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三十六计故事内容简介,三十六计故事内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三计 借刀 *** 人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 *** 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2、【注释】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
3、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4、 ②《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5、”孚,信用。
6、元,大。
7、贞,正。
8、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
9、又有《象》损卦:“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10、”意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11、【按语】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
12、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
13、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 *** 其良臣。
14、桓公袭郐,遂取之。
15、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
16、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
17、”曹从之,羽遂见擒。
18、 【解析】 古按语举了几则战例:春秋时期,郑桓公袭击郐国之前,先打听了郐国有哪些有本领的文臣武将,开列名单,宣布打下郐国,将分别给他们封官爵,把郐国的土地送给他们。
19、并煞有介事地在城处设祭坛,把名单埋于坛下,对天盟誓。
20、郐国国君一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责怪臣于叛变,把名单上的贤臣良将全部 *** 了。
21、结果当然是郑国轻而易举灭了郐国。
22、三国时诸葛亮献计刘备,联络孙权,用吴国兵力在赤壁大破曹兵。
23、还有,蜀将关羽围困魏地樊城、襄阳,曹操惊慌,想迁都避开关羽的威胁。
24、司马懿和蒋济力劝曹操说刘备,孙权表面上是亲戚,骨子里是疏远的。
25、关羽得意,孙权肯定不愿意。
26、可以派人劝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并答应把江南地方分给孙权。
27、曹操用了他们的计谋,关羽终于兵败麦城。
28、 此计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
29、用在军事上,主要体现在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或者善于利用或者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
30、学会识别这一计谋.可以防止上大当,吃大亏。
31、 【探源】借刀 *** 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
32、当敌方动向已明,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暖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
33、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
34、”曰:损下益上,其通上行。
35、”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相辅相成,充满辩证思想。
36、此计谓借人之力攻击我方之敌,我方虽不可避免有小的损失,但可稳操胜券,大大得利。
37、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
38、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
39、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
40、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
41、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
42、子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
43、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
44、子贡说:“这事好办。
45、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
46、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齐。
47、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
48、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
49、于是他愉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伏鲁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
50、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
51、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
52、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图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
53、齐国只得请罪求和。
54、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
55、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
56、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
57、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58、 【故事】努尔哈赤父子亲率十数万满兵,声势浩大,锐不可挡,进犯明朝,志在必得。
59、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部攻打宁远,以十三万之众围攻宁远守兵万余人。
60、十三比一,力量悬殊。
61、宁远守将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勇抗敌,击退满兵三次大规模进攻。
62、明军的奋勇抵抗,力挫骄横的满兵。
63、袁崇焕乘满军气馁之时,开城反攻,追 *** 数十里,击伤努尔哈赤,满军惨败。
64、怒尔哈赤遭此败绩,身体负伤,攻占明朝的壮志难酬,羞愧愤懑而死。
65、皇太极继位,第二年,又率师攻打辽定。
66、袁崇焕早有准备,皇太极又兵败而回。
67、又经过几年的准备,皇太极再次攻打明朝。
68、崇祯三年,他为避开袁崇焕守地,由内蒙越长城,攻山海关的后方,气势汹汹,长驱而入。
69、袁崇焕闻报,立即率部入京勤王,日夜兼程,比满兵早三天抵达京城的广渠门外,作好迎敌准备。
70、满兵刚到,即遭迎头痛击,满兵先锋巴添狼狈而逃。
71、皇太极视袁崇焕为从未有过的劲敌,又忌又恨又害怕,袁成了他的心病。
72、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定下借刀 *** 人之计,他深知崇祯帝猜忌心特重,难以容人。
73、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廷的宦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满州订下密约,故此满兵才有可能深入内地。
74、崇祯勃然大怒,将袁崇焕下狱问罪,并不顾将士吏民的请求,将袁崇焕斩首。
75、皇太极借崇祯之刀,除掉心腹之患,从此肆无忌惮,再也没有遇到哀崇焕这样的劲敌了。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