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墓碑的碑文的写法
原发布者:gxntpyk
墓碑1、由来对于殡葬亲人的坟墓,一两代可以记清,三代以后就不清楚了,特别是经过迁徙、战乱便不知祖坟何处。如何解决,人们想出许多办法。开始时人们从死人下葬,维系棺绳用的园木桩受到启发,在墓前插上木桩竹竿,系上纤维质的东西(纸或帛等),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时辰,叫做“铭旌”(或“明旌”)。但它却容易,损坏,人们便另想办法:富贵人家用石园柱代替木园桩,在石柱上刻出死者的姓名、出生时间、官级等。为了多刻字其形体又演变为方形、长方形,开始埋于墓穴内或墓外,参照房屋建筑,碑顶加上碑帽,饰刻动、植物或山水花纹,碑身刻上死者简历。标明是独葬与妻、妾、子、女等合葬。附刻阴宅(即坟墓)风水地理位置朝向.(以天干地支表明)。中产之家立中等墓碑,穷家仅可立上留个姓名的小石碑,或陶砖碑或种植某种长青树为标识。从而墓碑由实用品逐渐转化为文化艺术品,其功能、形态、质地、文饰也越发多样化了。名人墓碑更加讲究碑身多用花刚岩、大理石等上等石料,碑顶有死者雕像或在碑中心镶嵌死者的烧瓷像。墓碑成为记载死者家族世系及功德行事的“荣誉状”和装饰品了。这很符合国人的光宗耀祖、泽及后代、流芳千古的社会风尚。为不受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便把碑表立于墓外,墓志与铭埋于墓内。墓碑盛行于汉、唐,以后成为定势。2、形式在墓穴四角或两旁,各立一根木柱,柱上有圆孔,名为“穿”。再在两柱的穿中架一根横木,木上缠以绳索,可用来放绳,如辘轳一
2.墓碑碑文的写法规则
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可以说不拘一格,下面仅就格式相对稳定的几种常用碑文的写作作一简单介绍。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
如《柳子厚墓志铭》。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
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三)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
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1.标题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
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2.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3.关于墓碑的知识
形式 在墓穴四角或两旁,各立一根木柱,柱上有圆孔,名为“穿”。
再在两柱的穿中架一根横木,木上缠以绳索,可用来放绳,如辘轳一样,将棺木牵引入墓穴。入葬完毕,木碑随之埋入地下,或置于墓旁。
春秋时期,天子六纤四碑,诸侯四纤三碑,大夫二纤二碑。至周朝,天子开始用石碑,周末诸侯也开始用石碑。
周朝的石碑还只是利用穿,来引棺入穴,碑上是不刻文字的。汉代开始将死者的情况,如姓名,生卒年月日,刻在碑上,而有地位的人,则开始了树碑立传,从而形成了墓碑,墓表等礼仪文化。
树碑是造墓的重点,按风水,都以墓碑的朝向来定向,这是墓地吉凶的重要环节。对墓碑的尺寸,文字的大小,树碑动土的时间,都要慎重考虑。
一般情况下都是先下葬,后树碑。其理由有二:一,下葬之后,应留出一段雨水与泥土结合的时间,使虚方变为实方,可避免树碑时地面出现凹陷;二,下葬之后,留出一段让家人斟酌碑文内容的时间。
尤其是名人的评价,语句的轻重都应深思熟虑.如:清代开国的顺治皇帝,康熙二年下葬,康熙六年立碑。清朝第二代康熙大帝,雍正元年下葬,雍正五年才立碑。
诚然,寻常百姓,也有下葬同时立碑者。 墓碑尺度,受传统信仰风水的限制,都应取个吉利。
可借助“风水尺”来裁定。南方有用“丁兰尺”来定夺吉凶的。
丁兰尺的一尺,约合38.1cm,将一尺分成十格,并注上一个字,即财、失、兴、死、官、义、苦、害、丁等十个字。其中财、兴、官、义、旺、丁属吉祥格,可依尺度选用。
而其它不吉利的失、死、苦、害格,则尽量避开。当今“鲁班尺”广为土木工程中所应用,尤其打造古木家具时,更为木工师傅所遵从。
鲁班尺上,分上、下两档,上部用于阳宅,下部用于阴宅。在长长的卷尺的每个cm中,都注有风水的吉凶。
在现今的陵园中,运用鲁班尺设计、施工,都很注重其中的吉祥数字。如墓碑的尺寸,通常立碑高100cm,宽60cm,厚8cm;卧碑高55cm或者50cm,宽80cm,厚8cm。
在鲁班尺上则显示出100cm横财、顺科。60cm进宝、横财。
