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剧 化妆 ***
生角面部化妆的 *** 京剧的生角(包括末角)由于年龄和性格的不同,老生、武生、小生(包括娃娃生),在面部化妆上是有所区别的。
老生(包括武老生)多扮演正派的中年人或老年人。中年人物(像蔺相如、邹应龙)面部化妆应端庄郑重,气宇轩昂。
脸上略敷脂粉,画眉抹彩,挂黑三髯。扮演老年人物(如宋士杰、张广才),脸上不宜过多的涂抹脂粉,须容颜老迈(挂白髯)。
扮演老的英雄武将(像黄忠、萧恩),面部化妆应于苍老中带有英雄气概(挂白髯或参髯)。小生扮演的是青年人(像付朋、张君瑞、许仙),脸上敷脂粉,描眉画眼。
面部化妆应眉目清秀,容颜俊美。武生扮演的是青年英雄武将(像赵云、武松、高宠),脸上略涂脂粉,印膛抹红彩,眉眼吊的较高。
使得眉宇之间,显露出勇敢顽强的英雄气概。娃娃生扮演的是少年儿童(像薛丁山),面部化妆和小生差不多。
不过,为了表现儿童的容貌特征,须在印膛上涂一红点。(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面部美饰,凡是未成年的儿童,多在额间画一红圆点,叫做“点额”。)
生角的髯口——我国古代以长髯为美,戏曲角色扮演的中年或老年人所挂的髯口(又名“口面”),更要长一些。这种须髯的夸张,和角色的表演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几百年来,先辈艺人运用髯口创造了理髯、推髯、抖髯、甩髯、吹髯等表演程式(髯口功)对于夸张人物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帮助。生角的髯口,由于年龄和生理上的不同,分为“三髯”和“满髯”两种。
三髯是三绺长须,有“黑三”、“参三”和“白三”三种。像《打严嵩》的邹应龙,《群英会》的诸葛亮,抖挂黑三。
老年人物,像《盗宗卷》的张苍,《空城计》的诸葛亮带参三。《连营寨》中的刘备,《捉放曹》的吕伯奢都带白三。
“满髯”是连髯落腮,非常丰满。生角一般只挂“参满”和“白满”。
像《打渔 *** 家》的萧恩挂参满,《碰碑》的杨继业挂白满。另外有“五绺髯”,是扮演关羽所戴。
(也有戴黑满的)。“二涛髯”比满髯稍短,大都扮演院子、中军。
现在已不多见。 此外,剧中人有当场变髯口的,像《文昭关》的伍子胥,因为过不去昭关,焦急万分,把胡须愁白了。
由黑三改挂参三,再改挂白三。近几十年来,不少新编的历史剧,采用了改良髯口。
但在传统剧目中是很少戴用的。旦角面部化妆的 *** 京剧中的旦角(妇女角色)由于年龄、身份以及性格的不同,大致有正旦(青衣和闺门旦)、花旦(包括花衫、贴旦、小旦)、老旦、武旦、刀马旦、彩旦(丑旦)之分。
近四十年来,京剧的旦角化妆有着很大的变化。在从前,正旦和花旦的面部化妆是有所区别的。
正旦多扮演正派的中年妇女,脸上略敷脂粉。扮演贫穷女子,大都穿青褶子,头上不戴珠花,脸上不抹脂粉,或抹的很淡。
花旦扮演的是性格活泼的青年妇女或轻佻泼辣的女角色,脸上必须浓妆艳抹。(头戴珠花,穿花衫、花裙或花袄、花裤)。
这两种不同的化妆手法,既有生活上的区别,也有性格上的区别。(正旦、花旦又名青衣、花衫,就是由于角色的装扮不同而得名的。)
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观点也有所变化。从前的旦角化妆,现在看来已经不够美化了。
近四十年来,京剧旦角的面部化妆,有着很大的艺术创造,在发型上和头饰上也是如此。许多著名的旦角演员,参考了古代妇女的面部美饰,根据不同的剧中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
