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九乡溶洞旅游攻略有哪些?
九乡溶洞群堪称世界奇观,其形成的机理就是由于强烈的喀斯特作用。在这里。巨大的洞室、洞穴系统是地表水利地下水溶解碳酸盐岩的结果,而洞穴中堆积的色彩斑斓的钙华堆积,则是地下水中碳酸钙沉淀堆积的结晶。
麦田河两岸不同海拔高度上发现有溶洞近百个,这些庞大神奇的溶岩地貌伎九乡成为"溶洞之乡",各种溶洞景现在这里都有代表。由于九乡地区碳酸盐岩的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水动力条件与其他洞穴系统有差别.致使儿乡溶洞群景观特色突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巨大的震撼力。
大峡谷景观,整个洞穴系统的景观反应出强烈的水动力侵蚀特征。如地下大峡谷的洞体形态,为世所罕见的地下洞穴奇观,峡谷深切还有百余米、宽仪3-20米、峡谷长200余米,两壁如削、峡底流水拍岩,声如惊雷,游览栈道沿峡谷中部而过,给人以巨大的震撼。
九乡神田由于地下水流是片状沿洞壁斜坡向下流动遇到阻挡时,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水中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碳酸钙堆积自筑成坝,称为边石坝群。九乡神田为国内罕见的大规模洞穴边石坝群,其造型优美.错落有致。
洞穴瀑布以雌雄瀑布景为著名,因水至悬崖处遇阻分为两股,奔泻而下又合二为一,故命名为雌雄双瀑。雌雄瀑布落差极大,瀑布高30米,流量大,更大流量为320立方米/秒。
交通信息:
1、东部客运站乘车到宜良需要提前问好驾驶员,是否是走高速公路,据说有两条路,一条老路、一条高速(走高速公路的车13元的票价)。因为走高速公路比较快,大概1个小时就可以到宜良。
2、从昆明机场、火车站直接乘记乘车(的士)到九乡风景区。车费:普通夏利轿车¥200-¥300往返价;普通桑塔纳¥300-¥400往返价;2000型桑塔纳¥550-¥600往返价,视乎车型而定。
3、在昆明火车站或茶苑宾馆附近有中巴车直接到达九乡风景区,往返票价每人搭逗纤约¥30-¥40。在汽车北站、菊花村汽车站、东部汽车站有开往宜良县的中巴车,抵宜良后再乘车到九乡风景区,昆明到宜良县城的车费为¥15-程;宜良到九乡风景区车费为¥5-程(节假8~10元)。
4、可以到昆明东部客运站乘车到宜良(17元)车程一小时,在宜良转车到九乡风景区(10元)。
5、县城内出租车一律5元。
景点门票:
1、九乡成人票(含游船、观光电梯、索道) 门市价120元 。
2、九乡学生票(不含游船、观光电梯、索道) 门市价45元 。
3、九乡成人票(不含索道) 门市价90元 。
九乡溶洞游玩攻略:
之一、景点简介:
1、惊魂峡——全国更大的一个洞内峡谷,峡谷更大的落差有上百米。它的形成是由河床不断下切而劈出,当年开辟游路,人攀洞壁而入,稍有不慎,便会掉进深渊,酿成悲剧,工人们要用绳索吊在腰间才能工作,那情境惊险异常,令人魂飞心惧。为了纪念这段开辟的艰险知仿经历,故取名惊魂峡。
2、荫翠峡——因两岸植被繁盛荫蔽河道而得名“荫翠”,荫翠峡还有一个俗称叫情人谷,据说,情人谷是过去九乡彝族男女青年对唱情歌的地方。届时,男的在左岸,女的在右岸,对歌对到一起的,就从横在峡谷的树上跨过峡谷走到一起。指神
3、蝙蝠洞——因此洞在开发前洞内有数以万计的蝙蝠栖息而得名,由于溶洞开发后,游人来得多,蝙蝠们也就搬家了。现在洞名也只是徒有虚名了。该洞主要景观就是一片倒挂的钟乳石——地下倒石林景观。
4、卧龙洞——洞中双飞瀑高达30米,枯水季节流量为2-3个立方米/秒,洪水季节两瀑合二为一,如一条巨型黄龙,从悬崖上訇然而下,难分雌雄。
第二、游玩 *** :
1、前往大溶洞的车程一般需要1.5个小时,沿途没有任何风景可看。大溶洞游览需要3个小时左右,如果报团的话一般会在一天内安排另一个景点,强烈建议报纯玩团,会玩的很爽。这个景区非常适合去云南旅游的朋友们,在昆明转机或是转火车的时候如果有1天空闲时间,就可以安排去九乡游览。
2、到了景区门口后需要坐电梯或是走楼梯乘船游览,九乡的乘船和其他溶洞景区的乘船不同,九乡的船是在地面上的,并不是大家想想中的乘船穿过溶洞区域。因为九乡的溶洞区域水流很急,还有瀑布呢。乘船的距离非常近,50米往返,就是在地面上看看卡斯特地貌,很多电影在此处取景。
3、乘船回来就可以从入口的另一边进入景区游览了,走在峭壁之上,另一边就是湍急的河水,这还不是溶洞的范围。
