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师礼仪
尊师礼仪
4.23
尊师是我国传统的美德。老师像辛勤的园丁一样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被称为“全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尊师的动人故事。如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拜程颐为师,有一次他俩去请教老师,正逢老师午睡,为了不惊醒老师,俩人站在门外雪地等候。当老师醒来时,雪已有一尺深,杨、游二人遍身是雪,仍然恭敬地站立在门外,这就是“程门立雪”的尊师美谈。当然我们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学杨、游,但作为学生应对老师有一定的礼仪:
1、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的辛苦劳动体现在教学上,学生虚心学习,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这是对老师更大的尊重,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使老师得到安慰和喜悦的了。老师的希望都寄托在学生身上,“小树成材,桃李满天下”,是教师辛苦劳动的更大偿付。
2、尊重老师的人格。古人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作为学生应从心里敬重老师,尊重老师的人格。学生和教师谈话时,应主动请教师坐,若教师不坐,学生应该和教师一起站着说话。同教师谈话,要集中精神,姿势端正、双目凝视教师,有不同看法时,可及时向老师请教、探讨。要虚心接受教师批评,不可当场顶撞老师。
3、注重礼仪形式。见到教师应问好、行礼;下课要起立迎送;进教师办公室时要轻轻叩门,然后开门进去,行礼后说明来意;到教师办公室、寝室不能乱翻乱动教师物品:休息时间更好不打扰老师;到办公室或老师家不宜逗留过久,办完事应尽快离开等等。
学生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对学校其他教育工作者,包括医生、清洁工也应讲礼仪。
2.尊师礼仪要注意哪些
(1)见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给老师让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请 问”,老师。
(4)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
(5)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
(6)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7)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8)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9)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遇见两个以上的 老师,问“老师们好”;排队在行进中遇见老师,由领队带领全体同学问“老师好”。
(10)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11)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 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12)老师进入学生宿舍,学生主动站起问好让坐;老师离开时起身 送出。
3.急求..校园尊师礼仪
校园礼仪
1、女生不化浓妆,不烫发、染发,公共场合 *** 吊带(露脐)衣服
2、男生不留长发、不蓄须,公共场合 *** 跨栏背心、光膀子、穿短裤拖鞋。
3、语言文明,不说脏话、粗话,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4、恋人在校园里不能表现得太亲热,不能出现拥抱、亲吻等行为。
4、遇到老师,不躲避,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请老师先行。
5、不吸烟、酗酒、赌博。
课堂礼仪
1、应提前进入课堂,作好上课准备。
2、进入教室上课,要衣冠整洁。
3、迟到应先向老师行礼报告,得到允许后才能入座。
4、老师点名(提问)要大声应答。
5、上课认真听讲,不说话、不睡觉、不听音乐、不接打手机等。
6、保持课堂安静,不在课堂上吃零食或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
7、不得早退,有特殊情况,须经老师允许才能离开课堂。
宿舍礼仪
1、经常打扫寝室,始终保持宿舍内外整洁。
2、起床后要叠被,床上用品要保持干净、整洁。
3、脏衣服、脏鞋袜、脏鞋等要及时清洗。
4、宿舍内外不乱写乱画、不乱倒水、不乱张贴东西。
5、严禁私安、私接电源和使用超功率灯泡、电烙铁、以及用电炉、电热水器。
7、宿舍里不乱用别人物品,不乱翻别人东西,熄灯后不长时间聊天。
8、接待亲友或外人来访时,应征得楼管人员的同意方可带进宿舍,进入宿舍后,应主动向同学介绍来访者。
9、不随便留人住宿,更不得留不明底细的人住宿。
10、老师进入宿舍应下床站起来问好
*** 礼仪
1、应至少提前五分钟入场,按指定位置入座。
2、不无故提前离开,不来回走动。
3、不随便议论、讲话、大声喧哗、打闹。
4、不喝倒彩、打口哨、起哄、不看书刊杂志等与会无关的事情。
5、会场内不吃东西、不乱扔瓜果皮核、不吸烟、不随地吐痰、吐口香糖。
6、发言(表演)结束应热烈鼓掌。
7、退场时应让领导、老师、客人先走。
用餐礼仪
1、有秩序地进餐厅,不要冲、跑、挤,排队购买饭菜。
2、不要当着食堂工作人员的面,抱怨饭菜不好。
3、吃东西或喝汤时要小口吞咽,闭嘴咀嚼,尽量不发出响声。
4、应该爱惜食物,不要随便倒饭菜。
5、食堂里不大声喧哗。
社交礼仪
1、男同学面试穿正式西装、系领带;女同学面试时着装要简洁、大方、合体。
2、在社交场合与人交谈时,要正视对方的眼睛和眉毛之间的部位,目光不能飘忽不定。
3、谈话时要认真倾听对方讲话,记住对方讲话的重点内容,要适时点头(微笑)。
4、拜访他人应选择节假日的下午或平日晚饭后,并提前预约,一般性的拜访以半小时为宜。
5、男女之间握手应由女方先出手,并且轻握女士的手指,上下级之间握手应由上级先出手。
6、正确握手的时长一般为3-4秒。
7、在介绍两人相识时,应按照“先卑后尊”的顺序,男女相见时第三者应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4.关于对老师的文明礼仪
尊师礼仪
(1)见老师主动问好,少先队员敬队礼,分别时说“老师再见”。
(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要让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说“再见”后再离开;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
(4)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
(5)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6)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7)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8)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问“老师们好”;排队在行进中遇见老师,由领队带领全体同学问“老师好”。(Hello,teachers.)