不过,也有些旦角演员,单纯地追求扮相的美化,不论扮演什么角色,也一律是浓妆艳抹,这样是不适宜的。要知道,青衣、花旦、武旦的面部化妆,现在虽然大致相同,但由于角色的年龄、性格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在艺术造型上,还是应该有所区别的。
为了对京剧旦角的面部化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现在按照不同的角色略述如下:正旦——多扮演正派的中年或青年妇女,面部化妆应容貌端正。扮演贫穷妇女(像赵五娘、秦香莲)脸上虽涂抹脂粉,但不宜过重。
扮演闺门妇女(像杜丽娘)眉眼画的必须清秀,脸上的脂粉要略重一些。花旦——所扮演的人物是比较广泛的:有活泼天真的少女,像《春香闹学》的春香,《小放牛》的村女。
有轻佻 *** 的妇人,像《乌龙院》的阎婆惜。也有性格泼辣的妇女,像《打灶分家》的李三春。
这一些角色的面部化妆大都浓妆艳抹。但在眉眼的描画上,应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有所区别。
扮演少女,须在印膛上涂一红点。武旦、刀马旦——扮演有武功的女角色(像孙二娘、穆桂英)面部化妆与花旦略同,但在眉眼吊得较高一些,以表现妩媚中带有英武气概。
(由武旦扮演的神怪角色,像《四洲城》的水母,《无底洞》的白鼠精,面部化妆相同。) 老旦——扮演老年的妇女,像《太君辞朝》的佘太君,大都是本色脸,不敷脂粉。
但青年演员扮演的老旦角色,如果脸上不化妆,看起来很不像;须在额间、眉角和鼻窝略画出几笔皱纹,就能够刻划出老年妇女的面貌。彩旦——由丑角应工,又名丑旦。
多扮演封建社会“三姑六婆”一流的反派妇女(像《能仁寺》的赛西施),但也扮演一些滑稽诙谐的妇女(像《四进士》的万氏)。面部化妆由于性格的不同,有涂脂粉的,也有不涂脂粉的。
2.京剧化妆有哪些方式
京剧的美化化妆,也叫胭脂化妆。
其特点是略施彩墨(即用炭墨描眉勾眼,用胭脂揉面),以达到美化效果,又称素面或洁面。俊扮化妆是舍弃了人物之间容貌上的千差万别,集中若干人物面貌的共同特征,加以概括、提炼创造出来的。
它不属于张三、李四某个人物独有,而是属于某类人物共有的化妆模式。它与实际生活相去不远,与现代化妆技术距离不大,但又与经过艺术夸张的服装和虚拟的表演协调统一。
它着力表现剧中人物面貌的端正、清秀,但在用法和画法上,又因人物的年龄、身份及生活境遇的不同有所变化:青壮年,眉心、眼眶和两颊的红色可以浓些,老年则淡些,体魄强壮、生活优裕者可以浓些,病弱或贫困者可以淡些。这只是一般情况。
结合具体人物;又有更细致的变化,如周信芳扮演《清风亭》的张元秀,至《盼于》以后,就把印堂(眉心)的红色洗去,敷以白粉,以表现这个人物的日渐衰老和精神上的凄苦,而《扫松下书》的张广才,也是一个老人,却要在两颊上抹点淡红。因为张广才虽老,但血气未衰,在秋风中扫松,被风吹久了,脸上自然泛出红晕。
同时,他托李旺捎信,叙述蔡家悲苦境遇,痛贵蔡伯喈忘恩负义,心情激动,气血上涌,两颊上的红色起着烘托作用。另外,眉、眼的黑色也有区别:青壮年的黑眉和黑眼圈可以画得浓一些,中年略浓些,老年则不画黑眼圈,并在眉毛上涂灰白色或白色。
旦角化妆也有浓、淡之别。如扮秦香莲、赵五娘一类人物,青衣应工,都作淡妆,称为清水脸,眼眶和两颊略染红色,只是 表现剧中人的健康肤色。
只有扮演富贵人家的少女、 *** 或风流、轻佻的女性,才可画得浓些,以表现剧中人的浓妆艳抹。俊扮不同于话剧的化妆 *** ,极少用皱纹和阴影来表现年老。
所以 脸上显得干净,富于装饰美。早期京剧多在草台、广场等露天野外演出,靠自然光照。
生旦化妆都比较清淡,清末以后,新式舞台兴起,改用灯光照明,舞台光线由暗到亮,化妆的色彩也就相应地加重加浓。化妆品原来都用花粉、胭脂等粉彩,改为以油彩为主,则是较近的事。
俊扮化妆一般用于生、旦两行。化妆程序也较为简单。
(转帖的)。
3.请问京剧演员上妆有哪些大致步骤啊
旦角的脸部化妆步骤