4、再往前走就是几个非常景点的溶洞了,具体的景色就不用我来描述了。身临其境和看电视图片完全不同,图片上只能看到那些配有灯光的景色,其实很多没有灯光的钟乳石也非常漂亮。没见过溶洞的人,那种震撼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5、参观完最后一个溶洞之后,基本上就只剩下爬山了,在最后一个溶洞里会有当地的村民抬滑竿,可以坐滑杆到达缆车处。强烈建议大家乘坐缆车,否则要走3-4公里山路才能出景区,而且缆车上的风光很不错,既能节省体力又能欣赏风景。
第三、游玩建议
九乡距离昆明市区不到100公里,去九乡游览的话有几种方式,一是报团,优点在于交通方便,缺点在于可能会安排购物行程,而且大溶洞里都有介绍标志,导游基本上没什么解说;二是租车或自驾,这种方式比较自由,但是费用高。我详细的介绍一下九乡大溶洞旅游攻略,希望可以帮到您。
注意事项:
1、是安全问题,地面湿滑,光线非常暗,有的地方台阶又窄又陡,不建议老人孩子游览。
2、是游览问题,一定要仔细看每个景点的介绍牌,真的能学到很多地质知识,开阔眼界。
3、是购物问题,门口有很多当地村民兜售特色水果,很便宜,按份卖,也不用担心缺斤短两,比市区的水果超市还要便宜,大家可以购买。
4、是温度问题,溶洞里并不冷,长衣长裤足够了。
石台县蓬莱仙洞旅游攻略
导语:说起蓬莱仙洞,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么一句话——“黄山归来不看岳,蓬莱归来不看洞”。蓬莱仙洞的梦幻风景一直以来都是旅游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走进那里,就如同滑落到了一个有别于俗尘的奇妙世界。蓬莱仙洞属于大型溶洞,进入后览洞中奇景,着实令人陶醉。
石台县蓬莱仙洞旅游全攻略:简介
蓬莱仙洞坐落于安徽池州市石台县贡溪乡杜村境内,距县城9公里。该洞全长3000余米,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通明宫、迷仙宫、玉婵宫、银河长廊、瑶池、南海、潮音殿、送客厅等10多个景点,精彩纷呈。
蓬莱仙洞风景区是国家4A级风景区,安徽省之一批省级名胜风景区,全省首批地质公园。石台县素有溶洞之乡的美名,见诸地方典籍记载的、有名称的溶洞,有一百多个。可以这样说,到目前为止,蓬莱仙洞是已被发现的溶洞景观中,最为优秀的代表作品。
石台县蓬莱仙洞旅游全攻略:地址
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仁里镇杜数让村蓬莱仙洞景区
石台县蓬莱仙洞旅游全攻略:门票
免费政策: 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老人70岁以上持老人证或身份证免票;军人残疾证免票。
优惠政策: 儿童身高1.2米(含)—1.4米(含)购儿童票;老人60岁(含)—70岁(含)、学生、残疾人、现役军人(持相关证件)购优惠票。
石台县蓬莱仙洞旅游全攻略:自驾路线
合肥到方特自驾线路:全程约261公里。进入合肥绕城高速公路/靠右前方行驶进入合肥绕城高速公路行驶3.1公里/靠右前方行驶进入京台高速公路行驶61.7公里/靠左前方行驶进入合安高速公路行驶62.3公里/靠左前方行驶进入济广高速公路行驶45.8公里/靠右前方行驶进入沪渝高速公路行驶28.2公里/靠左前方行驶进入S221行驶44.4公里/左转进入X024行驶5.2公里到达蓬莱仙洞景区。
石台县蓬莱仙洞旅游全攻略:大巴与高铁路线
1、高铁:合福高铁开通后,缩短了合肥与石台之间的距离,合肥市民可乘坐合福高铁到达铜陵站,全天约有29个高铁班次,票价64元。到达铜陵站后换乘当地交通工具到达池州市石台县,打车至蓬莱仙洞即可;
2、汽车:合肥到石台共8班汽车,票价92元左右,合肥旅游汽车站和合肥汽车客运南站都有前往石台的大巴,到达石台县后打车至景点即可。
2017石台县蓬莱仙洞旅游攻略:溶洞内景观
蓬莱仙洞洞内景观奇特,洞外山清水秀,内外景致交融,洁白无暇的“罗纱帐”、金莹剔透的“天丝”、巨幅立体“山水壁画”、精美雄伟的“千佛山”构成 的蓬莱四绝被誉为石台溶薯陵局洞群之首。洞内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汪培海龙宫、通明宫、迷仙宫、玉婵宫、银河长廊、瑶池、南海、潮音殿、送客厅等10多个景点,精彩纷呈。
1、地洞
地洞有形态各异的巨石、淙淙不绝的地下河,9米多高的巨型钟乳“落地金钟”宏伟壮观。
2、中洞
中洞遍布精美的钟乳石群,若物若人,惟妙惟肖;天洞宏大绮丽,曲折幽深,景观奇异。
3、题咏石刻
洞中石壁上,有明代以来的'题咏石刻多处。洞内景观奇特,洞外山清水秀,内外景致交融,令人陶醉。洁白无暇的“罗纱帐”、晶莹剔透的“天丝”。
4、 *** 瑶池
蓬莱仙洞 “ *** 瑶池” 是全洞的更佳景点。这一由白色透明碳酸钙结晶组成的奇景,因造形奇特,形象逼真,色彩纯净,为国内其他溶洞所不及,与洞内的立体国画“山水浮雕”和如银似玉的“天丝”一起被称为“蓬莱三绝”。
