都具有明显的权威性,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重视自我引导作用,帮助幼儿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学习习惯。[2]教师要能够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与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交流,发挥榜样的作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要对自我仪表和行为举止进行重视,保证穿着大方简洁;还要能够与幼儿在交流中使用更多的礼貌或者文明语言,对于他们所犯的各种错误需要与其进行平等的交流,避免幼儿产生过多的心理负担。
(三)使用家园共育的教育教学理念
要想保证幼儿礼仪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家长和幼儿教师要构建和谐融洽的 *** 制度,从而保证幼儿礼仪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出更多的引导效果。[3]具体来分析,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园地”或者礼仪小报等不同方式来保证家长与其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家长也可以对各种教育教学工作发挥自己的建议或者看法,并叙述自己在开展家庭礼仪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采取的 *** ,从而彼此互相交流经验。
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需要能够对不同的教育 *** 进行借鉴和交流,幼儿教师也需要对家长提出的各种教学问题或者教学难点给出相应的指导帮助或者指导建议,从根本上提升家长以及幼儿园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还可以与家长联合构建 *** 交流中心,举办各种礼仪教育讲座,并向家长们传授有效乐礼仪教育 *** 。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家园联谊活动,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园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表现,引导幼儿在家庭礼仪教育教学中结合实际状况来完成,帮助幼儿养成更多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语言习惯。
(四)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确定和选择
幼儿教师在日常礼仪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目标体系进行确立,通过系统有效的教学 *** 来提升幼儿的总体道德素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构建和谐融洽的亲子礼仪和师生礼仪氛围,让幼儿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各种交往行为进行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或者心理品质。[4]幼儿教师还要把各个阶段性的礼仪教学目标进行层层细化,并制定出更多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礼仪教学目标。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可行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等原则分为幼儿园礼仪、仪容仪表礼仪、交往礼仪、公告礼仪以及餐饮礼仪等。幼儿教师还要综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以及年龄特点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 *** 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幼儿礼仪教育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升华,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品质。
4.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礼仪在现代社会中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润滑剂,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逐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婴幼儿的可塑性极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礼仪作为国际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期进行教育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007年我园向中央教科所提出关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课题申请,立项后,我们根据《幼儿礼仪》教材和幼儿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分别将其融入环境熏陶、教育活动、主题活动、情景活动、亲子活动中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积极利用环境熏陶教育的自然性作用,习得礼仪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社交场所,我们首先培训教师懂得礼仪,并要求教师一言一行符合礼仪规范,为幼儿以及家长做出示范和表率,积极为幼儿创设养成良好行为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力求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幼儿园专门开辟了“小朋友八荣八耻”专栏、“我是文明小市民”展示区、“教职工礼仪规范准则”、“学前儿童道德行为规范”等,在幼儿园的每个设施旁和各个场所均有温馨提示,如:沿楼梯拾级而上, 小朋友会看到图文并茂、易学易懂的话语:“不学螃蟹横冲撞,不学小猴乱蹦跳,要学小猫轻轻走,靠右相让好宝宝”;在每个盥洗间都会看见“不要让水龙头流眼泪”、“节约用水好宝宝”等以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教育提示,在操场上有:“我对花草点头笑”、“我给垃圾找到家”、“人人齐动手,家园更美好”等,这些话语更像小朋友的一面镜子,时刻督促着、提醒着他们从小就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环境育人”在儿童礼仪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园全体师幼和家长置身于浓厚的礼仪教育氛围之中。二、积极利用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作用,渗透礼仪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能成为也都应该成为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机会。
早来园时,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关心今天不高兴、不开心的小朋友,“关爱”在这里升腾;进餐点时,“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谦让是快乐的享受;集体给小朋友过生日时,暖暖的温情和爱意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分享快乐时,快乐就会重复;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学会了等待和轮流,文明和规则使孩子们懂得了自律是一种美德;自由活动时,孩子们难免违反规则,及时组织大家讨论“事件”,找到合适的解决 *** ,这样使孩子们摒弃了原有的不良行为习惯,体验到了良好礼仪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例如:大一班的许娅茹总是抢在小朋友前之一个来园,有一天,当我看到她拉着妈妈喘着气跑到教室时,脸上显出了不快之情,我把她揽在怀里,在她耳边悄悄地问“娅茹,怎么了?今天为啥不高兴呀?愿意告诉老师吗?”只见娅茹低下了头,好像眼里还噙着泪花,喃喃地说:“我来迟了五分钟,您把所有的小椅子都摆放好了,我今天没能帮助您……”听着孩子感人的话语,我的全身一股暖流涌过,好可爱的孩子啊!她每天抢先来园,就是为了帮老师摆放小椅子,就是为了表达对小朋友和老师的“爱”,她这种“爱劳动”、“尊师长”、“爱同伴”的良好行为正是我们开展礼仪教育的结果。
