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维族舞蹈群舞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的作品赏析,求人了
人们一直认为《掀起你的盖头来》是一首只有成年人才喜欢唱的情歌。
其实不然,这首歌曲是王洛宾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为“青海儿童剧团”编写的一首儿歌,最初是由一群孩子在舞台上表演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王洛宾跟随“西北抗战剧团”在甘肃的河西走廊宣传演出时,从来自新疆的 *** 尔族商人那里记录了一首名叫《亚里亚》的新疆民歌。
这是一支流传在新疆南疆地区的民歌。王洛宾在自己的“音乐札记”中,曾经记录了这支民歌的起源:“这个舞是南疆的一种乡土游戏。
秋收时节,在麦场上休息的时候,由一年高的老汉,穿上妇女的服装、戴上盖头,然后故作扭捏。一个青年在他身旁边唱边跳,最后掀开盖头,大家哄场大笑,然后继续劳动。
(一九三九年于河西走廊)。”这种乡土游戏,起源于南疆农村,是人们在劳动时为了逗乐解乏而发明的娱乐形式,本身并无多少艺术价值。
很多新疆人都会唱以掀起盖头为内容的原生态民歌,但是他们所唱的和王洛宾改编的《掀起你的盖头来》,完全不是不同一个版本。经过王洛宾改编之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无论是歌词的口语化,还是在旋法上都显得更加专业,更加艺术化,更加便于传唱。
青海儿童抗战剧团成立不久,在西宁昆仑中学任音乐老师的王洛宾就忙着为孩子们编写演出节目,他找出了自己记录的那支民歌《亚里亚》,打算采用这个乡土游戏的音乐和舞蹈素材,为剧团的孩子们编写一个边唱边跳的歌舞节目。按照新疆少数民族在婚礼中掀开盖头的习俗,他凭借着丰富的想象,编写了四段歌词,并且取名位《掀起你的盖头来》我们发现,他编写的四段歌词中,每段歌词都用“掀起你的盖头来”来作开头。
接下来,再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将蒙在盖头里的那位新娘的眉毛、眼睛、脸儿和小嘴,分别描绘的栩栩如生。按照习俗,娶亲时新娘子的盖头只能掀开一次。
可是王洛宾却别出心裁的创意出,让新娘子的盖头连续被掀起了四次。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每掀起一次盖头来,都会有一次不同的艺术效果,都会有一次全新的喜悦心情。
原来民歌《亚里亚》中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要反复地唱上一句“亚里亚”,一口气唱下来,就要唱上十几个“亚里亚”。“亚里亚”是一个衬语,如果用汉语反复的唱,就会显得十分的枯燥和繁琐。
在改编的过程中,王洛宾没有保留“亚里亚”这个衬语。而是将八段歌词的每段结尾都嵌入了一个韵味十足的词句——眉毛——弯月亮——眼睛——一般样——脸儿——到秋天——小嘴——红樱桃。
这八个富有灵气的词句替代了原来的衬语“亚里亚”,将歌曲的意境变成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烘托了舞台艺术效果。这样的改编,非但没有冲淡歌曲的民族风格,反而使汉语歌词与民歌旋律更加完美结合。
《掀起你的盖头来》最初是“青海儿童剧团”的孩子们用群歌群舞的形式在舞台上表演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王洛宾因为积极宣传抗日,被人以“共党嫌疑”的罪名秘密逮捕,关进兰州监狱,囚禁四年。
就在这时,王洛宾改编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被人署名为“新疆民歌”发表在甘肃省出版的刊物《西北歌声》上。继而又有人将《掀起你的盖头来》连同《达坂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一起带到了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来传唱,这批来自大西北的民歌,立即受到重庆及国内音乐爱好者的欢迎。
抗战胜利后,这些脍炙人口的西北民歌又漂洋过海,流传到了东南亚各国和世界各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