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瑜珈最基本的意义是什么
近年在世界各地兴起和大热的瑜伽,并非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瑜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 *** ,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瑜伽的基础建筑在古印度哲学上,数千年来,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经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徒发展了瑜伽体系,因为他们深信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可以完全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远健康的身体。
考古学家曾在印度河流域发掘到一件保存完好的陶器,上面描画着瑜伽人物做冥想时的形态,这件陶器距今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可见瑜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Yoga一字,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是一个发音,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就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他们以不同的瑜伽修炼 *** 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动作、稳定的头脑、宗教性的责任、无欲无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创造。
再简单一点来说,瑜伽是生理上的动态运动及心灵上的练习,也是应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学。瑜伽的最终目标就是能控制自己,能驾御肉身感官,以及能驯服似乎永无休止的内心。感官的集中点就是心意,能够驾御心意,即代表能够驾御感官;通过把感官、身体与有意识的呼吸相配合来实现对身体的控制。这些技巧不但对肌肉和骨骼的锻炼有益,也能强化神经系统、内分泌腺体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过激发人体潜在能量来促进身体健康。
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腺体和主要器官的状况决定着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有规律的瑜伽练习有助于消除心理紧张,以及由于疏忽身体健康或提早衰老而造成的体能下降。因此练习瑜伽能保持活力,令思想清晰。
现代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压力较大。当然,适度的压力也是必要的,因为压力可以激发兴趣,振奋精神,使人精力充沛。但是,如果这种压力超过我们所能承受的限度,身体就会感到紧张不适,自我免疫力下降,体力不支,有时还包括心理上的挫败感、肌肉紧张(可导致脊椎疼痛)、疲累不堪、呼吸短促甚至神志不清等。
瑜伽包含伸展、力量、耐力和强化心肺功能的练习,促进身体健康,有协调整个机体的功能,学习如何使身体健康运作的同时也增加了身体的活力。此外,培养心灵和谐和情感稳定的状态也引导你改善自身的生理、感情、心理和精神状态,使身体协调平衡,保持健康。
2.瑜伽功的究竟目的是什么
1) 导论 瑜伽,原为梵文yoga之中文音译,本意是「合一」、「连接」、「结合」;即中国人所说的「天人合一」。
古时东西方文化都有大我(天、宇宙万物之母)与小我(人、真我、小宇宙)要「合一」的概念。这是通过修行而达至的「境界」。
故「瑜伽」一词指的是梵我合一的「境界」,是身、心、灵三者的升华,而非什么动作。这境界是无数求道者所渴-望,通往解脱之门。
所谓明心见性,人在宁静中容易领悟真我与实相, *** 冥想固然是重要课题:唐玄奘法师所译的《瑜伽师地论》,指的正是瑜伽师(修行者)禅定时渐次发展的境界(地)。我们只要翻查稍为大本的辞书,都会找到瑜伽一词的本意,实与今人所听闻的相去甚远。
瑜伽哲学及其实践 *** ,对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都影响深远。 (2) 字源浅译 瑜伽(yoga)一词,本出自梵文“Yuj”,原是指用轭连起,〔轭又作軶,即「辕前以扼牛马之颈者」(辞海)〕即服牛驾马之意。
而后来引申为接连、连系、结合、归一、化一、同一、统一之意,有和谐、等同的含意。有趣的是,英文'Yoke'一词,正也是「轭」,其拉丁文字源也是「连合」、「结合」之意。
古代印度重要经典,如奥义书、吠陀经等一再提及「瑜伽」,指的都是「个体的灵」(小我Atman)与「宇宙大灵」(大我Mahatman)的和合归一,即中国人所说万化归一,天人合一的状态。这与佛教和印度教所指的三摩地(三昧)、觉醒、觉者、解脱、涅盘一脉相承。
例如在印度教重要典藉《薄伽梵歌(Bhagavadgita,简称Geeta)之中,天神克里希纳(Krishna 黑天)一再向阿周那讲解何谓瑜伽。 到公元前二世纪,帕坦加利(Patanjali钵颠阇梨)总结各门瑜伽修行功夫而着《瑜伽经》(Yoga Sutra) [ 注1],因而有著名的「瑜伽八支行法」,即8个修持方面:(1)禁制 (持戒)、(2)劝制 (精进)(3)坐法(4)调息 (呼吸)(5)制感。
