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桌上的礼仪大全
酒桌上的礼仪包括落座、斟酒、敬酒、碰杯和品酒等。
1、落座 餐桌上的举止是一个人修养与教养的综合体现,席间举止应得体端正,忌躺坐在餐椅上及双肘架在餐桌上。2、斟酒 人们在为客人斟酒的同时,常说“满上满上”。
这个满不是满得溢出来,而是指满杯中的八成就行了。主人在给客人斟酒时,客人要把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块,轻轻在桌上叩几下,表示感谢主人的斟酒,即“叩指礼”。
如在座的有年长者,或有长辈、远道来的客人或职务较高的同志,即使自己不饮酒,也要先给长辈斟酒,以示敬意。3、敬酒 需要适可而止,善意、敬意表达到便可;忌成心灌醉或恶作剧的行为。
敬酒时,上身挺直,双腿站稳,以双手举起酒杯,待对方饮酒时,再跟着饮,敬酒的态度要热情而大方。在规模盛大的宴会上,主人将依次到各桌上敬酒,而每一桌可派遣一位代表到主人的餐桌上去回敬一杯。
对于虔诚的 *** 不允许敬酒,甚至不能上酒。因为 *** 饮酒是违背教规的。
不应当在餐桌上摆放一大堆酒瓶。4、碰杯 席上喝酒讲究碰杯,要碰杯就必须把杯中的酒喝干,一口气喝下去,还要倒过来让旁人看自己杯干。
在酒席上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无三不成礼”意思是喝酒一个 *** ,必须是在三杯以上,所谓“酒过三巡”也是这个意思。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当主人敬酒时,客人要恭敬地用手指沾杯中酒向天空或前后左右弹三次,以示敬重。
在祭天地、祭鬼神时,沾酒弹三次就更普遍了。5、品酒 会饮酒的人饮酒前应有礼貌地品一下酒,可先欣赏一下酒的色彩闻一闻酒香,继而轻啜一口,慢慢品味。
不要为显示自己的海量一饮而尽,也不必矫揉造作地在举杯时跷起小手指,以显示自以为是的优雅举止。忌一边饮酒,一边吸烟。
扩展资料:酒桌上喝些酒无大碍,但是这些坏习惯可要不得!1、比酒量(比的可能是肝损伤) 酒桌有酒桌礼仪,朋友敬酒就要喝,如果不喝,礼仪上会说不过去,不过,礼仪性喝酒并不代表要比酒量,酒量好也并不能说明什么,相反,长期大量饮酒对肝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北京佑安医院肝病内科主任医师赵国庆说:“一个成人每天喝半斤以上的高度酒,连续喝一周就有可能喝出急性酒精性肝炎;如果男人每天摄入酒精40~60克,女人每天摄入20~40克,30年后就有可能会成为肝硬化。”
“酒精在体内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其代谢产物及它所造成的肝细胞代谢紊乱是引起酒精性肝损伤的主因。大剂量酒精对大脑的损害也比较严重,常常会造成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减弱等,这就是为什么法律上不允许酒驾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北京回龙观医院物质依赖中心副主任医师杨可冰说。2、讲大话(讲的是大脑皮层的兴奋) 有时候,酒桌上喝酒喝多了就变得什么大话都敢说、什么大话都敢承诺,其实,往往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讲大话的人非但不能赢来别人的信任,反而会在别人心中留下不靠谱的印象。
酒后讲大话与中枢神经受到酒精 *** 有关,杨可冰副主任说:“俗话说,喝酒有四步,开始喝酒是好言好语,喝得多一点是豪言壮语,再喝得多一点是胡言乱语,最后就是不言不语。这是因为酒精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的,当酒精让大脑皮层兴奋起来了,人就会变得有很多话要说;当兴奋到一定程度,中枢神经受到了抑制,人就开始胡言乱语、讲大话。
有人将喝酒讲大话当成解压方式,偶尔一两次是允许的,但是如果经常性、习惯性地采取这种方式就不正常了,很有可能会出现酒精滥用、酒精依赖的病症,这都是需要到医院治疗的。”3、吃得少(伤的是肝与胃黏膜) 在酒桌上一喝起酒常常会忘了吃饭、吃菜,这样一来,大多数人就会变成空腹喝酒,这不仅会让人更容易喝醉,还会对人的肝脏和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空腹喝酒时,血液吸收酒精的速度会变快,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更容易达到一定值,所以更容易喝醉。”赵国庆主任说,“吃入人体内的食物含有蛋白质、脂肪、纤维等,这些物质会对胃黏膜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如果空腹喝酒,酒精会直接 *** 胃壁、损伤胃黏膜,进而导致胃炎、胃部疼痛等不适。
另外,空腹喝酒还会加快肝脏对酒精吸收的速度,肝脏处理酒精代谢的时间会变短,被酒精损伤的程度就变大了。” 参考资料:人民健康网-上酒桌三个习惯最伤身。
2.待客礼仪有哪些
