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的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 A、在家时 (1)请长辈先入座。
(Sit down/Have a seat/Take a seat,please.) (2)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 (3)吃东西或喝汤时要小口吞咽,闭嘴咀嚼,尽量不发出响声。
(4)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Thank you.) (5)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
(6)先吃完饭要说“大家慢慢吃”。(Enjoy your Breakfast/lunch/supper!) B、在学校: (1)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秩序地进入餐厅。
(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两脚自然并拢,双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3)要安静、文明进餐。
(4)饭、菜、汤要吃净;不偏食、不挑食。 (5)碗、碟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2.小学生的餐桌礼仪
1、夹菜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能在菜盘子里翻来倒去。
2、手托碗,不能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3、长辈先动碗筷。
4、闭嘴咀嚼,不能张大嘴,大块往嘴里塞。5、吃饭时,嘴里别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吃饭时不交谈。
扩展资料2014年2月《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正式出炉,江苏全省的1700万未成年人,都开始了“八礼四仪”的学习。在“八礼四仪”中,“餐饮之礼”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餐饮之礼”是这样要求未成年人的,“在家庭日常就餐、公共场所用餐、社会交往聚餐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餐饮之礼”也做了具体的规定:幼儿园小朋友要吃饭时不吵闹,不独占食物;小学生要求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初中生在学校食堂用餐后,主动整理规范餐具;高中生在饭店用餐时,吃不完食物要打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餐桌上“上规矩”打断孩子半颗牙 餐桌礼仪勿急于求成。
3.孩子在餐桌上的礼仪
孩子虽小,但规矩不可少,而在日常生活中,在小小的餐桌上,是最能体现一个家庭的教养和对孩子教育用心的地方。而让孩子多了解一些餐桌上的规矩和禁忌,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一个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它会让孩子将来在社交上赢得不少印象分,也会让孩子更自信!
1:长辈落座后才能上桌,端饭时要先顺着辈份更大的依次递给。
2:吃饭要端碗,不要大声咀嚼。
3:学会欣赏并赞美妈妈和他人的厨艺。
4:饭前或饭后不能敲空碗。记得五岁的女儿有一次饭后敲碗,敲得乐呵呵的,当时我让她不要敲,女儿好奇地问为什么?我告诉她:“敲空碗是对厨师或是主人极大的不尊重,也是没礼貌的一种行为。”自此女儿再也没有敲过。
5:不可将筷子头斜搁在碗沿上。有些地方的风俗是在祭祀过世的亲人时才这样摆筷子,当然不知者不怪,但你要在他人家,主人还是会不高兴的。
6:吃饭时,不能一个人双肘霸住一方,将自己喜欢吃的菜挪到自己的面前,更不能在菜盘子里挑来拣去。
7:餐桌上吃饭时不可以放屁,打喷嚏时一定要侧过身子。
8:不管在家吃饭还是参加宴会时,是一定不可以只顾着埋头玩手机的。
4.如何培养孩子餐桌礼仪 12个最基本礼仪告诉
具备基本的礼仪,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出现在任何场合任何地点,周围的人会觉得你是个很有品位、替别人着想的人,礼仪是被众人所爱戴的重要条件之一。
礼仪是给人提供愉快的体验、替别人着想的一种习惯,而餐桌上的礼仪,可以适用于各种礼仪。具备基本的礼仪,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出现在任何场合任何地点,周围的人会觉得你是个很有品位、替别人着想的人,礼仪是被众人所爱戴的重要条件之一。
那么我们如何来培养孩子好的餐桌礼仪和规矩呢?礼仪绝对不是到了一定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长在身上的东西。只能通过别人的传授,而满怀爱心来教给孩子的,只能是父母。
教孩子礼仪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怀着一颗爱心,温柔地去教。更好不要在刚吃饭还饿的时候去提醒他这样那样,吃完饭后父母和孩子都比较放松的时候再去说比较好。
孩子应掌握的12个最基本的餐桌礼仪1、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享受我们的每一顿饭。这种感恩包括对大自然各个季节给我们带来各种当季的美味,包括对培育这些食品的人,也包括给我们补充营养和能量的这些食物。
这种感恩的心情,比起拿筷子的方式,比起吃饭的坐姿,更应该作为一种家庭的文化,不断传承下去。2、请长辈先入座,并先给长辈盛饭。
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要做好示范,吃饭时先请家中长辈入座,并先给长辈盛饭。在长辈还未动筷之前,晚辈不应自顾自地先吃起来。
在家长把碗递给孩子时,孩子应双手把碗接过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3、吃完饭之前不要离开座位 除了饭前洗手外,更好让孩子养成吃饭前处理完上厕所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安心、放松地享受美食。
4、坐正坐直,保持挺拔的姿势。这样不但好看,而且还有利于消化。
5、正确地拿筷子 其实只要1个小时妈妈就可以教会孩子用筷子,单单是一个用筷子,就可以让一个人显得很有教养,我们老祖宗发明了筷子,一种道具可以用于各种食物,蕴含着深厚的以不变应万变、以简单应对复杂的传统文化精髓,这也是我们必须要传承的。6、吃饭时不要敲打碗筷或大声喧哗。
7、避免在盘中翻来翻去 不要为了挑自己喜欢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盘中翻来翻去,有的人甚至将自己喜欢的菜从盘中全部调走,而把不好吃的留给别人,这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并且显得比较自私。8、吃饭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发出声音 教育孩子嚼饭的时候尽量闭着嘴,喝汤的时候也慢慢等汤凉了再喝,不要上来就西里呼噜地喝。
