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婚礼接亲时有那些礼仪,寓意和表明的祝福
按照我国传统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新郎新娘应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婚礼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
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饭后,不要急于回家,应再陪父母聊一会儿,听听他们的教诲,然后再告辞回家。并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
传统中式礼仪
回门 回门金猪净重量最少要三十八斤,其他礼品还有:生菜、伊面、甘蔗、生果、酒等。
有部份家庭会要求回门猪要有「利」。
女家受起金猪后,要回头尾手脚给男家,寓意好头好尾。
现代中式礼仪
回门金猪会以乳猪代替,而礼品会以利是代替,连同果蓝一并送去女家。
虽以乳猪回门,同样要回头尾手脚给男家,礼尚往来省不了。
2.结婚时出亲对女方有什么意义
出亲包括拜祖宗、甩筷、进轿等程序,属于四川结婚民俗的礼仪。
1、由两位陪客(或由姑、嫂)将穿戴一新的新娘从闺房里扶进堂屋,新娘按照知客司点名的程序,先拜神、后拜人,对三亲六戚从更高长辈到平辈兄弟姐妹--边哭边拜,受拜者要给喜钱。
意义:古代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差不多,就是敬告天地鬼神,求得 *** 。尊重长辈亲属,讨个吉利,求得祝福。
2、拜毕转身要接十二双筷子,过堂屋门坎时,前甩六双由爹妈拣,后甩六双由哥嫂弟妹拣。由亲哥哥、表哥等四人起轿,在院坝周围走一圈,然后交与轿夫。
意义:接筷子,意味“送上筷子快生子,新郎喜接新娘来”。
鄂西土家族的婚俗哭婚也扔筷子的习俗:“一支火把亮堂堂,一把筷子十二双。冤家出门鸟飞散,筷子撒落在地上。哥哥捡到把福享,弟弟捡到压书箱,妹妹捡到配鸾凤,表姐表妹拾到嗒,又是笑来又是唱,一生一世都吉祥。”
3、此时,新娘结束最后一则上轿的哭词,押礼先生说几句简短的启程礼话,女方亲友相送一程。
3.结婚双方的礼节
结婚礼仪 婚礼,无论在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
但对其的认识则古今大不一样。 古人认为,家族和 *** 的延续,是做晚辈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阴阳、产生子嗣的婚姻之礼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婚礼和婚姻制度有密切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文明教化程度。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祖先和世界各民族一样,在原始时期经历过乱婚、群婚的阶段,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则基本采取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
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概略而言,我国传统婚礼大约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个阶段。 婚前礼是在婚姻筹划、准备阶段所举行的一些仪节。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在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礼的一切仪节,包括从择偶至筹备正式婚礼的一系列环节,几乎都由父母双方的家长包办,真正婚姻的当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
又因为男子的社会地位比女子尊贵,因此,求婚也多以男方为主动。男方家长想为儿子娶亲使,先请媒使向女家提亲(称“下达”),如果女家接受了这门亲事,就开始进行纳采、问名等一系列仪节。