5、山水浮雕
“四绝”依次分布于通明宫前端迷仙宫的入口、瑶池和南海。一绝“山水浮雕”,又被叫着“天然壁画”。这是一个巨大的岩体溶蚀景,景中楼台亭阁,山环水绕,起伏跌宕,仿佛人工就地精心雕琢而成,令人称奇。
6、罗纱帐
二绝是“罗纱帐”。罗纱帐是由高 *** 碳酸钙凝结而成的巨大的结晶体,浑如帐幔,从洞顶直垂到溶洞的底部,因其颜色洁白如玉,晶莹剔透,故名“罗纱帐”。这种高 *** 的碳酸钙结晶体在地质学上被称为“石盾”。类似的结晶体在在其他的一些溶洞景观中,也有可能见到;但是,像这样大体量的“石盾”,从目前已经掌握的信息看,当是国内仅有,华东唯一。
7、千佛山
三绝“千佛山”和四绝“天丝”,同在南海景点中。千佛山是由无数个莲花瓣状、黄褐色的钟乳石自然垒砌而成的洞中山,高约20米,围度约50米。雄伟壮观。
8、天女散花
四绝“天丝”,又被叫着“天女散花”。南海西南侧溶洞穹顶上,悬挂着无以数计的玻璃管状结晶体,晶明透亮,仿佛一场急雨从天而降,却又因为某种神力的不期而至,使“雨丝”僵持在了半空中,从而被游客们因物象形的叫着“天丝”;也有的游客,将天丝叫着“天女散花”。
双龙洞的旅游攻略
双龙洞 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高的朝真洞。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双龙洞最奇趣的是外洞与内洞之间,有一块巨大的岩石覆盖在一流清泉之上,水道宽丈余,岩底仅离水面一尺左右,进出里洞,只得用小船,人直躺在船底,小船从岩底的水面穿引而入,当穿到岩底中间时眼前一片漆黑,似乎周围的岩石一齐朝身上挤压过来,岩石几乎擦着鼻子。进约二三丈,又豁然开朗,被誉为奇观。内洞约有2000多平方米,岩洞深邃。在小船上岸处,抬头仰望,有一条青色钟乳岩纹自东北洞顶蜿蜒而来,另有一条黄色钟乳石自西北俯冲而至,人们称为“双龙”,龙状清晰可辨,形象逼真。洞内钟乳、石笋奇形怪状,纵横交错。冰壶洞的洞口朝天,深达40多米。俯首下视,寒气袭来,洞不见底,故称“冰壶”。游人可踏着石阶,盘曲通达洞底。冰壶洞内的瀑布从15米左右高的洞顶倾泻,瀑声轰隆,震耳欲聋。朝真洞的洞口向西,前临深壑,背依青峰。洞前眺望,四周群峰挺立,宛若百僧朝圣求真,洞名即由此来。洞中钟乳高悬,石桥携笋遍地,其中一根大石笋形似“观音”,称“观音大士像”。洞的上方有一“天窗”,透进一束阳光,宛如半月,也称“一线天”。双龙风景名胜区的文字记载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宋朝名相王安石赞为“横贯东南一道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四次游历金华山,对著名的“金华三洞”作了如下概括:“朝真以一隙天光为厅,冰壶以万斛珠玑为异,而双龙则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双龙风景名胜区所处的金华山算不上险峻奇绝,但由于早在东汉时期道教文化鼎盛,被称为“江东名山”,与“五岳”齐名,尤其是黄初平经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写进《 *** 传》被尊为黄 *** 后,“叱石成羊”的故事广为传播,金华山香火鼎盛,游人络绎不绝,成为名冠江南的道教名山和道教圣地帆笑。水石奇观、洞中有洞卧船溯入的双龙洞,银瀑飞泻、全国更大洞中瀑布的冰壶洞,深穹神异、一线幻天百禽朝聚的朝真洞及叱石成羊、福佑仙乡、护宅生财的黄 *** ,此“三洞一仙”被誉为“双龙四绝”。从梁武帝萧衍到明太祖朱元璋,曾有十六位帝王为金华山寺观及高僧、道长、隐士赐匾额、领封诰或避难、驻跸。古往今来,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郁达夫、黄宾虹等名人和 *** 、周恩来、朱德、 *** 、 *** 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双龙留下足迹。
