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山堰塞湖该如何开发?
我认为现在不能急着谈开发的问题,唐家山堰塞湖能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旅游区,可能至少要5年才看得出来吧。现在刚刚地震过去,滑坡、泥石流隐患还是相当严重的,我觉得让大自然余卖信慢慢去改造它,几年后只需要修路配岩和相关的配套设竖轮施可能就成为第二个九寨了
唐家山堰塞湖现状
□《绵阳市旅游产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基本完成,将围绕地震“做文章”□北川老县城遗址、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唐家山堰塞湖等将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产品
近日,随着《绵阳市旅游产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基本完成,灾后的绵阳旅游产业将在4年内迎来又一个“春天”。昨日,记者走访了绵阳市旅游、文物等部门,了解到北川县城旧址现场将建设北川地震博物馆、纪念碑、纪念墙等重要景点,还要在地震博物馆附近保存3-5处典型建筑毁损遗迹,开发3-5处典型地震地质遗址,并考虑保留唐家山堰塞湖现状,建成地震遗址的一部分。
关键词:地震实物
3600件地震实物每件都有一个故事
“定格”14时28分的闹钟、高高飘扬在北川中学废墟上的五星红旗、悬挂于安县与北川交界公路上的“大禹故里”镏金铭牌、勇救30多名学生而牺牲的教师刘晓艳曾用过的一张办公桌……每一件征集到的地震文物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或人物。
昨日下午2时,在芙蓉桥李杜祠内的绵阳市文物局临时办公场地,一间临时的文物仓库里,堆满了从北川、江油、平武、安县等灾区收集到的地震实物。一块基本完好的“大禹故里”牌匾,四个镏金大字依然闪亮。绵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唐光孝说,这块牌匾是目前搜集到的更大的地震实物。
据绵阳市文物局展览保管部的杨伟主任介绍,“5·12”地震发生后,绵阳博物馆最早在全国开展地震文物征集工作。截至之一阶段6月底工作完成,已收集到3600件地震实物,“目前这些大地震后的珍贵遗物被珍藏在绵阳市文物局的临时仓库里。
地震遗址行亮博物馆尚在规划选址阶段
绵阳市地震局局长夏建国透露,“5·12”地震遗址博物馆尚在规划选址阶段,主要考虑实现见证和展示、纪念和凭吊、科普和教育、科研和发展几大功能,突出地震遗址展示区、重点保护和展示的遗迹、有特色的博物馆(陈列馆)、缅怀遇难者的纪念设施、互动性和参与性强的科普中心、向公众开放的科研中心方面的内容。
这座全世界之一座完整保留地震原址的灾难纪念地与博物馆,将把体现地震破坏强度的实物资料、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事迹等,真实地向世人展示。
关键词:旅游规划
以北川县城为中心建羌文化生态旅游区
据了解,“5·12”大地震给绵阳市旅游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7.01亿元,全市51家经营性景区均不同程度受损。地震后,绵阳市的旅游市场逐步复苏。据悉,7月12日(周六),绵阳市灾后首批仙海、富乐山、西山、长虹科技馆、中物院科技馆等13家旅游景点将恢复迎客。据绵阳市旅游局人士介绍,该市旅游局积极开展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和旅游基础设施的修复工作。目前,《绵阳市旅游产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基本完成,尚待有关旅游专家的论证。
绵阳市旅游局人士表示,将把北川老县城遗址、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唐家山堰塞湖及安县千佛山、海绵生物礁世界地质公园等一大批地震遗迹打造成世界品牌的旅游产品。
该人士指出,北川县城在大地震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县城旧址现场将建设北川地震博物馆、纪念碑、纪念墙等重要景点,还要在地震博物馆附近保存3-5处典型建筑毁损遗迹,开发3-5处典型地震地质遗址,将其打造成为地震科学技术体验、教学基地。其中,要考虑保留唐家山堰塞湖现状,建成地震遗址的一部分;堰塞湖区正好是当地羌族传统聚局蔽居区,还保留有学术界公认的大禹故里,作为特色地震旅游开发,对于当地重建和受灾群众经济生产生活都大有裨益。
此外,北川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因此,新建的北川县城将成为四川地震灾区桐带州重建恢复重建 *** ——羌族文化生态旅游区的重要支撑。以北川县城为中心建立羌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包括北川羌文化旅游城镇、禹穴沟、药王谷、大禹纪念馆、西羌九黄山和罗浮山温泉度假地等旅游区组团。记者罗暄摄影报道
绵阳旅游四年“四步走”
之一阶段
(2008年7月前)
恢复梓潼、三台、盐亭三县及市区仙海、富乐山、西山、长虹科技馆、九院科技馆的旅游市场
第二阶段
(2008年10月前)
恢复安县温泉旅游度假区、寻龙山的旅游市场
第三阶段
(2009年10月前)
恢复九环线及李白故里、报恩寺、王朗白马等沿线景区的旅游市场
第四阶段
(2012年前)
新建包括北川地震博物馆、唐家山旅游度假区等在内的特大地震遗址旅游区,全面恢复绵阳旅游产业
唐家山堰塞湖的事件简介
堰塞湖,是由于地震而造成的山体滑坡,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如果遇到强余震、暴雨,可能会发生谨团溃岁晌清坝,对下游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同时,由于堰塞湖水位不断上升,也会对上游造成淹没的危险。
唐家山堰塞湖位于中国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其堰塞坝位于北川老县城曲山镇上游4公里处。2008年5月12日发生乎前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唐家山大量山体崩塌,两处相邻的巨大滑坡体夹杂巨石、泥土冲向湔江河道,形成巨大的堰塞湖。堰塞坝体长803米,宽611米,高82.65至124.4米,方量约2037万立方米,上下游水位差约60米。6月6日,唐家山堰塞湖储水量达超过2.2亿立方米,6月10日1时30分达到更高水位743.1米,更大库容3.2亿立方米,极可能崩塌引发下游出现洪灾,为汶川大地震形成的34处堰塞湖中最危险的一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