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都有哪些
红楼梦中的传统饮食文化。
《红楼梦》中描绘的珍馐异馔五光十色,其中点心、饮品小食和主食类有三十六种,肴馔有五十八种,不仅包括众多的贵族家庭日常生活饮食,而且还有一些典雅风致、特殊肴馔的饮食用膳。下面择其有代表性的饮食介绍一二,以窥大观园贵族生活于一斑。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前后,正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的饮食业在清代的“康乾盛世”出现了极大的繁荣景象。
大城市的酒店、茶楼和点心铺鳞次栉比,市招繁多,北销南运的小商摊贩人来客往,蜂攒蚁聚,形成了风味殊异、各具特色的不同流派的饮食文化。这些花样繁多、琳琅满目的肴馔可分为京菜、川菜、苏菜、粤菜、鲁茶、湘菜、闽菜、徽菜。
糕点则分为苏式、广式、闽式、潮式、徽式和京式。《红楼梦》中的饮食谱正是汲取了民间奇巧的肴馔和上膳御厨的烹饪 *** ,而形成的南北兼杂,别具风格特色的《红楼梦》饮食文化。
这种独特新颖、绚丽多姿的贵族家庭饮食生活在中国的饮食文化史上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并且占有其特殊的地位。
2.《红楼梦》的饮食特点是什么
红楼饮食文化主要有五大特点:之一:饮食品种具有丰富性。
《红楼梦》中的食品一共186种,其名目繁多,展现了封建社会贵族阶层奢侈生活的风貌。例如:酸笋鸡皮汤、莲叶羹、野鸡崽子汤、糟鹅掌、火腿炖肚子、胭脂鹅脯、酒酿蒸鸭子、烤鹿肉等等。
第二:饮食器皿精美绝伦。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饮食器皿和饮食本身,其两者兼有才能构成“美食”的全部内涵。
著名诗人王翰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从中散发出我国美食文化的表达形式——“美酒”一定要“夜光杯”来盛放。“器”与“食”的完美结合才能增强人的饮食欲望,从中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
红楼饮食文化在这方面体现得更加突出,其食具、茶具、酒具、桌具都是非常华美的。例如:金盘、金碗、银碟、玛瑙碗、翡翠杯、琥珀杯、绿玉斗、乌木三镶银箸、四楞象牙金筷、玻璃盏等等。
第三:饮食活动丰富多彩。《红楼梦》中的饮食多是围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开的。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吃、喝、玩、乐四者永远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因人的志趣不同,“玩乐”的形式各异而以。像大观园、宁、荣二府的主子们也不例外。
据统计在《红楼梦》中以活动展开的宴会多达三十余次。例如: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螃蟹宴等等。
第四:红楼饮食重于养身。《红楼梦》中的饮食除了“品尝、玩乐”以外,更注重养身。
其食品的营养价值,以益寿养身为主要目的。例如第四十九回,贾母在冬季吃的炖鹿肉。
鹿的全身都有药用价值。其肉是适宜冬天进补的高级营养和医疗食品。
历来受到医学界和美食家的重视。唐代的《食疗本草》说:“肉,主补中,益气力。”
又说:“九月后正月前食之,则补虚赢瘦弱,利五脏,调血脉,自外皆不食,发冷病。”阴历的二月至八月间不应吃鹿肉,它能使人发冷病。
贾府吃鹿肉的时间都在冬天,就是遵循这一食规。第五:红楼饮食重“南味”兼“北味”。
所谓“南味”,主要是指江浙风味,江南风味,其中包括苏、宁风味,也包括江岸的淮扬风味。第六十二回有“酒酿清蒸鸭子”这是乾隆年间扬州名菜。
酒酿,原名酒娘,《扬州画舫录》云“烧酒以米为之,曰米烧。其烧酒未蒸者,为酒娘儿,饮之鲜美,以泉水烧酒和之,则成蜜烧酒。”