双龙洞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的中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象征。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 洞、内洞及耳洞组成。外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常年洞温为15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敏轿伏,入洞一身凉”之感。内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仅通水路,水路长十余米、宽三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要从外洞进内洞,须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惊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内洞略大于外洞,如果说外洞是“龙厅”的话,那么内洞就是“龙宫”。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寿星与仙桃”“青蛙盗仙草”等四十余种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双龙洞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遗产博大丰厚。东晋以来就为世人所钟情,唐宋明清几度辉煌,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李白、王安石、
孟浩然、苏轼、李清照等历史名人都曾有佳作。旅行家徐霞客写下了4000多字的游记。叶圣陶曾为此写过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现代文学家郁达夫、叶圣陶、郭沫若、艾青等都为双龙洞写过脍炙人口的名作。 *** 、朱德、宋庆龄、彭德怀、陶铸、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迹。洞内留有多处古今名人的墨宝。
内洞
“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人回溪”,进入内洞就宛如置身仙境龙宫了。内洞更大于外洞,面积约3500平方米,洞内钟乳石、石笋、石幔、石柱、石钟、地下泉水众多。“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洞内你就可以见到两龙的龙身、龙爪、龙尾了。其他主要景观有“晴雨石”等数十多个岩溶景观,琳琅满目,惟妙惟肖,游客至此,都会忘记尘世的喧嚣,体验“洞中方一日,人间已三载”的神奇。
外洞
外洞宽广高大,面积约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 *** 。常年洞温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凉。特别是在炎热夏日,金华人和游客到洞中纳凉已成千古风俗,比起天然空调,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
摩崖石刻
外洞洞壁有众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双龙洞”三字,传为唐人手迹,后由民国交通次长临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为宋代书法家吴琳的墨宝;“三十六洞天”五个大字,则为 *** 元老、近代书法家于佑任先生之手笔;最里边石壁上还有“水石奇观”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游记碑刻;近代合肥游人的“双龙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将“龙”字反刻,寓意双龙洞的两龙头,要站在洞厅内往外反过来看,才能看到他们的真面貌(见图1)。
吕先生的藏身地
外洞厅北有一挂黄色“石瀑”,俨然是古人衣袍,这就是传说的“吕先生藏身”景点,相传八仙之一 的吕洞宾曾隐身于此,又有传说是,有个村姑誓不嫁抢她的财主,被锁困在洞中,吕洞宾就是从这里去营救洞中的村姑的。靠厅北尽头就是“骆驼仰首”、“石蛙窥穴”、“雄狮迈步”、“金鹞展翅” 等景观,特别是洞中的岩溶景观“仙人田”层层叠叠,使人不由产生来到世外的感觉。
屏石横亘
内外洞之间有巨大的屏石横亘相隔,仅有狭窄的地下河相通,河长15余米,宽3米多。要想进入内洞,只有屏息仰卧小船中,逆水擦岩而过,不得稍做抬头,否则就有碰破鼻尖之虞,很是惊险,游览方式为世界独有(见图2)。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就是描写历史上就是如此探洞的。明朝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则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进双龙内洞的。
