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法律行为是什么意思,法律行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形式:《民法总则》之一百三十五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2、 在我国,民事立法确认民事法律行为可采用的形式包括:明示形式和默示形式两大类。
3、明示形式所谓明示形式就是行为人用积极的、直接的、明确的方式表达其内部意思于外部,具体包括用言语进行表达内心意思的口头形式;用文字表达内心意思的书面形式及其他形式,所谓其他形式具体可表现为视听资料形式和须经特定主管机关履行特定手续的特殊书面形式,诸如公证、审核批准、登记等。
4、(1)口头形式口头形式是行为人通过言语表达其内心意思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诸如当事人之间当面交谈、 *** 联系等。
5、口头形式是社会公众在社会生活中广泛适用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6、其优点是快捷、迅速,但是,因其缺乏客观记载,在发生 *** 时难于取证,所以,口头形式大多用于即时清结的小额交易行为,而金额较大的、非即时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则不宜采用口头形式。
7、(2)书面形式书面形式是行为人以文字符号为表达内心意思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8、书面形式的优点是通过文字符号将行为人所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客观地记载于一定的载体上,成为确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依据,有利于防止民事活动中的异议和便于民事 *** 的处理。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条的规定,(订立合同的)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10、 (3)其他形式①视听资料,就是行为人通过录音、录像等所反映的声音和形象以及电子计算机所储存地资料表现民事法律行为内容的形式。
11、②公证就是由公证机关对于民事法律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予以审查并加以证明的方式。
12、公证的作用仅仅是证明民事法律行为上真实的和合法的。
13、当发生争议时,经过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最强的证据力,当事人不得以其他形式的证据否认公证的效力。
14、应当强调的是,我国法律行为未经公证的,并不影响其法律效力。
15、③审核批准就是指依法必须经有关主管机关审核批准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16、④登记形式就是指依法必须向有关主管机关办理登记才能生效的形式。
17、在我国,基于不动产的公信原则。
18、与不动产(如房屋、土地、交通工具等)相关的民事法律行为一般都依法要办理登记。
19、这是此类民事法律行为的必备形式。
20、默示形式默示形式是指不依赖语言或文字等明示形式,而通过某种事实即可推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形式。
21、行为人虽然并没有作出明示的意思表示,但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认定行为人的某种客观事实状态就是表达同意进行民事活动的意思。
22、法律对民事法律行为的默示形式是有严格限定的。
23、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认定行为人以默示的形式表示其意思,例如,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
24、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25、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2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26、”沉默形式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27、扩展资料:《民法总则》之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28、 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属于合法民事行为。
29、民事法律行为为《民法总则》所采用,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排除了事实行为;同时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以适法性为特征,不包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为。
30、严格称谓是“法律行为”,中国民法称民事法律行为。
31、行为分类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2、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3、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4、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非要式民事法律行为5、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6、主民事法律行为和从民事法律行为7、有因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因民事法律参考文献:百度百科-民事法律行为。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