纳采: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之一步。 在双方约定进行“纳采”礼的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只活雁作为贽见礼物(最初用活雁作为贽礼,即取雁为候鸟,秋南飞而春北归,来去有时,从无失信来作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取雁飞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须长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后来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来到女家大门外,对女家摈者(辅助行礼的人)说:“您家主人非常盛情,赏给某某(婿名)一个妻子,某某(婿父或兄)根据祖先遗下的规定,让我来向您家主人请求举行选择贵府姐的仪节。” 女家主人得到通报后亲出大门迎接,宾主互作一揖让之后,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达前来行纳采礼节的意思。
主人答礼,收下活雁并谦让一番。媒使见婚事得到女方家长的正式应允,就告辞回去复命了。
催妆 送妆 铺房:这三项仪节在先秦文献中未见记载,是后代在婚礼的演变中发展出来的。 催妆,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
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送妆,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
嫁妆往往用箱笼装着,也有人家为炫耀陪嫁,将嫁妆用方桌一一铺开,排成一个纵队浩浩荡荡地送至男家。嫁妆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饰、衣服、绸缎、文房四宝及金银器皿等,还有以田地房屋、店铺、当铺作为陪嫁的。
浙江一带,嫁妆中有一种叫做“子孙桶”的(大桶上有一大盖,为新娘生育时用),桶中盛有红蛋、喜果、谓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绍兴一带,还有送“女儿酒”作为嫁妆的,即在女儿满月或数岁后,即酿酒数坛埋入地下,待女儿出嫁之日,取出作为嫁妆礼品送至男家。
铺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房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宋代,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铺设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并且备礼前来暖房。
然后以亲信妇人或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人。铺房人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
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亲迎: 是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节,也是古今婚礼中最为繁缛隆重的仪节。
椐《仪礼.士婚礼》记载,结婚那天傍晚,新娘穿上结婚礼服——系有浅红色花边的纯衣(丝质衣服),头上戴着“次”(编好的假发套),向南站在房中,身右站着保姆,新娘的女随从则披着白黑色相间的外衣,站在后面。 当新郎穿着礼服,带领着墨车(新郎坐车)、彩车(新娘坐车,设有帏帘)、从车、仆人等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大门外时,女家主人亲自出来迎接,经过一番揖让,双方来到堂上,新郎向岳父行过稽礼(古代跪拜礼中最重的一种,需磕头至地多时)的大礼之后,新娘就从房里走到东阶上她父亲跟前,父亲告诫她道:“今后要时刻小心、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公公婆婆的意愿。”
同时,将一件衣服给她,作为告诫的证物。接着,新娘再来到西阶上她母亲跟前,母亲给她在腰间系上一条带子,并接上佩巾,然后告诫她道:“勤勉、恭敬,好好完成你公公婆婆吩咐你的家务。”
随后,新娘随新郎下堂来到大门口,新娘披上御尘的外套登上彩车,并从新郎手中接过驾车的带子。于是,新郎驾着彩车往前走,在车轮转了3周后,新郎将车子交给驾车的,自己则乘坐墨车先走,因他还要到自己家门前迎候新娘。
亲迎流传到后世,多以花轿、喜车、彩船等迎娶新娘,新娘的结婚礼服多为绣有龙凤图案和彩饰的凤衣凤冠,垂下丝穗以遮面,。
4.结婚礼仪有哪些
