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礼仪有哪些
你买几张金正昆 主讲 《涉外礼仪教程》
组成:10盘VCD 书1本
出版:北京大学音像出版
国际礼仪是指人们在国际交往中对外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惯用规则。在国际社会,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民风民俗、礼仪礼节和禁忌,因此国际交往中的礼仪活动要复杂得多,敏感的多。一个精心安排的欢迎仪式,能使来宾一踏入被访国就能产生良好的之一印象;一个圆满的欢送仪式,也能给来宾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反之,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到东道主与外宾的关系,甚至会影响到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因此,掌握好国际礼仪,适应中国改革开放的要求,是国人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涉外活动中应注意的场所礼规主要有:
2.国际礼仪都有什么
在涉外交往中应注意哪些礼节? ??尊重各国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不尊重客人,是更大的失礼。涉外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在接待中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各国来宾出现的问题。
例如, *** 教徒不吃猪肉,也忌谈猪,连猪革制品也要回避;有些佛教徒不吃荤;印度教徒把牛当“神”,绝不吃牛肉;吃抓饭的国家,如印度、马里、 *** 等国家,认为左手不清洁,不能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或用左手传递东西;天主教把“13”和“星期五”看做是不吉利的数字和日子;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摇头表示赞赏,点头表示不同意;罗马尼亚禁过堂风;埃及人忌讳针;伊朗人忌议论婴儿的眼睛;巴基斯坦人严格禁酒;尼泊尔等国在卫生间要备清水,便后冲水用;西萨摩亚男女都穿裙子;马里人以黑为美;有些非洲国家的男子对女子的尊称是“妈妈”,不管女子结婚与否,等等。如对这些风俗习惯不了解,就容易做出使对方感到失礼的事。
? ??尊重老人和妇女。在接待外宾时,要特别尊重照顾老人和妇女,这是一种美德。
行走时,请老人、妇女先行;乘车时,请老人、妇女先上;上、下电梯时,请老人、妇女在先。在用餐或宴会席上,如果邻座是老人或妇女,请老人、妇女先行入座。
进出大门主动帮老人、妇女开门、关门。如果想抽烟也要先征得邻座妇女的意见后再定,等等。
这些都应养成习惯。? ??遵守时间,讲究信用。
参加各种涉外活动,一定要按时到达,不能提前过多,更不能迟迟不到。如果不能赴约,必须事先通知对方。
如确实因某种原因迟到了,也要表示歉意。不遵守时间,无故失约,在国际上是失礼的行为。
? ??举止端庄,注意言行。不要作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
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忙奔跑。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
站立时,身子不要歪靠在墙上或柱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坐着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
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女同志不要叉开双腿。
??切勿随地吐痰,可吐在自己手帕里。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