(9)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Have a seat,please,teacher.)
(10)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5.当今社会尊师重道还有意义吗
“尊师重道”,是人类文明的共通德性,无论中外都是一样,只有礼仪形式上的不同,并无精神上的差别。
但在五千年来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师道”的尊严,“尊师重道”的精神和礼仪上的风气,俨然已与“君道”互相对峙,构成“政”、“教”互助的特质。只要读过历史(不是现在学校里的历史课本),懂得中国文化史的人,都是了然于心,不待细说的。
即使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在文化传统的薰染中,也都知道“尊师”的重要。尤其在过去的民间社会,不读书,不进学校,自由从师学习百工技艺为专业的人,终其一生而“尊师重道”的精神和行为,比起读过书,受过教育的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至于习“武”的人,对于“尊师”,更加重视。但在二十世纪的这个时代中,数十年间,师之不尊,道之不行,其所由来者久矣。
因此 *** 与社会,苦心复兴中国文化,强调“尊师重道”的行谊,每逢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特别提倡“敬师”的运动,实在是煞费苦心。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隳堕才须复兴,颓废才须提倡。
正因为中国文化的优良精神,经过几十年来的蜕变、没落,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弊病,所以才须复兴和提倡。即如“尊师重道”一事来说,也正因为感慨于“师道”的沦夷,因此才重新号召。
老子所谓“六亲不和有孝慈”,也便是这个道理的反映。可是多少年来,无论在教育界、在社会间,“尊师重道”的风气,一经提倡和号召,便已确实改进了吗?事实并不如此。
相反地,如果深入观察,反而看到现代师生之间的彼此排挤、倾轧、嫉恨、轻视,甚之互相谩骂,处处皆是。由此可知一种优良的礼仪风气,绝非制度或规定所能养成。
它的基本根柢,仍然有赖于教育和学风的改正,以及整个社会风气和全民思想的培植。 中国传统文化的师道 现在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历史文化上有关“师道”的情形,使大家在观念上,能够“温故而知新”,可以得到惩前毖后的准确方向。
在我们的传统历史上,师道的尊严,自三代开始,就与“君”、“亲”并行。所谓“作之君,作之亲。”
同时也便要“作之师”的。 自东周以后,有孔子的精神和人格的感召,“万世师表”的典范,和“尊师重道”的观念,便与“君道”分途而截然独立。
但与“亲”道仍然是互相呼应。秦、汉以后的“传经”和重视师承的风气,虽然渐已趋向狭小而发生流弊,但这种优良传统精神的存在,依然有其特殊的价值。
魏、晋南北朝之间,师道渐趋隳堕,但因新兴佛教重视师承的作风,以及政治体制上确立了王者尊师的礼仪。“师道”为尊的精神,又走向一个新的境界。
到了中唐以后,韩愈写了一篇《师说》与《原道》,为“尊师重道”和重视师儒的风气,又添了一番新的景象。由于儒、佛两家学风的影响,到了宋代,理学兴起,撮取《礼记》和“丛林制度”的精神,新的“尊师重道”的面目,便从此确立。
如果肯读一下“四朝(宋、元、明、清)学案”和“五种遗规”等书,资料具在,在此不必多说,因此自明、清以后,各阶层社会重视“师道”的观念,普遍流行。过去许多家庭的中堂,供奉了一个宗教式的牌位,上写“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也便由此而兴。
所谓“一日从师,终身为父。”乃至尊重“一字之师”的美德,也便为大家所乐道。
民间社会和宗教上“师父”的称呼,以及帝王们在朝廷上对“师傅”的恭敬,也由此而成为当然的风俗。 可是,所说的这些故实,还只是历史上的精神形式。
事实上,自宋、明以后,“师道”的尊严,并非只是对学生们的要求。实际上,是师生互相尊重的礼仪。
固然“一日从师,终身为父。”是对学生们的教诫。
但是老师对于受业的学生,亲情爱护,以及对他的学术思想乃至行为上,都须负起毕生的责任。学生对于老师,固然视之如父,但是老师对于学生,在中国礼仪的传统习惯上,向来都很谦抑,犹如兄弟的相处。
