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春节的礼仪有哪些
1、逢人就说"过年好"。
2、晚辈要给长辈拜年。
3、长辈要给晚辈发压岁钱。
4、一家人要守岁。
5、一家人要团团圆圆吃饺子 。
6、帖春联。
7、挂灯笼放鞭炮。
8、结过婚的年轻人要在初二回女方娘家。
9、要为小孩子置办新衣。
扩展资料:
春节的习俗:
1、拜岁
拜神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最悠久的传统风俗。在辞旧迎新之际,都要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同时,中华文化的信仰根基源于“敬天法祖”,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 *** 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2、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开门爆竹”一说古已有之。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之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3、斋日
早晨拜神,放炮仗。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名曰“贺新岁”。初一的上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早吃完,往后便可以大鱼大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节习俗
2.中国的春节礼仪有哪些是礼仪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从仪式上看,拜年“拜法”较常见的通常有几种: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行这种礼仪。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大过年的,来上一个右手握左手,就是触人霉头了。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见于平辈间的拜年。
四是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有时,边行礼边口称万福。当代已经鲜有袭用。
五是鞠躬,现代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拜年更好穿新衣
旧时拜年时,妇女们大多新装盛饰,头上簪了红绒蝙蝠、小聚宝盆或鲜艳的绢花;老太太们的发髻上也簪了红石榴花;男孩儿都要换上长袍、马褂儿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红、大绿的旗袍。为什么要穿红色呢,主要是为了趋吉避邪,甚至旧时 *** 平时不能穿红衣裙子,但春节时都可以例外。
现在的拜年着装并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还是讲究穿新衣,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戴全新,质地档次无妨。如果限于经济条件难以全新,亦需“全洁”,整洁干净。色泽上亮丽,妇女以暖色为主,红色更佳,不仅渲染喜庆,还带着传统意义上的趋吉避邪的意思。忌讳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干净、打鞋油。着新装的同时,别忘了理发,俗语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拜年时,必须将头发收拾干净整洁。
3.中国传统节日礼仪中的春节有哪些礼仪
春节是我国农历的新年,在民间,它是最古老、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 古称元旦。据民间习俗,从腊月二十四起直至新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止都称春节。
现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一般从大年三十开始。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清扫一新,贴春 联、守岁、放鞭炮、拜年等活动丰富多彩。
春节拜年是一种极普遍的礼仪习俗。新年伊始,人们走亲访友,登门拜年互致 节日祝贺,联络感情。
出去拜年要穿戴整洁。出门遇到熟人、朋友要恭贺新年,说 些喜话。
过年时,招待宾客的食物极有说法。吃柿子苹果,意为事事平安。
吃年糕会有 年年高升之意。 春节期间,人们还经常走上街头,参加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逛花会等娱乐 *** 。
4.春节的礼仪是什么
1、置天地桌
中国民间信俗。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
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禄福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
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中国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2、祀先祖
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九、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 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
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 *** 俗。
3、烧炮
即烧爆竹,简称烧炮,是岭南历史悠久的民间风俗之一,在岭南地区一直沿袭,场景热闹非凡。是当地祭祝祈年,期望新年丰调雨顺的一项传统的民间活动。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之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烧炮声除旧迎新。
烧炮的仪式内容丰富,爆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与驱逐 *** 。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4、年夜饭
是春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寓意。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长久久)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5、接神
接神,传统民俗信仰之一。多在除夕之日,也有在元旦或迟至正月十五者。接灶,表示 *** 自天上返回。此日,中国民间将新的 *** 像安置于灶的神龛上,并敬以酒果点心。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界,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接神
百度百科-烧炮
5.春节传统礼仪有哪些
(一)除旧布新。年末廿三或廿四日,在民间称为“小年”,从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了。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节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此项活动通过实践实现环境和心灵的双重洗涤,意义积极。
(二)贴年红挂灯笼。中国的年味也可以说是从那一抹红和那一盏红灯笼开始的,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代表着喜庆、热闹与祥和,红灯笼俨然成了中国文化的符号。
(三)谢年祈愿。谢年活动是一种仪式,也是对传统习俗文化的传承,让参与者学会对自然、天地、祖先的敬畏,对劳动、成长、收获的尊重,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展望与规划。通过体验,对晚辈还可以起到思考、启发、开悟、教化的良好效果。
(四)吃年夜饭守岁。一年一度的年夜饭是春节习俗中的高光时刻,家人团聚、互敬互爱、互相祝福、共叙天伦,使中国人在情感和精神上得到极大的安慰和满足。通宵守岁,“秉烛待旦”,辞旧迎新,既有对逝去的岁月眷恋之情,也寄托着对来临的新年美好的祝福。
(五)拜年祝福。拱手礼和跪拜礼都是中国传统的礼节,通过程式化的礼仪,更多表达的是对他人或长辈的尊重和敬意。若不能当面拜年,还可以采用微信语音或视频、 *** 、短信等方式拜年。
(六)待客敬茶。以茶待客主要掌握“净”和“敬”两个原则,如给客人奉茶前一定要把手和茶具清洗干净,同时坚持“浅茶满酒”的习俗,即倒茶只要七分满。茶杯应置于客人右前方,杯把朝向客人右手,便于客人取用。
6.春节的礼仪
重礼仪、善交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泰兴人也形成了重礼仪的传统习俗。那么,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都有哪些礼仪呢?