⑴在接待中要善于得体地与客人交谈。交谈时注意交谈的礼仪,态度要诚恳,不要频频看表,不要显出厌倦或不耐烦的样子。有客人在场,夫妻双方意见不一致时,丈夫应尊重妻子的意见,孩子不听话也要等客人走后再说。总之,在客人来访的整个过程中要使客人感到主人家里是一个和睦、温馨、文明,有修养的家庭。
⑵在家庭接待过程中,一般应将更佳的位置让给客人坐,我们通常称为“上座”。居室中的上座一般是,比较舒适的座位,较高一些的座位,靠右边的座位,面对正门的座位。客人一旦落座,就不再劝其换座。来客若是亲朋挚友,可以不拘礼节,随便一些反而显得比较亲密;来客若是师长、领导,则应注意礼节,不可轻率、随便。
⑶请客人落座后马上敬茶,可事先请教客人的喜好是茶、咖啡,还是其他饮料。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然后再奉茶。敬茶时注意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了。同时有两位以上客人,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茶盘底部,右手扶茶盘的外缘,还要按辈分或地位奉茶。一般先敬年龄长者,地位高者。如是点心则放到客人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倒茶水时要注意茶倒七分满,上茶时应向在座人说声“对不起”,再以右手端茶,从客人右方奉上,面带微笑,双手奉上,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请喝茶”。敬烟要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拿烟嘴,若客人不吸烟不要勉强。为客人点烟时,一次火不要点三只烟。若要端上水果,如梨、苹果等应削皮递给客人。西瓜、菠萝等应去皮,切块用水果盘端送给客人。若当着客人的面削皮,刀口应朝内,并要注意手不要碰到水果肉。
⑷若在接待朋友过程中又有朋友来,则可简单介绍一同接待。如果有事需与其中一方交谈,可向另一方坦诚相告,并让其他人接待他,应为先到的客人安排消遣活动,并应尽量不让客人等待时间过长。万一主人有急事要办,应向客人说明并表示歉意。
⑸如果是夏天应打开空调,送上扇子、冷饮。主人家所有成员应对所来的每一个人都热情招呼,有时施点头致意礼即可。主人接受客人带来的礼物时,眼睛注视着对方并双手接过礼物,还要表示感谢:“何必这么客气,让您破费了。”中国传统习惯是接过礼物不打开包装,等客人走后再打开。
3.酒的礼仪有哪些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
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有助于你求人交际的成功。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
小贴士——派对历险记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
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
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
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好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6、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饭前颂主名饭后赞主 不挑剔食物可褒奖 斋戒的客人可以不开斋 就近而食劝告不懂吃饭礼节的人 禁止连续不断地往口里喂枣及其它除非同伴 从盘子边缘吃不要从中间吃 不能倚靠着吃饭 用三个指头吃饭 在饮料中吹为可憎 坐下喝水比站看喝水更好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推举出来提议祝酒可能是非常令人紧张的。
此时更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说出你的感受。祝酒辞从来用不着太长。
如果当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叫起来致祝酒辞,你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摆脱困境,如“向肯致意,上帝 *** 你。”或“向出色的朋友和伟大的老板,格里塔致意。”
但是如果你想表现得更有风度,更有口才,你就会想增加一些回忆,赞美,以及相关的故事或笑话。然而,祝酒辞应当和与场合相吻合。
幽默感极少会显得不合时宜,但是在婚礼上的祝酒辞应该侧重于情感方面,向退休员工表达敬意的祝酒辞则应当侧重于怀旧,诸如此类。 在餐会上,致祝酒辞通常是男主人或女主人的优先权。
如果无人祝酒,客人则可以提议向主人祝酒。如果其中一位主人之一个祝酒,一位客人可以在第二个祝酒。
在仪式场合,通常会有一位酒司仪,如果没有,组委会主席,会在就餐结束,开始发言前,致必要的祝酒辞。在不太正式的场合,可以在葡萄酒和香槟酒上来之后,就提议祝酒。
祝酒者并不必要把酒杯里的酒喝干。每次喝一小口足矣。
