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方到女方家接亲礼仪
110公里,比较远了,差不多都以常德了。
如楼上所说,如果是礼仪公司的,你就方便多了,什么都不用想。
如果是自己找的朋友,那就要给个大红包了,毕竟有100多公司,加油,过路费,司机的辛苦费,这都要考虑在内。
至于女方是否给红包,这个没有一定,可以给,也可以不给。
如果是注重礼数的岳父母,他们应该会考虑到这个的。红包大小无所谓,是个意思。
给楼主提个建议吧
如果你岳父母思想开放的话,前一天就把你老婆接到长沙来,找个朋友家或酒店做“娘家”。一来省去太高的费用,二来省去接亲的辛苦。
来回200多公里,司机累,你更累!结婚当天,你还有太多事要做了!
我有个同学,结婚时也是接一百多公里的老婆回家,结果车在半路烂了。急得跟猴子一样!
2.新郎上女方接亲和新娘给女方父母敬茶司仪该怎么说话呢
一般就是说:"爸爸请喝茶,妈妈请喝茶。“
四川传统民间婚礼的内容具体表现在婚姻礼仪过程。
男方婚礼中的接亲,一般是轿子抬到院坝中央朝堂屋正中还没有停放的时候,押礼先生为表示接亲任务圆满完成,说几句有所交待的礼话;男方的知客司代表主人以礼话回谢后,花轿停下。接着,就由男方主人选的一位人年轻、美貌、有儿有女、能说会道的婶娘或姑、姐,手持柏桠或红花,前去撩开花轿门帘,口言:"东方一朵紫云起,西方一朵红花开,紫云起,红花开,请新人,下轿来。"如果新娘仍不下轿,拉亲人又说:"新姑娘,你且听,你的**来拉亲,快点下轿来,免得你哥等碎心。"新娘下轿,新娘揭去花冠(轿夫接花冠),保留盖头,并将做有两个花结的红色绸(布)带,一头递交新娘手中,一头自己牵着,一步一步地把新娘引进堂屋。此时男方知客司高言:"打锣鼓,吹唢呐,接新人,到婆家,上院坝,大红花,上阶沿,递钱花,跨门坎,进堂屋,脚踩金钩和金鸭。"进堂屋后仍由知客司主持喊礼拜堂。
3.婚礼敬茶的习俗
古代婚礼,行聘多用茶,谓之茶礼,亦名“受茶”。
为什么要用茶?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十四“种茶”有解:“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 其实,茶用种籽、扦插或压条皆可繁殖,古人此说应是当时茶树栽培的情况。
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九载,淮南一带人家,男方下给女方的聘礼,“珍币之下,必衬以茶,更以瓶茶分赠亲友。”至迟宋代已有这种婚俗。
其他地方也有这种风俗。并延续到近现代。
清人福格《听雨丛谈》卷八载有:“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满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可见这是很普遍而且很严肃的。
也有一些人娶妻入门,有时不用茶,但定亲的聘礼却要叫做“下茶”,表示定亲以后不可移易。 今天甘肃东乡族,订婚前男家请媒人到女家说亲,应允后,男方送给女方一件衣料、几包细茶,即算订了亲,故称“订茶”。
*** 的“吃喜茶”也叫“下定茶”。青海循化地区女方允婚后,由媒人三人于吉日将茯茶、衣服、化妆品以及绿头绳、红头绳送至女家,表示已经订婚。
云南 *** 订婚当天,男女双方均须备些糖、茶、果品、米糕等招待各自的内亲。甘肃临夏 *** 则维持“定茶”的称谓,即说亲时男家给女家送茶砖或茶叶,若女方接受即为允婚。
浙江西部地区汉族把说媒叫“走媒”。媒人说媒,倘女方应允,则泡茶、煮蛋招待,俗称“食茶”。
嘉兴一带,由媒人将男方的礼品如茶枣、糕点、首饰、衣料、礼金等送往女方,女方受礼称“受茶”,就不可再另许他人。同时托媒人将答礼带回男家,并请至亲好友吃酒,以示公布婚约,也叫吃“安心酒”。
更有趣的是,湖北黄坡、孝感一带的“行茶”。当男家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时,在备办的各种礼品中,除果品外,必须有茶和盐。
因茶产于山,盐出于海,故名之曰“山茗海沙”,谐方言中“山盟海誓”之音。亦有用糖霜代盐的。