? ??在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屎,搓泥垢,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嗝,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呵欠应用手帕掩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演出和进餐等场合不许抽烟。如妇女在座,应征得妇女同意。
不要边走路边抽烟,进入会客室、餐厅前,应把烟掐灭。 ??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必要时,嚼一点茶叶可冲淡蒜、葱味。
?? 62、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如何握手、拥抱和行礼?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最常见的礼节。西方人通常是在经人介绍与别人相识时才握手,若相识的对方是妇女、年长者、职位高者,则应尊重对方意愿,不主动伸手。
宾主之间,主人有向客人先伸手的义务,无论在机场或宾馆接待外宾,不管对方是男是女,主人都应先伸手。握手要有适当力度,太轻会使人感到冷淡,太重会使人觉得粗鲁。
男士与女士握手可轻些,不要握满全手,只握其手指部位即可。握手时男士应脱去手套,女士除遇地位高的人外,一般不用脱手套。
握手时切忌站在门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多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要交叉,可等别人握完再伸手。
? 拥抱?? 是欧美、中东及南美洲国家常见的熟人和朋友间的一种亲密礼节,有时与接吻礼同时进行。拥抱的 *** 是右手扶住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以“左—右—左”交替的方式进行。
一般礼节性的拥抱多用于同性别之间。 鞠躬礼??一般通行于日本、朝鲜、韩国等东方国家,欧美国家较少采用。
行鞠躬礼时需脱帽,呈立正姿势,两眼注视对方,上身前倾15度,而后恢复原状并致问候。? ??合十礼??盛行于信奉佛教的南亚、东南亚国家。
行礼时,两只手掌在胸前对合并微微上举,同时头微向前俯下。? ??在对外交往中,当对方以这种礼节致礼,我们也应以合十还礼,但要注意合十的同时不要点头。
??其他见面礼节??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形成了诸多具有浓厚地域及民族风格的见面礼俗:有西方国家通行的“脱帽礼”,有流行于波兰和法国上流社会的“吻手礼”,还有非洲国家的“吻脚礼”、“蛇环礼”等,对这些礼俗应有所了解,可减少一些场合中的误会。??。
3.各国常见礼仪有哪些
阿富汗人严守 *** 教规,十分注重礼节礼貌,见面礼为 *** 传统:用右手按住胸口,频频点头,并说:“安技嘎利贡”(意为“愿 *** *** 您”),以示尊敬对方。
阿富汗人和其他 *** 国家人民一样,多认为白色是泛 *** 颜色,象征自由与和平,绿色象征大自然,白色黑色象征 *** 教。阿富汗国旗中央写着“万物非主,唯有 *** , *** 就是 *** 的使者。
阿富汗人对 *** 教十分虔诚,在饮食习惯方面受 *** 教影响极深。普通阿富汗人日常以烤饼和蔬菜为主,主食为面食玉米面饼,口味较重,不怕油腻,食量较大,喜爱焖、煮、烤、炸烹制的菜肴。
阿富汗人好客,待客诚恳、热情,不管是否 *** 教徒,一视同仁。肉食品以牛、羊肉为主,忌食猪肉,不吃海味和鱼虾之类。
全羊款待贵宾为甚高的礼仪。 阿富汗人进餐时用右手抓饭。
当地用果汁制成的“雪耳碧”被视为最上等的饮料。 阿富汗人喜喝茶,当地更好的茶为“无籽葡萄茶”。
喜爱水果。遵循《古兰经》训戒不喝酒。
巴基斯坦人见面通常要先说一句“ *** *** ”,社交活动中所行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握手礼。巴基斯坦人与故旧久别重逢拥抱对方时,先将头靠左边拥抱一次,接着再向右边拥抱一次,最后还要再向左边拥抱一次。
巴基斯坦妇女与亲属见面时,除行拥抱礼以外,还要互吻对方的面颊和额头。巴基斯坦 *** 还会向熟人或来客行“按胸礼”:向对方躬身点头,口颂“ *** *** ”并用右手按住左胸,以此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人有用花环欢迎嘉宾的习俗。巴基斯坦的国花是茉莉花,原产于巴基斯坦,全国广为种植,也是交往中的更佳礼品。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人喜爱绿色、金色、银色和其它艳色,喜爱 *** 象征吉祥幸运的新月和星星。新月和星是该国国旗图案主体。