你可能根本不碰包括葡萄酒在内的各种酒精饮料,甚至敬酒时也是如此。当酒传递过来时,你当然可以谢绝,在祝酒时举起装着苏达水的高脚杯。
过去,除非是酒精饮料,否则不祝酒,但是今天各种饮料都可以用来祝酒。无论如何,你应该站起来,加入到这项活动之中,至少不应该极端失礼地坐在座位上。
4.韩国饮酒礼节中以酒待客需要注意哪几点
韩国是个讲究儒家礼仪的国家,基本上的酒道和中国的相仿。在韩国的实际生活经验来看,也有些不同的地方。
1.很重视长幼上下之分,对长辈上司,无论是接酒还是倒酒,都要用双手。
2.饮酒时,长辈或者上司在前面的时候,应该一手举杯,一手遮挡住酒杯,脸转向一侧饮酒。
(切记,不能举杯杯底朝着长辈饮酒)
3.韩国人喝酒不太劝酒,都是凭量而饮的,虽然不会喝酒,之一杯酒更好处于礼貌,接酒,不 一定要干杯。
此外,如果喝韩国酒的话,要注意烧酒很上头,虽然度数低,但是喝多了,第二天头很痛。米酒口味好,像饮料,喝多了,腿软无法走路。炮弹酒(啤酒+烧酒),也是很容易喝醉。
还有就是,韩国的餐厅里面一般不能吸烟。吸烟也是韩国晚辈一般不能在长辈前吸烟,也不要和长辈借打火机,都是不礼貌的。
5.敬酒的礼仪有哪些
商务用餐怎么敬酒 从操作流程的角度来说,敬酒要注意四个方面: 1、怎么斟酒 敬酒之前需要斟酒。
按照规范来说,除主人和服务人员外,其他宾客一般不要自行给别人斟酒。如果主人亲自斟酒,应该用本次宴会上更好的酒斟,宾客要端起酒杯致谢,必要的时候应该起身站立。
如果是作为大型的商务用餐来说,都应该是服务人员来斟酒。斟酒一般要从位高者开始,然后顺时针斟。
如果不需要酒了,可以把手挡在酒杯上,说声“不用了,谢谢”就可以了。这时候,斟酒者就没有必要非得一再要求斟酒。
中餐里,别人斟酒的时候,也可以回敬以“叩指礼”。特别是自己的身份比主人高的时候。
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轻叩几下桌面表示对斟酒的感谢。 酒倒多少才合适呢?白酒和啤酒可以斟满,而其他洋酒就不用斟满。
2、什么时候敬酒? 敬酒应该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并以不影响来宾用餐为首要考虑。 敬酒分为正式敬酒和普通敬酒。
正式的敬酒,一般是在宾主入席后、用餐前开始就可以敬,一般都是主人来敬,同时还要说规范的视酒词。而普通敬酒,只要是在正式敬酒之后就可以开始了。
但要注意是在对方方便的时候,比如他当时没有和其他人敬酒,嘴里不在咀嚼,认为对方可能愿意接受你的敬酒。而且,如果向同一个人敬酒,应该等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敬过之后再敬。
3、敬酒的顺序 敬酒按什么顺序呢?一般情况下应按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避免出现尴尬的情况。即使你分不清或职位、身份高低不明确,也要按统一的顺序敬酒,比如先从自己身边按顺时针方向开始敬酒,或是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进行敬酒等。
4、敬酒的举止要求 敬酒分为正式敬酒和普通敬酒。正式敬酒是指宴会一开始的时候,主人先向大家集体敬酒,并同时说标准的祝酒词。
这种祝酒词内容可以稍长一点,但也就是在五分钟之内讲完。 无论是主人还是来宾,如果是在自己的座位上向集体敬酒,就要求首先站起身来,面含微笑,手拿酒杯,面朝大家。
当主人向集体敬酒、说祝酒词的时候,所有人应该一律停止用餐或喝酒。主人提议干杯的时候,所有人都要端起酒杯站起来,互相碰一碰。
按国际通行的做法,敬酒不一定要喝干。但即使平时滴酒不沾的人,也要拿起酒杯抿上一口装装样子,以示对主人的尊重。
除了主人向集体敬酒,来宾也可以向集体敬酒。来宾的祝酒词可以说得更简短,甚至一两句话都可以。
比如:“各位,为了以后我们的 *** 愉快,干杯!” 平时涉及礼仪规范内容更多的还是普通敬酒。普通敬酒就是在主人正式敬酒之后,各个来宾和主人之间或者来宾之间可以互相敬酒,同时说一两句简单的祝酒词或劝酒词。
别人向你敬酒的时候,要手举酒杯到双眼高度,在对方说了祝酒词或“干杯”之后,再喝。喝完后,还要手拿酒杯和对方对视一下,这一过程才结束。
对我国来说,敬酒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敬酒无论是敬的一方还是接受的一方,都要注意因地制宜、入乡随俗。
我们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北、内蒙古等北方地区,敬酒的时候往往讲究“端起即干”。在他们看来,这种方式才能表达诚意、敬意。
所以,在具体的应对上就应注意,自己酒量欠佳应该事先诚恳说明,不要看似豪爽地端着酒去敬对方,而对方一口干了,你却只是“意思意思”,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另外,对于敬酒的来说,如果对方确实酒量不济,没有必要去强求。
喝酒的更高境界应该是“喝好”而不是“喝倒”。 在中餐里,还有一个讲究。
即主人亲自向你敬酒干杯后,要回敬主人,和他再干一杯。回敬的时候,要右手拿着杯子,左手托底,和对方同时喝。
干杯的时候,可以象征性和对方轻碰一下酒杯,不要用力过猛,非听到响声不可。出于敬重,可以使自己的酒杯较低于对方酒杯。
