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达斡尔族礼仪有哪些
达斡尔族是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民族。达斡尔族人具有尊老敬贤、扶贫爱幼、热情好客、礼貌待人、讲究信义、慷慨豪爽、谦恭互谅等传统美德。尊重老人和长者地礼仪表现在饮食、家庭生活、走路、 *** 等各种场合。用餐时,老人先动筷子,晚辈方可吃饭。居住上,西屋为上,西屋南炕是老人坐卧的地方。在暂别相逢,儿女别父母7日、儿媳别3日、村中年青人别长者15日,晚辈都要向老人、长者行屈膝请安礼(萨因哈索贝,同满族人的请安),向前迈左腿,双手掌放膝盖上,曲右腿,目视对方,向前弯腰。春节和参加婚丧大典,要向老人行磕头礼。老人行将出门远行,儿女为其备齐携带品,套好车或备好马。回来时,出门相迎、请安,让进屋,坐定,儿媳给敬烟、敬茶(或水)。家中来客,对长者、老人都要请安、装烟、敬茶。年轻人外出串门,见到老者无论相识与否都要请安。路遇老人要让路,老者与长辈谈话,晚辈不得随便插话。送来访客人,要让长者先走,女主人送到户门外,男主人送至庭院大门外。
办理家庭大事,先要征求老人的意见。家庭、邻里或村中发生 *** ,老人们出面调解,双方肯于服从。吃饭要给老人先盛,有条件尽量让老人吃、穿、住可心舒适。坐车要有年轻人赶车。酒席上,要按辈份年龄排座次,按序斟酒,父子不同席。
同辈人相见,给年长者请安、互敬酒,问候老幼是否平安、家境如何等。男女老幼登堂入室,讲究老人和妇女先行。兄弟妯娌、邻里之间保持相安和睦,谦恭互让,热忱相助。
参加各种 *** 、典礼,要衣冠整洁,举止文明。遇亲友、邻里办红白事,要送礼物。谁家遇有意外灾祸和困难,要问候、安慰、赞助。对无近亲的孤寡、病残者予以关照。
达斡尔族素以热情好客著称。每当宾朋光临,让座西炕,敬烟、献茶,问寒问暖,然后酒饭款待。客人告辞,主人常赠送自产的烟叶和土特产品,以表心意。
逢年过节, *** 猪宰牛,竞相邀集亲友村邻,欢聚一番。达斡尔族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世上谁见过背着自家房子出门的人呢?“所以对于求食、投宿者,不论相识与否,一律热情接待。上述竭诚好客之风,至今依然如故。
在达斡尔族礼仪中,装烟礼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户户善于种植烟草,普遍嗜烟。装烟礼分单向礼和双向礼。为长辈敬烟一般为单向礼,而同辈相互请安、装烟为双向礼。客人到家,虽以酒、奶茶招待,还要行烟礼。即便客人口中叼着烟袋,也要请他换成自家的烟,临行前还要送客人一把烟,以示敬重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2.民族礼仪中的达斡尔族日常习俗礼仪文化有哪些
达斡尔族的村庄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
房舍院落修建得十分整齐,一幢幢 高大的“介”字形草房,给人一种大方粗犷的印象。 这里家家户户都围着红柳条编织的带有各种花纹的篱芭。
院落严谨,马棚和 牛舍一般修筑在离院较远的地方,以保持干净清洁。住房多以松木或桦木栋梁为 房架,土坯或土垡为墙,里外抹几道黄泥,顶苫房草,二间、三间、五间不等。
一般二 间房以西屋为卧室,东屋为厨房。 达斡尔族的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注重采光,窗户普遍很多。
三间或五间以中 间一间为厨房,两边为居室。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东、北三面建有相连的三 铺大炕,俗称“蔓子炕”。
蔓子炕保温性能好,是达斡尔族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 设施。 达斡尔人的居室以西屋为贵。