所以古来称学生为“弟子”,就有弟兄的意义。老师写信给学生,除了“贤契”等文诌诌的称呼以外,有时多以“仁弟”或“老弟”相称。
老师自己的具名之上,不是加上“友生”,便是“愚兄”,表示互相的尊重。 即使学生中了“状元”,作了“宰相”,而在乡的教师,始终是青毡一席,没有博得功名,终老于白屋,一旦“状元”或“宰相”的学生,衣锦回乡,仍然还是执礼甚恭,犹如在学之日。
由此影响所及,从前官场的仪注,对于门生故吏之间的感情,也如师生一样。便是由于这种学风而来。
三十年前,我的一位老同学朱铎民老先生,出任于某省厅长以后,偶然回乡,马上赶到老师坟上去拜奠一番,还为老师的家属购买了几亩田地,以供祭扫,因此大家交口称誉,传为美谈,认为他是学生的模范。现在他已年逾八十,我们有时谈到新知旧学时,真有无限的感慨。
当然!我说的这些,也许诸位同学认为是站在师长一面而言,并没有说出中国文化史上师生彼此负责的事实。现在为了节省时间,只举出宋、明以来历史上两三个故事,便可代表了这个观念。
至于在学理上,所有文化史的实际资料,足可作一长篇论文的充实内容,但需要诸位自己去读书寻找,让我卖个关子,以免大家太偷懒,养成依赖性。之一个故事。
6.尊师礼仪有哪些
尊重全体教职工,见面主动打招呼,离开道别“说再见”。有些同学对老师有礼貌,但是对学校的工人叔叔阿姨却不理不睬,这是不对的。
二、老师进入教室上课时,全体起立行礼“老师好”,立姿要端正,教师回礼后坐下。迟到的要在进门处立正喊“报告”,待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入座。我们的同学还没等老师示意坐下,就已经坐下了。
三、回答老师问题要起立,问老师问题要举手,经允许后起立再问;回答问题或提问完毕后,待老师允许方可坐下。
四、在教室、宿舍等场合,回答师长(或来宾)问话要起立,接受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接过,还要道谢。我们的宿舍老师同样需要我们的尊重。
五、去教师的办公室要在门外立正喊“报告”,待老师允许后方可入内;爱护老师的物品,不得私自翻阅老师的办公用品和个人用品。
六、进入老师办公室后要向在场的所有教师问好。有的同学发现自己找的老师不在,就悄悄地走了,也不和办公室里的老师打招呼,这样好不好呢?——不好。
七、公共场所要主动给老师让座、让路。
八、看见老师正在谈话或者忙碌的时候,不要打扰,等老师停下来了,再主动找老师说话。谈话结束后,向老师表示谢意。
以上几点是同学们在尊师礼仪方面要注意的,希望我们的同学们都能成为文明礼仪的好学生。
7.急求..校园尊师礼仪
校园礼仪1、女生不化浓妆,不烫发、染发,公共场合 *** 吊带(露脐)衣服2、男生不留长发、不蓄须,公共场合 *** 跨栏背心、光膀子、穿短裤拖鞋。
3、语言文明,不说脏话、粗话,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4、恋人在校园里不能表现得太亲热,不能出现拥抱、亲吻等行为。
4、遇到老师,不躲避,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请老师先行。5、不吸烟、酗酒、赌博。
课堂礼仪1、应提前进入课堂,作好上课准备。2、进入教室上课,要衣冠整洁。
3、迟到应先向老师行礼报告,得到允许后才能入座。4、老师点名(提问)要大声应答。
5、上课认真听讲,不说话、不睡觉、不听音乐、不接打手机等。6、保持课堂安静,不在课堂上吃零食或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
7、不得早退,有特殊情况,须经老师允许才能离开课堂。宿舍礼仪1、经常打扫寝室,始终保持宿舍内外整洁。
2、起床后要叠被,床上用品要保持干净、整洁。3、脏衣服、脏鞋袜、脏鞋等要及时清洗。
4、宿舍内外不乱写乱画、不乱倒水、不乱张贴东西。5、严禁私安、私接电源和使用超功率灯泡、电烙铁、以及用电炉、电热水器。
7、宿舍里不乱用别人物品,不乱翻别人东西,熄灯后不长时间聊天。8、接待亲友或外人来访时,应征得楼管人员的同意方可带进宿舍,进入宿舍后,应主动向同学介绍来访者。
9、不随便留人住宿,更不得留不明底细的人住宿。10、老师进入宿舍应下床站起来问好 *** 礼仪1、应至少提前五分钟入场,按指定位置入座。
2、不无故提前离开,不来回走动。3、不随便议论、讲话、大声喧哗、打闹。
4、不喝倒彩、打口哨、起哄、不看书刊杂志等与会无关的事情。5、会场内不吃东西、不乱扔瓜果皮核、不吸烟、不随地吐痰、吐口香糖。
6、发言(表演)结束应热烈鼓掌。7、退场时应让领导、老师、客人先走。