在这个爱的氛围中,孩子们的良好礼仪行为逐步养成。他们互相“攀比”着谁帮助别人多,谁关心别人细,谁的行为好,大家都争着做“礼仪小标兵”,幼儿园里一片“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寓礼仪教育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游戏之中,变理性说教为感性的趣味活动。孩子们理解了《小熊请客》中的朋友之情,理解了《小猪变干净了》朋友之间的不离不弃,懂得了《小羊过桥》中的文明谦让,了解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等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坚持把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标准放在重要位置,关注指导幼儿的学习、生活、交往的方式和习惯。
以平时的仪表、言语为切入点,通过强化训练,把《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落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地使礼仪教育行之有效。三、积极利用主题活动教育的参与性作用,理解礼仪我园多年来坚持以主题活动形式贯穿教育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2006年全国第二次贯彻《纲要》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2007年我园关于《幼儿园如何进行礼仪教育》的课题在中央教科所立项后,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主题活动的范畴,主题活动就是通过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幼儿园与家庭有机结合,来激发和帮助幼儿对礼仪的理解和落实。
如:小班有“我爱幼儿园”、“亲亲热热一家人”、“我会整理玩具”、“我们讲卫生”等主题活动;中班有“同伴同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争做文明好宝宝”、“爸爸妈妈真能干”、“夸夸好宝宝”等;大班有:“学会 *** 和交往”、“我已长大”、“不同职业的人”、“了不起的中国人”等等这些主题活动时,幼儿、家长、教师积极参与、积极互动,使礼仪教育进入幼儿园、进入家庭,进入每个孩子和家长、老师的心田。幼儿在参与主题活动的实践中,“独断、霸道、无礼、自私”等缺点。
5.幼儿礼仪教育的 *** 有那五个法
(一)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传统文化作为当代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基础,传统的礼仪文化也不例外。
所以,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幼儿对这种文化的认同,强化自我的认识力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讲故事等手段来强化幼儿对各种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并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幼儿教师还要从根本上认识到采取单一的传统礼仪文化教学措施对幼儿进行教育和管理,并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引导幼儿掌握时代要求相关的礼仪知识,帮助他们养成满足现代文明礼仪要求的的具体行为规范。
(二)教师要发挥自我榜样作用 学龄前幼儿具有一定的模仿欲望,他们很容易对周边人的行为、语言以及动作进行模仿和学习,从这一角度来分析,幼儿教师的所有言行举止都具有明显的权威性,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重视自我引导作用,帮助幼儿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学习习惯。[2]教师要能够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与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交流,发挥榜样的作用。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要对自我仪表和行为举止进行重视,保证穿着大方简洁;还要能够与幼儿在交流中使用更多的礼貌或者文明语言,对于他们所犯的各种错误需要与其进行平等的交流,避免幼儿产生过多的心理负担。 (三)使用家园共育的教育教学理念 要想保证幼儿礼仪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家长和幼儿教师要构建和谐融洽的 *** 制度,从而保证幼儿礼仪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出更多的引导效果。
[3]具体来分析,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园地”或者礼仪小报等不同方式来保证家长与其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家长也可以对各种教育教学工作发挥自己的建议或者看法,并叙述自己在开展家庭礼仪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采取的 *** ,从而彼此互相交流经验。 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需要能够对不同的教育 *** 进行借鉴和交流,幼儿教师也需要对家长提出的各种教学问题或者教学难点给出相应的指导帮助或者指导建议,从根本上提升家长以及幼儿园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还可以与家长联合构建 *** 交流中心,举办各种礼仪教育讲座,并向家长们传授有效乐礼仪教育 *** 。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家园联谊活动,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园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表现,引导幼儿在家庭礼仪教育教学中结合实际状况来完成,帮助幼儿养成更多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语言习惯。
(四)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确定和选择 幼儿教师在日常礼仪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目标体系进行确立,通过系统有效的教学 *** 来提升幼儿的总体道德素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构建和谐融洽的亲子礼仪和师生礼仪氛围,让幼儿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各种交往行为进行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或者心理品质。[4]幼儿教师还要把各个阶段性的礼仪教学目标进行层层细化,并制定出更多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礼仪教学目标。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可行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等原则分为幼儿园礼仪、仪容仪表礼仪、交往礼仪、公告礼仪以及餐饮礼仪等。幼儿教师还要综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以及年龄特点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 *** 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幼儿礼仪教育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升华,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品质。