袁枚《随园食单》多以酒娘儿作调味佐料。第八回有“糟鸭掌”这是姑苏名菜,第六十二回“胭脂鹅脯”是苏州名菜。
《红楼梦》中以“南味”为主,但是也兼有“北味”如第三十七回的“桂花糖蒸新栗粉糕”,“栗糕”就是北味。这样的食品北方最常见,先将栗子炒熟捣烂,磨成细粉,同山药糕、白糖和匀,再蒸制即可食用。
《红楼梦》中的食物兼有南北风味,是因为曹雪芹生于南方,长于北方的原因,也是当时社会南北互溶的必然结果。
3.畅谈红楼梦的饮食文化
作为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200多年前的人,究竟是怎么生活的,其中的饮食 *** 至今值得现代人学习: 感冒采用饥饿疗法。
《红楼梦》中,从主子到丫环,一日三餐吃得都很少,感冒伤风时尤其如此,大夫不是开药方,而是让人先“清清净净地饿两顿”,或者要求饮食一定要清淡。 小病不吃药是古人的养生良方。
所谓饥饿疗法,不是真的一点都不吃,而是适当地喝些米汤,主要是大米汤,有润五脏的作用。患普通感冒时,可采取饥饿疗法,多喝白米粥,夏天可放点绿豆,冬天加点糯米,中老年人放点山药和枣。
对于胃肠型感冒,表现为厌恶油腻的食物、腹泻,可以用白萝卜加盐煮汤喝,连萝卜一起吃下去,有助消化的作用。 不过量饮茶。
妙玉曾说过,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不仅茶要小口地喝,红楼梦里,每个人喜欢的茶都不同。
贾母吃完油腻的食物后,就不喝六安茶;宝玉吃了面,要喝“女儿茶”。 茶叶中含有鞣酸,大量饮茶会造成体内鞣酸过多,引起胃肠功能失调。
六安茶是偏苦的一种绿茶,能清热解毒,不适合老年人;女儿茶其实是普洱茶的一种,促消化、排毒功能强,还有一定的通经作用,适合女性喝。根据体质喝茶很重要。
年龄大、寒性体质、胃寒、月经期的女性,都要少喝绿茶。冬天就是普通人也要少喝太浓的绿茶,更好喝红茶。
下午2点以后,最晚4点以后,也不要喝浓茶。 豆腐皮包子是“长寿包”。
豆腐皮包子是用豆腐皮做皮,木耳、香菇、青菜等做馅蒸成的包子。在清朝曾长期作为贡品,给皇上吃。
所以《红楼梦》第8回里,有了宝玉自己舍不得吃,却要留给晴雯的场景。 豆腐皮包子也叫“长寿包”。
其中,木耳、豆腐都有降血脂的作用,尤其是豆腐皮,含有很多植物雌激素,有延缓衰老、美容的作用。对于“三高”患者来说,豆腐皮包子是非常好的一道健康菜。
火腿炖肘子孝敬老人。 红楼梦第16回,贾琏和凤姐请乳母赵嬷嬷吃饭,凤姐怕老人牙口不好,特意让人拿了一碗从早晨就开始炖的烂烂的火腿炖肘子给她吃。
吃肘子有养筋骨的作用,肘子炖得特别烂,里面的饱和脂肪酸会部分变成不饱和脂肪酸,好消化,适合老人吃。此外,老人。
老人吃东西,最重要在以下几个字:烂,因为他们牙口、咀嚼、消化都不好,烂的更有利吸收;杂,一天最少吃14种食物,包子、饺子,馅以肉、鸡蛋、蘑菇、白菜、豆腐都是很好的食物,调料更好有醋、蒜和姜;新鲜,老人要少吃冷冻食品和剩菜剩饭;淡,60岁以上、血压高的老人每天吃盐不能超过3克,肥胖和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每天吃油不能超过20克。 一部《红楼梦》,有学不完的饮食文化经。
现代人最需要学习的,是像他们一样,让自己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更健康。 。
4.红楼梦中的礼仪
红楼梦中的礼仪可以概括如下:
一、君臣之礼。
1、贾府兴衰,皆由皇命。
2、元妃省亲,皇室礼仪不可轻慢。
接皇妃的标准,软件设施也不曾落下。在会见的礼仪方面,也小心谨慎,唯恐有所差错。
“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皆有规范。贾政虽是元春的亲生父亲,见到女儿时仍需行跪拜之礼,贾母在贾府地位极高,且年事已高,也要“按品大妆”,方可拜见。因为元春此时代表的是皇室,一举一动,皆按皇室之礼,倘若逾矩而行,则就是丢了皇家体面。
二、夫妇之礼,夫为妻纲。