用餐礼仪1、有秩序地进餐厅,不要冲、跑、挤,排队购买饭菜。2、不要当着食堂工作人员的面,抱怨饭菜不好。
3、吃东西或喝汤时要小口吞咽,闭嘴咀嚼,尽量不发出响声。4、应该爱惜食物,不要随便倒饭菜。
5、食堂里不大声喧哗。社交礼仪1、男同学面试穿正式西装、系领带;女同学面试时着装要简洁、大方、合体。
2、在社交场合与人交谈时,要正视对方的眼睛和眉毛之间的部位,目光不能飘忽不定。3、谈话时要认真倾听对方讲话,记住对方讲话的重点内容,要适时点头(微笑)。
4、拜访他人应选择节假日的下午或平日晚饭后,并提前预约,一般性的拜访以半小时为宜。5、男女之间握手应由女方先出手,并且轻握女士的手指,上下级之间握手应由上级先出手。
6、正确握手的时长一般为3-4秒。7、在介绍两人相识时,应按照“先卑后尊”的顺序,男女相见时第三者应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8.关于对老师的文明礼仪
一、在校内外见到老师(或长辈)要主动招呼。
离家或回家时要与父母和长辈招呼。二、上、下课时要立正向老师行注目礼,经老师招呼后才可坐下或解散。
下课时应让老师先走。三、上课迟到要立正喊“报告”,经老师同意才能进教室,并迅速进入座位。
因故早退应举手报告,经老师许可后才能离开教室(或活动场所)。四、课堂提问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才可发问。
回答问题要立正,态度要认真,声音要响亮,回答完毕后经老师同意后方可坐下。五、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上课专心听讲,认真笔记,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不看其他书、报,不做别的学科作业。
六、要虚心听从老师的教导,不说谎话,不顶撞,不强词夺理,不无理取闹。老师问话要回答,说话态度要和气、诚恳,要站立好(老师招呼坐下,可坐下来谈)。
七、关心、支持老师的工作,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和各项工作。服从分配。
在家里要听从长辈的吩咐,完成长辈交给的工作。八、有事进办公室要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才进入。
公共场所或其他人多的地方应让老师先走。九、老师家访要热情欢迎,招呼“请坐”不躲闪,不油腔滑舌,老师离开时要说“再见”。
十、对师长有意见,要通过适当方式(如到办公室、写信到校长信箱等)善意地提出。不在背后议论,不准侮辱师长的人格(例如取绰号等)。
9.尊师礼仪要注意哪些
1、学生对教师应该虚心诚实,言行有礼,在行动上应按规范认真去做,早晨进校见到老师,不管是否给自己代课,均应行礼问早、问好。
平日在校园内与老师相遇,亦应打招呼问好,如环境狭窄(楼道、走廊)应向旁边跨开一步,给老师让道。2、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
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3、在课堂上学生要衣着整洁,姿势端正。夏天不能赤脚或穿拖鞋,不能穿无袖背心,也不能敞胸露怀,听讲时不能扇扇子。
冬天课堂上不应穿大衣,戴帽子,戴手套或口罩,围围巾。课堂上不能随便下位子走动,吃东西,喝水,嚼口香糖,听录音机。
迟到的同学应先在教室门外喊报告,待老师允许后再进入教室,未经允许,不可擅自推门而入。4、有疑问提出或回答问题时,应先举半臂右手,经老师允许后起立发言,不应边举手边说话。
5、对老师讲述的内容有异议时,更好下课后单独找老师交换意见,共同探讨。若非提不可时也要注意场合和方式。
态度要诚恳,谦虚恭敬,不可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老师讲课。6、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7、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8、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9、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拢老师,躬身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