6.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礼仪教育应是人之初的必修课。
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 *** 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更佳时期。
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礼仪呢?一、在环境中熏陶 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
这样幼儿可以在宽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因此说幼儿礼仪的培养离不开和谐的环境。为此我在家园桥栏目中张贴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幼儿礼仪的相关知识,这样家长可以通过读致家长的一封信来了解班上开展的主题系列活动的内容及要求,通过学习幼儿礼仪知识使家长明白了应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礼仪培养,从而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礼仪培养,起到了家园共育的效果。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既包括家园共育,又包括环境育人,两者缺一不可。尤其是环境育人在教育幼儿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培养幼儿生活礼仪中我就充分利用幼儿周围的环境在园内 *** 了做个懂事的乖宝宝专栏。我们把幼儿在幼儿园礼貌表现,拍摄成照片贴在专栏中。
我们还教育幼儿注意观察平时谁表现的更好,随时让幼儿将自己看到的或者自己做到的用五颜六色的笔画出来,教师将他们的作品贴在我是小画家栏目中。这时幼儿有了成就感,他们的环境变得和谐美丽了,同时也给幼儿营造了一种文明礼仪的氛围。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 幼儿美好的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于是,我把礼仪养成教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随即进行。
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社会性的礼仪行为发展的契机,幼儿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积累社会经验,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如入园: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等。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的培养,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物品要摆放好,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概括起来就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我在一日活动中注重日常礼仪的渗透,使幼儿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受到礼仪教育。为了使活动不流于形式,我们在整个学期开展了主题是我是大班小朋友的活动。
每月做为一个阶段,进行总结表扬。这样幼儿既可以在平时受到奖励又能得到阶段性的鼓励。
三、在榜样中示范,强化 爱模仿是幼儿的特点,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模仿是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一种学习 *** ,这种隐性的教育是一种威力无比的教育。
我们在教育幼儿时往往采用说教的方式但是效果不佳,树立榜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吧!(一)教师榜样的作用 在幼儿面前教师行为落落大方,注重言谈举止,幼儿就会以老师为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礼仪习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只要是上岗我就做到衣着整洁、大方,精神饱满,笑脸相迎每一个幼儿和家长,主动与幼儿到招呼,积极热情地与家长沟通,并做到礼貌大方。当早晨接待幼儿时我会非常动情的和每个幼儿到招呼:庞亚旋小朋友,你好!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
张浩宇,你好!你的迷彩服新买的吧,你穿着真精神,真像个 *** !孙硕,你好!你好几天没来了,老师都想你了我在接待每个幼儿时都会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用生动的语言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家长离园时我也会说:您慢走!在我的启发和带动下孩子们都能够主动与教师、小朋友问好,打招呼与家长说再见,在校园里形成了和谐融洽的氛围。(二)幼儿榜样的作用 在幼儿中树立榜样,促进幼儿间的友好交往。
通过树立榜样幼儿可以产生竞争意识,这将是幼儿礼仪培养的重要有效手段。例如:我表扬刘子靖小朋友时说:今天刘子靖早晨见到老师声音特别宏亮的问老师好,还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大家给她鼓鼓掌。
第二天就会有很多小朋友向她学习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这使我真正看到了榜样的作用。四、在游戏中锤炼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不仅需要幼儿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 *** 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能获得更佳效果,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根据幼儿行为品质形成的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发展其观察、语言、想象、社会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例如:体育游戏《太空人找朋友》,在游戏中孩子们。
7.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实施幼儿礼仪教育
应当抓住生活中的细小事情,给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体验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
向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培养他
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
德、文明行为和可爱的性格,这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品德形
成和发展的规律,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的。
良好的礼仪教育,
对幼儿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的素质教
育中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