80cm天德。55cm大吉。
50cm进宝、纳福。80cm财旺、及弟。
编辑本段材质 通常是天然石材或人工石材,以大理石花岗岩为首选材料。 编辑本段碑文 墓碑上所刻碑文,字的大小也要符合鲁班尺上的吉祥数字。
通常大字10cm或10.5cm,小字3cm或4cm之间。10cm进宝。
10.5cm纳福。3cm财旺。
4cm登科。这些字的大小与碑身比例协调,又寓吉祥之意。
墓主的家人,在心理上从中可以得到慰籍。 墓碑的石材选用,过去的大理石汉白玉,经不起风雨,极易风化。
而今已被材质精美,有亮度和硬度的花岗岩系列所顶替。在色彩斑斓,材质坚固的花岗岩中,较受客户青睐的有印度红、珍珠白、山西黑。
印度红,象征着高贵、华丽、火红的年华,辉煌的事业;珍珠白,象征着纯洁、淡雅、绚丽的人生、不尽的哀思;山西黑,象征着庄严、凝重、不朽的精神、深切的怀念。 墓碑的书写,其内容比较丰富。
包括风水情况、籍贯、姓名、身分、生卒年月日、子孙、立碑人、安葬或重葬的日期。 1. 风水情况,墓碑的左边称为龙边,是碑体重要的部位。
这里要书写山向及山向线度、分金线。如“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二分用丙子分金。”
其目的,为告示后人,即或遇到自然灾害的洪水冲刷,或战争破坏,后人仍可依碑上的风水情况文字,找到原来风水方向,重新立碑。 2. 籍贯,在 *** 较多的公墓里,尤其客死他乡的人,在墓碑的左、右角最显眼的部位,都要刻上原籍的省、市、县名,也有的只刻地区和村名。
这是对故乡的眷恋,也为后人及亲友扫祭时,寻找墓位提供了方便。 3. 姓名,写在墓碑中心部位。
这里称“中榜”。在书写墓主名字时,其字数多少,与风水吉兆相关联。
为尊敬长辈,过去加了许多尊敬的词,如父亲称考、显考,母亲称妣、显妣,男子加公、府君,女子加氏、孺人。而且字数多少依“生、老、病、死、苦”五个字循环应用。
其中以落在六、七、十一、十二、十六、十七的“生”、“老”二字上为吉利。落在“病”字上中等,落在“死”、“苦”二字上,则不吉利。
所以拟中榜之字时,尽力用吉兆格式的数字。如:“澄新江社十九世浩封奉政大夫考泉源邱府君佳城”,长达21字,正合“生”格,最为吉利。
如果夫妻二人名字写在碑上,则按左尊右卑来排列,男左女右。 4. 生卒年月日,写在中榜两旁,仍依男左女右,年月日能写齐全更好。
因为日久年深,户口注销,传来传去,隔几代要找到先人生卒年月日,则十分困难。 5. 立碑人,包括子女、亲友、团体,都应写在碑的虎边,即右边。
其子女应全部写上,已故子女可在名字周边加框。仍是依辈份长幼,自左至右排列。
也有不愿流露姓名者,可写子女敬立或叩立、百拜敬立。 6. 造墓或重建墓时间,刻写在碑的虎边。
中国记载时间的文字很多,有公元、农历,时节写冬至、清明者居多。年代日期亦多用干支。
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结合起来,用以表示历法上的日子或月份。如甲子、乙丑……。
还有些文人将一年四季的春、。
4.古代人墓碑上的文字都有什么讲究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
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
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
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 ,一个是唐朝的韩愈。
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唯郭有道无愧于色矣!"因为只有《郭泰碑》是颂当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则都颂非其人,可见他作墓碑大多是对人溢美过誉的。韩愈撰《柳子厚墓志铭》,转弯抹角地批评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一事。
这批评虽然全是出于韩愈保守的个人偏见,很不持平,但是,作为碑文,他采用褒贬兼用的 *** ,打破只称人之善、不称人缺点的传统做法,却是值得提倡的。总之,不管褒也罢,贬也罢,以不失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古人的墓碑、墓志都有定制。碑多是长方形,螭首龟趺。
碑头用篆体书写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额"。墓志较小,多为方形,刻石加盖,上写某官某人墓志,叫做"书盖"。
有了"篆额"和"书盖",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题目了。 墓碑文的题目。
