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文明礼仪的书
《现代文明礼仪》
作者:徐俊
本书旨在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增强人们学习礼仪的文化氛围,提高自觉遵守礼仪规范的文明素质,进一步改善城市的文明程度。该书从礼仪的形成发展,礼仪修养到家庭礼仪、公共礼仪、职场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以及各国礼仪风俗等各个方面,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仪知识,内容翔实、事例生动、文案操作实用性强,是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全书融知识性、科学性、操作性于一体,相信它一定能够成为人们系统学习礼仪知识的入门向导和倡导社会礼仪新风的有益读物。
章节:
之一章 礼仪之邦
第二章 礼仪概述
第三章 礼仪修养
第四章 人生礼仪
第五章 个人礼仪
第六章 家庭礼仪
第七章 公共礼仪
第八章 职场礼仪
第九章 社交礼仪
第十章 商务礼仪
第十一章 涉外礼仪
第十二章 文书礼仪
第十三章 中国的节庆礼俗
第十四章 世界各国的礼俗风情
后记
2.幼儿礼仪书前言
研究表明:3-6岁不仅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少成若天性,
一、个人礼仪
幼儿个人礼仪一般来说包括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等内容,仪表仪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脸、刷牙、漱口、咳嗽、打喷嚏、抠鼻孔)、穿衣着装(包括穿衣、带帽、穿裤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装饰美化)等方面,形体姿态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细节规范。
二、亲子礼仪
幼儿亲子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请求、应答、敲门、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长辈、体贴关爱、招呼告别等内容。
三、师幼礼仪
幼儿师幼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幼儿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感恩老师、离园告别等内容。
幼儿家长知道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就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知书达礼、温文尔雅、人见人爱的幼儿!
3.关于文明礼仪的书
得颜元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没错,一个人的文明表现可以反射出你这个国家的品德。,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讲文明。而且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就要先懂得文明做人。文明二字说起来简单,可真正能做到时时刻刻都讲文明的人有几个呢?
去年春天,我和妈妈出去玩时,遇到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把我的好心情破坏了。
我们乘在车上时,只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拄着拐杖跌跌撞撞的向车子这边走来。老爷爷走路不方便,所以走的比较慢,售票员阿姨不耐烦的催促道:“快点,快点,别磨磨蹭蹭的,车子会来不及到站的。”老爷爷只好加快脚步,可差点摔一跤。
在车上,因为司机开的比较快,车子摇摇晃晃的,难免会撞到一下也是正常的,只要道一下歉就没事了,可我们的售票员阿姨,不仅撞到了老爷爷她没道歉,更可气的是她居然还说:“你没看见我站在这里,你还站这儿。”老爷爷十分无奈的让开了。
车子行驶了一段时间,旁边的好心人提醒了他一下:“您到哪里,您有没有到站啊?”拍了拍脑袋说:“你瞧我这脑袋,这是哪里呀?”“你是看不见?自己不会看路牌啊。”售票员阿姨说到。“这已经是武陵站了。”有人说到。“啊,我过站了。”“你好象没报站啊”售票员凶神恶煞的回答到:“现在有哪个人会报站,吃饱了撑着啊。”这时终于有人按耐不住了站出来说:“你这人怎么能这样说话。”“我怎么说话了?”那人也没多与她争辩,只是摇了摇头。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更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我们先要自己文明做人,然后去督促别人,让大家都做一个讲文明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4.有关于文明礼仪的书
《现代礼仪》丛书*电视课程配套教材 金正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08出版)
金正昆,资深、权威的国际商务礼仪专家、外交部礼宾司礼仪顾问、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金正昆教授。
目前在人民大学为研究生、本科生及函授生开设《外交学理论与实务》《国际礼仪》《社交礼仪教程》《服务礼仪教程》《大学生礼仪》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外交学、礼仪学、传播学等。
5.我要一本有关文明礼仪的书,要有作者,书名,内容简介,读后感言
《社交礼仪概论》作者:金正昆。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 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 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 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久前,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 新加坡,新加坡 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 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 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 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 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 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 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 国耻。” 不知大家 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 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 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 60万块口香糖残渣, 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 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 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 强烈反差。 以上的两个事例表明,文明其实 由细节构成的,反思 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 们还有一段距离。在 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 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 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 、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 的同学认为:反正 值日的同学 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 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 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 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 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 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 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 习惯,是保证 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 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 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 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 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 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 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 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 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 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 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 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 们即使拥有 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 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 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 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 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 们就拥有 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满意请采纳
6.介绍礼仪的书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
礼议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它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在全面开放的现代社会,礼仪在人际关系中的协调作用就显得更加必要,更不可缺少。
《校园礼仪宝典》一书,就是专门为即将走入社会的青少年朋友编写的,它更大的特色在于针对性和实用性。本书没有一味强调礼仪的理论知识,而是更注重校园礼仪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同学们提供了不同场合中的行为指南。
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解决一些实际的具体问题,因此也可以说是一本校园文明礼仪行为的实用指导手册。 学生以学习为主,在打扮和穿着上应以纯真和自然为美,不应该过多地追求时髦和刻意地修饰自己,这也是学业上、经济上的要求。
当然,作为对即将成人的青少年朋友进行养成教育的读物,本书还是介绍了一些有关仪容化妆、仪表穿着以及饰物佩戴等方面的知识,这也是文咱社会对每一缉穿光费叱渡癸 *** 含辑个青少年朋友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 目录回到顶部↑之一章 学生的礼仪与修养 之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 *相关链接 常用礼貌用语七字诀 第二节 在校期间的礼节礼仪 *相关链接弟子规(节选) 第三节 站姿的礼仪 *知识窗 几种节日礼仪习俗(1) 第四节 坐姿和走姿的礼仪 *知识窗 几种节日礼仪习俗(2) 母亲节 父亲节 *相关链接 古代礼仪故事(1)~~~~~~~~~~~~。
7.文明礼仪倡议书
文明礼仪倡议书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小到家庭、企事业单位、社区,大到城市、国家),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就北京而言,最现实的是迎接2008年奥运会。怎样体现北京人以及中国人的有礼、有节,体现礼仪之邦的文明、友好,无疑成了北京这几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
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当我们是行人的时候,往往是怎么就近就怎么走路,管他有没有红灯,管他有没有人行道,讨厌那些没按规章开车的人;当我们开车的时候,总是抢车道、夹塞儿、占非机动车道,讨厌那些在马路上乱闯的行人。 当我们是消费者的时候,经常把个人的怨气往服务人员身上撒,还总说他们态度不好;当我们是服务人员的时候,又总是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上来,却总怨顾客太挑刺。
当我们和同事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事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座。
当我们作为子女的时候,总是不愿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总是大方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钱,总是大声地把父母的问话送上天,对于父母的生日,天才晓得;当我们身为父母的时候,从没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做心灵上的交流,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还说已经给他们的关爱太多,就是他们自己不争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
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中国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如果首都一千多万人民能够带好这个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毫不疑问,我们的文明礼仪推广和普及工作,就会更加容易。那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取得飞速发展。
我们十三亿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人们都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 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