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的礼仪,文化,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1.会见亲朋忌伸“香蕉手”。
香港民间对空手上门的客人称为“香蕉手”,意为两手空空,让人看不起。不过,香港几乎全世界各国的产品都有,礼品亦不好送。
一般说来,内地居民去香港,带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品就行了。北京人买几盒“北京蜂王浆”、“北京虎骨酒”等。
要是亲友是中青年人,不妨买几包上好的“北京茉莉花茶”或福建产的“铁观音”,以示“礼轻情义重”。此举也颇受对方欢迎。
2.忌多带衣物。香港一年四季几乎无冻日,气候温和,而且香港是世界著名成衣出口地,大量时装充盈市场,无论男女老幼,也无论高矮胖瘦,都能挑选到合适的服装。
所以去时轻装十分重要。 3.娱乐忌无形。
香港是个大千世界,娱乐活动极多,形式无奇不有。内地游客去香港本来就是去玩的,大部分娱乐活动不妨都试一试。
但是,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活动的范围,使娱乐真正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增长知识。那些不该去的地方,如“红灯区”和其它一些色情场所,是绝对不该去的。
曾有一位青年人怀着好奇心想见识见识“红灯区”,结果在一家有陪酒女郎的酒吧间里,仅仅坐了45分钟,就被索要3800港币。经济上受了损失,回到内地后还受了处分。
4.到夜市商摊购物时,千万不要到商摊后面去讨价还价。夜市商摊的后面往往是住家,常常有 *** 接客,去了就必须付钱。
5.忌带大量外币出境。按规定,每个获准去香港旅游的内地居民,在旅游签证批准之后,可用人民币在各地中国旅行社兑换少量港币以作零用。
千万不要私自大量兑换外币出关,海关一旦查获,将悉数没收。 礼仪: 1、与人见面前应该先 *** 预约,去人家家里作客可以准备一些水果饼食作为礼物,千万不要空手去。
2、对一般的男士称“先生”,女士称“姐”,如果是对年纪大的男子可称“阿叔”或“阿伯”,年长的女子称“阿婶”;对男侍应生和售货员可称“伙计”,对女侍者仍称“姐”。 治安处罚:香港对破坏社会公德的处罚相当严厉,在公共场所乱丢垃圾、随地吐痰通常要被罚款1500港币。
同是中国人大致生活习惯分别不大,土生土长香港人会排队上巴士,不会随地吐痰、用纸巾抹鼻,遇有不小心碰撞说对不起,街上看见很多人快步急脚,此是世界大都市现象,争取时间,不会蹲在街边尤以穿裙及西服人仕。 我不是说谁优谁劣,只是文化差异,但总的来说,土生土长四五十岁下之人仕比较斯文,或许是底子败类,尊重他人文化吧。
2.香港人有哪些礼节礼仪及生活细节
香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是以握手为礼。
亲朋好间相见时,也有用拥抱礼和贴面颊式的亲吻礼的。他们向客人表达谢意时,往往用叩指礼(即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以表示感谢)。
据说,叩指礼是从叩头礼中演化而来的,叩指头即代表叩头。 一般礼仪 香港人几乎在所有场合都是矜持和拘礼的。
要避免一切可能使中国人失面子的矛盾冲突。 蓝色和白色是中国人表示悼念的颜色,应予回避。
要备好大量商业名片,你将经常用得上它们。 称谓与问候 见面时与告别时通常握手。
初次握手引见后,用双手递上商业名片。 约会与准时 约定会见时间后,有30分钟“出入”仍不失礼貌,不过商界人士通常是遵守时刻的。
款待与馈赠 客人应邀去赴宴时可带水果、糖果或糕点作为礼物并用双手递送给女主人。不要送钟,它是死亡的象征;也不要送剪刀或其他锐利的物品,它们象征断绝关系。
不要比主人先开始饮酒进食。 中国新年大约是在1月中旬到2月之间这段时间内,这时要互赠礼物。
交谈 感谢主人所送礼物时说DOR-jay(谐音,“多谢”),感谢别人为你服务时说Ng-GOI(“唔该”,意为“麻烦您了”)。 中国人乐于听西方要说他们的语言,如能说上一两句广东话,必将受到大大赞赏,但你必须对自己的发音很有把握。
交谈中偶或问及健康或业务情况被认为是礼貌的。 香港人在接受别人斟酒或倒茶时,总喜欢用几个指头在桌上轻叩。
“3”字在香港很吃香,原因是香港人读“3”与“升”是谐音,“升”意味着“高升”。 “8”和“6”在香港也很时髦。
在粤语中“8”是“发”的谐音,“发”意味着“发财”。“6”与“禄”同音,也有“六六顺”之意。
香港人过节时,常相互祝愿“恭喜发财”。
3.香港的风俗与社交礼仪要注意哪些
韩国特别礼仪介绍
在韩国,男子见面微微一鞠躬,互握双手或合手。分手时也鞠躬。男子不能主动与妇女握手。交谈时要避开韩国国内政治、日本贸易摩擦及男主 *** 子等话题。韩国人自尊心很强,与之交谈应避免公开批评或表示异议。
