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一谈教师礼仪素养有哪些作用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是外在形象、内在素质的综合表现。
教师的礼仪修养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因此加强教师礼仪修养十分必要。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教师管理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手段,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这一宏伟工程的根基所在。
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力图在实际教育管理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就现代社会背景下教师应该从自身的礼仪修养入手从而力求对学生的品格养成带来正面影响这一观点进行讨论。 首先,加强教师礼仪修养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的外在形象和言行举止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良好的教师形象,可以给学生充实、稳重、积极向上的感觉,不良仪表和习惯,会有损教师的形象。
其次,加强教师礼仪修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形成学生良好的“之一印象”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育效果的好坏。但是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在一些教师当中,仍然经常发生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表现,造成一些教师礼仪修养缺乏的客观原因,除了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外,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忽视对教师的礼仪教育。
因此,要加强教师的礼仪修养,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还要有必要的教学课时、必要的辅助设施,教学形式和 *** 也应灵活多样。同时要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要培养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本文的重点在于 一、什么是礼仪、修养? 礼这个字讲的是尊重,礼由心生,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明白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把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这个要求,这个欲望需要表现出来,这就是个仪了。仪是表现礼的外在形式。
礼仪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一种规范的表现形式。 二、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内容: 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教师的修养是教师自身素养的体现。
三、教师礼仪修养的原则 1.摆正位置,以学生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宽以待人,以学生为中心。现代教师礼仪和古代教师礼仪更大的不同是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位置,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我们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端正态度,要善于包容。 容忍自己的同事有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容忍不同的学科有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容忍不同的学校有不同学校的要求、容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偏好和兴趣。
四、教师礼仪修养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教师礼仪最基本的特征即教师礼仪的四大关注点: 1、师资:教师要有一技之长、要业精于勤、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有亲和力的、有个人魅力的。) 2、师表:语言美、心灵美、仪表美、行为美。
教师是楷模,楷模就要思圆行方,值得别人效仿,不会误人子弟: 3、师德:教师要终于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要遵守法律、爱护学生、廉洁从教; 4、师心:教师要有爱心,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 五、为什么要大力提倡教师礼仪修养?如何通过教师礼仪修养的提高来影响学生的品格修养? 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全体公民要明礼诚信。
党中央强调社会主义建设应该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发展、共同进步。国家要发展,民族素质要提高,礼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衣食足而知礼仪,教师在礼仪推广和普及中扮演着一个义不容辞的率先垂范的、为人师表的角色。
2.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又素养
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有义务,有责任弘扬我们的礼仪传统。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父母及家人的多度宠爱而变得刁蛮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最基本的文明礼仪。
当他们迈进校门之后,常常表现出某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导致同学之间的磨察,给学校的教育带来很多不便之处。如果不改变这些行为习惯,必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文明礼貌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我们只要在学生心里播下这粒种子,它就会在我们学生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开花、结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心灵。
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
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重在表现。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坚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加强落实一、加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观念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我们教师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训练,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因此树立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观念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反复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
利用每次班会时间,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细节,如进行上课要求教育时,我采用上课五字歌“上课 *** 响 、赶快进课堂。书和文具盒、摆在桌子上。
起立要站直、坐下不乱晃 。不做小动作、上课要听讲 。
发言先举手、回答要响亮。 学会守纪律 、做个好学生。
升国旗三字歌 星期一、操场上、奏国歌、升国旗 。大家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
小朋友、要严肃、小眼睛、看国旗。 身站直、不乱晃、唱国歌、要响亮。
将来长大了、建设祖国更美丽。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再让学生自己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在日常学习的表现。指出自己有哪些地方的不足,并进行自我纠正。
提高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识。既要使学生明白“文明”,又要训练“礼仪”,学练结合,以练为主。
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明礼仪观念,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二、加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 *** 在日常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出发思考教学 *** ,收到了很好效果。1、教师方面 要让学生做到,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做到,以此来起到榜样作用。
在日常文明礼仪的教育中,不光要及时发现榜样学生,首先作为老师的我必须以身作则。从加强自身的文明礼仪出发带动学生、感染学生。
如教育学生着装整洁、美观、大方,我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衣着整洁、美观、大方。
以自身良好的师表形象去感染、带动学生。再如,学生把我忘在教室的书送到办公室,我会说“谢谢你!”在乘坐电梯、购物买票、上下公交车,我始终做到礼让即使没有学生在场。