(6)执持(专注)(7)禅定 (入静)(8)三摩地。 在印度修行传统之中,这「小我」被喻为「宇宙大我」的能量反映(也就是基督教所称人是照上帝的形相而造的),所以两者是有 *** 重新合而为一的。
这个「反映」(能量) 是以3圈半的形式卷曲,沉睡在人体脊柱更底部的三角骨(Sacrum Bone荐骨)之中。在合适的条件之下,这个潜藏而沉睡的能量,便会被唤醒而上升,直至穿越头顶(顶轮),令人得到觉醒与开悟,即是所谓Self-Realization (自觉——自性真我的觉醒)。
身、心、灵的状态得到升进。瑜伽就是这个状态。
另一有趣的现象出现在现代医学名词:Sacrum(荐骨或 [骨氐] 骨)的古希腊文原意是「神圣」(Sacred);而相对于顶轮,即头盖骨的脑囟位置,英文是fontanelle其拉丁文原意竟是喷泉(fountain)。这与印度古代诗人、圣者哲贤所记述的完全吻合。
再者,三脉七轮的位置和花瓣数目,都与现代解剖学相符。这是否意味着古人向内寻索,则不同文化都有相同的理解?直到机械唯物论突起,内在修行参悟的传统才被淹没呢? (3) 中文里的瑜伽 瑜伽一词,在佛典中曾取其意译,旧译作「相应」,似乎是自从玄奘开始才通用音译瑜伽。
自此这词在义意方面开始蜕变、复杂化、思维化,甚至与原意脱轨。藏传佛教尤甚。
打开中文佛学或宗教词书自一目了然。 到底应作「瑜伽」还是「瑜珈」呢?辞海只取「伽」。
手头上的其它工具书,也只取「伽」。「伽」字多用于翻译词汇(如伽蓝),无独立意义。
而「珈」则指妇人首饰。二者国音稍别,粤音相同。
计算机打字,仓颉输入法之中瑜字的联想字库有伽与珈可选,以伽为首。 到近代,很多人用珈,成了时尚,很可能是取其与瑜字同部首,外形统一,易于记忆;更可能是发音的取向:珈的国音「现在」译得较准确。
但是否因元清两朝外族入主中土,汉语正音受干扰,北音南移之故?还是原文也经历了语音上的演变?那是语言学的课题。 有关瑜伽修行中所唤醒的那个沉睡的能量,位于脊柱底部荐骨里的“kundalini”,音译作「昆达里尼」。
印度文化初传至中国时,因其梵文本意为卷曲(kunda),而且上升时是以蛇绕棒(如双龙绕柱)冒起的形相,故曾被译作灵蛇。亦有音译「军荼利」等。
道教有称之为「灵能」。密派方术(tantric)修练时发觉有火焚身,故译为「拙火」,实为严重误解,只因其 *** 错误(用男女交合或邪术)令神圣的(sacrum)三角骨里的「大我的反映」受玷辱而惩罚所引起的后果。
真正的修行不但令人安享宁静的乐土,亦感清凉宜人的舒泰。可以说,这类方术令整个瑜伽体系蒙污。
在印度,这类东西已被拼弃,只是有些人为私利而向西方人推销。 为免误会,现把 kundalini 译作灵量,取其灵圣的力量之意。
(4) 瑜伽流派 从瑜伽一词的本意着眼,就可看出瑜伽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跳出俗世框框,达到万化归一,觉醒开悟。 二千多年前流传至今,一向被奉为圭臬的《瑜伽经》向我们启示,瑜伽是身心灵的全方位修行,要用不同 *** 全面地配合来达成解脱的。
前人领悟到,很多功课有助修行,例如适当的饮食、戒律、行善(karma)、调理脊骨的运动 (调身)、注意呼吸(调息),甚至诵念经文(mantra)、向上天虔敬(bhakti)、增。
3.瑜伽(Yoga)代表的什么意义
瑜伽乃其梵语「YOGA」之译音,「YOGA」字源来自两个字根,一为 yuj + gham = YOGA,意指加法,像2+2=4,或沙加糖合在一起,无法分开,YOGA 属于后者。
起初我们练习瑜伽,可能只为健康、美容等,或为神通,或为求道。今天在日本很多所谓健康瑜伽,美容瑜伽即是;有的看过报章、杂志或电视,许多瑜伽术士表演睡钉床,过刀山、火海,其实这些还只是停留在瑜伽练就的更低层次的阶段,只为赚钱糊口,或炫人,所以有些人就认为练习瑜伽可以得到某种超能力,即所谓的神道,只有少数有心之人,为追求真理而来,他们认为瑜伽乃一深奥的科学,经由锻练可以使自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无论如何这三种人(为健美、神通或真理者)经过诚心锻练后都会得到他们的目的,只是后者所需的时间较长。 那么,学习「瑜伽」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了解在宇宙充满波动,有精细的波,有粗钝的波,像光、声音等,粗钝的像桌子、椅子、身体、音乐、图案等等可以听到或看到,精细的像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率的声音等等无法听到或看到,粗钝的波,波形不稳定,精细的波,波形稳定。
人也是一种波动,分为三个层次,身体、心灵以及精神。后者的波动较前者精细,也比较稳定,按瑜伽的观点,心灵分为五个层次: 之一个层次是 Kamamaya Kosa,意识心灵,西方科学称之为意识。
第二个层次是 Manomaya Kosa,潜意识心灵,西方科学称之为潜意识。 第三到第五皆称为无意识心灵,第三层次是 Atimanasa,记忆性无意识心灵,第四个是 Vijinanamaya Kosa,知识性无意识心灵,第五个是 Hiranmaya Kosa,真理性无意识心灵,西方科学将第三到第五层次归入无意识。
后者的波动又较前者为精细又更稳定,然后是超越心灵进入精神领域的直线波。 人类从出生起其心灵便有意无意地在追求无限,也就是永恒的喜悦,人们多试着从物质的层次开始,有了十万元,就希望有一百万,有一百万又希望有一千万,人们发现无法从物质中求得满足。
