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ppt背景~快~文明礼仪有关~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摘自点击网gzclick.
2.以“讲文明讲礼仪,做文明中学生”为主题的素材
1 文明礼仪简介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文明礼仪的重要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2 校园文明礼仪包含哪些方面
校园文明礼仪的内容涵盖着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总体上看有课堂文明礼仪,个人形象文明礼仪 ,校园公共场所文明礼仪,同学老师之间交往的文明礼仪等
近来我们美好的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愈演愈烈的现象:打饭争着不排队、过马路跟汽车抢时间、同学见面出口就是脏话、为点小事大动干戈……作为大学生,我们是否身在其外呢?因此举行这个会议非常有必要!
我们国家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继承先祖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每一个国人的义务。面对这些与社会主义极不相称的现象,我们应该会有深刻的启发!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而且我们当中也有一些人身上存在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大学生代表着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文明、守纪、尊师、爱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成长为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真实的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3.文明礼仪班会课设计方案
例: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稿 一、活动主题: “文明礼仪伴我行” 二、活动形式: 大合唱、小品及讨论、男女二重唱、魔术、小合唱、故事、相声、知识竞赛、情景剧及讨论、才艺展示、独唱、舞蹈、诗朗诵 三、活动目的: 本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联系生活认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且能从自我做起时时讲礼貌,从小培养起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四、活动过程: 主持人男: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她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主持人女:她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
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应该弘扬民族优良传统。 女:从小学礼仪,用礼仪,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少先队员。
男女合:“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全体起立,唱队歌。 (大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女:请坐。
男:说到文明礼仪,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女:是啊,从生下来父母的教育, 男:从入学后老师的教育, 女:我们都能学到有关文明礼仪的知识。
男: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讲文明,重礼仪呢? 女:我可是听说我们同学有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哦。 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品《文明礼仪解读》) 男:看来我们同学的不文明行为还真不少啊。 女:不过,我们的文明小卫士可不会放过这么多不文明的行为。
男: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注意文明礼貌呢。 女:就请大家讨论一下吧。
(讨论:生活中的文明礼仪) 男:中学时代是最值得珍爱的时代, 女:中学时代是最难以忘怀的时代。 男:在这个时代我们拥有了友谊, 女:在这个时代我们获得了知识。
男:请欣赏男女二重唱《中学时代》。 (男女二重唱《中学时代》) 男:哎,你喜欢魔术吗? 女;喜欢啊。
男:看我给你变一个。 女:你会? 男:看着吧。
瞧,这是一个手指头吧?(伸出一个手指)怎么样,变五个了吧。 女:你就少在这儿卖傻了,还是请上我们的小魔术师吧。
男:请欣赏魔术《找扑克》。 (魔术《找扑克》) 男:看来我真的得向魔术师学习学习了。
女:别急,你要学的还多着呢,我们的小小歌唱家们嗓子早就痒了,赶快请上他们吧。 男:请欣赏小合唱《咱们从小讲礼貌》。
(小合唱《咱们从小讲礼貌》) 男:文明,是璀璨明珠的辉煌;文明,是民族孕育的希望: 女:文明,是沟通情感的桥梁,;文明,是社会高飞的翅膀! 男:请欣赏故事《文明的种子》。 (故事《文明的种子》) 男:你知道我国有那些经典的艺术吗? 女:很多啊,京剧、小品、相声,等等。
你最喜欢什么呀? 男:相声啊。 女:今天就满足你。
请欣赏相声《讲礼貌》。 (相声《讲礼貌》) 男:“礼”和“仪”,在今天通常被认为是礼节仪式,即在社会交往中待人接物时,应以诚相见,以理相待。
女:文明,是永恒的话题,这区区两个字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名人逸事到身边发生的琐碎小事,文明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往往忽略了文明。 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些礼仪的知识,一起进入“知识竞赛”。
(知识问答十题) 男:汽车驶过的声音是否震醒你久睡的心扉? 女:你的思绪是否随着车轮的飞速转动而飞扬呢? 男:你像那些年轻人一样,对老者视而不见? 女:你像那些老者一样,对别人的帮助忘记道谢吗? 男:请欣赏小品《车厢里的故事》。 (小品《车厢里的故事》及即兴讨论) 男:哎,严盈,你发现没有? 女:发现什么? 男:现在的家长不光要自己的孩子品德好,还要他们全面发展呢! 女:是啊。
男:那你有什么特长吗? 女:有啊。 男:那你能给大家露一手吗? 女:当然可以! (笛子独奏《梁祝》) 男:其实,一个微笑,一声“您好”,一个“请”,一句“对不起”,一声“谢谢”就能使原本要堵塞的人流因此而畅通起来,更能使人们打开心灵的窗户,尽情地交流,互相地理解。
女:一个人是平凡的,微不足道的,但每个人都高举起文明旗帜的话,就能让文明的新风吹遍神州大地。请大家从每一个“小小的我”做起吧,因为社会就像是一片海洋,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汇聚成海洋的小小水滴。