西屋又以南炕为上,多由长辈居住。儿子、儿 媳及其孩子多居北炕或东屋。
西炕则专供客人起居。炕面大都铺苇席或毛毡等。
达斡尔人喜欢用摇篮来育婴,摇篮如同一叶扁舟,半倾斜地悬挂在屋梁下。这 种摇篮多用榆木、柳木或李子木板制成,长约0。
9米,宽约0。33米,高仅0。
15米左 右,头部微翘。里面以皮子为衬,外面多饰以花布。
摇篮的底部垂饰着许多兽骨、鱼骨等,并钉有一根长长的皮条或绳子。婴儿可以舒服地躺在里面,用皮条或布带 绑缚即可。
妇女坐在炕上做活时,可将此绳缠在脚趾上,只要脚稍稍一动,摇篮即 可轻轻地摇摆,下边的骨头也会随之发出有节奏的撞击声。 这声音似悠扬的乐曲, 如母亲舒缓地吟唱,伴着婴儿进入甜甜的梦乡。
摇篮都是斜挂的,所以婴儿躺在里 面后为半站立的姿势,他可以看见正做活计的妈妈,也可以看到其他很多景物。 达斡尔族以敬老、互助和好客为佳风。
对长者,无论是在路上行走,还是出入 房门,青年人都要让路;儿女外出归来,要给老人请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欢吃 的食品,首先要敬给老人或给老人留下一部分。 客人来访,主人都要递烟、敬酒、端出奶制品热情招待,若是贵客临门,还要添 做“瓦奇”(猪肘子)和“手扒肉”等佳肴,盛情款待。
宾主见面时互相行礼。男人打千请安;妇女请安即两腿并拢屈膝,手放膝上, 稍低头;晚辈见长辈要施“装烟礼”,即将自己的烟装入长辈烟斗,点燃后给对方。
3.民族礼仪中的达斡尔族婚俗有什么样的礼仪文化
按照达斡尔族的婚俗,订婚以后男方要择吉日过礼,即送“察恩特”(彩礼)。
察恩特包括猪、酒、糕点等,一般是由未婚夫和其长辈陪礼人送到女方家中。这一 天,女方家则要摆设“察恩特”宴,款待贵客及同家族的人。
在“察恩特”宴上,未婚夫要向女方父母及其他长辈敬酒、磕头,正式认亲。 老 人需要向未来的姑爷赠送钱、钱搭子等礼物。
男方陪礼人先道贵方的少女我方 的郎,千里姻缘系双方。选择这良辰吉日,我们将微薄的察恩特献上。
山间的幼松 稚柏,今已挺拔健壮,英俊美丽的少男少女,都已长大而且年貌相当。为祝贺两家 美好的亲事,我把喜酒斟满举起,光临的众族胞和亲戚,请接受这虔诚的心意。
”女 方的父亲接过敬酒,回唱道:“为着我们联姻和睦,道远路遥让您饱受辛苦,送来的 察恩特 *** ,请求您代我向族亲们备述……” 在达斡尔族的婚礼中,送亲人包括男傧相“花大”、女傧相“活多沃”和新娘的 弟辈“库吐鲁”。当送亲人陪护着新娘到达男家后,新郎家要对送亲贵客格外关 照,在没有进门的时候就要先敬“进门盅”,进屋后又要设“接风酒”。
宴席间“花 大”们故意横挑鼻子竖挑眼,“库吐鲁”们则一边吃喝一边将酒杯、筷子、碗碟等藏 在身上,借以捉弄姐夫和陪客。因为达斡尔人认为,酒杯是为新郎新娘准备的量粮 食的斗,碗碟是盛粮食的箩筐,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因而席后男方发现少了 东西,便开始搜查,搜出便罚“偷”酒杯者喝酒一杯、“偷”碗者喝酒一碗。 第二天送 亲人准备打马回程时,也伺机“偷”走几个酒杯、碗碟,待新郎带酒追来才肯归还。
他们在结婚的年龄上也有规定。女子结婚年龄忌偶数,以为不吉,故常择15、17、19等奇数年龄时婚配。
男子无此禁忌。 忌男方求婚一两次,女方应允。
他们觉得多次求婚,方显女儿家金贵;若少次 求婚便应,则显卑贱。 该族俗语云“好女百人求”,故媒人求亲须多跑几次。
迎亲喜车须在落日前赶到。万一落日后到,须在大门西侧挂一面镜,以代太 阳,否则婚后不顺。
4.达斡尔族人有哪些习俗
