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瑜伽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我以为只有在理论上对瑜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
瑜伽经 之一章 *** 冥想 1。
1 现在,我们要解释甚么是瑜伽。 1。
2 瑜伽是学会控制意识的转变。 1。
3 这样,知觉者便能还其本来面目。 1。
4 否则,我们便会认同于那些转变。 1。
5 那些转变有五种,痛苦的与不痛苦的: 1。 6 知识、谬误、幻想、睡眠和记忆。
1。7 知觉、推论与亲证都是知识。
1。8 错误的知识是谬误,不由实相而来。
1。9 字面的知识但没有对象便是幻想。
1。10 觉醒的失去便产生睡眠。
1。11 那些经验过的事物还残存的便是记忆。
1。12 通过锻炼和不执着于物,便能控制以上种种。
1。13 坚持不懈便是锻炼。
1。14 经过一段长时间,便能打下牢固的基础。
1。15 不执着便是对所见所听之物,毫无欲望。
1。16 由于知道了自己的真我,对世上种种都无欲无求,这便是更高的。
1。17 更高的冥想是由真我与宇宙联合而产生真理、明辨、喜乐的知觉。
1。18 另一种冥想是由舍弃世俗和持久的锻炼达成,可以消解那些旧的习性。
1。19 那些无分别的存有,没有了身体,完全溶入更高的自然。
1。20 其它人则要经过信心、发奋、记忆、静虑、智能等阶段。
1。21 有些人意愿很强,很快便可进入冥想。
1。22 由温和到强烈的锻炼,效果更好。
1。23 此亦可由对神的顺服达到。
1。24 神的灵,不受任何性质或行动所影响。
1。25 祂是所有知识的来源。
1。26 祂是古人,以至于今人的导师。
1。27 祂的象征便是那神圣的声音(AUM)。
1。28 此声应常念诵,便可达到成功。
1。29 由它可达至宇宙的意识,并使一切毫无障碍。
1。30疾病、怠惰、犹豫、疲弱、物欲、谬见、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稳定,这些都是令意识分散的障碍。
1。31 此外还有忧虑、紧张、呼吸不匀等。
1。32 练习瑜伽可克服这一切。
1。33心境的平静来自友谊、仁爱、喜乐和平等心。
要平等对待快乐的与受苦的,值得的和不值得的,便能使意识纯洁。 1。
34 控制呼吸也能克服这一切。 1。
35 精微的知觉产生更高的意识转变,使心灵平静。 1。
36 这是由于那超越的、内在的光。 1。
37 亦由于意识控制了欲望。 1。
38 亦由于对梦境和睡眠的知识。 1。
39 亦由于 *** 冥想的锻炼。 1。
40 那联合由小至原子大至无限都能主宰。 1。
41 真正的知见是知觉者、知觉的能力与被知觉者三者完全通透。 1。
42 知觉者能像通过无疵的宝石来直观对象。 1。
43 真确的知识是能直观对象。 1。
44 同时思维有所转化,净化了记忆,使对象能在无思维的状态下呈现。 1。
45 精微的对象在无分别的情况下呈现。 1。
46 以上的叫有种子的冥想。 1。
47 但如果达到无分别心的冥想,真我便呈现。 1。
48 智能便与真理合一。 1。
49 此与言辞的推理截然不同。 1。
50 这种由 *** 冥想而生的状态会超越以前的思想习性。 1。
51 这种控制一旦达成,便达到无种子的冥想。 第二章 实践锻炼 2。
1 瑜伽是对身体加以自律,学习经典,和对神的顺服。 2。
2 目的是促进冥想,除去障碍的根源。 2。
3 无知、我执、迷恋、厌弃、贪求,是生命的五种障碍。 2。
4 无知是其余几项的温床,无论是沉睡的、轻微的、可构成障碍的还是激烈的。 2。
5 无知将那些不是永恒的、不纯洁的、痛苦的、不属真我的,认同为永恒的、纯洁的、愉快的、属于真我的。 2。
6 我执是知觉者将自己认同于知觉的能力。 2。
7 迷恋是对欲望的追逐。 2。
8 厌弃是住在痛苦之中。 2。
9 贪求在那些有学识的人之中仍然存在,是会自己助长的。 2。
10 这些障碍还在精微阶段时,可以做相反的事情来消除。 2。
11 如果成形以后,可以 *** 冥想来消除。 2。
12 那些障碍由过去的业行而来,在可见及不可见的界域发生作用。 2。
13 一旦生根,便影响生命的状况、生命的长短和种种经验。 2。
14 由于行善与行恶的不同,分别产生乐果与苦果。 2。
15 对于有智能的人来说,甚么都是苦的。因为一切都在改变,事物变成它们相反的状态。
2。16 还未来到的痛苦是可以避免的。
2。17 痛苦的因由是知觉者认同于被知觉者。
2。 18 此世界有各样事物和知觉,是要让我们解脱于这个宇宙。
2。19 自然有四种特性:特定的、非特定的、有分别的、无分别的。
2。20 知觉者只是知觉本身,虽然纯洁,还是通过思维来看事物,而自我使他认同于这个思维。
2。21 这种知见的性质是为了知觉者的好处。
2。22 虽然对觉醒的人来说,这些都会毁去,但对其他人来说,仍然存在。
2。23 知觉者与被知觉者遇合,便产生这个世界。
2。24 无明是它的原因。
2。25 如果没有无明,没有知觉者与被知觉者遇合,知觉者便得到自由。
2。26 消灭无明有赖不断的明辨。
2。27 智能有七个阶段,随着知识增长,一个接着一个展现。
2。28 通过瑜伽的锻炼,那些杂染便会被知识之光去除,生出明辨的智能。
2。29 持戒、精进、调身、调息、摄心、凝神、入定、三摩地,是瑜伽的八支。
2。30 非暴力、不说谎、不偷盗、不纵欲、不贪图。
2。31 无论何时、何地、在甚么情况,属于甚么阶级,这都是不可打破的誓言。
2。32 内外洁净、满足、对身体及感官的控制,学习经典、对神顺服,都是精进。
2。33 如果有反对瑜伽的思想,要用相反的去对抗。
2。34 毁灭的本能是有害的思想。
无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