金华山八洞之首
明代的徐霞客根据双龙洞“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的独特景观特点和价值,把它列为“金华山八洞”的之一位。 石钟乳、石笋
石钟乳、石笋都是由石灰质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质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质一点一点地聚集起来,在洞顶逐渐形成冰锥状物体,这就叫石钟乳,也叫钟乳石(类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顶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质也逐渐聚集起来,越积越高,形成直立的笋状柱体,叫石笋。石笋常与石钟乳上下相对,日久天长,有些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就成为石柱。石钟乳和石笋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那些顶天立地的“灵芝柱”,就是石笋和石 钟乳对接起来之后形成的。据说,石笋和石钟乳,每百年才长高一厘米(一公分,十毫米) 曾经在叶圣陶老先生笔下提到过的久负盛名的双龙洞是金华的各种溶洞是“金华四宝”之一,那么有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我们在中学里的地理课应该学过,这种溶洞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我们称之为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的利亚半岛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而在我国,喀斯特地貌亦称岩溶地貌。这种地貌在地下发育着地下河、溶洞等。而在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石柱,奇形怪状,美不胜收,呆会儿我们进洞后可以大胆的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去欣赏他们。除了金华,云南的石林和桂林山水都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表现。那么我们先看一下,在洞口的“洞天”两个苍进有力的大字是由宋代书法家吴琳所书。大家可以找一下,双龙在哪里呢?(游客找)其实,我们在洞口是找不到的,我们可以先走进来,抬头往外望,原来两条龙头分别伸在外面,栩栩如生。而龙身却在我们的洞里,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很久以前金华的人民得到两条龙的 *** ,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但时间长了,这里的人民就很懒惰了,就等着天上掉馅饼,两条龙看不过去就躲到洞里去了,于是这里不再风调雨顺,民不聊生。黄 *** 看到也是很难过,他就想办法用仙水只把龙头引出来,这样,只要人民比较勤劳的话,还是可以过着舒适的生活的。从此,金华的人民以勤劳著称。
我们再看对面的墙上的“双龙洞”三个字,是不是发现有些问题?对,“龙”字是倒写的,这个意味着龙身就在里面,从里面看出来,才是正面。
那么用一句话来形容双龙洞的更大特点便是“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这个怎么说呢?原来,双龙洞由内洞和外洞组成,我们从外洞进入内洞必须经此 *** 逆水而行,水面离穴顶30余厘米,想进入内洞,必须平卧在船里,仰面擦崖而过,非常有意思。那么讲到这个船呢,我还要提一提两个人,哪两个人呢?他们是中国老领导人中唯一没有进过双龙洞的人,一个是 *** ,一个是郭沫若。 *** 晚年的时候因为发福,没有办法卧船进洞,还曾卡在中央进退两难,还是卫兵硬把船往下压才解了围;而郭沫若是因为觉得自己是文人怎能平卧船上让人拉来拉去,自认清高才不肯进洞的。好了,大家就请排队上船,体会一下卧船的乐趣,进了内洞我会聘请景区导游为大家仔细讲解里面的景致的。至宋元佑六年(1091年),婺州太守祈雨北山,从此名声大振,游人不绝,誉满东南。宋朝名相王安石赞为横贯东南一道泉。现山、石、水、洞等胜景风貌依然,险、奇、秀、幽的景观气派犹存。