主食是面食和大米,如粗面烙饼和抓饭。副食主要为牛肉、羊肉、鸡肉和鸡蛋,豆制品。
烹调以煮、炸为主,有生食蔬菜之习。口味偏甜、辣,不喜过咸。
巴基斯坦人平日爱喝奶茶、牛奶和酸奶。在进餐往往以冰水佐餐。
巴基斯坦人用餐时喜欢用右手抓取食物。正规宴请则使用刀叉。
巴基斯坦人饮食禁忌为不吃猪肉、自死亡物、动物的血和非按教规宰 *** 之物,不吃母鸡、甲鱼、螃蟹、海狗、禾花雀,不吃鱼肚和海参。不饮用酒和含有酒精的一切饮料。
巴基斯坦人认为黑色象征着消极。“13”和“420”代表灾难与厄运。
巴基斯坦人往往星期五不办公。不欢迎的礼品有酒、猪皮或猪鬃制品、带有女性图片的书刊和雕塑,等 不丹族和尼泊尔族均属于喜玛拉亚山地民族,具有谦和温顺的民族性格,其风俗和礼仪与我国藏族相近,主要礼仪有:献哈达,磕头,馈赠,鞠躬以及敬酒敬茶。
不丹 不丹农村民间不少地方女子的地位高于男子。按照不丹民俗,婚后男方必须入赘女方家,由女儿照顾父母,因此,女儿继承大部分财产。
不丹有些村落,只要经丈夫同意,妻子甚至有同时再嫁他人的自由。 不丹人以大米、玉米、荞麦为主食,喜吃酥油、糌粑、辣椒。
不丹烹调异常辛辣,以辣椒为蔬菜,而非调料,任何菜肴均都加入大量干辣椒,喜欢生辣椒凉拌做沙拉。 不丹人也吃饺子。
不丹农村还保有淳朴好客传统:客人来访则全家人携酒到村口为客人洗尘,备米饭、炖肉款待。宴请客人时,主妇要站立一旁,为客人斟酒,客人离别时主家要执酒送到村外。
不丹不论男女或各阶层僧俗,几乎人人吃槟榔。 朝鲜 朝鲜人在公共场合非常注重礼仪。
与外人相见行鞠躬礼,并且同时问候对方“您好!”在行礼时,通常不准头戴帽子,手提物品。在一般情况下,主人要先向客人施礼,晚辈、下属要先向长辈、上级施礼。
对方也必须鞠躬还礼。 朝鲜人有着尊老、敬老的良好传统。
在朝鲜民间,晚辈在拜见长辈时,有时要行跪拜礼。 在日常交往中,朝鲜人习惯称乎职务、职称。
“金”、“李”、“朴”、“崔”、“郑”合称“朝鲜五大姓”。 朝鲜人日常活动一般都穿西装。
在节日和喜庆之时,他们则有穿着本民族服装的习惯。妇女通常都穿短袄、长裙。
男子的民族服装有袄、裤、坎肩、长袍,等等。历史上朝鲜人所穿的民族服装一向以白色为主。
故有“白衣民族”之称。朝鲜也因此被人称作“白衣之国”。
朝鲜主食是米面,其中米饭、打糕、冷面、饺子汤更受欢迎,是待客时的上佳之选。朝鲜菜肴大多偏辣、偏酸。
烹调忌油腻,不放糖、花椒等佐料,名声更大的朝鲜菜有泡菜、烤牛肉、人参鸡,等等。朝鲜人大都爱吃狗肉。
朝鲜人一般都爱喝酒,日常饮料则为凉白开水或清茶。朝鲜人主要的饮食禁忌是,不吃鸭子、羊肉或肥猪肉。
朝鲜人的餐具讲究冬用铜碗,夏用瓷碗。用餐的时候,讲究尊老的朝鲜人,一定要先给长辈盛饭,长辈先动筷子。
朝鲜人对金达莱花(即杜鹃花)有着特殊的感情,认为是其民族的化身,并且象征着繁荣昌盛,幸福永存,因此将她作为国花。对于木槿花,朝鲜人也极为昵爱,认为她象征着坚毅不屈。
因此,也有人说朝鲜的国花是木槿花。朝鲜人最欣赏的动物,是熊和虎。
前者,被视为其民族的祖先。后者,在民间则被当作山神。
过去,朝鲜人普遍崇拜太阳神,认为白色代表阳光,所以他们对白色厚爱。 朝鲜人很不。
4.国际上有哪些常用的见面礼节
(1)握手礼。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握手既是人们见面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鼓励的适当表达。
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2)鞠躬礼。
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外国友人见面时,行鞠躬礼表达致意是常见的礼节仪式。鞠躬礼分为15°、30°和45°的不同形式;度数越高向对方表达的敬意越深。
基本原则:在特定的群体中,应向身份更高、规格更高的长者行45°角鞠躬礼;身份次之行30°角鞠躬礼;身份对等行15°角鞠躬礼。 (3)拥抱礼。
两人正面站立,各自举起手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首先向左侧拥抱,然后向右侧拥抱,最后再向左侧拥抱。
(4)亲吻礼。长辈与晚辈亲吻的话,长辈吻晚辈的额头,而晚辈吻长辈的下颌。
同辈人或兄弟姐妹亲吻的话,只能相互贴一贴面颊。 (5)吻手礼。
吻手礼即男士亲吻女士的手背或手指。吻手礼的接受只限于已婚的女性。
男士以右手或双手轻轻抬起女士的右手,俯身弯腰用微闭的双唇,象征性去轻触一下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6)合十礼。