新郎新娘在婚礼上的礼仪 新郎,新娘是婚礼上理所当然的主角,是来宾们目光的焦点,整个婚礼是否能够顺利,圆满地完成,取决于客人对新郎,新娘的印象,因此新郎,新娘在婚礼上的礼节是否周全、适当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仪表着装:新婚喜庆,新郎、新娘要格外注意仪表,可适当化妆,作好发型,保持容光焕发。
新郎一般穿西装系领带,新娘一般穿婚纱,并适当佩带项链,耳环等饰物,但不可多,以免俗气。迎宾等客:新郎、新娘应手持鲜花双双立于大门口迎接客人,不可来回走动;客人到来时应热情地表示欢迎和感谢,并适时地把客人介绍给家中的长辈或其他来宾,然后依长辈或辈份按次序让座,对于客人此时送上的红包,不论礼轻礼重,新郎、新娘都要一视同仁地致以谢意。
敬烟、敬茶时要用双手送上,并为吸烟的长辈或平辈客人点火。谈话说笑:与长辈交谈要诚恳谦逊,不可高谈阔论,信口开河;与平辈讲话要热情礼貌,注意谦恭;不可无休止地纵声大笑,或沉默寡言;对晚辈要热情友好。
坐立行走:不可歪歪斜斜地坐在沙发上,更不要高跷二郎腿,站立讲话时,要腰板挺直,不要全身抖动或前后左右经常挪动;行走时不要慢慢吞吞,状似散步,但也不要跑来跑去。可快步疾走,但要注意走姿和节奏。
相互配合: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双出双入,更好不要分开单独行动,并且在相互配合方面,应注意礼节,例如:应相互向对方介绍各自的长辈或平辈亲戚,朋友;相伴而行时,双方不要离得太远,但也不要过于亲昵;如有宾客取闹,应相互为对方解围,入座时,应让新娘先坐。婚宴开始:新郎、新娘要按主次,依次到客席向各位客人敬酒,敬酒时要亲手为客人将酒杯倒满并双手为客人端起,但不要一律强求客人一饮而尽,等客人放下酒杯后,新郎、新娘要说声“谢谢”,并再次为客人将酒杯添满,方可再向下一位客人敬酒。
新郎、新娘在婚礼宴席上应多照顾客人,让亲朋好友吃好喝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不要自己大吃大喝,甚至饮酒过度,当场醉倒,那就过于失礼,对于客人敬酒,即使酒量有限,也要略加表示,至少要举起酒杯向客人致以谢意,并说明不能多喝的理由。
婚宴结束:客人离去时,新郎、新娘要双双立于门口,一一同客人握手再见,并说些“谢谢光临”、“请慢走”之类的话。结 婚 --典 礼 仪 式:(对新郎新娘、音响师、摄影师、录像师、鞭炮手、献花人、结婚证书、信物、交杯酒具做好安排;主婚人、证婚人、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亲友和嘉宾代表,佩戴喜花,到婚礼主席台上就座) (1)、结婚庆典开始,奏乐,鸣放鞭炮;(2)、向新郎新娘献花;(3)、证婚人为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并作证婚讲话;(新郎新娘向证婚人鞠躬,证婚人向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 (4)、举行拜堂仪式:(一拜高堂;二拜来宾; 三夫妻对拜) (5)、交换信物;(6)、喝交杯酒;(7)、致贺词、答谢词 :主婚人(新娘父母)作主婚讲话;致贺词: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双方亲友代表、来宾代表讲话;主婚人(新郎父母)作主婚讲话并致答谢词;新郎新娘讲话;(8)、闹花堂。
举行喜宴 结婚庆典仪式结束,喜庆宴会开始。新亲专有新亲席,新亲席摆在正位。
此时新亲上开账礼。席间,乐队演奏,宾朋献歌助兴,厨师给新亲加菜,新亲赏厨师。
喜宴进行期间,新郎新娘在主持人和伴郎伴娘陪同下给宾客敬酒、点烟。敬酒时,新郎新娘按长幼顺序先给新亲席敬酒,点烟。
给其他宾客敬酒时, *** 宾较多,主持人则要求每桌各选一、二个代表,由新郎新娘敬酒、点烟。新亲和宾客散席后,男方家人在饭店门口送客。
吃团圆饭 宾客走后,新郎一家人团团围住,新娘给公婆敬酒,男方一家人吃团圆饭。晚上,洞房里要把从新娘娘家带回的喜蜡点燃,大葱摆上。
新郎新娘要吃饺子和面条。饺子叫子孙饺子、面条叫长寿面(也有叫宽心面的)。
然后开始闹洞房。闹洞房传统习俗是由新郎的嫂子、婶子等人给新人铺被褥,同时往新郎新娘床上扔枣、栗子(意为早生贵子),扔花生(意为姑娘儿子插花生),还有扔大豆(意为孩子多、象金豆),扔木墩(意为孩子长得结实)。
现在,新婚之夜,青年人嬉戏新郎新娘节目很多,而且花样翻新,妙趣横生。往往闹到深夜,直到新郎新娘再三告饶为止。
婚 礼 注 意 事 项:1、迎亲人员和迎亲车辆,去时为单数,返回时迎送亲人员和迎送亲车辆为双数(意在成双成对),到女方家和返回新房时,行车往里拐(意在不往外去)、不走重复路线(意在结婚值此一次)。2、四彩礼挂红包装,斧子、秤砣用红布包好。
3、新郎新娘互扎红腰带时切忌不打结(意在夫妻感情和顺,不结疙瘩)。4、典礼前,新郎新娘下喜车后喜车花立即拆除(意在结婚坐喜车就这一次)。