《红楼梦》中,邢夫人是贾赦的正妻,她是夫为妻纲这一原则的忠诚贯彻者,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贾赦好色,邢夫人为其纳了无数房妾室,最为代表性的是第46回中,贾赦看上贾母的贴身婢女——鸳鸯,令邢夫人代其办妥这件事。邢夫人先是派出儿媳王熙凤,事情不成转而亲自出面劝说鸳鸯,威逼利诱,还联系其兄嫂劝说其顺了贾赦的意思。贾母知道,痛骂贾赦方才作罢。最后依然还是从外头花了几百两银子购买了一个小女孩。她的这种行为不免有为虎作伥之嫌,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而,从封建礼教的角度来看,她的行为却是无可指摘的。邢夫人只有贾琏一个儿子,完全不足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只有讨得贾赦的欢心才可以稳住自己的正妻位置。她已经人老珠黄,凭容貌显然没有可能了,只能一味顺从丈夫的心意,为其纳更多的妾,开枝散叶。
三、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贾府男主外女主内。略去宁国府不提,以荣国府为例,荣国府内的管家大权由王熙凤掌握,但是很多情况下,她并不是决策者。贾母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贾母出生四大家族的史家,又被封为诰命夫人,贾府的当家人贾赦贾政皆由其所出,地位显赫,在贾府有着绝对的权威。贾赦强纳鸳鸯,被其知晓后痛骂一顿,只得熄了心思。贾政将宝玉打个
半死,贾母出面干涉,他也只能恭敬地请罪不得反抗。用饭时,更是有王熙凤和李纨在旁服侍。聪明如王熙凤者,处处顺着贾母的心意,得到贾母的宠爱,因为贾母才是贾府真正的掌权者。
同辈之间,也有规矩。例如宝玉是兄长,对犯了错的贾环可以斥责,贾环只能听训,这是因为古代奉行“兄友弟恭”,兄长可以教训弟弟,这是教导,弟弟若是反抗,就是失了礼。王熙凤虽然握有大权,威望很高,但是李纨却可以打趣讽刺她而不遭记恨,因为李纨是长嫂,长嫂入母,自然可以管教她。
5.介绍一下《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
清朝贵族生活的百科全书《红楼梦》,多次写到粥,其中粥的品种,明写的就有7种之多。其中分为两类,一类是单味主料粥,如碧粳粥、红稻米粥、江米粥;一类是加配料的粥,如腊八粥、枣儿熬的粳米粥、鸭子肉粥、燕窝粥。钟鸣鼎食之家,吃粥不是为了省米,而是为了“食补。”
第十四回,宁国府贾珍的儿媳秦可卿病亡,悲痛欲绝的贾珍决心要为儿媳操办一场隆重体面的葬礼,然而妻子尤氏这时却偏偏卧病在床,于是贾珍想到要请精明强干的王熙凤过来帮忙料理。曹雪芹没有忘记对王熙凤的饮食做出交代,他写道,王熙凤在去宁国府之前:“收拾完备,更衣净手,吃了两口 *** 糖粳米粥”。
为什么这道粥里一定要用粳米呢?原来粳米的过人之处在于它的“平补”功效。在中医看来,食物分为寒、凉、平、温、热五种性质,不同体质的人适合不同性质的食物,像糯米、小米是温性的,体质偏热的人就不适合多吃,而像薏米是凉性的,体质偏寒的人不能多吃,唯独粳米是平性的,既不热也不凉,适宜的人群更广,能养胃。
同书第45回写黛玉每岁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咳嗽;今秋咳得比往常又重。宝钗来探望她,劝她“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贾府里的老祖宗贾母,是一位很懂得养生的老人。她绝少吃饭,所以每次酒筵上都为她备下各种高档粥品。
《红楼梦》第54回,元宵节夜宴,贾母觉得有些饿了,凤姐忙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说:“我吃些清淡的吧!”凤姐忙说:“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
举几个例子,可见粥的好处,而且是老少咸宜呢!