又称合掌礼。这种礼节通行于东亚和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或佛教信徒之间。
欧洲人非常注重礼仪,他们并不习惯与陌生人或初次交往的人行拥抱礼、接吻礼、面颊礼等,所以初次与他们见面,还是以握手礼为宜。
5.请问国际礼仪包括哪些
送礼的时候要注意对方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不同因素,使得世界各国、各民族各自有其禁忌,了解这些就可以了。
知识一、询问禁忌
在国外,每个人都有其隐私不让别人知道,在与之交往、接触时不要问其政治信仰、财产、婚姻、家庭情况,特别是不要问男人工资收入多少,妇女年龄多大,婚否等。甚至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都不能问。外国人认为这些纯属他个人的事情,无需别人知道。中国人遇到老年人常问:“您老高寿”?遇到年青人常问“多大了”?“结婚没有”?“你到哪里去”?“吃饭没有”?等诸如此类问题,并认为这是礼貌用语。但外国人认为这样问很粗鲁,他们不喜欢别人过问他们的个人生活。如果要问,也要说“我可以问你——好吗”?由对方决定是否告诉你。
知识二、行为禁忌
在泰国、印度和中东一些国家认为左手是不清洁的,是洗澡和上厕所用的,若用左手递送食物和礼品,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泰国人重视头部而轻视双脚,如果谁用手触摸泰国人不论大人还是小孩的头部都会认为是一种失礼的行为而引起 *** 。泰国人的脚是不能用以开门、指东西。泰国人睡觉时不能面向西方。泰国人死后用红笔将死者的名字写在棺材上,故泰国人通常不用红笔写字,更不能用红笔签名,红笔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 教国家妇女见面时不能握手,更不能拥抱、接吻。在外国人面前挖耳朵、挖鼻孔、搓泥垢、脱鞋纳凉都是不礼貌的行为。中国人的习惯是“摇头不算点头算”,但在保加利亚、斯里兰卡和印度等国,则恰好相反,而是“点头不算摇头算”。和尚不同妇女同乘一部电梯上下楼。
(一)基本要求
国际交往中的基本要求即基本礼仪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1、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长于外套,且放入裤内。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带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皮鞋应擦亮。不得在人前做不雅的小动作,如刷牙、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搔痒等等。 2、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略严肃些,因为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都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3、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对萍水相逢之人不要轻易开口,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随便与人攀谈也被视为有失体面。 4、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不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5、守约遵时。与人约会不能有失约,不能超时。失约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失信或失约有损自己的人格,是很丢面子的事情。
(二)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现在,我国正在提倡的礼貌用语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有其中八个字礼仪语言。
(三)尊重隐私