9、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干别的事情。吃饭的时间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也是加强亲子沟通的更佳时间,孩子也会有很多事情想与爸爸妈妈分享,请珍惜这段时间。
提醒孩子,吃饭时不可以玩玩具。吃饭时也尽量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不要让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
同时也要提醒爸爸妈妈,再忙也不要在吃饭时长时间接手机了,毕竟在这么繁忙的现代社会,一家人和和美美地、不受任何打扰地在一起吃一顿饭,其实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10、饭后对准备食物的人表示感谢。
11、吃完饭后若要先离席,要跟长辈打招呼:“我吃好了。”12、饭后帮助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者帮助洗碗。
餐桌礼仪要从平时开始训练 对大部分家长来说,春节期间,跟家人、客人一起进餐的机会比平时多很多,而这也是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的极好机会。每个家长都希望带孩子出去时获得朋友的赞赏,不过,家长的功课要做在前面,要从平时就开始关注孩子的餐桌礼仪,这样到了一定的场合,才不会出现一些本不应有的尴尬。
培养餐桌礼仪的 *** :1、一起用餐。孩子与父母一道用餐的机会越多,越会学到应有的礼仪。
2、不要求快。在同一时期内有计划的教会一个或两个礼仪。
3、目标合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尽量了解孩子的能力,对某个孩子有效的 *** 在其他孩子身上可能完全不管用,要注意年龄的差别。
4、要有弹性。如果你的孩子哪天很不对劲,就放松一下,延到第二天。
5、生动有趣。孩子想象丰富,都喜欢扮演生活中的人物,有时不妨摆设精美的餐点,邀请他们盛装赴宴,教会他们举止要与扮演的人物身份相称。
6、经常操练。父母带孩子到餐馆用餐,在公众场合让孩子熟悉平时所学的礼仪。
7、正面教导。孩子对禁止他们做的事易生反感。
与其在他们做错事之后批评他们,不如事先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8、善用机会。
在节假日或节庆场合,抓住时机教导孩子穿着、餐饮及应对的原则。9、解释原因。
在任何时侯都尽量向孩子解释要遵守礼仪的原因,这样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觉性。10、树立榜样。
教孩子向做得好的小朋友学习,也可借助录像带、书籍、图片等进行教育。作为父母,我们不可能永远跟着孩子,也不可能守着他们一辈子,但我相信,象餐桌礼仪这些细节幸福的积累,一定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也一定可以成就他们更加美好的人生。
5.餐桌文化礼仪
中国餐桌礼仪入门篇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 *** ———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
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
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
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
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
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
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
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但身为中国人,更好用筷子。
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
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
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
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用餐对于家居生活是头等大事,体现个人素质和品味 眼睛看准食物才能动筷子 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设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
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
6.春节孩子在餐桌上的文明表现
这个假期真是喜事连连,因为多了个春节。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买年货……忙的不可开交。我们家也忙着打扫屋子,准备过春节。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终于迎来了大年三十。一大清早,就有人开始放鞭炮,热热闹闹的。
傍晚,太阳向大地看了最后一眼,然后闭上眼睛,慢慢躲到山后。夜幕悄悄降临,给天空蒙上了一层黑纱,晚上,万家灯火,万家欢乐。
爷爷邀请了我们一家和姐姐一家,高高兴兴的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聊聊过去一年发生的难忘事和收获,展望一下未来等等。 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就开始守年岁了。
大约7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耳边还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晚会节目很精彩: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是丰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缭乱。
快到零点的时候,我和爸爸一口气冲到了阳台,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当当当……”新年的钟声响起了,烟花和爆竹便齐鸣起来。
我和爸爸点燃了烟花筒,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他的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闪耀着。
这些烟花,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此时的常熟,被笑声、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非凡! 今年的春节真是快乐,让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