5、喜蜡要对灭不要吹灭(意在一生到老,生生死死都在一起,不被吹散)。6、新娘抓福时尽量多抓,但不要抓净(意在把福根给留下)。
7、喜车返回遇喜车、过路口或过桥时,新娘对窗外飞红手帕(意在喜上加喜)。8、新房附近井盖用红纸遮盖(意在把井盖上了,不能掉井里)。
婚礼的重中之重,在于其具体程序是否得当。
5.在农村婚礼的习俗是怎么亲
在农村你有意中人的话,先请个媒人到女方家中去提亲,(当然要带党礼品)如果女方的姑娘和他的父母没有异议的话(当然前提是你们认识和相互喜欢,如果只是你喜欢对方的话,媒人就多跑两次了)姑娘家如果把礼品收下了,到第二次媒人再到姑娘家就提定亲事了,女方答应了的话,媒人就落实女方来男方多少人(主要女方的亲戚和朋友)还有姑娘需要多少套衣服以及其它的都落实到位后,由男方选择吉日举行订婚仪式,(实际也就是认一下亲)当然要热闹一方了,并且女方来的人,每人都有一份小礼(也可以每人送点红包,金额20-50元不等)姑娘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最起码从头到脚的每人一套衣服,本次仪式结束了,你们就是亲戚了,在男女双方有事(不管红白喜事的都应相互来往了),再就是媒人去女方提结婚的事了,女方同意了的话,就落实彩礼多少(有人家要的,也有人家不要的)和衣服几套\\金银手饰以及其它的一些食物(肉\\鱼\\盐\\米\\以及其它用品)也可折成现金,(彩礼必须在结婚前一段时间让媒人送达女方,好让女方做准备)但在结婚的前一天在媒人的带领下把姑娘要的衣服和姑娘父母的衣服以及四样水礼(肉\\鱼\\盐\\连根\\粉丝)一并送到姑娘家,到第二天就接新娘了,举行结婚仪式,好好的又热闹一翻。
6.老式嫁女发亲典礼四言八句
在很多地方,婚礼特别热闹,尤其是婚礼上的即兴顺口溜,也叫做““四言八句”,既体现了说的人的诙谐幽默,也蕴含了对新人的美好祝福。如果谁能说上很多又诙谐又幽默的段子,一定会大受欢迎。 这些“四言八句”,内容雅俗共赏、荤素掺差,为婚礼助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嫁女发亲典礼四言八句有:
1、新娘子进新府,我在这里把门堵,要想进得此门来,香烟红包拿过来。
2、新郎是天上一条龙,新娘是地下花一丛,哥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浇花花不红。
3、忙忙走是走忙忙,快步来到喜华堂,来到堂前打一望,鸾凤和鸣贴门上,堂内堂外喜洋洋。
4、喜洋洋是闹洋洋,大红灯笼挂两旁,四方桌子摆中央,外甥今日当新郎,当新郎啊拜高堂。
5、新郎新娘,进了洞房,新娘裤裆,有只山羊,羊挠痒痒,新郎捉羊,没有捉到,湿了裤裆。
6、我拿银花戴新郎,手持银花插头冠,子孙后代做高官,手持红绫批身上,子孙后代生得旺,家发如同涨大水,人发犹如笋子生。
7、洞房花烛夜不长,隔壁听到叮咚响,你们问他做么事,夫妻二人摆战场。炮是炮,枪是枪,你说短来我说长,一夜不睡到天亮。
8、一对笣箩四角方,抬来主家堂中央。香烛纸烛桌上放,敬供主家大吉昌。一对红烛红彤彤,捧在手中一对红。红烛拿来做哪样,我拿红烛敬祖宗。
扩展资料:
端盘子送汤或送面:
小小花碗圆又圆 里面装的甜又甜, 新郎官喝了这甜又甜 发家致富赚大钱 新姑娘喝了这甜又甜 幸福美满万万年 新婚夫妇要想喝这甜又甜 十包烟来十包钱 少一毛来也不缘; 富贵鸡来富贵面 我从上海到武汉 一路我坐飞机来乘轮船 光是路费十几万 新娘子吃了我这富贵面 早生贵子中状元 新郎官吃了我这富贵面 年年都赚几百万 新婚夫妇要想吃这面 必须十条烟来十万钱 少一毫毛不能谈
婚床:
新床方方,放在中央,祝福新人,幸福吉祥。 一个床四个脚,生个儿子上大学。 小小牙床衬子稠 牙床里面睡两牛,三更半夜牛打架 恩啊恩啊到一头 一进洞房喜洋洋 新郎新娘睡新床,伸手放下红绫帐 一觉睡到大天亮。 新娘子进新府,我在这里把门堵,要想进得此门来,香烟红包拿过来。
7.结婚的礼仪规矩
一、婚礼的前期准备(婚前礼)1.嫁妆、聘礼、婚服的准备(即纳征)。
男方需向女方送聘礼,女方接受聘礼。接着女方便要开始准备嫁妆。
最主要的嫁妆为缝被子,必须找儿女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缝制,缝新被子须用红线缝,不能用黑线,更不能用白线。缝制的时间须在农历的9月,不能在10月。
忌寡妇或与新娘属相不合的人缝被子,以免给新娘带来厄运。新娘所穿的婚服,都应该是全新的,如果陈旧,新人便有不贞之嫌。
此外,婚服忌讳单的,棉的更好。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气。
2.婚房的准备及禁忌。婚房布置在古代礼节中称为“铺房”,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收拾,并备礼前来暖房。