这种生活实际中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学生会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改进自身的文明礼仪行为。2﹑学生方面 学生的身心特点存在不同的差异,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既注重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又针对个别情况展开个体教育。
比如班上一位同学在做完广播操后为了快点 *** 室,在上楼梯时推着前面同学让他们快点,自己一路小跑。看到这样的情况,我首先把他叫到办公室单独跟他说这样的行为的危险性,然后强调礼让、谦让的重要性。
并且利用第二天的晨会向全班同学传达这样的思想。现在,上楼梯时每个同学都排好队没有一个同学争先恐后。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礼仪的养成教育,提高了遵守文明礼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育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都要做到爱、敬、让、和四个字,爱,是人类相处最重要的基础。
让,礼让、谦让。这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也是礼的重要精神。
和,《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功用在于达到和谐。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更高目标。三、加强文明礼仪的日常反馈工作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把文明礼仪以每日之星的活动形式开展。
有两操之星、晨读之星、纪律之星、劳动之星。让学生的日常文明礼仪表现在黑板上表现出来。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文明礼仪的积极性,更能使我在工作中能结合教学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工作。比如我发现在纪律之星上新添了“张彭、倪佳伟”两位同学,在晨会上我特意说明了原因,让其他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以促进全体学生在这个方面的整体提高。再比如我发现在两操之星上人数比上次少了,那我就会把工作的重点部署体现在两操之星。
3.谈一谈学生的礼仪修养(论文2000字)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一些不尊重学生的现象发生,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一些学校把学习成绩不好又调皮捣蛋的孩子称作“差生”甚至“双差生”,或干脆调到后排,这都有伤学生自尊。而对有过错的学生该不该罚或怎么罚,我觉得要掌握一个度,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的基础上。
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人格的尊重,追求自身价值的体现,学生也一样。即惩罚应建立在唤起学生高度自觉的基础上,而不可侮辱学生人格尊严。
换句话说、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首先应把学生视为一个大写的人,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处理学生的过失,使其即使受罚也心甘情愿,甚至尊严感更强烈。尊重学生人格决不意味着无视学生的过失,恰恰相反,惩罚也是对人性与尊严的呼唤。
从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出发,教师一般会比较理解学生,也容易与学生心灵沟通,绝不会做出让学生写5000字检查或“抄500遍”等的愚蠢决定。中学生时代是反抗成年人的时代,也是最敏感最容易冲动的年龄,常常表现出爱也疯狂恨也疯狂。
因此,多尊重乃至多宽容他们是明智的选择,而靠权势压人则极容易导致矛盾激化,难道不是愚蠢的决定吗? 但也谨防不尊重学生的做法而矫枉过正,但这不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吗?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对一个人、对学生越是尊重,对他的要求就越高。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别忘记教育他尊重他人。
该要求的不要求,放任自流,反而是一种不尊重。比如个别学生上课睡觉或说话,因要尊重学生,而置之不理,那就大错特错了,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别忘记教育他尊重他人。
应教育学生尊重老师的劳动,尊重其他同学的学习权利,这也是尊重学生,某种意义上也是尊重教育。尊重教育不应该给人们这样一种印象:似乎学生只能哄着捧着。
要知道,“棒 *** ”与“捧 *** ”同样是会毁掉一个人的。在加强学校管理的今天,也应加强“尊重和被尊重”的教育,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即教书和育人。
4.怎样认识礼仪与修养的关系
拥有良好的修养是文明礼仪的基础,同时,一个人的礼仪规范,也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 ***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修养指人的修为和涵养,与人的性格、心理、道德、文化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为人综合素质的表现。
自身修养不足是礼仪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重视形象的时代,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形象非常关注, 他们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 追求时髦得体的着装, 但却没有认识到用符合礼仪要求的方式表达自己更为重要, 因而放松了对礼仪的修养。有的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或对礼仪知识有一定的甚至较高的认识, 但缺乏在实践中的规范训练和持之以恒的培养,使之成为个人的礼仪习惯, 因此也时常出现失礼的言行。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 以为身着奇装异服就是追求“酷”, 平时故意讲脏话, 觉得才够“爽”, 把讲文明礼貌看成是“小儿科行为”, 为朋友两肋插刀才是“大侠”风范等等。
5.谈一谈培养幼儿教师教师礼仪修养的途径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尊敬师长是中华传统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对教师的尊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知书达理,传道授业,是社会各个阶层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历史发展到今天,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和加强,礼仪修养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礼仪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之前,必须特别注重自身的礼仪修养。 礼仪是一种文化,礼仪文化是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它构成了一个人的形象的重要侧面,是其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及素质的综合表现。
课堂犹如演出的舞台,教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要角色,教师的整体形象集语言、形体表演、手势造型于一体,必须以其非凡的吸引力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对学生知识吸收、情操陶冶和思想教育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礼仪修养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并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因此,教师的礼仪修养水平高低,是决定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教师礼仪修养十分必要,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时刻注意加强自身的礼仪修养,有关部门特别是师范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该把教师礼仪修养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加强教师礼仪修养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历史的脚步已进入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领土、资源、人数的竞争,而转变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对教育工作、对教师培养十分重视。早在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举行的西方八国集团高峰会议上,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八个国家的首脑讨论了21世纪的教育政策,发表了《科隆 *** ——终身学习的目的与希望》的主题报告,报告强调指出:“教师在推进现代化和提高现代化水准方面,是最重要的资源。
教师的采用、训练、配置及其素质能力实质性提升,是任何教育教育制度取得成功极其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学校教育对几乎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生活的重要部分,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决定着他们6—18岁的生活,决定着他们的前途和未来。
儿童青少年时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教师是影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教科书、电脑和大众传媒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的外在形象和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仪表端庄、朴实、整洁、大方、自然,风度优雅,可以给学生充实、稳重、积极向上的感觉;而生活懒散、衣冠不整、不讲卫生、做怪动作等不良仪表和习惯,会有损教师的形象。