称墓碑铭并序的,是先序,次碑,后铭;称墓志铭并序的,先序,次志,后铭;称墓志或墓碑的,有志或有碑而无铭;称墓铭的,有铭而无志;也有虽只名志或碑,却各项都具备的。 墓碑文的体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文章著作、逝世时间,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铭文。
墓志的内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贯、行为事迹、年寿、逝世年月、子孙大略、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铭文是总括性的赞语,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
墓碑、墓志所包括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志求简明而碑尚丰丽。 对于殡葬亲人的坟墓,一两代可以记清,三代以后就不清楚了,特别是经过迁徙、战乱便不知祖坟何处。
如何解决,人们想出许多办法。开始时人们从死人下葬,维系棺绳用的园木桩受到启发,在墓前插上木桩竹竿,系上纤维质的东西(纸或帛等),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时辰,叫做“铭旌”(或“明旌”)。
但它却容易,损坏,人们便另想办法:富贵人家用石园柱代替木园桩,在石柱上刻出死者的姓名、出生时间、官级等。为了多刻字其形体又演变为方形、长方形,开始埋于墓穴内或墓外,参照房屋建筑,碑顶加上碑帽,饰刻动、植物或山水花纹,碑身刻上死者简历。
标明是独葬与妻、妾、子、女等合葬。附刻阴宅(即坟墓)风水地理位置朝向.(以天干地支表明)。
中产之家立中等墓碑,穷家仅可立上留个姓名的小石碑,或陶砖碑或种植某种长青树为标识。从而墓碑由实用品逐渐转化为文化艺术品,其功能、形态、质地、文饰也越发多样化了。
名人墓碑更加讲究碑身多用花刚岩、大理石等上等石料,碑顶有死者雕像或在碑中心镶嵌死者的烧瓷像。墓碑成为记载死者家族世系及功德行事的“荣誉状”和装饰品了。
这很符合国人的光宗耀祖、泽及后代、流芳千古的社会风尚。为不受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便把碑表立于墓外,墓志与铭埋于墓内。
墓碑盛行于汉、唐,以后成为定势。 墓志是存放于墓中载有死者传记的石刻。
它是把死者在世时,无论是持家、德行、学向、技艺、政绩、功业等的大小,浓缩为一份个人的历史挡案,以补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不足。也是墓志断代的确证。
例如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福建南部地区“蛮獠”与海盗啸乱,朝廷派光州(今河南潢川)固始人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3删人(计58姓),前往征伐6其子元光13岁被乡荐之一,随父出征,陈政母亲魏母(敬),年过古稀,也提兵数千支援,终于平定多起叛乱,实行军垦,教民学习中原文化与先进的耕织技术,元光在其父死后18岁承袭父职.,对叛乱者恩威并施,提倡58姓携将士与当居民自由通婚联姻,出海捕鱼经商,使荒芜的大片粤闽大地,进人礼仪之邦,他还疏清建置漳州等郡县,升为刺史。一次征战中,元光以身殉国,年仅54岁。
由于陈氏父子祖孙数代的忠骨均埋葬于漳州、云霄一带,百姓们奉他为“开漳圣王”(宋、明清等朝也以此号追谥),为之修墓建庙,至今仅台湾就有开漳圣王庙百余座。奇怪的是这么一个有丰功伟绩的家族,其主要人物在旧、新《唐书》中未立列传。
难怪后人在陈圣庙前刻上对联:“正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为其鸣不平。随着海峡各方面交流的扩大,当年随陈氏子父远征的58姓中的陈、郑、林、胡、黄、汪、赵、詹、丘等在闽、台或海外成为大族或富户。
借助学者们从墓志、谱谍、神道碑酌记载,研究成果不断到河南固始、新郑等地来寻根问祖;郑成功的后人,也据墓志、方志得悉其祖宗也是随陈政父子人闽的58姓中的一支姓氏。 墓志铭它包括志与铭两个部分。
铭是用散文记叙死者姓名、字号、籍贯、官级、功德事迹的。铭是用韵文概括志的全。
5.请人写字有没有什么礼仪
没有什么礼仪的,关键看你和这个长辈的关系了。
例如:你要请他题字的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书法家,他的字不管在市场上还是在书法界都很有威望,你跟他关系又很好,人家也是会给你题字的。但是这种情况你得好好的衡量这个关系和题字的轻重了,因为有些人他借着题字的幌子再把字画卖了。这种人他是不会轻易答应题字的,就是答应了,他也不会用心去写的!
