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时期的乐礼有哪些
礼乐始自夏商,到周朝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形成独有文化体系,后经孔子和孟子承前启后,聚合前人的精髓创建以礼乐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文化系统,从而得以传承发展至今,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奠定了中国成为“礼乐之邦”,也被称之为“礼仪之邦”。“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了人类的辉煌。虽然现代工商业科技文明过分重视物质利益,使得传统的“礼乐文化”受到商业世俗文化的冲击,已失去古典纯朴的的本质精神。但是,传统的“礼乐文化”在今天还是能起到提升人类道德,使人们达到自我完善的作用。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请采纳
2.春秋战国时期礼仪常识
1、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尊师重教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可见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等级森严
春秋战国时代是由封建制向郡县制过渡的时代,是先进的封建生产关系战胜落后的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时代,在学术上是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空前活跃的时代。
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
3、决战需求神问卦
春秋时期,两国之间即使要决战,也要在宗庙进行求神问卦,到了战场还要常常要进行卜筑,才能决定是否可以开战。
4、天神祭祀
凡在天之神,都属于天神祭祀,包括祭至高神(天)、各类天体(日月星辰)、各类天象(大雩寒暑)等。
祭祀至高神一一“天”
“天”有其喜恶,也会因其喜恶而庇佑或惩罚人间的君主。人间君主自称“天子”,假借与天的虚构的血缘关系来维护其统治的合法性。也因此,郊天之祭,成为了两周时期最为隆重的祭祀。
5、咂酱之礼
中国制酱和食酱的历史悠久,当时的酱叫“醢”,《周礼》记载“百醢”,可见当时制食酱品的发达。
据《周礼·天官》所记,周天子祭祀或宾客用羞“百二十品”,用酱“百二十瓮”,这百二十瓮酱包括醢物六十瓮、醯物六十瓮,都是动植物食料加调味品炮制的复合调料。肴馔百二十品配酱百二十瓮,一肴配一酱,这是周王创下的前所未有的王室饮食制度。
3.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是对东周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的一种形象描述。
在春秋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出现了与周礼要求不相融的局面,具体表现在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始变王田为私田,变分封制为郡县制,政权不断下移,并纷纷制定自己的法律。这些都反映了周代封建社会正走向解体。
礼崩乐坏是对于封建社会礼乐制度逐步走向解体的描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经济上井田制逐步解体,出现了土地所有制及相应的赋税制度,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租等等。政治上一些强大的诸侯开始建立直属于君王的郡县制,不再对土地进行分封。
2、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周天子无力阻止。 3、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
4、作为传统封建制度基础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长子继承制度多不能施行,一些有权势的卿大夫在征战中势力壮大,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卿大夫出的局面。
4.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崩坏的时间
1、崩坏时间为春秋后期。
到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彻底瓦解了,随即奴隶制度开始趋向衰落,“礼崩乐坏”成为周代社会上层建筑全面崩溃瓦解的标志。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利地位遭到了各国诸侯的挑战。曾经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的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不但丧失了控制诸侯的能力,反而成了”小国之君“,常常被人利用。这反应在音乐文化方面,周王室垄断和主宰文化的局面一曲不复返,各诸侯国的音乐却迅速地膨胀发展起来,即所谓的”文化下移”新乐风靡朝野,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2、简介
礼乐制度:
1)目的: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2)含义: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3)作用: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赞曰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5.西周的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统治阶级为了推行“统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烦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合的音乐。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周礼.春宫》)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左传.襄公四年》)。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
总之,所有这些关于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要顺利地推行礼乐制度,必须加强有关礼乐方面的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周王朝设置了我国历史上之一个礼乐机构——春宫。
西周春秋时代贵族讲究的礼是比较多的,有籍礼、冠礼、大搜礼、乡饮酒礼、乡射礼、朝礼、聘礼、祭礼、婚礼、丧礼等等。籍礼是用来监督平民在“籍田”上从事无偿的集体劳动,以维护称为“籍”的办法的。冠礼是授予成年贵族种种特权,以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巩固贵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大搜礼具有军事检阅和军事演习性质,起着整编军队、检阅兵力和加强统治的作用。乡饮酒礼在于维护一乡之内贵族的宗法制度和统治秩序。乡射礼具有以乡为单位的军事训练和军事学习的性质。朝礼在于尊重国君的权力和地位。聘礼在于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和秩序。祭祀天地和祖先在于维护神权和尊重族权。婚礼和丧礼在于维护宗法制度和族权。
到了战国时代,由于农田制度的变革,“籍”的 *** 废除不用,这时籍礼只是统治者用来表示关心农业生产的礼仪。由于军队成分和战斗方式的改变,原来的大搜礼就失去作用。由于地方组织的改变,乡饮酒礼和乡射礼的性质也不同了。这时由于中央集权政体的建立,执政者统治的需要,重视的是即位礼、朝礼、祭礼和丧礼。《荀子》的《礼论篇》着重讲究祭礼和丧礼,对丧礼讲得特别详细,就是为当时的礼乐制度制造理论根据的。
6.在春秋战国之前人们遵循的礼法是什么样的
秦国之前是周朝,周朝的礼仪主要记录在儒家经典《周礼》中,其中包括周朝的礼法和礼仪。而《周礼》也成为儒家六经之一。(加书名号的为儒家经典,不加书名号的意为周公所制的礼乐制度)
“周礼”传说为周公所制,其中包括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这其中主要是礼法,但礼仪也融合到了一起,在当时人们并没有区别礼法和礼仪的意识。
周礼目的是以周人的标准来规范各族和各代礼乐内容,并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统治阶级中去;其意义在于扩大周文化的影响,加强周人血亲联系和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其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7.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说的礼崩乐坏指的是什么
礼乐崩塌是东周制度逐渐被抛弃的一个形象描述。
春秋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周礼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方面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具体说来,权贵诸侯开始将王位变为私田,分封制变为郡制,政权不断下移,并相继制定了自己的法律。
这些都反映了奴隶社会的解体礼乐的崩溃是对封建礼乐制度逐渐解体的一种描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经济上雷区制度的逐步解体、土地所有权的出现以及相应的税收制度,如作为鲁国最初的赋税亩、齐国的阶段等等。在政治上,一些有权势的王子开始建立直接属于君主的郡县制度,不再瓜分土地,周朝的诸侯国无法阻止他们,所有的王子和官员都以礼乐为封建主义、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础,这是很普遍的宗族制度遭到严重破坏,长子继承制度无法推行。
清朝一些有权势的官员在战争中成长起来,出现了王子和清朝官员礼乐远征的局面。所谓“礼不下于民”,是指礼不被平民地位的低下所排斥。
老百姓也需要学习和理解礼仪。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已经崩溃。
孔子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维护礼乐制度,坚持所谓“礼不降老百姓”,并把“礼乐”作为六课中的前两课,力图恢复周礼。自相矛盾是肯定的。
孔子的言行不全,也不是圣人。他只有保持一部分权力和权力才是正确的,这为稳定统治体系、戏弄人民提供了理论依据。
孔子的理论与当时的社会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他生来就是劳动人民,但他根本不可能是劳动人民:他试图爬上上层阶级谋求职位,并周游六国,在统治者的层面上推广奉承理论。
他经常教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如果他们不努力学习,就要种地。在六个国家的农田里旅行时,学生们不知道农夫在干什么。
他们问他为什么种地。他说:“如果农夫不种地,你就没有食物。”
学生们说:“老师,你不是说种地是无止境的吗?”你不反对孔子的言行吗?他的学生知道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