那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严谨求实、无私奉献、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教师总是会得到学生肯定并会影响到学生的终生。 这些因素就决定了想成为教师的人在职前必须接受系统、科学的专门培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职后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适应形势的发展,使教师的内在素养和外在形象相统一,尽可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二、加强礼仪修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教师适当的形象设计,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意义表现在: 之一,对形成学生良好的“之一印象”有重要作用。
很多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他们之一次接触教师时,会特别注意教师的仪表装束,言谈举止,从而在心理上为教师定位,为自己与教师的关系划上距离,是可亲可信还是反感讨厌?这就是之一印象。当然,在以后的接触中,教师的德才学识会让学生逐步了解,但教师良好的内在素养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结合,会给学生留下美好深刻的之一印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有益处。
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偏爱某一学科、喜欢某一老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之一堂课的影响。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之一印象,教师就必须有良好的礼仪修养,一举一动,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
第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 教师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的形成不仅与教师的知识、能力等密切相关,也同时受教师外在形象的影响。
举止文雅、穿着朴素、仪态端庄、作风正派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在学生中建立起威信,甚至成为学生争相模仿和崇拜的偶像;反之,不注意个人仪表风度,衣衫不整、蓬头垢面、浓妆艳抹、行为不检等形象欠佳的教师,往往会成为学生背后议论的对象,从而使教师威信的树立大打折扣,会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印象。 第三,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观察和模仿,形成对自己形象的定位。
在年龄越小的学生意识中,教师越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人,这就是家长常说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话”的原因。即使到了高年级,学生视野开阔了,与教师的关系也变的复杂了,但教师仍然是学生生活世界中的重要人。
6.教师礼仪的作用
1、教师礼仪的作用
(1)教师良好的礼仪形象,便于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之一印象”。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当学生之一次与教师接触时,会特别注意教师的仪表装束、言谈举止。教师大方得体的衣着,彬彬有礼的言行,有利于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便于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2)教师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的形成不仅与教师的学识、能力等密切相关。
同时也受教师外在形象的影响。举止文雅、仪态端庄的教师形象,有助于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反之,不注意个人仪容仪表、形象欠佳的教师,往往成为学生背后议论的对象,从而使教师威信的树立大打折扣。
(3)教师良好的礼仪形象,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形象。
教师自身形象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观察、模仿,形成对自己形象的定位。教师形象是许多学生模仿的榜样,从而继续对学生的形象设计起着不容忽视的引导规范作用。
(4)教师良好的礼仪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育效果的好坏。
如果教师不仅口说并且能真正身体力行,必然能留给学生良好的师者形象,获得学生的尊重。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便于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实效。良好的教师形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有重要作用。
2、教师礼仪的基本内容: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
(1)摆正位置,以学生为本。
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得误人子弟。教师不能非议党和 *** 、不能蔑视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不能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不能和科学唱对台戏、不能和我国的法律唱对台戏、不能做出有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事情。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规范做法。
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宽以待人,以学生为中心,有自知之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人师表者,不能信口开河。
(2)端正态度。宽以待人,要善于包容。
要容人,容忍自己的同事有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容忍不同的学科有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容忍不同的学校有不同学校的要求、容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偏好和兴趣。教师要有适应性和包容性。
7.结合实际谈谈教师职业道德礼仪的意义
教师适当的形象设计,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意义表现在: 之一,对形成学生良好的“之一印象”有重要作用: 很多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他们之一次接触教师时,会特别注意教师的仪表装束,言谈举止,从而在心理上为教师定位,为自己与教师的关系划上距离,是可亲可信还是反感讨厌?这就是之一印象。
当然,在以后的接触中,教师的德才学识会让学生逐步了解,但教师良好的内在素养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结合,会给学生留下美好深刻的之一印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有益处。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偏爱某一学科、喜欢某一老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之一堂课的影响。
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之一印象,教师就必须有良好的礼仪修养,一举一动,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 第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 教师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的形成不仅与教师的知识、能力等密切相关,也同时受教师外在形象的影响。
举止文雅、穿着朴素、仪态端庄、作风正派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在学生中建立起威信,甚至成为学生争相模仿和崇拜的偶像;反之,不注意个人仪表风度,衣衫不整、蓬头垢面、浓妆艳抹、行为不检等形象欠佳的教师,往往会成为学生背后议论的对象,从而使教师威信的树立大打折扣,会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印象。 第三,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
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观察和模仿,形成对自己形象的定位。在年龄越小的学生意识中,教师越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人,这就是家长常说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话”的原因。
即使到了高年级,学生视野开阔了,与教师的关系也变的复杂了,但教师仍然是学生生活世界中的重要人物,教师形象仍然是许多学生模仿的榜样,从而继续对学生的形象设计起着不容忽视的引导规范作用。 第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育效果的好坏: 目前教师完成职业任务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言传身教。
如果教师不仅口说而且能真正身体力行,必然能留给学生良好的师者形象,获得学生的尊重。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便于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实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