京剧的旦角,包括青衣、花旦、马刀旦、武旦,在演出前都要根据剧中所扮演的人物特点进行面部和头部的化妆与装饰。旦角的化妆分为拍底色、拍腮红、定妆、涂胭脂、画眼圈、画眉毛、画嘴唇、勒头、贴片子、梳扎、插戴头面等程序。
1、拍底色:底色由红、白色的化妆油彩调配成嫩肉色。底色的深浅要根据舞台灯光的强弱、人物的年龄、身份而加以区别。拍底色的顺序是先脑门、鼻子、下巴后拍两颊、两腮和脖子。要注意是拍底色,不是抹,而且一定要拍均匀。还要注意眉眼、鼻窝、嘴角、眼角等细小部位要面面俱到,既不要色彩太薄,露出皮肤本色,也不要太厚,如戴面具。
2、涂腮红:以大红色化妆油彩为主,略加玫瑰红色。 *** 是从眼窝、鼻梁两侧开始,压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间向两侧,由深渐浅地均匀地拍打,直到与底色融为一色。以上眼皮部位为最红,要注意鼻梁、嘴角与底色衔接的部位要自然过渡,不要有明显的红白界线。涂腮红时在技巧上要注意根据脸型的特点加以变化,起到弥补缺陷、美化脸型的作用。如圆型脸可把腮红上下拉长;长型脸可把腮红向横向拉宽,再通过贴片子的技巧来帮助演员改变脸型的长短胖瘦。
3、定妆:即敷粉,在拍打的油彩上敷上一层薄薄的脂粉,可使油彩的造型固定在脸上。敷粉应先从脑门、鼻梁和底色部分开始,然后敷腮红部分,敷好后再用刷子轻轻掸去浮粉
4、涂胭脂:用大红、荷花、赫红等颜色的胭脂涂在腮红的部位。 *** 是从眼窝和鼻梁两侧,眉毛以下开始,自上而下、由浅至深。重点要突出的是上眼皮,下眼皮和两颊要逐渐过渡到与底色一样的深浅。胭脂的作用是使面部色彩更加鲜艳。
5、画眼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演员揭示人物心情的关键部位。所以画眼圈要画出生动的神韵来,才能起到烘托演员的表演的作用。同时,画眼圈也要根据演员的眼睛大小、脸型胖瘦,进行比例的夸张。画眼圈用的是眉笔或锅烟,从下眼皮画起,加宽上下眼圈的轮廓线。旦角演员基本是以风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给人妩媚之感。眼小者,眼圈线可画得大一些;眼大者,眼圈线可画得小一些;眼圆者,眼圈可画得长一些;眼长者,眼圈可画得圆一些;两眼近的可以拉开距离;两眼距离远的可以画得近一些。
6、画眉毛:即用锅烟和眉黑笔在原有的眉毛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如青衣、花旦要画柳叶眉;武旦、刀马旦要画剑眉;彩旦要画八字眉。画眉毛的长短粗细曲直也要结合演员的脸型、五官的特点,从整体上进行协调和弥补,用锅烟打好的眉毛要有毛茸茸的立体感。
7、画嘴唇:即用大红油彩勾画上下嘴唇的轮廓。其画法即采取以演员的嘴唇进行相反相成的原理进行勾画:如嘴大的,可画小画薄;嘴小的可画大画厚;嘴鼓的,可画瘪;嘴瘪的,可画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画嘴唇的美化作用。
在化妆时还要注意人物与行当的差别,如:青衣要显得庄重、典雅,因此底色要浅一些,腮红的部位要小一些,颜色也要浅一些,柳叶眉、丹风眼,眼圈不要太重、太宽;花旦大多年轻、活泼、天真,因此底色略深,腮红部位略大一些,要显示出青春的活力,眉毛要两头尖细,中间略、粗而弯,呈弦月型;口型要小,呈圆型,嘴角略往上挑。有的花旦的印堂还要画一红点,显得天真,可爱;武旦和刀马旦的底色要深一些,腮红的部位也要大一些,以表示人物妁健壮和勇敢。
丑角的脸部化妆步骤-----作者:金光耀 来源:北京时代国粹文化