如果和对方相距较远,可以以酒杯杯底轻碰桌面,表示碰杯。 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用来敬酒、干杯的酒,一般都用香槟。
而且,只是敬酒不劝酒,只敬酒而不真正碰杯。还不可以越过自己身边的人和相距较远者祝酒干杯,尤其是交叉干杯。
6.酒桌礼仪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酒席一开始,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之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会饮酒,或不能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酒。代饮酒的人一般与他有特殊的关系。在婚礼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饮的首选人物,故酒量必须大。
扩展资料
藏族: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时,先在酒杯中倒满酒,端到客人面前,这时,客人要用双手接过酒杯,然后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和拇指伸进杯子,轻蘸一下,朝天一弹,意思是敬天神,接下来,再来第二下、第三下,分别敬地、敬佛。这种传统习惯是提醒人们青稞酒的来历与天、地、佛的慷慨恩赐分不开,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灵。
壮族:壮族人敬客人的交杯酒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从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主人这时还会唱起敬酒歌:“锡壶装酒白连连,酒到面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贵客,敬你好比敬 *** 。锡壶装酒白瓷杯,酒到面前你莫推,酒虽不好人情酿,你是 *** 饮半杯。
裕固族:西北裕固族待客敬酒时,都是敬双杯。主人不论客人多少,只拿出两只酒杯,在场的主人轮番给客人敬双杯。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敬酒
7.酒宴中的礼仪
酒宴上的礼仪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好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6、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8.酒桌上的礼仪有哪些
酒桌,餐桌上的礼仪;
之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向主人打个招呼。动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赞赏其手艺高超、安排周到、热情邀请等。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加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更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时喜欢用劲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有的人喝汤时,也用嘴使劲吹,弄出嗦喽嗦喽的声音来,这也是不合乎礼仪要求的。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更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的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更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现在商海如潮涌,很多生意都是在餐桌上谈成的,所以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要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在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作客,以示回谢。
总之,和客人、长辈等众人一起进餐时,要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气氛和谐。我国古代就有所谓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这里说的进餐礼仪就是指吃相,要使吃相优雅,既符合礼仪的要求,也有利于我国饮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