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仪廉耻是什么意思
礼义廉耻是一个成语,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礼: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
义: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
廉: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耻: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 *** ,等于禽兽一样。“耻”也是自尊自重。
扩展资料
历代的统治者和思想家,一但掌握了政权而面对治国安民之要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治民的首倡:“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尊敬适当的态度和行为;义;公正无私的道理或举措;廉;不贪不污及纯正高洁;耻;为不当的言行举止有羞愧之心。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两千七百年前振兴齐国,成就霸业的一代英才管仲的千古名言,在管仲看来廉耻是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礼义廉耻
2."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各代表什么意思
1、礼:是礼节。
礼节是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礼节是不妨碍他人的美德,也是自己行万事的通行证,礼节是人对人表示尊重的各种形式,包括动作形式和语言形式。如,握手,鞠躬,磕头等,是动作形式,问候,道谢等,是语言形式。
2、义:是义气。
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
3、廉:是廉洁。
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4、耻:是羞耻。
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
5、孝:是孝顺。
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6、悌:是悌敬。
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
7、忠:是尽忠。
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
8、信:是信用。
是诚实而知耻。信的基础是诚,不虚伪,不造作,勇于认识并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做到这些就有了信,就值得被托付。
3.《廉耻》中的 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这两句话出自顾亭林的《日知录》,原文是在讲廉耻。引部分原文:「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仪,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松柏后凋于岁寒,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松柏后凋于岁寒」出自论语子罕第九。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是说,时节转寒冷的时候才能真正知道松柏的坚毅不拔,孔子把松柏比喻成君子,意思是说君子会在艰难的环境中依旧保持操守。
「鸡鸣不已于风雨」出自诗经。郑经。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当风雨交加,天色晦暗时,雄鸡依然鸣啼不已。句中以风雨比喻乱世,雄鸡比喻忠臣,意思是说忠臣处身乱世,也不顾身家性命,决然说出正值的言论。
廉耻的词语解释是廉洁的操守和知道羞耻。因此这两句话的并用的原意是鼓励人在乱世和困境之中依旧坚守廉洁的操守和知道羞耻,不随波逐流的意思。
4.“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具体怎么解释
孝:
是孝顺。孝顺父母和长辈,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孝敬是有感恩之心的基础,是慈悲的基础,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所以,有“百善孝为先”之说。
悌:
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
忠:
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
信:
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
礼:
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
义:
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
廉:
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耻:
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 *** ,等于禽兽一样。“耻”也是自尊自重。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是孔子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所谓人生八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5.孝悌忠信礼仪廉耻分别指的什么意思
1、孝
孝:是孝顺。孝顺父母和长辈,这是子女们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有"大孝"说的是对国家尽忠。孝敬是感恩之心,慈悲为怀的基础,也是一切伦理美德的基础。
2、悌
悌:是悌敬。兄弟姊妹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以和为贵”相互帮助体贴。宽宏大度,骨肉同胞不要斤斤计较地争家产,家和万事兴!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相互体谅与谦让,增进友谊才能消除矛盾,平安便是福。
3、忠
忠:是人生处世的忠贞之道,忠厚诚实不虚伪。这是忠诚事业的工作职责。也是国民尽忠报效国家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是做人行事秉承的矢志不移的原则,是人在艰难困苦下赖以坚持的精神支柱。忠心耿耿为人类造福。
4、信
信:是讲信用;是诚实而知耻。信的基础是诚,不虚伪,不造作,勇于认识并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做到这些就有了信,就值得被托付。
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许出的诺言就要做到。一定要守信用,不欺骗他人。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言而有信者才能够受人们敬重。
5、礼
礼: 是祖辈传下的礼教,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良俗礼节。定亲求婚下聘礼,红白喜事与求人办事皆要送礼…不能轻而无礼。
还应当遵守各种礼仪,见到人要有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士兵见到首长要立正行军礼,对官员顶礼膜拜,给神灵焚香礼拜…永不能污了礼数。总之中国乃礼仪之邦必须恭而有礼,这是一个敬贤礼士的道德修养的体现。
6、义
义:是义气。人人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这是每个公民的职责与义务。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如义诊、义演等绝无企图之心,筹款扶持弱者的义举。是合乎天道的行为,是仁的体现方式。
古人说,仁以义和。在执行义的行为时,并不考虑所执法之对象的亲疏。故有大义灭亲与划清阶线的史迹义举。
7、廉
廉:是清正廉明。有廉洁奉公之心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廉明公正的清廉精神。是勤俭节约,知足常乐。改朝代的原因大多起于 *** 而寡廉鲜耻。贫富差距悬殊,导致劳苦大众揭竿而起。
8、耻
耻:是知羞耻。人决不可“恬不知耻”应当有理性地知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罪恶事情,绝对不去做。一个人若厚颜 *** ,就等于是禽兽畜牲。知耻也是自尊自重之善本。孔子曰:“知耻近乎勇”其意是:知耻辱者,近乎于勇为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