韩国重男,出门时妇女让男子先走,宴会时致辞以“先生们、女士们”开头。在宴会等场合,男女分开进行社交活动。两人在过道上交谈,应让第三者从两人中间通过。
在韩国长者得到特别尊重,在长者面前不能抽烟,与长者谈话要摘掉墨镜。
到韩国朋友家做客礼仪
韩国素有“礼仪之国”的称号,韩国人十分重视礼仪道德的培养,尊敬长是韩国民族属恪守的传统礼仪。
韩国人热情好客,每逢宾客来访,总是根据客人身份举行适当规格的欢迎仪式,接待外国首脑来访,要按国际惯例举行盛大迎送仪式,数十万人夹道欢迎或送别,场面隆重。无论在什么场合遇见外国朋友,韩国人总是彬彬有礼,热情问候,谈话得体,主动让道,挥手再见。
邀到韩国朋友家中做客,主人家事先要进行充分准备,并将室内院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韩国人时间观念很强,人总是按约定的时间等候客人的到来,有的人家还要全家到户外迎候。客人到来时,主人多弯腰鞠躬表示欢迎,并热情地将客人迎进家中,有饮料、水果等招待。韩国人素来待客慷慨大方,主人总要挽留客人吃饭,许多人家还要挽留远到而来的客人在家中留宿几天,用丰盛的饭菜款待。
韩国社交礼仪食俗
韩国人喜用狗肉招待客人。有客人来,买一只狗,宰 *** 后带皮煮成狗肉汤,配上凉拌菜,招待客人饮酒,撕狗肉吃,喝肉汤。
*** 猪肉汤进,要用煮狗的原汤,加熟狗肉丝、精盐、辣椒面、香菜、葱丝、熟芝麻,调制好,再随意配酱油、芥末酱、韭菜花及辣椒面,鲜咸辣,其味极煮好的狗肉撒成丝,加葱丝、姜末、蒜末、香菜、清盐、熟芝麻,食之肉香不腥,香辣爽口。
煮熟的狗心、腰子、肝等切成片,也可以加上述调料,拌成菜肴,这些也都是招待客人的传统酒肴。
韩国的食“礼”
韩国饭馆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使用椅子和脱鞋上炕。
在炕上吃饭时,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这种坐法只限于穿韩服时使用。现在的韩国女性平时 *** 韩服,所以只要把双腿收拢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点好菜后,不一会儿,饭馆的大妈就会端着托盘中先取出餐具,然后是饭菜。
韩国人平时使用的一律是不锈钢制的平尖儿的筷子。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饭碗吃饭的习惯,但是韩国人视这种行为不规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触饭碗。圆底儿带盖儿的碗“坐”在桌子上,没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饭传导给碗的热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于碗盖,可以取下来随意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听话,老实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儿”。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地吃任何东西了。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负责夹菜。不管你汤碗中的豆芽儿菜怎么用勺子也捞不上来,你也不能用筷子。这首先是食礼的问题,其次是汤水有可能顺着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这是这了便于拿起来再用。
韩国人是一个好动感情民族,对于我们这种把感情通过聚餐表现时,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时又必须在理智上承认它是一种不卫生的“食礼”。
韩国饮酒礼仪
韩国人家里如有贵客临门,主人感到十分荣幸,一般会以好酒好菜招待。客人应尽量多喝酒,多吃饭菜。吃得越多,主人越发感到有面子。
在饮酒时,韩国人很讲究礼仪。在酒席上按身份、地位和辈份高低依次斟酒,位高者先举杯,其他人依次跟随。级别与辈份悬殊太大者不能同桌共饮。在特殊情况下,晚辈和下级可背脸而饮。
传统观念是“右尊左卑”,因而用左手执杯或取酒被认为不礼貌的。
经允许,下级、晚辈可向上级、前辈敬酒。敬酒人右手提酒瓶,左手托瓶底,上前鞠躬、致词,为上级、前辈斟酒,一连三杯,敬酒人自己不饮。要注意的是,身份高低不同者一起饮酒碰杯进时,身份低者要将杯举得低,用杯沿碰对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将杯举得比对方高,否则是失礼。