双龙风景区位于海拔500——1312米之间,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观光度假、康体休闲、海外朝圣等为主要旅游活动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全区划分为双龙洞、黄 *** 、大盘天、优游园、仙鹤妍、尖峰山等六大景区,景区现规划总面积为79.7平方公里。神奇的溶洞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神秘的道教文化与森林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呈现了国家公园的雏型。双龙洞天仙境不仅是古代骚人墨客寻幽探胜的世外桃源,更是现代海外侨胞寻仙访迹、朝觐膜拜的圣地。
叶圣陶眼中的双龙洞:
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12册 第四课《记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双龙洞门票价格
双龙洞门票价格:90元
网上预订:80元
旅游注意事项
1、景区开放时间:8:30——16:30
2、儿童票:身高1.2米——1.5米购买儿童票45元每人,1.2米以下免票
3、60周岁以上老人持老年证购票老年票45元每人
4、 门票包含:双龙洞、冰壶洞、桃源洞、金华观、朝真洞、二仙洞、仙瀑洞、黄 *** 。
宜春明月山和酌江溶洞旅游攻略
路线:从宜春市内(如宜春火车站)乘坐116路或者118路到温汤站(116路终点站,118路是过路车到明月山景区的)下车,下车差搭空后往右转直走400多米的样子就到了天沐温泉大门,进大门向里走三百米左右就到了。从宜春出发的话一个小时左右可到!你也可以直接从宜春市区打车到公园需要40元。游玩时要掌握好时间,如果不能赶到公交车或者觉枝猜得难等,可以在温汤镇上的十字街口坐黑的或者宜春市区过来的出租车回宜春,车费5元/人,不过这些车一般都希望多拉几个人。
提示:乘坐公交车,尽量在116路虚瞎118路起点站------朝阳西路(阳光家居城)上车,特别是旅游旺季(旺季的时候118路加班车较多),因为这两条线路运力十分吃紧,一般过了两三站就没有座位了,票价3元。
116路:市区线路 冬6:30—17:30 夏6:00-18:00 全程23公里间隔15分钟发一班感
门票前几年是100现在不知道 有亚洲线路最长的缆车(当时下的要命)有个中间站,你可以直达山顶(90块)也可以在中间站下(好像是40块)我建议你上山坐缆车 记得我上去时用了3个多小时 腿疼得要命 风景还行 祝旅游快乐
四川大山有个洞,常年温度维持在18摄氏度,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老君山硝洞,位于四川省江油市重华镇藏王寨老君山区域。相传,太上老君曾经在这座山的老君洞内修炼仙丹,因此这座山的名字又叫做“老君山” 老君山由多座山峰组成。共面积300余平方公里,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古硝洞遗址群。
老君山山洞共有20余处,每一个硝洞的洞深从几百米至几千米不等,炼硝留下的硝渣、废料等堆积如山、保存了古代制硝工艺流程原貌,经考察认定为古人大规模炼硝遗址。
老君山硝洞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规模更大的李闹帆古硝洞遗址。该遗址在中国 *** 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洞中发现有元、明、清三代的陶器、瓷器等,对明清时期的矿冶开采研究具有极高的鉴定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也将这里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洞的海拔高度在700—2500米之间。气候适宜,温度大概在18度,并且没有很大的波动趋势。因为山洞的地势较高,自然的动物和植物资源也是十分地丰富 ,非常有原始自然的生态资源。
山洞是中国发现的规模更大、设施保存完好的古代山洞。为揭开古文献中“硝出陇道”的 *** 发明之谜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对进一步研究历史阶段有要意义。
不仅是山洞的温度,四川省本身也是一个景色宜人、美丽,气候适宜,尤其是特别适合养老的地方。不仅有山可以爬,还有河流可以体验弯销漂流。非哪雹常值得去参观甚至是居住。
急求成都九寨沟峨眉山旅游攻略 ?