6.论文
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美食配美器”。
唐代诗人王翰曾撰写了一首《凉州词》,其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广为传诵、引用。《红楼梦》中餐具之豪华不能不让人吃惊。
就单说饮酒的杯子吧,有金、银爵、琥珀杯、什锦珐琅杯、绿玉斗等,琳琅满目。拜读小说中描写饮酒的部分就是一种文化享受。
《红楼梦》多次谈到滋补药膳,如“桂圆汤”、“燕窝汤”、“枣泥馅山药糕”等。单说后者,大枣可以补血、健脾胃,山药可以补气健脾。
给大枣山药去核剥皮后,捣成泥状,做成糕,不仅口感软甜甘美,而且还能增进食欲,可以有效缓解肠胃虚弱。 其他详细描写过的食物有 1.腊八粥 第十九回宝玉编说香玉故事:那一年腊月初七日,才耗子升座议事,因说"明日乃腊八,世上人都熬腊八粥"云云。
2.南边糟东西 第八回,宝玉夸宁府珍大嫂子的好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也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第五十回写探春亲自斟了暖酒奉与贾母,贾母便饮了一口,问道:"那个盘子里是什么东西?"众人忙捧了过来,回说是糟鹌鹑。
糟东西是南方特产,品种繁多,美味可口,经久而不变质,运至北方更显得珍贵。李煦任苏州织造时,也曾贡进糟茭白,糟酱茭白,见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五年奏折。
可见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在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同时也喜欢吃别具风味的南边糟东西来调剂口味。 3.油盐炒枸杞芽 第六十一回,柳家的道:"前儿三姑娘和宝姑娘偶然商议了要吃个油盐炒枸杞芽来,打发个姐儿拿着五百钱给我。
我到笑起来了,说二位姑娘就是大肚子弥勒佛,也吃不了五百钱的,这三二十钱的事,还预备的起? 4.梅花雪片洋糖 第四十五回,蘅芜院的一个婆子,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quot;这比买的强……" 梅花雪片洋糖,说穿了,就是绵白糖。 5.奶油炸的小面果 第四十一回写大观园众人吃点心。
丫环抬了两张几来,又端了两个小捧盒。揭开看时,那盒内一样是一寸来大的小饺儿,一样是奶油炸的小面果。
刘姥姥因见那小面果都玲珑剔透,便拣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饺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云给她们做花样子去倒好。
" 奶油炸的小面果,当指用油酥面团炸成的花色点心,以小巧玲珑取悦于豪门中的少爷、姐"贾府的油炸的小面果有"牡丹花形",当是极精细者。 6.莲叶羹 第三十五回写贾母等来看望被打后的宝玉,王夫人问:"你想什么吃?"宝玉笑道:"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还好些。
"下文写四副做汤的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凤姐告诉薛姨妈说:"这是旧年备膳,他们想的法儿。
不知弄些什么面印出来,借点新荷叶的清香,全仗着好汤,究竟没意思,谁家常吃它了!" 按:这里所写的莲叶羹,原料及制法都不详,曹雪芹只写四副精巧的银模子,并说这是备膳--皇帝吃的,就够人向往不已了。大概这是一种用面粉(也许其中还掺和鲜花或鲜叶的汁液)和匀后,在模中成形,配以新鲜荷叶、高汤,取其清淡芬香及外观精巧。
7.杏仁茶 第五十四回写元宵之夕,贾母觉得有些饿了,但又要吃些清淡的,凤姐忙道:"还有杏仁茶。" 按:杏仁茶是一种美味的饮料。
贾府里的杏仁茶,其做法该是很考究的。据清郝懿行《晒书堂笔录》的记载,杏仁茶也叫"杏酪",作法是:"取甜杏仁,水浸,去皮,小磨磨细,加水搅稀,入锅内,用糯米屑同煎,如高粱糊法。
至糖之多少,随意糁入。" 8.面茶 第七十五回写尤氏盥洗已毕,和李纨、宝钗一起吃面茶。
按:清方元--《铁船诗钞.咏都门食物作俳谐体》内"茶--和炒面"句下有小注云:"炒面作糜,谓之面茶。"今北方尚有以面茶作餐者,制法,将面粉炒熟,放开水调和,略放盐,作薄粥状饮食。
9.面筋豆腐 第七十五回,王夫人道:"今日我吃素,没有别的。那些面筋豆腐老太太又不大爱吃,只拣了一样椒油莼齑酱来。
" 按:面筋豆腐原是家常菜肴,但能上贾府餐桌,当也不凡。清梁章钜《浪迹续谈》卷四有"豆腐"和"面筋"条,备述精制的面筋、豆腐的味美。
