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信礼仪知多少
微信社交礼仪:n 关于问候:用心 当我们利用微信和他人保持情感联络的时候,就避免不了一些日常的早安问候或者节假日的祝福问候。
那么,这二者分别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1.日常问候:① 避免只发一个表情符合,惜字如金;② 可以是和天气相关,比如变天提醒添加衣物,下雨提醒带雨伞等等;③ 可以是一段励志的小文字,传递正能量的同时,对他人表示近期行为的关注和支持。2.节假日问候:① 避免群发一条节假日祝福消息,有的很长,有的只是一个特定的节日表情符号,甚至有的人转发的时候连里面的称呼都忘了改过来,这样不如自己编写的一条简单的祝福消息;② 带上对方的称呼;③ 注意敬称的使用;④ 末尾属下自己的业务名称和名字,以便让他人记住你。
n 发送消息:简洁扼要1.文本:① 确保文本正确无误。如果是不小心把带有错别字的文本发出去了,一定要再补发一条作为说明;② 适当的称呼;③ 内容应简短明了,要有针对性。
注意不要长篇大论,长篇的文本消息这样很容易让人视觉疲劳,从而遗漏了你发的重要信息;④ 适当的图片,作为补充说明;⑤ 用语健康文明,不带脏字和歧视。2.语音:① 首先应该寻求对方的同意。
如果你对对方很熟悉,那就无所谓;如果对方是你的重要客户,特别是高端人士,一定要先征求对方的意见;② 语音尽量普通话标准清晰;③ 确保是在安静的环境下发送;④ 要考虑到对方的上网环境,避免过长的语音消息。3.图片:① 图片信息健康无害;② 图片清晰可见;③ 图片数量适宜;④ 图片大小合适。
n 回复消息:及时 ① 收到消息应当之一时间回复;② 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在开会或者开车,一定要说明情况,并约好回复时间;③ 文明用语,不使用粗俗的语句;④ 考虑到对方的立场,不要催促对方回复,尊重对方的意愿。n 发送文件:1.视频 ① 征求对方的同意;② 说明视频的主题;③ 画面清晰,大小合适;④ 合理命名文件名称。
2.名片 ① 征求对方的同意;② 说明用意。n 转发: 微信不可以设定内容公开或不公开,而新浪博客或 *** 空间可以设定。
相对微信朋友圈而言,微信就像是一个公开的言论场所,微信消息一旦发出去就是对朋友圈的微友们的一次自我表达和喊话。微友们也通过你发表的微信消息得知你的思想近况和生活现状。
大家通过微信彼此关注、相互欣赏甚至表达同仇敌忾的情绪。人们的关注点从公众媒体转移到个人声音,有人几个小时的时间都花在浏览、评论和分享转发朋友圈的消息上;有人可能会因为朋友圈里的一条微信活动闹腾半天;甚至还有人因为微信上一篇文章难过或兴奋一天。
所以为了尊重微友们的时间和心情,不要让自己的微信内容成为微友们情绪的污染源,请在使用微信时关注以下微信礼仪:1、转发前先点赞或在评论中表达转发分享的原因;2、微友原创的内容需要交代版权。当你看到本人原创的内容复制转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时一定要署名发表者或申明转发自何人的微信,不要让你的微友们以为是你的杰作,这也是“窃文”,要把版权交代清楚。
3、不在微信朋友圈中传递负面情绪。建议个人负面情绪、莫名其妙的感叹、无厘头的咒怨等影响他人心情的言辞不要随便发。
如果你求关注、求安慰不妨直说;4、不在微信中发布或转发带“如果 *** 发就……”等强制性或诅咒性字眼的微信,朋友之间只有尊重没有要挟;5、不在微信群里单独与某人聊天,以免干扰别的微友,可以单独微他或把相关人拉在一起另外建群聊天;6、忌讳不事先沟通就把相互不认识的自己不同圈子的朋友拉进一个群里,更不好的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发节日的祝福微信,给人很不受尊重的感觉,这种事不能图自己方便否则效果适得其反;7、节庆时可以在朋友圈群发一条针对所有微友的祝福微信。但是建议你:凡是朋友圈里的师长、好友要再次单独一对一的提名发送祝福微信,虽然麻烦一些但是过去写贺年片或 *** 祝福也是一对一的,这样做才是有礼的;8、如果你像上面第7条说的一样被拉进一个群里、“被”群发了一条祝福微信,请单独微他,一对一提名回复并祝福。
今年春晚歌里唱到的“群发的短信我不回”也是无礼的,“以无礼对无礼更无礼,不如从自己做起示范礼”。(此条也适用于短信或 *** 礼仪)。
9、在微信朋友圈里老是潜水不回应也不对,要不就不要接受好友邀请,一旦看到美文好图好思想不妨赞一个,是捧场也是谦逊;10、转发那些需要捐款、捐助、收养等的求助微信时凡是有 *** 号码联系人的自己先落实一下,虚假不实甚至涉嫌吸费、诈骗的信息“到我为止”。不能因为是你信任的朋友转发的你盲目转发,每个微友都有义务避免伤害,这也是对自己微信信誉的维护;11、晚上12点以后不在朋友圈或群里发微信是对微友们的尊重,否则有可能因此被朋友加入黑名单喔;12、不能因为你发了微信给对方,对方没有回应你就责备埋怨他。
重要又需要立马得到回复的事情还是打 *** 好,如果对方恰好无 *** 收不到,可能会误事;13、不要因为想博人眼球就发一些低俗黄色的信息或涉及国家或工作单位的机密信息甚至别人的隐私信息等;14、不要在一个群里一个人刷屏,包括文字、图片和。