久闻峨嵋山雄秀于天下,秀在其骨其山,兼得秀丽与雄浑,心至神往,本与朋友相约一起登山,但最终一人成行。
5月21 日早上在成都新南门客运中心坐上之一班发往峨嵋的班车,9点45到达峨嵋市客运中心,再坐市内中巴到达峨眉山脚下之一大寺庙—报国寺。
由于这次游历主要是以登山和欣赏风景为主,遇寺庙都没有进去。但以前去过报国寺,里面后院有一“离垢园”,好像是乾纳返隆题的词,意为脱尘离垢,以示佛门干净。据说在此园内的房顶上不管什么时候都一尘不染,就连秋天的落叶也从不往上落。
点左右正式登山,途经雷音寺,纯阳殿,神水阁,中峰寺,广福寺在下午1点左右到达之一个大景点:清音阁。峨嵋十景当中有此一景:双桥清音。在游览资料里对它的评价是相当高的,想象中应是黑水与白水在亭下交汇,冲击中间的一块大石(牛心石),玉珠飞溅,水声朗朗,两座小拱桥飞架于茂林中,山隐清音,水流清音。
但我实地游览感觉却相差太远。
由于清音阁尚处峨嵋山脚,很多只游半山的人都会经历至此,而她又是看猴的必经之道,人山人海(还是旅游淡季),感觉象是逛公园,没有一点秀丽脱俗,至于清音更无从谈起,人声鼎沸,到处都是旅游团呼朋引伴之声,一座别致小亭挤满了人,两座小桥更是堵的水泄不通,所言的黑水和白水由于还是枯水期末,水流特别小,缓缓的流过牛心石,而且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哪是黑水哪是白水。本来预计在清音阁呆半小时,结果我只待了几分钟。
都说从清音阁到洪椿坪一线是峨嵋的精华所在,风景绝佳。
此线途经一线天,黑龙江栈道,过猴区,到洪椿坪。“一线天”实为两座山壁夹击而成,中间有一小路供游人通过,其势并不险峻,在加之游人众多体会不到一丝一毫的山势雄伟。经黑龙江栈道后,到达自然生态猴区,在这里有很多拿拐杖的引导员,在他们的监护下你可以自由得喂食猴群,不过你得买他们准备好的食物。这里的猴子大都长得肥肥胖胖,不思运动,对人群没有丝毫畏惧之心,对食物坦然处之,倒是前来观猴的游客要么兴奋的手舞足蹈,要么吓得吱哇乱叫。峨嵋山的猴群分为几拨,虽说都是野生,但在山脚下的自然生态猴区长大的猴子缺少几分野性,他们的从容不迫,和游客们的大惊小怪形成鲜明对比。不过对久居城市的俗人来说,他们不失为一种灵动的生命。通过猴区向上登6公里即到达洪椿坪,峨嵋十景中有“洪椿小雨”一景。本来计划当晚是在洪椿坪留宿,结果由于时间太早,才下午4点一刻,临时改变计划,决定住宿在下一个景点仙峰寺。洪椿坪离仙峰寺有15公里,由于急于赶路(山里天黑后不见五指)于是匆匆看过风景,没有进洪椿坪,为一大遗憾。
经过洪椿坪后,由于剩下的都是爬山之人,并且登上峨眉山有两条路可以选择,所以游贺正客急剧减少,山的雄秀开始在我的眼中清晰起来。
洪椿坪到仙峰寺要经过九十九道拐,顾名而思义,所以我早做好了思想准备,可能是因为我年轻,在感觉中很轻松的就爬完了,没有多大的难度,倒是其中风景有点意思,树掩山中,阳光斑驳的渗透在山路,风轻柔的打在汗渍渍的身上,象是把山中清冽的泉水从冰雪初融的山颠浸过你的血液,有一种浑身通透的感觉。
一阵莫名的惊动,疑是山中灵猴嬉戏,树叶簌簌落下和着鸟儿的啾啾声,让洞拍饥平静的山间小道多了一分生动。举目遥望,满目苍翠,间或 *** 的岩壁更添一份凝重。大约晚上6点40到达仙峰寺,结束之一天的旅程。
仙峰寺地处峨嵋半山,离九老洞约十分钟的路程。第二天一大早在寺庙的禅钟声中醒来,推开窗户,一股泥土的腥香扑鼻而来。
吃过早饭,大约7点多,便向峨嵋十景之一的“九老仙府”出发。九老洞的来历是传说一樵夫误入此洞,看见有九个白胡子老头在洞中下棋,因觉有趣,便在旁边观看,待一盘棋终,出得山洞,才发现手里拿的斧柄已朽,洞中一天,世上千年,方晓洞中偶遇 *** 。大概八点左右到达九老洞,洞中有十几个40瓦的灯泡串联起的照明线,行径在昏黄的灯光下,顺着石阶大约走上二十米,一个直径大约百来米的主洞呈现在眼前,洞中两壁潮湿,旁边的石头上满是楸黑,想是上面燃过信佛者的香火。一群蝙蝠在洞中横冲直撞,让我想起西游记里白骨精的窝穴,黑暗阴森,没有一点仙气,大概是后人的烟火扰乱了洞中的寂静,没有了精神的山洞,也失去了灵气,空涸而干枯。