还有一点要记住,在长辈面前一定要尊重他和他的作品,你请他题字的同时要体现出很期望得到他的作品并且会很爱惜他题的作品。这样他会比较乐意的!
我也是书法爱好者,记得以前比较小的时候在学校的书法社团,快毕业的时候我跟书法老师说,老师我想让您给我题幅字,或者画。老师一下也不多想,就说我最近比较忙,而且很长时间没创作了,怕暂时找不着感觉。以后吧,以后有机会的。
在当时我和老师的关系只是一般的。后来想想也觉得自己可笑,毕竟我们的老师是一个市里比较有名的书法家。
后来我一直走书法这条路,毕业了还是坚持练书法,而且每年回家还会买写礼物抽空去拜访他,每次从他家回来他总送我一些关于书法的礼物,像好的毛笔啊,或者作品之类的!
6.给自家祖人竖墓碑有什么讲究
墓碑相当于阴宅的大门,是吸纳外界堂气的咽喉,其朝向关乎吉凶较大,因此立碑时碑向不可随意。但是平原地(风水上叫平洋龙)少见真山真水,外界堂气一般较弱,通过立碑改变吉凶的力量也较小,立碑的吉凶效应远不比山区明显。 立碑有几个要素。
之一、选日课
根据立碑的坐山选择一个吉利的时间。如果在清明节立碑,应在清明节前一周和后一周的半月之内,如果在其他时间立碑,必须要精确选择时间,马虎不得。为什么在清明节前后立墓碑不必精确的选择时间呢?在风水择日上,一年当中有两个时间段不必择日,其中一个时间段就是清明节前后在坟墓上添土、立碑、栽树等一切阴宅事宜百事不忌,这也是人们把一切阴宅事宜都集中在清明节来处理的的原因。
第二、朝向【即坐度】合理
这项操作十分专业,要根据流水来去的方位、地势高低的方位、坑塘的方位等地理形态用罗盘准确定位。
第三、碑面的质地颜色
材料石碑更好,久耐风化。碑面的颜色应是黑色或灰色,黑色和灰色有凝重之感,并且色彩上属冷色调,为阴,也适宜于阴宅使用,不可用艳丽的色彩,碑有艳色家出 *** 。其中根据碑面的向方(前方)的八卦宫位,向南方宜灰不宜黑,向东方和东南方宜黑不宜灰。
第四、石碑的大小形状
不宜过高过矮,一般低不过腹高不过颈,并非越高大越好。一般百姓的墓都不太高大,非比皇帝的陵寝,高大的碑立在穴前,对坟形成逼压之势,反而影响后人的前程,子孙也不旺。墓碑形状,要长方形,要有规有矩,不要太窄太宽。墓碑如果又矮又宽,后人出矮胖之人。
第五、墓碑的位置
墓碑有立于棺头者,也有立于棺脚者。立于棺头,称阴碑,利人丁延嗣,立于棺脚,利家财。但万需注意,墓碑距坟的距离不要压到棺木,压到棺头,后人头疾如头痛呆傻迟钝精神病等,压到棺脚,后人脚疾腿疾。 另外,墓碑的地基要坚实,防止日后软陷造成墓碑倾斜,否则有罢官、离乡、后人走路歪腚之凶。
第六、碑座
一般墓碑都有碑座,夯基落座,碑立座上即可。如有香案,须放碑前,万不可香案当碑座用,把墓碑立香案上,犯之百事不遂。
第七、碑文
