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与四川的交界处,藏着一座“中国十大避暑名山”,具体在哪里?
这座避暑名山就是广元的曾家山了,曾家山位于广元市朝天区,算是陕西和四川的交界处,有"溶洞王国"、"石林洞乡"的称呼。曾家山森林覆盖率高,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3摄氏度,被称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一当之无愧。
这几年的曾家山也逐渐热门,前往游玩和避暑的游客也逐渐多了起来,但比起热门景区,曾家山可以说是算清静的避暑圣地了。有的人在这里一住就是一两个月,夏季时曾家山可以短租的房间往往在半年以前就已经被人抢订一空,因为这里空气好,夏季又凉快,甚至夏天最热的时候晚上还需要盖着被子,不然可是会着凉的。
同样由于夏季气温低,在曾家山,即便是盛夏依然可以看到百花齐放的盛景,花千谷景区也是曾家山的另一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你对花花草草不感兴趣,景区里还有更加壮观的景点,比如举世罕见的天坑——川洞庵,是人称“亚洲之一”的天坑,可以容纳万人驻足参观,自然景观十分独特。
同样是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比起长白山、玉龙雪山这样有些寒冷的雪山,家喻户晓的黄山、峨眉山、庐山,曾家山更加的适宜避暑,游人相对较少而气候也更加适宜居住。如果说想找一个清静消夏的好去处,曾家山最合适不过了。近些年曾家山的旅游也在逐渐发展起来,到了日趋完善、人尽皆知的时候,恐怕也要热闹起来,不再清静了。
西安附近的省外旅游景点有哪些
河南:少林寺、龙门、包公祠、铁塔、天波府、龙门石窟、白马寺、唐三彩、云台山、黄河风景区。
山西:死海、普救寺、解州关帝庙、鹳雀楼、大铁牛、永乐宫、大禹渡、壶口、五台山。
宁夏:沙湖、腾格里沙漠、黄沙古渡、西部影城、通湖草原 。
湖北:黄鹤楼、红坪峡、神农顶、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武汉市博物馆、武昌起义军 *** 旧址柴埠溪大峡谷 。
四川:九寨沟、都江堰。
甘肃:崆峒山、嘉峪关、莫高窟、鸣沙山。
扩展资料:
1、天下之一名刹——少林寺
山门,应作“三门”。依佛经言,三门即三解脱门简称,称寺院大门为三门,取其入道之义。现少林寺三门,系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时所建。1974年重修。正门上方横悬长方形黑底金字匾额,上书“少林寺”三字,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题颁赐。
三门殿内神龛供奉弥勒坐像。神龛后面为韦驮立像。三门前有石狮一对,竖眉鼓目,纯真威武;雕工精致,元明旧物。三门的八字墙外,有明嘉靖年间建立的石坊两座,东西对称,形制相同。
2、中国死海养生城
位于运城市区南中条山下的盐湖中。盐湖内,道路如织,池水清澄,微风徐来,水波涟漪起伏,山上的葱茏松柏与山脚下的皑皑银湖相互映衬,风光别具一格。占地面积百余亩的养生城,有儿童、成人、黑泥三个浴池,日接待千人。
这里,不仅有黑泥洗浴、盐水漂浮,还有日式、土耳其式、新加坡式等多种风格的黑泥养护间,能够满足游人听觉(轻柔音乐)、嗅觉(矿物泥味)、视觉(盐湖风光)、味觉(健康饮食)、触觉( *** 呵护)、感觉(纯净心灵)六种愉悦感官的基本需求,是一处集娱乐、康体、休闲、疗养、度假为一体的黑泥康体养生城。
3、普救寺
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西13公里的蒲州镇西厢村的峨嵋塬上,是著名的唐代元稹《会真记》、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描写的张生与莺莺爱情故事的发生地。普救寺的标志与象征—现存密檐式仿唐砖砌莺莺塔重修于明代,平面方形13层,高36.76米(不计塔刹)。莺莺塔的声学效应非常奇妙,站在不同位置,人们可以听到10多种不同的回音现象。
4、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角_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5、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2000米以上,域跨东经103°46′-104°04′、北纬32°54′-33°19′,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
九寨沟有五花海、五彩池、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风景绝佳,五彩缤纷,有“童话世界”之誉;并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梅花鹿等珍贵动物。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 :河南省人民 *** -天下之一名刹——少林寺山西省人民 *** -中国死海养生城(运城)山西省人民 *** -永济普救寺(4A)湖北省人民 *** -武汉黄鹤楼九寨沟县 *** 网-阿坝九寨沟县简介
绵阳到西安自驾游沿途景点
耳子山、阴山、剑门关景区、韶华古城、汉江源等景区。
绵阳到西安自驾游沿途路过广元市、汉中市最后到达西安,一共670公里,需7小时52分钟。沿途路过耳子山、阴山、剑门关景区、韶华古城、汉江源等景区。
绵阳市位于四川省辖地级市,中国科技城,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
陕西的这个景点,离四川很近,景美人少!多数陕西人都没去过
最近很多地方都下雪了,你们那里下雪了吗?