十点半左右到达遇仙寺,登上最后的几阶石梯,看见一只刚“弱冠”的小猴正巴巴的隔着寺庙窗户往里看.都说山下的猴是文明猴,山上的猴是流氓猴,野性更足,本不敢招惹,四下张望,只见这只小猴,于是胆从心头起,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猴粮(玉米)忐忑不安的招手唤小猴。先来个诱猴深入,我把玉米洒在地上,它迟疑片刻,一双亮晶晶的眼睛不住的打望,看一下我,又看一下地上的美食,终于禁不起诱惑,嗖的一声窜下来,拿起玉米就三下两下的爬上房顶。吃完觉得味道还不错,又眼巴巴的看着我。我掏出剩下的几粒玉米,放在自己的手掌心上,让它自己来拿。这下,有了前面的成功经验,它似乎没有太多的犹豫,伸出手,从我的手中抓起了玉米,毛茸茸的小手把我手掌心挠的痒痒的。两粒,三粒,还剩下一粒,它慌慌得拿起了最后一粒,瞧它那样,浑身紧张,任何的风吹草动它都可以做势一跳,消失在山林中。不知不觉,从旁边钻出一只成年公猴,紧随着的是一只怀抱幼仔的母猴。峨嵋猴种为藏弥猴,成年公猴的脸长得红红的,象是把猴 *** 长在了脸上,甚是可怕。我没料到我的一举一动早已在猴群的监视之下,那只刚弱冠的小猴原来是侦察兵,在确定无险后,猴群才成群结队的找我索食。我开始慌不择路了,在猴群的包围下,我知道了什么叫寡不敌众。头脑一片混沌,什么遇猴群不要慌,拿棍子敲击地面吓唬它们的戏猴要言被我忘的干干净净,正在这时候,巧逢一下山的山民,作势要拣起石块,才替我赶走了它们。
在山民的掩护下,我匆匆逃离。那只小猴还追我好远,望着我的口袋恋恋不舍的。它是唯一尝到我给的甜头,难怪它那么痴心。“脱险”之后,我才从惊喜、担忧、害怕、兴奋中清醒过来,想想我无意中遇上它们,真正的野生猴群,就止不住的得意。其实山上的猴子真的是可爱,有些顽皮,又有些嚣张,见了些世面,怯生生的,不象山下的猴子文明得失去了大半野性。
经过遇仙寺,通过两条登山路的汇合点——九岭岗,过去就是钻天坡了。此路段极为陡峭,并且有五里路之遥。
路途中,常看见和我一样登山的游客在石阶上席地而坐,身后是望不了头的陡坡。在这段路程中,视野慢慢的变得开阔起来,想起一句古诗:“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钻天的石梯,倚云而上,爬完一段,回过头来,远处连绵青山,层峦迭嶂,绿纱作绫罗,苍翠作衣裳。同是陡梯,九十九道拐地处半山,所见是树影曳动,古朴灵致;在钻天坡上,回望可见群山巍峨,山中清风吹过,不觉精神一振,减掉几许无端的躁气,动中思静、思佛。
爬完钻天坡便到了洗象池。传说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爬完钻天坡后,气喘嘘嘘,满身大汗,普贤便命大象在池中洗去尘垢,这便是洗象池的由来。“象池夜月”为峨嵋十景之一。由于我去的时候未逢满月无法观得此景,加之时间尚早(下午一点钟左右)于是继续攀登。
经罗汉坡、连望坡后到达雷洞坪,此路程景色绝佳。山中雾气氤氲,两旁参天古树参差遒劲,错落有致,缥缈的云雾宛如一道白练缠绕在虬龙上,盛开的高山杜鹃争奇斗艳,给朦胧的山林带来一色亮丽,恍入隔世,疑是仙境。
下午五点左右胜利到达金顶,由于天气不好,到达金顶时已是满眼雾朦。山顶上的云走得特别快,其实身在云中。华藏寺看过去似乎要腾云而起,“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望不见哪是天哪是地,天地一色,世界由清晰还于混沌,重归于下一个轮回。
当晚夜宿金顶,第二天早上下起了蒙蒙的细雨,能见度极低,只好坐缆车回雷洞坪。日出、云海、佛光皆于我无缘。从雷洞坪坐车下山,十一点左右就踏上回成都的班车,结束我三天的峨嵋之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