西方国家很尊重每个人的“隐私权”。所谓隐私权是指个人私生活不受他人干扰、窥视的权益。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规范。 1、尊重隐私,要坚持以个人为交往对象的礼仪原则。如:你给一家人中的某个人帮了忙或送了一份礼物,这行为本身也仅是对某个人而方才有意义,除受惠人会表示感谢,其他家人一般不会因此而致谢,这是很正常的。 2、尊重隐私,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空间与领域。一家人同住一栋房子里,各自的房间便是各个成员自己的天地,不敲门,不经允许,便不能突然闯入。拜访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办公室洽谈,都须预先约定。 3、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二不问婚否;三不问去向;四不问收入;五不问地址。
如果想了解某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礼仪,在百度一搜就出来了。
6.秘书从业经验职业素养指导之常见的国际礼仪有哪些
一、签字仪式 国家间通过谈判,就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某一领域内的相互关系达成协议,缔结条约、协定或公约时,一般都举行签字仪式。
签字人视文件的性质由缔约各方确定,有由国家领导人签的,也有由 *** 有关部门负责人签的,但双方签字人的身份应大体相当。 一国领导人访问他国,经双方商定发表联合公报(或联合声明),有时也举行签字仪式。
各国业务部门之间签订专业性协议,一般不举行这类签字仪式。 安排签字仪式,首先应做好文本的准备工作,有关单位应及早做好文本的定稿、翻译、校对、印刷、装订、盖火漆印等项工作,同时准备好签字用的文具、国旗等物品,与对方商定助签人员,并安排双方助签人员洽谈有关细节。
参加签字仪式的,基本上是双方参加会谈的全体人员。如一方要求让某些未参加会谈的人员出席,另一方应予同意,但双方人数更好大体相等。
不少国家为了对签订的协议表示重视,往往由更高或更多的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 我国举行的签字仪式,一般在签字厅内设置长方桌一张,作为签字桌。
桌面覆盖深绿色台呢,桌后放两把椅子,为双方签字人员的座位,主左客右。座前摆的是各自保存的文本,上端分别放置签字文具,中间摆一旗架,悬挂签字双方的国旗(见图一) 双方参加人员进入签字厅。
签字人员入座时,其他人员分主客各一方按身份顺序排列于各自的签字人员座位之后。 双方的助签人员分别站立在各自签字人员的外侧,协助翻揭文本,指明签字处。
在本国保存的文本上签毕后,由助签人员互相传递文本,相互握手。有时签字后,备有香槟酒,共同举杯庆贺。
各国举行的签字仪式的安排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安排的仪式设置两张方桌为签字桌,双方签字人员各坐一桌,双方的小国旗分别悬挂在各自的签字桌上,参加仪式的人员坐在签字桌的对面(图略)。
有的国家安排一张长方桌为签字桌,但双方参加仪式的人员坐在签字桌前方两旁,双方国旗挂在签字桌的后面(图略) 如有 三、四个国家缔结条约,其签字仪式大体如上所述,只是相应增添签字人员座位、签字用具和国旗等物。至于签订多边公约,通常仅设一个座位,一般由公约保存国代表先签字,然后由各国代表依一定次序轮流在公约上签字。
二、谒墓 许多国家首都建有已故领导人陵墓或无名英雄(革命烈士)纪念碑。谒墓、献花圈,是对被访国人民友好亲善的表示,也是对该国先烈的敬意。
所以各国领导人出国正式访问期间,都按各国习惯做法,往谒墓或向纪念碑献花圈。 各国安排的领导人谒墓(或向纪念原先献花圈)仪式大同小异。
一般的做法是,现场安排仪仗队、军乐队,并派高级官员陪同。仪式开始时,乐队奏乐,花圈由东道国礼兵(或谒墓者的随行人员)抬着走在前列,仪仗队分列两旁,向来宾致意,谒墓人随行于后。
搁置花圈时,谒墓人往往要上前扶一下,有的还整理一下花圈上的飘带。然后稍退几步,肃立默哀,绕陵墓(纪念碑)一周。
信仰宗教的谒墓人,有的还为死者祈祷。 我国领导人出国访问时,也往往按对方的习惯往谒陵墓或向无名英雄纪念碑献花圈。
前来我国访问的国宾和其他重要的外国宾客,根据其意愿,安排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或瞻仰毛主席遗容。 来访国宾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由我国驻来访国大使陪同。
花圈由来访代表团或来访国驻华使馆准备。献花圈仪式程序为: 国宾乘车抵达纪念碑前,由中国人民 *** 两名礼兵抬扶花圈走在前列。