既为洞房,风水非常重要,不懂风水仅凭自己喜欢,容易给以后的婚姻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婚房布置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⑴洞房更好选择在光线明朗,空气流通的地方。
⑵洞房颜色不要五花十色,这样做容易发生婚外情。⑶洞房的窗台勿挂风铃,容易使新娘神经衰弱,头晕心烦。
⑷洞房不可跨在屋内外之横墙下,夫妻易发生口角。⑸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
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二、婚礼进行中的仪式礼节(正婚礼)1.迎亲时的礼节禁忌(即亲迎)男方按照当初双方商定好的“请期”时间去迎亲。
“迎亲”的人数忌双数,女方送嫁的人数要逢双。这样表示男家“单”去“双”回,添丁添口,女方双数表示“双双对对”,寓意着白头偕老。
如若在迎亲途中遇到另一迎亲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互换事先预备好的花朵来化解。2.新娘的礼节禁忌新娘离家时要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样旺娘家的财运。
出嫁当日新娘忌吃夫家的饭,俗云“食郎饭,打郎声”,意喻以后在婆家受委屈只能忍气吞声,言听计从,为避免,所以当日只须吃菜而不吃饭。另外新娘出大门时忌双脚踏地,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入男家大门时也不能踩踏门槛,触犯了其中任何一条都容易给娘家和夫家带来不好的运气。
3.新郎的礼节禁忌准新郎在新婚前夜忌睡空床,可以找未成年的男童来“压床”,这样可以早生贵子;新郎家中迎亲时,需吹吹打打,燃放鞭炮,热热闹闹的让新娘进门,忌冷清,且头挂鞭炮忌“头数”太少,如果新娘还没等进夫家门,鞭炮断了声,造成场面冷清,如同办丧事,意头不好。民间还认为鞭炮是“崩崩邪气”,越是大喜的日子,恶鬼越会来捣乱,必须及时的把它赶跑。
4.其他观礼人的禁忌贺婚是人之常情,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凑份子”是理所应当的。主家需准备记账本,记好“份子钱”等到将来人家办喜事的时候也要“凑份子”且数额要多于对方当初送来的礼额。
当新娘步入男家时,翁姑二人以及孕妇和守孝之人要做回避,以防相冲。同时孤寡、再婚妇女、穿白衣服者忌进入洞房,属不详之兆。
结婚当天,若是碰到闷三:完婚后的习俗禁忌(婚后礼)1.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须在当天日落前赶回夫家。
若是遇到特殊情况,赶不回来,在女方家留宿,夫妻也要分开睡,以免冲撞了娘家人给女方家带来晦气。2.新婚四个月内,忌新人在外面过夜。
禁止参加任何的婚礼丧事。忌用新娘的镜子照别人,因新娘的喜气比较重,用镜子照别人,会让新娘的福分流失。
古代婚姻讲究的六礼,实际上相当于现代的婚姻法,和现代一样都是出于对婚姻的重视所制定的行为规范。虽然“六礼”大部分深受中国古代的封建迷信思想,但是换个角度,也有它所积极的一面。
比如:男女双方在婚配前不能单独相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虽说在现代屡遭非议,但在以前,却避免了男女因婚配年龄较早造成的无知与轻率,有利于婚姻的稳定长久。每个地方还有不同的习俗的,像温州这边关于聘礼来回的礼数比较多,尤其各方面要体现一个面子,红包和喜糖各方面都要顾及。
婚 礼 注 意 事 项:1、迎亲人员和迎亲车辆,去时为单数,返回时迎送亲人员和迎送亲车辆为双数(意在成双成对),到女方家和返回新房时,行车往里拐(意在不往外去)、不走重复路线(意在结婚值此一次)。2、四彩礼挂红包装,斧子、秤砣用红布包好。
3、新郎新娘互扎红腰带时切忌不打结(意在夫妻感情和顺,不结疙瘩)。4、典礼前,新郎新娘下喜车后喜车花立即拆除(意在结婚坐喜车就这一次)。
5、喜蜡要对灭不要吹灭(意在一生到老,生生死死都在一起,不被吹散)。6、新娘抓福时尽量多抓,但不要抓净(意在把福根给留下)。
7、喜车返回遇喜车、过路口或过桥时,新娘对窗外飞红手帕(意在喜上加喜)。8、新房附近井盖用红纸遮盖(意在把井盖上了,不能掉井里)。
8.结婚一般有哪些礼节
亲,礼节视 地区不同而不同,各地由各地的风俗和习惯,这个请去问问老一辈的人,他们更懂,像城里,理解相对少些,农村可能就每个地方有很大不同了,我门那里的礼节,我基本都了解了,下面的,是资料上的一些基本各地相同的一些注意事项,亲可以看看 满意请采纳,有问题请追问,谢谢
一、举行婚礼前需要准备:.