然后人又从心灵的层次去寻求,人们在这个层次可以得到满足,但是时间短暂;比方说一个人在听音乐,或画画时,其心灵专注于音乐中、浑然忘我,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音乐停止时,创作完成后,人类这种满足也就结束了,所以仍然不能满足对无限的饥渴。只有在精神层次中方得以脱离人、地、时空的限制,与此无限意识合而为一。
如何从身体的层次提升到心灵的层次,再由心灵的层次提升到精神的层次呢?唯有藉助 Raja Yoga,Raja 王者之意,Raja Yoga 即称之为胜王瑜伽,其锻练的 *** ,称为 Astaunga Yoga Sadhana,Asta 是八,Unga 是 Limb,手足之意,即所谓八步功法:Yama,外在控制,Niyama,内在控制。Asana, *** 法(一般人所知道的瑜伽动作), Pranayama,能量控制,Pratyahara,感觉收敛,Dharan 集中,Dhya'na,禅定。
以及 Samadhi,三摩地。 瑜伽亦可用另外的 *** 解释,两千年前柏坦加利 Patanjali 将瑜伽系统化,写成一书「Yoga Sutra」(瑜伽经),内有一梵语箴言:Yoga Cittavrtti Nirodha。
有四个字,Yoga 瑜伽。Citta,意识。
Vrtti,各种情绪及倾向。Nitrodha,控制。
人体内大小,主要及附属腺体有五十种,每一种控制一种情绪,诸如:生气、恐惧、害羞﹍等等,故此箴言之意即是以练习瑜伽,来使人的意识控制此五十种情绪,是不是只有五十种?不是,此种情绪经由身体内在及外在的传导,以及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的转移,所以 50 x 2 x 10 = 1000,其变化有一千种。何谓一个「Yogi」?即何谓一个瑜伽行者?亦即对此一千种情绪的变换能有完善的控制者,就称为一位瑜伽行者。
4.瑜伽的含义及其组成部分
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 *** 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
瑜伽,不仅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瑜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 *** ,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瑜伽的基础建筑在古印度哲学上,数千年来,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经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徒发展了瑜伽体系,因为他们深信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可以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健康的身体。
5.瑜伽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瑜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唯一的经典是根源自公元前200年的著名瑜伽行者(YOGI)帕坛伽利(音译)所著的《瑜伽经》(瑜伽的重要理论著作)。严格来说,瑜伽是一种身心锻链的统称,好比中国讲返本归源、导引等等,瑜伽在印度也是一个身心修练的通泛名词。有一段时期进行各种身心修练的人不管任何派别,都被尊称为瑜伽士(Yogi,女性为Yogini)。
古印度的宗教哲学派别林立,不过有两本著作被大多数印度人尊为经典,一是「奥义书」,二为「博伽梵歌」,古印度婆罗门教提倡「梵我一如」理论,由於印度教的普及,加上另一位有名的瑜伽祖师同时也是印度教祖师商卡拉的影响,这两本书也被往后大多数的瑜伽士奉为经典。瑜伽术本是一种身心修持术,与宗教无关,也可以说古印度任何宗教都采用。它的更高目的是实现人的一切可能,从精神(小我)与自然(梵,大我,更高意识)的合一(即「梵我一如」),一直到成佛成仙,或者其他教派所说的更高目的,瑜伽术都是被认可的途径之一。
印度古语有云:世上有两种超越太阳轨道(获得永恒)的方式,一是在瑜伽中离弃世间;二是在战场上委弃身体。这其实与中国传统价值观有所契合,例如道教的「功德成神」说,与儒家的「忠烈祠」信仰。
6.简述瑜伽的含义
瑜伽最早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 *** 。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 *** 。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圣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订为完整的八支体系。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
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 *** 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
瑜伽是一项有着5000年历史的关于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的练习,起源于印度,其目的是改善您的身体和心性。2014年12月11日,联大宣布6月21日为国际瑜伽日,2015年举办了首届6.21国际瑜伽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