无丑不成戏,丑角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包括文丑和武丑,文丑亦称小花脸或三花睑,武丑又称开口跳。文丑分为官文丑、方巾丑、茶衣丑、巾子丑和彩旦。传说当年唐明皇演戏,就是应工丑角.因皇帝的身份,演戏有诸多不便,为此皇帝特意在脸上挂一块白玉,久而久之,丑角的脸上就留下了——块白,这就是我们今天戏曲舞台上丑角所画脸谱中的白色“豆腐块儿”。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在长期的戏曲发展吏上.丑角的化妆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行为的不同和差异,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脸谱,如腰子型粉脸、圆形粉脸、枣核型粉脸、筝型粉脸、元宝型粉脸、丑老脸、丑破脸以及碎脸、揉脸和象形脸等。其中最典型的是方巾丑,脸部中央用白粉勾画—幅“豆腐块儿”型的白粉脸,因此观众一看见这块“豆腐块儿”就知道这个演员是丑角。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方巾丑的“豆腐块儿”粉睑脸谱的勾画方式和步骤:
一、化妆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使勾画的脸谱干净、美观,在化妆前必须剃掉全部头发和胡须,尤其不能留鬓角和脑后面的头发,否则将使整个脸谱污浊。然后再洗掉脸上的油垢和汗迹。
4.京剧老旦怎么化妆视频
老生(包括武老生)的面部化装,由于角色年龄的不同,有挂黑髯、参髯、白髯的区别。
1、挂黑三髯的中年角色.文扮的像《打严嵩》的邹应龙,《将相和》的蔺相如,《搜孤救孤》的程婴、《击鼓骂曹》的祢衡、《群英会》的诸葛亮等。面部化装稍敷脂粉,印堂上略抹红彩,色不宜深。
眉要浓黑细长,眼圈的黑色较重,但不宜过宽。内眼角(靠近鼻部的眼角)略为点尖。
外眼角(靠近鬓边的眼角)要描得细长,略向上挑。吊起眉眼之后,便显得气宇轩昂,神采奕奕了。
武扮的像《战太平》的花云、《八大锤》的岳飞、《夺阿斗》的赵云、《虹霓关》的秦琼等,面部化装与文扮略同,但两颊的红彩不宜涂得过重。印堂的红色要深一些,红彩直达额顶(下圆上尖)。
眉的描画稍宽黑、直长,眼圈也略加重描画。外眼角宜细长、向上挑。
眉眼较文扮要吊高一些,使得眉宇之间,显露出英雄的神气。 2、挂参三髯或参满的老年角色.文扮的像《一捧雪》的陆炳,《盗宗卷》的张苍,《空城汁》的诸葛亮等,在从前多不搽粉,只在两颧和印堂上稍抹红彩,眉部略加描画即可。
现在扮演这一类的角色,大都睑上略敷脂粉,印堂上的红彩,抹得较淡(也可以不抹)。眉部略抹黑烟子,使呈深灰色。
式样要细长,眉头较重,眉梢较轻(演员眉重的只须用松烟补长眉梢.但不要露出衔接的痕迹。眉轻的可全描,但不要涂成深黑色)。
吊起眉眼之后,要显出苍老神气。 武扮的像《打渔 *** 家》的萧恩,《凤鸣关》的马岱等,面部化装与文扮略同,但眉眼要吊得较高较紧。
印堂的红彩,须直达额际(红色要重一些)。眉应粗直,呈深灰色。
眼圈略宽,外眼角向上挑起,紧吊眉眼。 3、挂白三髯或自满的老年角色。
文扮的像《四进土》的宋士杰,《除三害》的王睿,《捉放曹》的吕伯奢,《徐策跑城》的徐策,从前只略描眉抹彩,不搽粉;现在为了脸色匀润,眉目清楚,也稍搽白粉。两颊微涂红彩,显得脸上略有红润之色。
眉的描画一般是用黑烟子描成深灰,不宜涂成黑眉。水纱纲子不要勒得太高,须表现出老年衰迈的容貌(个别角色有的可描白眉,像《除三害》的王睿),武扮的像《定军山》的黄忠,《凤鸣关》的赵云等,面部的化装,与挂参髯的武老生相同,在眉眼的描画上,应表现出老当益壮的精神。
以上所说的老生化装,只是一般的化装 *** ,由于具体的角色不同,演员在化装时,要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环境,在涂抹脂粉和眉眼的描画上,须略有变化。像扮演剧中的文人,一般不宜粗眉大眼,眉目宜端庄清秀,水纱网子一般可包扎较低。
扮演武角色,在眉眼的描画上,应刻画出英武的神气。 另外,剧中人物在遇到厄难或危险时,脸上要涂抹一层油彩。