2.什么是微博主页地址
微博主页地址就是个人微博的网址,例如
/***
获取 *** :
1、在微博左上方输入要找的昵称
2、出现结果后点击“找人”,如上图2
3、地址后面的一个链接就是微博主页地址,如图3
3.万能的微博,请问公共场所的社交礼仪是什么
因为人多你会有些不自在的,你应该主意一下几点1.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
遇到熟人打招呼,不要大呼小叫,拍拍打打。应当走到他的身边,进行交谈。
2.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劳动。如果出现问题,应当平静地说明情况,讲清道理。
不要激动,不要暴躁。实在讲不通时就离开后在说。
3不要旁若无人。要主动和人打招呼、问好,要尽快地选择与自己身份相当的位置。
4.结束了及时离开。走过其他人面前时,要轻捷、肃静。
不要交头接耳,慢慢腾腾,甚至吆吆喝喝、前呼后拥。始终保持一种稳重、平和、文雅、自信的风度。
离开时不要忘记说声“再见”。
4.求助,关于礼仪的文章
普米族待客礼仪 普米族人热情好客,客人光临,主人递上一支牦牛角,主人自己的一支也递给客人。
客人把两支牛角尖朝下,根向上摆3摆。主人在牛角内装进苏里马酒。
然后,主人要回自己的牦牛角,角尖对角尖,另一只手各楼住对方肩,组成一个圆弧形,宾主开怀痛饮。按习俗,客人喝得越多,表示对主越尊敬。
这称为“团圆牛角酒”是迎宾大礼。 中国饮食礼仪(三)“毋抟饭。”
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
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
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
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
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
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毋投与狗骨。”
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毋固获。”
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毋扬饭。”
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 “饭黍毋以箸。”
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
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有混用。 “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
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
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 “毋嚺羹。”
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
“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
“毋歠醢。”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
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
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 “毋嘬炙。”
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当食不叹。”
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类似的仪礼也曾作为许多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
让我们还是以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所引《屠羲英童子礼》为例,以下的这些话自然还是由《礼记》上演绎出来的: 凡饮食,须要敛身离案,毋令太迫。从容举筯,以次著于盘中,毋致急遽,将肴蔬拨乱。
咀嚼毋使有声,亦不得恣所嗜好,贪求多食。安放碗筯,俱当加意照顾,毋使失误堕地。
…… 当代的老少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都多多少少承继了古代食礼的传统。我们现代的不少餐桌礼仪习惯,都可以说是植根于《礼记》的,是植根于我们古老饮食传统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