陕西汉中有个景点,毗邻四川,最近我被它的雪景刷屏了,朋友圈很多人都在发,真的太好看了。它就是——汉中龙头山。
龙头山位于陕西汉中和四川巴中边界,离巴中仅300多公里。在景区停车场能看到不少四川的车。来到汉中,我本来计划去褒峡古栈道,在网上票都买好了。结果午饭后,突然下暴雨,计划泡汤。停雨的时候,天色已晚,遂放弃。后来很多汉中的朋友推荐我去龙头山,我在网上一查,感觉确实不错。
龙头山,更高海拔2336米。很多人问,龙头山此名如何得来?远观山脊绵延,犹如龙身,孤峰高耸,婉似龙头,拔地通天,接云荡雾,奇伟而壮美,故而得名龙头山。
第二天上午,开车出发去龙头山。龙头山位于汉中市南郑区小南海镇境内,距汉中五十公里左右,由于山路比较多,蜿蜒曲折,所以大概要1个小时的车程,山路弯道多,大家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
龙头山,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 历史 资源极为丰富,以奇石,云海,彩林,雾凇四绝著称,素有天汉文化高地之美誉。
关于龙头山,还有这么一个传说。在远古时期,巴蜀之地有一青龙,听闻汉中美丽富饶,便想占地为王。后行至南郑时,被天汉之地的雄伟壮丽所折服,于是幻化成一座山,守护秦巴。
我去的时候景区玻璃栈道因为在维护,所以暂时没开放。门票也免费,只收上下山的缆车费88元,我觉得挺划算的。缆车缓缓上升,山间云雾缭绕,不少人感叹:太仙了。
天空突然飘起小雨,一阵大雾袭来,眼前一片朦胧。我和车上的几个乘客,略显失望,感觉上山可能什么也看不见。几秒钟后,证明了我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山间云雾变幻莫测,几秒钟就变天。缆车穿梭在云雾中,虚无缥缈的云雾仿佛触手可及,又让人捉摸不透。
同坐一趟缆车的几位朋友是汉中本地人,他们说也是之一次来,没想到这么好看,不虚此行。龙头山,植被丰富茂密,简直就是天然氧吧。越往山顶,气温越低。下缆车后,还要搭一段观光电梯,电梯笔直如天梯,掩映在葱郁的树林之中,乘坐其中,别有一番体验。
山顶有一家酒店和比较正式的餐厅,还有很多小吃,比如伤心凉粉,鸡丝凉面等,都是10元一碗,花生稀饭5元。
龙头山的观景台很多,最著名的就是龙头云栈观景栈道,栈道分上下两层,以雄奇险峻著称。栈道全长约3.5公里,如盘云的游龙,横亘于2000多米的悬崖峭壁之中,行走其上,既惊险又 *** 。远眺群山,蜿蜒磅礴,风云幻化飞渡,惊险 *** 之余仿若置身仙境,绝壁揽胜之间已然平步青云。
推荐大家先逛下面一层,个人觉得下面观景位置更好,拍照也更好看。最后绕到上面一层观景台,上面一层观景台虽然位置高,但很多地方被树木遮挡了,只有个别观景台位置好一点。
山如梅峰峻,在龙头山,隐藏着一处龙牙。这是天然形成的奇石景观,如巨龙之齿凛然肃穆。关于龙牙,还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古代有一恶龙,向龙头山神索宝不成,便作法火烧汉中。青龙与之大战九九八十一回合后,一口咬住恶龙脖子,才平息浩劫,后来青龙将牙齿幻化显现,意在震慑邪妄,守护秦巴。
关于龙头山的传说,还有很多,比如龙王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不得不说,龙头山的云雾是我见过更好看的。间隔几秒钟,变换一次,每一次都不一样,随便怎么拍都好看。在树林里,还能看到松鼠跑来跑去,喜欢小动物的朋友,可以带些面包去投食。注意,这里的松鼠还是很怕人,见到人就会迅速跑开,所以大家不要追着去投食,放着它自己会来吃的。
临近下午,小雨后的山间,湿漉漉的树叶偶见滴水。山间气温也越来越低,最后一班缆车是5点半,经过山顶沁人心脾空气的洗涤,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这龙头山之旅,完全超出我的预期,绝对不虚此行!
请问四川的什么地方和陕西省交界
四川的广元、巴中与达州万源都和陕西省交界。
广元市自古为入川的重要通道,是苴国故地,入蜀要塞,北与陕西省交界。
巴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北接陕西汉中。
达州的万源市位于四川东北部,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地处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
北倚陕西省镇巴县、 *** 县。
扩展资料:
陕西与四川交界的城市
一、汉中
汉中市地处中国版图地理几何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南部。
汉中市北界秦岭主脊,与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为邻,南界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毗连,东与陕西省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
二、安康
安康市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居川、陕、鄂、渝交接部,南依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县接壤,东南与湖北省的竹溪县、竹山县毗邻,南接重庆市的巫溪县,西南与重庆市的城口县、四川省的万源市相接。
西与汉中市的镇巴县、西乡县、洋县相连,西北与汉中市的佛坪县、西安市的周至县为邻,北与西安市的户县、长安区接壤,东北与商洛市的柞水县、镇安县毗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万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