国宾及其随行人员缓步走向纪念碑,军乐团奏乐。陆海空三军礼兵持枪向国宾致敬,国宾安放花圈后,军乐团奏致敬曲,全体肃立。
礼毕,绕纪念碑一周。 国际上,有时出于某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墓(碑)的政治背景等因素,而不参加这类活动。
所以在国外访问,如欲谒墓或向某纪念碑献花圈,应先将其政治历史背景了解清楚。 谒墓的整个过程充满庄严肃穆的气氛,参加仪式人员应穿着素色服装(有的国家要求着礼服),谒墓时应脱帽(军人若不脱帽应行举手礼)。
谒墓式和程序应事先扼要地通告对方。在国外往谒墓(碑)应事先向对方了解谒墓程序和其他习惯做法;花圈、飘带等物需早作准备,飘带上的题词要书写得恰当。
有些国家的陵墓建在寺院内,谒墓有其独特的宗教仪式,不信教者前往谒墓,对于宗教仪式中的一些动作,可不仿效,但应遵守对方的风俗习惯。 如进入 *** 寺要脱鞋,妇女需用头巾包住头发等等。
7.各个国家的礼仪有
日本人见面多以鞠躬为礼。
一般人们相互之间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礼,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弯腰更低、也最有礼貌的鞠躬称为“最敬礼”。男性鞠躬时,两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裤两侧;对对方表示恭敬时,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礼,女性尤其如此。
在国际交往中,日本人也习惯握手礼,尤其是年轻人或和欧美人接触较多的人,也开始有见面握手的习惯。 在日本,名片的使用相当广泛,特别是商人,初次见面时有互相交换名片的习惯。
名片交换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轻的一方先给对方,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一种礼节。递交名片时,要将名片正对着对方。
名片在日语中写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更多日本礼仪请见() 意大利 意大利人在路上见面一般是握手或简单打个招呼,称呼大学毕业生要加上他们通用的头衔。
进行商业会晤要提前安排,但不一定准时,因为在社会活动中,准时并不被认为是意大利人的美德。意大利人热情好客,如果你被人邀请,则不能拒绝,那样做是不礼貌的。
午餐在一天中是最丰盛的一餐,时间一般持续两三个小时,在意大利,互相赠送商务性礼物也是很普遍的。意大利人交谈的话题一般有足球、家庭事务、公司事务以及当地新闻等,避免谈美式足球和政治。
意大利饮食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以各种面食类如葱卷、馄饨、通心粉、炒饭等作为菜用,而不当粮食食用,吃著名的意大利通心粉的时候,千万不要用餐刀把通心粉割成小段食用。也不要用匙把粉送入口中。
最合理的 *** 是用叉子把通心粉卷成团再吃。 韩国 在韩国,长辈对晚辈可以称呼对方的名字,可不带其姓,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间可称对方为“先生”、“夫人”、“太太”、“女士”、“姐”等;对有身份的人可称对方为“先生”、“阁下”等,也可加上职衔,学衔,军衔等,如“总统先生”、“总统阁下”,韩国丈夫介绍自己的妻子时会说“我夫人”或“我太太”。
关系亲密的的朋友之间,往往在对方名字之后加上“兄弟”、“姐姐”、“妹妹”等称谓如“鸿哲兄弟”、“世宪兄弟”、“在赫兄弟”、“美延姐姐”、“美延妹妹 ”等。对男性也可称“君”,但往往同其姓名连称,如“郑溶君”、“尹鸿哲君”、“赵承远君”、“辛成列君”、“金相镇君”等。
对不相识的男性年长者可以称“阿炯吉”(即“大叔”或“大伯”),对不相识的女性年长者可以称为“阿妈妮”(即“大婶”、“大娘”)。 韩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韩国人在交往中十分重视所应具备的礼仪修养,按照传统,韩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维护自身利益的关系,而且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应当建立在一种 *** 和互相支援的传统基础之上,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爱和责任感十分强烈,是无法割断的。