之一 嫁妆、聘礼、婚服的准备
男方需向女方送聘礼,女方接受聘礼。接着女方便要开始准备嫁妆。最主要的嫁妆为缝被子,必须找儿女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缝制,缝新被子须用红线缝,不能用黑线,更不能用白线。缝制的时间须在农历的9月,不能在10月。忌寡妇或与新娘属相不合的人缝被子,以免给新娘带来厄运。新娘所穿的婚服,都应该是全新的,如果陈旧,新人便有不贞之嫌。此外,婚服忌讳单的,棉的更好。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气。
第二 .婚房的准备及禁忌。
婚房布置在古代礼节中称为“铺房”,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收拾,并备礼前来暖房。既为洞房,风水非常重要,不懂风水仅凭自己喜欢,容易给以后的婚姻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婚房布置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⑴洞房更好选择在光线明朗,空气流通的地方。⑵洞房颜色不要五花十色,这样做容易发生婚外情。⑶洞房的窗台勿挂风铃,容易使新娘神经衰弱,头晕心烦。⑷洞房不可跨在屋内外之横墙下,夫妻易发生口角。⑸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二、婚礼进行中的仪式礼节
之一 迎亲时的礼节禁忌
男方按照当初双方商定好的“请期”时间去迎亲。“迎亲”的人数忌双数,女方送嫁的人数要逢双。这样表示男家“单”去“双”回,添丁添口,女方双数表示“双双对对”,寓意着白头偕老。如若在迎亲途中遇到另一迎亲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互换事先预备好的花朵来化解。
2.新娘的礼节禁忌
新娘离家时要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样旺娘家的财运。出嫁当日新新娘忌吃夫家的饭,俗云“食郎饭,打郎声”,意喻以后在婆家受委屈只能忍气吞声,言听计从,为避免,所以当日只须吃菜而不吃饭。另外新娘出大门时忌双脚踏地,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入男家大门时也不能踩踏门槛,触犯了其中任何一条都容易给娘家和夫家带来不好的运气。
3.新郎的礼节禁忌
准新郎在新婚前夜忌睡空床,可以找未成年的男童来“压床”,这样可以早生贵子;新郎家中迎亲时,需吹吹打打,燃放鞭炮,热热闹闹的让新娘进门,忌冷清,且头挂鞭炮忌“头数”太少,如果新娘还没等进夫家门,鞭炮断了声,造成场面冷清,如同办丧事,意头不好。民间还认为鞭炮是“崩崩邪气”,越是大喜的日子,恶鬼越会来捣乱,必须及时的把它赶跑。
4.其他观礼人的禁忌
贺婚是人之常情,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凑份子”是理所应当的。主家需准备记账本,记好“份子钱”等到将来人家办喜事的时候也要“凑份子”且数额要多于对方当初送来的礼额。当新娘步入男家时,翁姑二人以及孕妇和守孝之人要做回避,以防相冲。同时孤寡、再婚妇女、穿白衣服者忌进入洞房,属不详之兆。结婚当天,若是碰到闷
三:完婚后的习俗禁忌
1.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
“回门”须在当天日落前赶回夫家。若是遇到特殊情况,赶不回来,在女方家留宿,夫妻也要分开睡,以免冲撞了娘家人给女方家带来晦气。
2.新婚四个月内,忌新人在外面过夜。
禁止参加任何的婚礼丧事。忌用新娘的镜子照别人,因新娘的喜气比较重,用镜子照别人,会让新娘的福分流失。
其实还可以找婚庆公司,包揽了,自己省心,也不用记这么多,另外,上面说的,很多规矩,其实在现在这个社会,早就变得无影无踪了,所以,具体的理解,还是要分地方。满意请采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