4.香港的文化习俗
1.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香港长洲午夜举办的“抢包山”万人空巷。
2.“飘色”巡游是香港传统习俗中的祈福仪式之一。相传在清朝中叶,因瘟疫为患,居民为消除瘟疫而举行“飘色”巡游,后保留成为民间文化习俗。
3.每年各区都会举办传统“盂兰节”,“盂兰盆会”加入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元素,比如与儒家的孝道思想结合,强化道德教化的作用等。
4.农历新年春节市民照例要派“利是”(红包),迎 *** ,有的还出动中西 *** 迎春纳福。
5.每年农历8月14至16日,中秋节前后的晚上,香港大坑区都会在街头“舞火龙”。这一习俗已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资料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香港传统文化汇
5.香港留学生在日常留学应该注意哪些礼仪
1、交接物品尽量要双手,大到一份文件,小到一把笔。
虽然付账的时候没有必要用双手,但是也不能摔钱、飞钱,更好要交到对方手里再放手,因为对方和你一样都是需要他人尊敬的人。用单手的话恐怕递名片都没人收。
2、乘搭电梯靠右站,如有急事,左行。 总之不要站在电梯左侧不动,除非前面有人挡着。
3、对他人提出要求、询问、提起注意时要加上“唔该”,如果不会说,尽量说"Thank you"。 4、早上11点前之一次见到他人要说:“早晨",或者至少HI一声。
光点头是不够的,不管有没力气出声,好歹要出点声。 5、他人向你重复两遍以上他的意思你还没有听懂,要马上道歉。
6、如果一时无法集中精力和对方对话,记得道歉。 7、进地铁从侧面进,人多的时候等里面人都出来了以后再进。
搭小巴一定要先下后上。 8、过马路时听到 *** 变得相当急促时再过,香港的大部分司机还没有文明到处处都给行人让道的地步。
9、举手投足有擦到他人时要马上说SORRY,不管是谁错。香港人不喜欢来自陌生人的身体接触。
10、说话音量控制一点,特别是旁边有人的时候,否则哪怕你用广东话喧哗也会被人鄙视。香港学生在学校餐厅常常吵到让你不敢坐在他身边,不过他们以后出到社会自然就会控制音量,你也得会。
11、如果香港人得罪你,用礼貌的方式进行反讽,有理不在声高,你声音大了旁边人反倒以为是你在找麻烦。 12、即使在厕所里吐痰,也不要声嘶力竭,除非你真的病了。
虽然厕所这种地方不算太雅,不过不知道为什么香港人不喜欢容忍这个。 13、洗手不要淅沥哗啦溅到别人,洗完甩手也尽量控制在水池上方的范围,万一甩到他人…… 14、如果有咳嗽,到便利店买个口罩带着,否则在这种闹过非典的地方如果你不戴口罩连续咳嗽两声,周围人的神情必然有所变化。
如果戴了口罩再咳,我是没发现有什么异样。如果一时没口罩,咳嗽至少要捂口,打哈欠更好也要。
15、无论何时和他人发生争执,千万不要抢先动手,因为听说都是之一个动手的人负责。如果忍不住要打,别打出伤,不然你赔死。
16、服务员和你是一样的人,更好不要大呼小叫。 你说他是服务业的,他还说“我爱干不干呢”。
服务员帮你试衣服的时候,更好说声谢谢。 17、茶楼上的之一壶茶是用来洗碗筷杯子的。
18、进的士一般都是进后门的。 19、下班时和同事道别,否则有些人会觉得你无视他的存在。
20、和人说话时尽量不要挖耳朵搓眼屎。 21、用过的纸巾尽快处理掉或收起来,除非你和我一样老感冒。
22、很多小餐厅的服务还没有先进到有人来收账的地步。所以,如果你手边已经有了账单,记得在离开的时候拿着账单到柜台交钱,否则,你喊破喉咙:“老板买单!”可能也没人搭理。
23、吃饭余音别太大,想象一下大口喝稀饭的声音又或者用勺子在碗里搅来搅去的声音……不要用筷子指人,在香港虽然要aggressive但也不是这样的。 24、下雨时进入室内不要乱甩雨伞,而是要折起向着室外戳几下(别碰地)。
6.去香港需要注意些什么
来香港不用注意了,见到的几乎都是“国人”,强大啊
不需要额外支付小费的,账单打出来就有写10-15%的服务费,一些小餐厅在桌面有明示。普通快餐是没有收的。
什麽场合或者多少合适,没有什麽额外条款,随意就可以,不付也没有问题(有收10%的就不必额外支付,不收服务费的也就没有什麽服务,付啥?)
警察称呼“阿SIR”“先生”
普遍是“靓仔”“”先生“,,,”靓女“(2岁-80岁),,,问之前一句”晤该“,
走路是没有分左右的,过马路一定要左右看清楚,红绿灯一定要跟,因为车开得快。
香港法律是很严,扔垃圾烟头罚1500元,非吸烟区吸烟罚款1500,乱过马路等等,都要罚款,问题是要上法院等裁判才郁闷。
多留意所在环境的各种提示吧,什麽不准饮食不准坐不准触碰等等都会到处贴的,全部是中文给国人看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