家庭里的一家之长被视为权威所在,全家人都应该听从他的命令或遵照他的愿望行事。严格的命令必须服从,不得有违。
儿辈或孙辈违抗长辈的愿望被韩国人视为不可想象的事情。 每年阴历初一这一天,一家人举行例行的祭祖活动之后,所有成员要按年龄顺序向祖父母、父母、兄长、亲戚等跪着行礼;年轻人甚至要到村里去向长者们行礼以表示应有的尊敬,尽管他们之间非亲非故。
在家庭中,保持长幼尊卑的辈份之分,年轻的成员或者身份低的人不得在年长者或者身份高的人面前喝酒或吸烟,违背规矩者被视为缺乏教养的表现,尤其是在吸烟上可能招致严厉的谴责。子女外出,要向父母辞行;父母远行归来,子女要迎接行礼;遇有客人登门拜访,父母先向客人施礼,子女随后依龄随后依年龄大小向客人行鞠躬礼…… 韩国人的亲戚之间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间联系的纽带非常牢固,恪守将相互 *** 视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的庄重责任,这种关系往往超过个人利益或对对方利益的企盼,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得到亲属的帮助。
兄弟之间结婚后再不像过去那样居住在一起,但相互间有条件者均住得很近,交往密切,特别每逢婚礼,长者60或70寿辰、孩子的生日、传统节日等这样的特殊日子,相互总要尽量相聚在一起,氏族成员之间建有共同的钱库和产业,每年要在一起聚会一次,趁此机会共同商议例如维修祖先坟墓、氏族财产管理等这样大家关心的事务。韩国人初次见面,同姓者之间首先总是打听对方与自己是否同一个氏族,如果是同一个氏族,还要查阅家谱,搞清对方与自己关系的亲近程度,若对方辈份较高,往往会经常去拜访并用敬语称呼以表示尊重。
在韩国传统的社会里,年长者因其知识经验而受到尊重,年轻者必须自觉地在行为上以此为准。在公共 *** 、社交场合和宴会酒店上,谁应当首先向谁表示敬意,谁应当坐在哪个位置上,谁应当首先落座,谁应当首先向谁敬酒,人人自幼都知道这些规矩,不会弄乱,否则就会被视为粗俗和缺少家庭教育。
8.国际交往礼仪有哪些
现在,地球村咫尺天涯不再是美梦,国家与国家、国民与国民的交往日益,国际礼仪的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身为现代国民的你,难免会因出国之类的机会和外国人有所接触,所以当然也要懂得一些基本的国际礼仪。
男士与男士之间,最通常的见面礼,便是彼此热烈地握一下手,或是拍拍彼此的肩膀,表示欢迎之意。而中国的女性比较保守,不轻易与异性握手;再加上平日缺乏交际,心理上总是害怕错、闹笑话。在国际社会中,是不可裹足不前的,应鼓起勇气、态度大方、不要拘泥,当别人刻意地为你介绍一位朋友,不论是同性或是异性,你都应该主动伸出手,表示你的热诚。但要注意的是,和长辈同在时应待长辈伸出手后,你再伸出手。
当你被介绍给别人认识时,恰巧你正坐着,无论对方是谁,你都应该站起来,微笑行个点头礼。如果你被介绍了,却依然大模大样、闻风不动,那时你真是严重的失礼了。不过,这只是个原则,而不是必然的。当你有任何不方便之处,使你无法起身行礼,你都应该说出来,让对方了解,以便获取谅解。
虽然你年纪还轻,但是若有机会参加外国人的宴会,仍应穿礼服赴宴,式样尽量典雅,色调以高贵、稳重,能衬托个人的气质为原则,不需要刻意妆扮而以新奇取胜。有些女孩偏爱毛线衣,切记,宴会中是忌穿毛线衣。
和外国人交际时,如果你的外文能力不错,可以多和对方聊一聊轻松的话题,如果外文能力不佳,你仍可以用温和、亲切的态度,使对方感受到你的热诚,而不会让对方有被冷落的感觉。对于有关政治、宗教或较为敏感的话题更好避免,以免造成误会。
9.常用礼仪有哪几种
常用礼仪:
之一类是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礼仪、会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馈赠礼仪及探病礼仪。
第二类是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第三类是商务礼仪:包括会议礼仪、谈判礼仪 、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
其他还有公关礼仪、公务礼仪、家居礼仪和求职礼仪等等。
10.全世界礼仪有多少种
1.东方礼节