甘肃积石山的保安族,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礼品,一般以茶叶为主,所以叫“拿茶”。总之,不管汉族、少数民族,凡是女方接受了男方茶礼之后,一般婚姻就不能更移了。
但是,过去在贵州天柱、剑河、三穗一带却流行过一种“退茶”的婚俗。姑娘婚事由父母包办,如果姑娘实在不愿意,就用“退茶”的方式退婚。
即姑娘用纸包一包干茶叶,送到男家去,对男方父母表示:“自己没有福来伏侍老人家,请另找一位好媳妇。”说完即把茶叶放在堂屋的桌子上,转身就走。
如不被未婚夫或他房族的人抓住,婚就退成;若被抓住,可以马上 *** 猪成婚。因此,要事先探清男家的环境,进出路线,并要趁父母在家,又不会碰上别人。
若要退成功,既要有胆量,又要有计谋。成功者,会受到妇女们的称赞和崇敬。
虽然父母会对女儿骂或打,但还得办退婚手续。下次订婚,不得不多少尊重女儿的意见。
不单是订婚退婚离不开茶,在有些地方,有些民族中,茶贯串婚礼的始终。 司马迁的故乡韩城,把男女青年初次见面谈恋爱叫“谈话”。
谈成了女方就向男方父母倒茶相认,南方也倒茶回敬,订亲之日,女到男家,早饭与午饭的空闲时间,女方先向男方父母亲戚一一倒茶,先叫后双手捧杯敬茶。南方也像女方来宾一一敬茶,明确称谓。
新婚之夜,新媳妇由姑嫂相陪,向全家老少一一敬茶。又向同姓族内人倒茶相认。
耍房前,邻居争喝新娘子的一口香茶,都说:“喝了新媳妇的茶牙不疼”。名为喝茶,实则观看新媳妇容貌,鉴赏其举止是否文雅,叫人盯的羞涩腼腆之情态。
耍房时,夫妻要喝交臂茶。耍房人若出难题,是新婚夫妇尴尬为难,聪明的姑娘便叫新娘倒茶解围。
耍房末了,新媳妇倒茶送客。 在湖南等地的汉族中,有“三茶”之说,它是提亲、相亲和洞房前所沏茶水的合称。
媒人上门提亲,女家以糖茶甜口,含美言之意;男子上门相亲,双方目成,女子递茶一杯,男方喝茶后,置钱钞或其他贵重物于茶杯中送还女方,女方收受,是为心许;洞房前,以红枣、花生、桂子、龙眼泡入茶中并拌以冰糖招待客人,取早生贵子跳龙门之意。这三次喝茶,统称“三茶”。
青海、甘肃等地区的撒拉族,婚日,迎娶新娘途经各个村庄时,这些村庄中曾与新娘同村而已出嫁的妇女们,端出熬好的茯茶,盛情招待新娘及送亲者,表示对新娘的热情迎送,称“敬新茶”,行至靠近男家的最后一个村庄时,该村的女乡亲除了敬新茶外,还要把男家迎亲的一些情况透漏给新娘一行,使其有所准备。据说此俗由来已久,是撒拉族先民初到循化时与藏族联姻时产生的。
浙南一带的畲族,娶亲日,新娘到了男家,鸣放鞭炮,并派“接姑”二人将新娘接入中堂。这是婆家挑选一位父母健在的姑娘,端上一碗甜蛋茶(鸡鸭蛋均可,无茶叶)递给新娘吃,叫“吃蛋茶”。
按习俗,新娘只能低头饮茶,不能吃蛋。若吃蛋,则被认为不稳重,会受到丈夫和他人的歧视。
到其他客人(指陪送新娘来婆家的人)吃掉蛋茶后,新娘将一事先备好的红包放到盘上,曰“蛋茶包”,对端茶人表示谢意。
4.婚礼当天接到女方家接新娘时,是不是还要在她们家敬茶啊
是的,更好在女方家敬茶。在婚礼当天向父母敬茶,又称作改口敬茶。 这是真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更佳场合。
根据各地区的风俗习惯,这一环节也有不同,有的是跪着,有的是鞠躬后站着敬茶,可以多打听几位身边结婚的人,了解所在地的婚礼敬茶环节。
扩展资料:
结婚敬茶流程前期准备:
1、茶壶、茶杯
新人在为见家长敬茶时,一定要根据到场人数安排茶杯数量。
2、盖碗杯
在敬茶前要事前告诉长辈盖碗杯的使用 *** ,以免出现尴尬的场景。
3、花色
在挑选茶杯上一定要避免寿字、独龙、青松翠柏等图案,更好挑选素雅或喜庆的茶杯。
4、茶叶
在茶叶的选取上也十分讲究,一般选用寓意较好莲子和红枣等作为原料。而在份量讲究好事成双。
结婚敬茶的注意事项:
1、新人们斟茶时切忌不能过满,一般以七分满为佳。
2、新人们在敬茶时切忌不要单手上茶,同时也勿将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是将其浸入茶水。
3、敬茶时新人要双手持杯,上半身要成鞠躬状并将茶杯伸到父母胸前40公分的距离,方便父母可以双手接到茶杯。
新人们在敬茶时一定要谨记这些注意事项如果不熟悉可以提前练习,以免出现尴尬的场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