石碑上一般刻有墓主人的名讳、立碑人(一般是子孙)的名字、立碑日期等,碑刻要一定要是阴刻,即凹刻,不可是凸刻。其次是字数宜过黄道。黄道,源于张陵的道教,与12建除择日一致,据计算,字数总数的个位数为1、2、4、6、7、9者为吉。或宜过白道,据计算,总字数的个位数是1、2、6、7为吉。但字数之说不必拘泥。再者字体不宜是行书、草书,更好是庄重的魏碑体、隶书、楷书。 山地坟墓中如果喝形形象的(喝形形象,指穴址四周的山峦酷似某种动物形状,如蚂蚁地,蜈蚣地,虎地,牛地,灵猫捕鼠地,猛虎下山地,蛟龙戏珠地,凤凰展翅地等,喝形是风水中专门的一项内容)不宜立碑,而且在祭祀时要有特殊的内容,如虎形地,祭祀时要有肉,蚂蚁地要有五谷。
墓碑立好以后要注意保护,歪斜了要校正,落鸟粪要擦净,崩裂了要修补或更换。按照风水的观点,墓碑关乎全家吉凶,例如崩裂,在碑顶或上部家出头疾,在碑左边长房(老大)有灾,在碑背损伤妇女等,虽不可尽信,也还是当心为好。--炎黄风水网
7.怎样写墓碑称呼
名是必须有的,因为墓碑和神主类似,是个严肃的东西。
一般是名和字同称,还要包括官职头衔。在这里,名一般用“讳”这个字表示,比如一个张姓的父亲碑文可以这样写“皇清处士张公讳某字某行一之墓”,还有称“显考、先考”、某某“府君”的,处士是个头衔(实际上是没有做官),行一表示这个人的排行是老大。
但也有例外,著名诗人吴伟业死前要求碑文为“诗人吴梅村之墓”,以号代名和字。另外,你说的称名和字的情况仅仅是一般情况,实际上很复杂,因为古人不仅避名,还有避字的现象,可以看一看《避讳研究》这本书。
8.墓碑牌位的写法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聚考拉
墓碑牌位的写法
墓碑牌位的写法墓碑和牌位,现在好多人不会写。因为现代人把中国传统文化丢掉了,所以很多人书写牌位的格式都不规范。
书写牌位时,要有恭敬心。我们要对鬼神恭敬,写牌位的时候,不能够写同音字,异体字。名字的每个字都要写准确,不能用其他字代替。所以我们帮人写牌位的时候,名字一定要问准确。中国字很复杂,好多同音字,所以我们要认真,家属提供名字的时候,他不懂、不注意,但我们要注意,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地问,每一个字都要问清楚。其次,书写要工整。有的人写草字,把牌位写的乱七八槽的,这样不行。要怎样呢?要用正楷,一笔一划的写,这是一个。另外一个,不能涂改。
除了写亡者的名字,还要写阳上,阳上是我们阳上人。写阳上人的时候,称谓一定要和亡人的关系对应。比如说亡人是母亲,叫杨淑芳,那么阳上人应该是儿子或女儿。如果不写阳上人,只单独写一个杨淑芳就很麻烦。一提杨淑芳,来一大群杨淑芳,哪一个?还有一个问题,比如杨淑芳的儿子叫李杰。一百个杨淑芳里面,可能有五个杨淑芳的儿子都叫李杰,儿子也同名同姓,这个怎么办?所以牌位后面还要写上两行字:一行写生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什么时辰;另一行要写卒于,也就是死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哪一个时辰。这样写不会错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