(1)作揖礼。作揖礼,即拱手礼,是华人中更流行的见面礼。行礼方式是起身站立,上身挺立,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自上而下,或者自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
作揖礼主要适用于过年时举行团拜活动,向和辈祝寿,向友人恭吉喜结婚、生子、晋升、乔迁,向亲朋好友表示无比感谢,以及与海外华人初次见面时表示久仰之意。
(2)鞠躬礼。行鞠躬礼悍,应脱帽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然后上身弯腰前倾。男士双手应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则应下垂搭放在腹前。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理程度就越大。
鞠躬[礼目前在国内主要适用于向长者表示敬重、向他人表示感谢、领奖或讲演之后、演员谢幕、举行婚礼或参加追悼会等活动。
鞠躬的次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惟有追悼活动才用三鞠躬,胡在喜庆的场合,鞠躬次数不可为三。
(3)合十礼。合十礼,亦称合掌礼,即双手十指相合为礼。具体做法是双掌十指在胸前相对合,五手掌并拢向上,掌尖与鼻尖基本持平,手掌向外侧倾斜,双腿立直站立,中身微欠,低头。可以口颂祝词或问候对方,亦可面含水量微笑。但不能在行礼是手舞足蹈,点头不止。
行止礼时,合十的双手举得越高,越体理了对对方的尊重,但原则上不可高于额头。
2.西方礼节
(1)拥抱礼。拥抱礼的动作要点是,两人面对面站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右腰后侧。首先各向对方左侧拥抱,然后各自向对方右侧拥抱,最后再一次向各对方左拥抱,一共拥抱3次。在普通场合行此礼,不必如此讲究,次数也不必要求如此严格。
在西方,特别是欧美国家,拥抱礼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在人们表示慰问、祝贺、欣喜、时,这种礼仪也十分常用。
(2)亲吻礼。亲吻礼,是一种西方国家常用的会面礼。有时,它会与拥抱同时采用,即双方会面时既拥抱,又亲吻。
在行礼悍,双方关系不同,亲吻的部位也会有所不同。长辈吻晚辈,应当吻额头;晚辈吻长辈,应当吻下颌或吻面颊;同辈之间,同性应该贴面颊,异性应当吻面颊。接吻仅限于夫妻与恋人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行亲吻时,非常忌讳发出亲吻的声音。如果将唾液弄到对方脸上,是非常尴尬的事情。
(3)吻手礼。正确的吻手礼是:男士行至已婚女士面前,首先垂首立正致意,然后以右手或双手捧起女士的右手,俯首用自己微闭的嘴唇,去象征性地轻吻一下其指背。
这种礼节,主要流行于欧美国家。其特点,决定了它宜在室内进行。吻手礼的受礼者,只能是女士,而且应是已婚女士。手腕及其能上能下部位,是行礼时的禁区。
3.东西方通用礼节
(1)点头礼。点头礼,也就是颌首礼。点头礼的做法是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同时面带笑容。注意不要反复点头不止,点头的幅度不宜过大。
点头礼适用的范围很广,如路遇熟人或与熟人、朋友在会场、剧院、歌厅、舞厅等不宜交谈之处见面,以及遇上多人而又无法一一问候之时,都可以点头致意。行点头礼时,更好搞下帽子,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2)举手礼。行举手礼的场合,与点头礼的场合大致相似,客观存在最适合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行举手礼的正确做法是右臂各前方伸直,右手掌心向着对方,其他四指并齐、拇指叉开,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下。不要将手上下摆动,也不要在手部摆动时用用背朝向对方。
(3)脱帽礼。戴着帽子的人,在进入他人居所,路遇熟人,与人交谈、握手,进入娱乐场所时或在升国旗、奏国歌的场合是,应自觉摘下帽子,并置于适当之处。女士在一般社交场合可以不脱帽子,不会被人认为是失礼行为。
见面的礼节,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不能生搬硬套。其实,作为重要的见面礼,握手的地位也不窗忽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