男:请欣赏独唱《奔跑》。 (独唱《奔跑》) 男: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
女:唐诗宋词是文艺宝库中永远闪光的明珠。 男:请欣赏舞蹈《水调歌头》 (舞蹈《水调歌头》) 男: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女:是祖国的希望, 男:是含苞欲放的花朵, 女:是展翅欲飞的雏鹰。
合:是雨后的春笋。 男:请欣赏朗诵《春笋》。
(朗诵《春笋》) 女:同学们,有礼走遍天下,礼多人不怪。在这次主题队会活动中,同学们非常活跃,不仅熟悉礼仪内容,而且还能跟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了。
男: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懂礼仪、讲礼貌的好孩子,让文明礼貌之花在我们中队长盛不衰。
4.人生礼仪教案
生活礼仪教案设计 活动目的: 1、结合实际体验说礼仪的重要,掌握一般常用的文明语言及几点说话礼仪的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校园里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到处可闻文明语言,使文明礼仪教育见成效。
2、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 *** 的意识。 3、通过亲身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校园礼仪。
活动重点: 本次活动,提出希望,希望学生能把校园礼仪的一些规范应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区。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话题——说话礼仪: 文明礼仪教育之所以要从说话做起,是因为他是语言生命的基石,学习,生活,交往无不需要说话.就是说,不说话,或不会说话,或说不好说都要影响学习、生活、交往的质量,影响人生的价值。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正是文明礼貌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写照。
因此,南戴河小学非常重视文明礼貌语言的训练,把它当做文明礼仪教育的之一站。 二、讨论:话咋说更得体。
三、师生小结: 跟什么人说什么话 干什么事说什么话 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 最重要的是对话的前言后语,交际对象的文化素养和当时的社会时尚 四、介绍一般常用的文明语言及几点说话礼仪的技巧: 1、文明礼貌语言一般有: 问候语语:“老师好!”“爸爸好!” “爷爷你身体好吗?”等。 送别语:“老师再见!”“妈妈再见!”等。
请求语:“小静同学,这道数学题能教我一下吗?”“请把你的橡皮借我用一下,好吗?”等。 安慰语:“小弟弟,别哭,我带你找妈妈!”“奶奶,您放心,您的身体会好起来的!” 赞美语:“妈妈您真漂亮!”“王刚,你真厉害,真不愧是小作家。”
提醒语:“小飞,请你把你的苹果皮放进垃圾箱好吗?” 劝戒语:“洪丽,请你不要与她打架好吗?都是同学,有理总是可以讲清楚的。” 2、加法和减法: “遇物加钱”与“逢人减岁”,是言语交际中针对人们的普遍心理,采用的两种投其所好、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
加法——遇物加钱 遇物加钱是指在品评别人所购物品时,对其价格故意高估,从而使对方高兴,求得更好的心理相容。比如,甲买了一套样式挺不错的西服,乙知道市场行情,这种衣服两三百元完全可以买下。
于是乙在品评时说:“这套西服不错,恐怕得四五百元吧?”甲一听笑了,高兴地说:“老兄说错了,我220元就买下啦!”这里乙的说法就很有技巧性,在他不知道甲花了多少钱买下这套衣服的情况下故意说高衣服的价格,使对方产生成就感,当然也就使得对方高兴。 减法——逢人减岁 由于成年人普遍存在这种怕老心理,所以“逢人减岁”就成了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了。
这种技巧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保养有方等,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比如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四五十岁,这种“美丽的错误”,对方是不会认为你缺乏眼力,对你反感的,相反,他会对你产生好感,形成心理相容。
值得注意的是,“逢人减岁”这种 *** 只适用于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相反,对于幼儿、少年,用“逢人添岁”(年龄往大处说)的 *** 效果较好,因为他们有一种渴望成年的心理。 (一)摆正位置,端正态度 交谈包括两个问题,之一个是说什么的问题,即内容问题,语为心声,你不能信口雌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说,即形式问题,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听者而言,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一般而言,交谈有四忌。 (二)交谈的禁忌 1 忌打断对方 双方交谈时,上级可以打断下级,长辈可以打断晚辈,平等身份的人是没有权力打断对方谈话的。
万一你与对方同时开口说话,你应该说“您请”,让对方先说。 2 忌补充对方 有些人好为人师,总想显得知道得比对方多,比对方技高一筹。
出现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没有摆正位置,因为人们站在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譬如你说北京降温了,对方马上告诉你哈尔滨还下大雪了。
当然如果谈话双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时候适当补充对方的谈话也并无大碍,但是在谈判桌上绝不能互相补充。 3 忌纠正对方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虑同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未必一致。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地回答外,人际交往中的一般性问题不随便与对方论争是或不是,不要随便去判断,因为对或错是相对的,有些问题很难说清谁对谁错。
举例 美国人吃螃蟹习惯吃钳子,其余部分都不要,而中国人习惯吃黄吃膏,此时你就不能说“你真傻,吃螃蟹应该吃黄吃膏”。 在中国,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但在有些国家,如马其顿、保加利亚、尼泊尔,则正好相反,点头表示反对,摇头表示同意。
所以请大家记住一个社交的原则:从心理上接受别人。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职业背景不一样,考虑的问题也不相同,所谓做人必须宽容,不要把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随便强加于人。
4 忌质疑对方 对别人说的话不随便表示怀疑。所谓防人之心不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