如"面筋"条云:"今素食中有面筋,若得佳厨精制之,可与豆腐同称佳品,惟烹制这难,亦与豆腐同。余在桂林时,厨子最精此味,以饷同人,无不诧为稀有。
……此物自古即重之,《梦溪笔谈》云:'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盘乃见,炼钢亦然。'《老学庵笔记》云:"仲殊性嗜蜜,豆腐、面筋皆用蜜渍。
'近人《一斑录》中亦有制面筋干一法,亦雅人清致,非俗子所知也。"足见面筋、豆腐虽富贵之家亦常食之。
10.灰条菜干子 第四十二回,平儿对刘姥姥说:"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 灰条菜干是一种野菜,可作蔬菜食用,风干后便成为灰条菜干子。想贾府上上下下吃腻了山珍海味,大鱼大肉,竟要条菜干,亦一奇事也。
11.西洋葡萄酒 第六十回,芳官拿了一个五寸来高小玻璃瓶来。迎。
7.红楼梦中饮食文化研究报告
红楼里的粥 粥,本是寻常百姓人家吃食,可进了这大观园里,便有了别样滋味。
第八回和六十二回都提到了碧梗粥,配着糟鹌鹑,再泡一些虾丸鸡皮汤,吃惯了大鱼大肉,这样的家常小吃分外可口。何谓“碧梗”,其实就是梗米,“细长,带微绿色,炊时有香,汤纯清,味美”。
因其优质量少,在清代是贡品,专供皇室享用,仅从这小小一碗粥,不难看出贾府的地位何其显贵。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黛玉身体虚弱,宝钗去看她,建议“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
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宝姐姐送燕窝的这一举动,让黛玉对宝钗感服不已。
红楼里的菜 提到红楼美食,大家最印象深刻的不可不说“茄鲞”,这也是曹公描写最为落力的菜品。“鲞”,即剖开晾干的鱼干,茄鲞即下酒的多味茄干。
四十一回,凤姐轻描淡写的说:“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
唬得刘姥姥直叫 *** ,“阿弥陀佛,一道茄子竟要十几只鸡来配”。 第六十二回,柳家的遣人送给芳官一个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鹅脯即鹅的胸脯,肉嫩而丰,将其洗净,先用盐腌,后烹制成熟,鹅肉呈红色,故名胭脂),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视觉上,有红有绿有白;味觉上有淡有浓;搭配上有荤有素、有饭有汤又有甜点。一个丫头尚且如此,那些主子们吃的可不更是无上美味。
8.红楼梦中描写餐桌礼仪的句子,在那一节
第三回
贾珠之妻李氏捧饭,
熙凤安箸,
王夫人进羹。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
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之一张
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
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
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
迎春便坐右手之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
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
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
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
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
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
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9.红楼梦中描写餐桌礼仪的句子,在哪一节
红楼梦中描写餐桌礼仪的句子在第三节。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红楼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3] 。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