在印堂上画一笔晦纹,鼻窝两旁抹黑(椭圆形小黑点)。像《浔阳楼》的宋江装疯一场,《打棍出箱》的范仲禹,《战太平》的花云等,应在脸上涂抹油彩,以夸张剧中人物遭到危险时,内心激动,汗流满面的神态。
此外,老生角色勾画脸谱的,像三国戏的关羽,《斩黄袍》的赵匡胤(一般叫做红生),由于化装手法的不同,并入净角脸谱,这里不再叙述。
5.京剧化妆有哪些方式
京剧的美化化妆,也叫胭脂化妆。
其特点是略施彩墨(即用炭墨描眉勾眼,用胭脂揉面),以达到美化效果,又称素面或洁面。俊扮化妆是舍弃了人物之间容貌上的千差万别,集中若干人物面貌的共同特征,加以概括、提炼创造出来的。
它不属于张三、李四某个人物独有,而是属于某类人物共有的化妆模式。它与实际生活相去不远,与现代化妆技术距离不大,但又与经过艺术夸张的服装和虚拟的表演协调统一。
它着力表现剧中人物面貌的端正、清秀,但在用法和画法上,又因人物的年龄、身份及生活境遇的不同有所变化:青壮年,眉心、眼眶和两颊的红色可以浓些,老年则淡些,体魄强壮、生活优裕者可以浓些,病弱或贫困者可以淡些。这只是一般情况。
结合具体人物;又有更细致的变化,如周信芳扮演《清风亭》的张元秀,至《盼于》以后,就把印堂(眉心)的红色洗去,敷以白粉,以表现这个人物的日渐衰老和精神上的凄苦,而《扫松下书》的张广才,也是一个老人,却要在两颊上抹点淡红。因为张广才虽老,但血气未衰,在秋风中扫松,被风吹久了,脸上自然泛出红晕。
同时,他托李旺捎信,叙述蔡家悲苦境遇,痛贵蔡伯喈忘恩负义,心情激动,气血上涌,两颊上的红色起着烘托作用。另外,眉、眼的黑色也有区别:青壮年的黑眉和黑眼圈可以画得浓一些,中年略浓些,老年则不画黑眼圈,并在眉毛上涂灰白色或白色。
旦角化妆也有浓、淡之别。如扮秦香莲、赵五娘一类人物,青衣应工,都作淡妆,称为清水脸,眼眶和两颊略染红色,只是 表现剧中人的健康肤色。
只有扮演富贵人家的少女、 *** 或风流、轻佻的女性,才可画得浓些,以表现剧中人的浓妆艳抹。俊扮不同于话剧的化妆 *** ,极少用皱纹和阴影来表现年老。
所以 脸上显得干净,富于装饰美。早期京剧多在草台、广场等露天野外演出,靠自然光照。
生旦化妆都比较清淡,清末以后,新式舞台兴起,改用灯光照明,舞台光线由暗到亮,化妆的色彩也就相应地加重加浓。化妆品原来都用花粉、胭脂等粉彩,改为以油彩为主,则是较近的事。
俊扮化妆一般用于生、旦两行。化妆程序也较为简单。
6.戏曲怎样化妆
1、清洁护理:
在化戏曲妆之前一定要将皮肤清洁干净同时做简单的护理,这样才能防止上妆之后,油彩侵入到皮肤造成皮肤的各种问题,包括毛孔粗大、皮肤干裂、出油冒痘、色斑黑头等问题,同时还可以让之后的妆容更加的服帖,不会造成浮粉或者是脱妆等情况;
2、化底色:
戏曲妆中的底色需要用红白油彩调配成嫩肉色,之后拍到自己的皮肤上,一定要拍的均匀,要掌握好油彩的厚度,太薄会露出自己本身的皮肤颜色,而太厚看上就去如同戴了面具非常呆板,同时也要根据舞台的灯光、人物身份等来拍底色;
3、拍腮红:
在我们化妆的时候都习惯性的涂或者刷晒红,但是因为戏曲妆所需要的是油彩,所以需要用拍打的方式,将腮红拍到皮肤上并让其融进底色油彩,颜色更好采用玫瑰红更为自然,上眼皮部位的腮红是最红的,而在衔接的位置一定要融入的非常自然;
4、定妆:
在平时的妆容中,我们都知道要定妆防止脱妆的情况,同样戏曲妆中也需要定妆,定妆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先从底色开始敷之后再敷腮红,最后将脸上的浮粉弹去;
5、涂胭脂:
胭脂和腮红的方式基本一致,但是两者的不同是胭脂可以让面部的妆容更加的鲜艳,一定要记得上眼皮的色彩是最深的;
6、画眼圈:
相对于普通的妆容来说,戏曲妆的眼圈要夸张一些,但是在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根据模特的眼睛形状和人物的高矮胖瘦来化,如果化的过度了那么画出来的效果也不会好;
7、眉毛:
眉毛也是戏曲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首先要根据人物,比如青衣花旦需要化的就是柳叶眉,同时也要根据人物的长相去化,这样才会有立体感;
8、嘴唇:
首先要先用大红油彩将嘴唇的边缘勾勒出来,其次要根据人物的嘴唇以相反的方式来化。比如唇薄的要化鼓,嘴巴大的要化小。
7.京剧演员是怎么化妆的
所以对观众来说,后台总是神秘的。说来,京剧演员的化装还是很有学问的。穿戴的先后顺序是不能乱来的。
演员到后台先要洗脸、换水衣子(专用的化装内衣),再到化妆台前抹彩或勾脸,脸部化好后,旦角演员还要梳大头、贴片子(由梳头桌师傅用榆树胶刮好片子,折成小弯、撇桃、大柳等造型按脸型贴好)、插戴泡子,便可以穿彩裤、彩鞋或厚底靴、薄底鞋。接着是男演员勒头、吊眉,再到衣箱那里穿箭衣、打衣、系裙子、系大带、绦子或穿靠衣、系靠旗,还要再到盔箱戴盔头,再到衣箱穿外面的蟒袍、开氅或官衣等。需要戴髯口(胡子)的还要到盔箱戴好髯口,至此穿戴整齐,才能到上场门附近的旗包箱拿各种兵器和马鞭、牙笏、船桨等道具。
8.京剧中人物的化妆有哪些要求
京剧角色的化妆,除了脸谱的化妆,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外,生旦角的化妆,也是经过多年来陆续演变而逐步进入美化之境。尤其是旦角的化妆极为复杂,包括脸部化妆,贴片子,包头等等。
京剧的化妆与“唱、念、做、打”一样,重在“写意” 而不是 “写实”。如果是写实,那《武家坡》中的受苦王宝钏与《大登殿》的王宝钏王娘娘的化妆应该是不一样的。旦角的化妆在一个“媚”字。青衣 的化妆要求端庄大方,花旦要求活泼骄艳。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化装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补短扬长。脸部的化妆最重要的部位是“眉与眼”。每个人的眼睛大小不一佯,可以用眼圈的宽细来扑尝。眼睛大的,眼圈宜描细一些。眼睛是小的可画宽一点,但下眼圈不可太宽太浓,更不应与上眼圈一佯宽浓。重要的是浓淡适宜。眉与眼化好了才能传神。化妆重在“自然”,贵在“神韵”。
9.请教京剧花旦的上妆 ***
1、拍底色:底色由红、白色的化妆油彩调配成嫩肉色。
底色的深浅要根据舞台灯光的强弱、人物的年龄、身份而加以区别。2、涂腮红:从眼窝、鼻梁两侧开始,压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间向两侧,由深渐浅地均匀的拍打,直到与底色融为一色。
3、画眉毛、眼睛,嘴唇:旦角演员基本是以凤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给人妩媚之感。用锅烟子和眉笔在原有的眉毛的基础上加以夸张。
4、勒头:开始进行勒头吊眉毛环节,用勒头带把眉毛和眼睛吊起来,劲显人物的精气神。勒头是整个造型中最关键的一步。
扩展资料:花旦的特点:一是穿着。除某些性格内向的闺门旦,着长衫(戏里称褶子、帔),多是着短衣,或裙子、袄,或裤子、袄。
着裤子、袄时,配以坎肩、“饭单”(即围裙)、“四喜带”(即自腰前方,下垂于两腿中间的饰物)。《春草闯堂》中的春草、《拾玉镯》中的孙玉姣,《游龙戏凤》中的李凤姐,着裤子、袄。
且李凤姐为正旦、闺门旦“两门抱”(即兼演),孙玉姣则正旦不演。二是“四功”。
以念白、做功为主。念白,多用流畅的散白,表演要求敏捷、伶俐。
尤其以眼神犀利,腰肢、脚下灵巧为首要。唱功为辅,舞则必备。
如属刺 *** 旦,扑跌功夫也不可少。其造型则重念散白,重做功,重神采,不重唱功但要求唱腔的清秀美丽、灵敏乖巧。
典型人物有《梵王宫》的耶律含嫣、《少华山》的殷 *** 、《辛安驿》的周凤英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