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凭什么要用生命去跳广场舞
广场舞把一位租住在瓯海南白象的广西大妈拉下了“水”,这位大妈想把自己的丈夫一起拉到“水”里来,不料因为丈夫的不配合,大妈一怒之下吞下了 *** 虫剂。
这下好,这位跳舞大妈,把整个温州大妈,乃至中国大妈集体给拉到全民围观的“口水”之中了。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为了个广场舞,因为丈夫不愿跟她一起享受最炫民族风的音乐 *** ,现年53岁的饶大姐,就打算跟她的丈夫一了百了了。
这饶大姐,简直就是用生命在跳广场舞。所幸抢救及时,饶大姐最终被医院捡回了一条命,但这个为广场舞殉情的壮举,却给广为诟病的广场舞,以及热衷于广场舞的中国大妈,徒添被人奚落的谈资。
在这条出自温州的社会新闻背后,人们对这位被简称为“温州大妈”的饶大姐,并没有给出相应的同情。相反,更多的人,是将这条新闻当成笑料来传播的。
人们对这条生命很反常地没寄予同情,既有对这种以死相挟的方式不敢苟同的因素,也有对广场舞噪音扰民不太看好的心理。不过,这条新闻也多少揭示了中国大妈单调的生活乐趣,给这个群体所带来的入魔般的心态。
作为社区活动中一个庞大的群体相对单一的娱乐方式,中国大妈对于广场舞的依赖,已经超出了人们所能想象的境地。她们听不得别人告诉她们还有别的形式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的劝告,也不愿尝试与别人不一样的消遣方式。
她们中很多人,把个人享受快乐的方式强加在别人必须接受的高度,甚至不惜以固执的坚持,让这个社会别的一部分成员让出部分权利,顺从她们的消遣方式。于是,一个群体的娱乐方式,因为这种固执的单一,成为很多人不愿欣赏的风景。
作为个例的饶大姐,用极端的方式维护自己比生命看得还重的广场舞,其实是一种严重的心病。这个群体的很多人身上,多多少少、或轻或重,也可能性存在着。
它会不会呈现出极端的病态,既取决于这个群体的个人心理控制能力,也取决于社会对她们的引导与关怀。光靠满足这个群体无休止地需要的包容与宽容不够,光靠讽刺调侃与谩骂也不行。
无节制的放任和包容,不是爱她们,而是害她们。关键是要在心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中国大妈们,引导出多种释放晚霞与魅力的方式。
2.广场舞引发的矛盾
在公共利益面前,“小团体”的自由必须受到约束。
城市管理应该改变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执行者缺位的现状,加强对群众性娱乐活动的管理和引导,帮助参与者提高文明素质和公德意识,为公众创造安宁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对居民区附近的广场舞活动,没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而且,即使少数地区出台了管理办法,也面临着执行难困境。噪声处罚需要专业人员到现场监测并出具证据,管理广场舞执法成本高,落实难。
同时,对广场舞的管理还面临管理者缺位问题,小区物业往往左右为难,城管人员又无此权限。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是否尊重他人权益及公共利益的问题。
长期的噪音干扰,无疑侵犯了一些小区居民的休息权。这看似是个不大的问题,但如果居民的合法权益长期被忽视、被侵犯,最后的后果就可能很严重。
武汉发生了“泼粪”事件,无独有偶,前不久北京也发生了一起由广场舞噪音引发的严重事件。北京市昌平检察院以涉嫌非法持有 *** 罪批捕一名男子,该男子因广场舞噪音过大与邻居发生争执,并拿出私藏 *** 朝天鸣枪,随后又将三条藏獒放出来冲进跳舞人群,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起事件具有犯罪的恶性,与武汉广场舞 *** 的性质不可同日而语,但两者的诱因却都是广场舞噪音,须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居民的重视。应当认识到,一部分居民每天欢乐的几个小时,不应同时成为其他人的煎熬时间。
发生在居民区的生活噪音污染,关系到居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邻里关系的和谐,绝不是小问题。 广场舞伴随城市发展而来,是文化现象,也是社会现象。
广场舞曾经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成果,是社会和谐的反映,但随着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加大,以及公众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广场舞噪声已开始对居民生活和社区秩序造成较大影响。在公共利益面前,“小团体”的自由必须受到约束。
城市管理应该改变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执行者缺位的现状,加强对群众性娱乐活动的管理和引导,帮助参与者提高文明素质和公德意识,为公众创造安宁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