亲戚朋友之间,俗称往来。去亲戚家要带上礼品,临走时留给主人。主人有的留下部分礼品,有的全部留下,或者再回赠其他礼物。
见面时,要注意问候语的使用,对长辈和年长者以相应的称谓。“吉利话”要说得适宜,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祝贺语。
作为主人,亲戚朋友来访时,要穿着整洁、主动到室外迎接,并热情问候客人。引客人进居室或客厅,要让客人先行。
客人落座后,主人要主动给客人递茶,并且双手捧送。茶不能斟满杯,茶壶嘴朝着自己,不能对着客人,不然会被认为不礼貌。
跟人交谈,姿势要端正,说话声音不能过大,不能打断对方的谈话,要等对方把话说完,自己再说。不能冲客人咳嗽、打喷嚏。
其实,新春佳节,走亲访友、家人聚会,这些事看似平常,其实蕴含着很多传统礼俗。只有懂得和掌握这些礼仪,才能在拜年的时候显得大方得体、彬彬有礼。
7.春节的礼仪与习俗
除夕到十五 大习俗 小禁忌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接神,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子婿,十二查某子返来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
从古到今,新年习俗流衍变化,里头暗藏了古早人的信仰与风情,以及现代人与时并行的脚步。无论你做或不做,信与不信,都一定要先看个明白!
除夕夜 围炉庆团圆
◆除夕称为过年,意为旧岁至此夜而除,明日即换新岁。这日下午会备牲礼祀神祭祖,称为“辞年”。
◆除夕夜全家齐聚,围炉吃团圆饭,而且吃得愈晚愈好!
◆吃长年菜(台湾中北部吃芥菜、南部吃菠菜),一口吞进嘴里再慢慢咀嚼,以求长命百岁。
◆水饺形似元宝,咬到暗藏铜板的人,还可以好运 *** 一整年呢!
◆记得在入夜前洗澡,并把衣服洗晾完成,不能湿过年!
◆庙宇会在除夕夜关上大门,一到午夜十二点,钟声敲响,信徒蜂拥挤进,据说赢得头香的人,在新的一年能获得好运势!
◆吃鱼,年年有余;吃韭菜,长长久久;菜头会有好采头;丸类象征团圆;年糕意味“步步高升”。
◆除夕围炉后,长辈会发送压岁钱给晚辈,祈求长命百岁;之后通宵不眠直到天明,称为“守岁”。
年初一 开春吉祥
◆以干支定开正时间,时间一到燃放鞭炮,象征赶走年兽;并在神明前供奉甜汤圆,以示开春。
◆穿新衣新鞋,代表万象更新!还传说穿上红色内衣,全年都会“鸿运当头”。
◆到庙里祈福,同时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朝吉利方向前进,认为可招来好运!
◆为祈求年年益寿,神坛上的香烛必须 终日明亮。
◆亲友相互往返拜年,道吉祥恭喜,祝福对方来年顺利、身体健康。
◆开车出门,经过山洞或陆桥时会撒些“四方金”与“土地公金”,可以消灾解危, *** ,中部与苗栗人至今还有这种习俗。
◆吃瓜子,象征“多子多孙”;糖莲子表示“连生贵子”;糖莲藕寓意“年年都有”。
◆避免吃稀饭,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
◆部分客家人与闽南人会吃早斋,据说初一吃素代表全年吃素。
◆严禁洒扫与倒垃圾, 会把家里的福气财运扫光光; 若真要动扫帚, 记得由外往内扫!
◆尽量不动刀剪针线,一旦有差错,会招致破败等不吉利的事;也有可能把财路剪断。
◆初一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不能睡午觉,男人在这一天睡午觉,他的田畦就会崩坍;女人在这一天午睡,炉灶会塌陷。这亦是取古意,劝人不要懒散。
◆忌洗衣,因为水神生日是初一、初二,因此这二日不宜洗衣。
◆不可以躺在床上说恭喜,传说会导致长年卧床!
◆不能 *** 、骂人以及哭泣,以保持好兆头。
◆避免说出“破”、“死”、“病”、“输”、“败”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说“童言无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
◆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否则会倒楣一整年!
◆不宜 *** 生。 *** 生必见血光,为不祥之兆,会引起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发生。
◆出嫁的女儿初一不能回娘家,据说会让娘家破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