民居一幢幢坐北朝南的高大的“介”字形草房,内壁和大棚装饰着各种图案,大方雅观。家家户户的院墙围绕着红柳条编织的带有各种花纹的篱笆。 达斡尔族的村庄大都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房舍院落修建的十分整齐。一幢幢高大的“介”字形草房,给人一种大方粗犷的印象。家家户户都围着红柳条编织的带有各种花纹的篱笆。院落布局严谨,马棚和牛舍一般都修筑在离院子较远的地方,保持干净清洁。 达斡尔族的传统住房多以松木或桦木栋梁为房架,土坯或土垡为墙,里外抹几道黄泥,顶苫房草,二间、三间、五间不等。二间房以西屋为卧室,东屋为厨房;三间或五间的以中间一间为厨房,两边的为居室。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注重采光,窗户多是达斡尔族房屋的一大特点。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东、北三面建有相连的三铺大炕,俗称“蔓子炕”。蔓子炕保暖性能好,是达斡尔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设施。 达斡尔人的居室以西屋为贵。西屋又以南炕为上,多由长辈居住,儿子、儿媳及其孩子多居北炕或东屋,西炕则专供客人起居。炕面大都铺苇席或毛毡等。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砖瓦房正日益增多,不过,使用火炕等起居习俗仍深受达斡尔人的喜爱。
达斡尔族历史上曾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多祭“腾格尔”(天)、祭“鄂博”(即在山顶上用土或石垒成圆堆),每年农历五月祈求风调、人畜平安。新中国成立后,信教人数极少。从事农业生产的达斡尔族居住土木或砖木结构的平房,屋内砌有保暖御寒的火炕。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达斡尔族住单位统建的楼房或家属。达斡尔族有在“哈拉”(部落)内部通婚的习俗,但不限制同其他民族通婚。 男女缔结婚姻,经订婚、过礼、迎娶三步。婚礼俭朴,气氛活跃。丧事施行棺殓土葬。达斡尔族人很重服孝,一般祖父、祖母、父、母亡,服孝3个月;伯父、伯母、叔、婶亡,戴孝2个月,5代以内的侄孙也要戴1个月孝;舅父、舅母亡,无子女戴孝时,由外甥服孝;丈夫死,妻给丈夫戴孝3年。服孝期内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不出远门。新中国成立后,服孝礼节已大为简化。达斡尔族传统服饰近似蒙古族。女子旗袍和罩褂的领口、袖口和襟摆上,贴绣各种花纹的镶边,男女皮袍的襟摆沿边配上各种图案的装饰。新中国成立后,男性多着制服、西服。达斡尔族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和奶制食品,普遍食用蔬菜。 达斡尔族更大的节日是春节。腊月三十要祭祖、扫墓。除夕,欢乐通宵。一,晚辈一起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逐户互拜,一直热闹到初正月十五。清明、端午、中秋节和十月初十的千灯节亦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
5.民族礼仪中的达斡尔族禁忌礼仪文化有哪些
达翰尔族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他们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禁忌。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之外,还有以下禁忌:孕妇不许往灶里看,不许铺熊皮,以免 流产;产后3天内忌外人进家;1个月内产妇不许出大门或到屋外西北角供神之 处。此外,忌男人进产房,据说男人易踩孩子。
若男人无意进了产房,走后孩子有 病如鼻塞等,会认为被入产房男子所踩,必须找到他,将他的脚趾甲剪下几片,拿到 产妇家和艾蒿一起烧掉,等冒烟时将孩子抱于烟上悠几下,吐几口唾沫,说:“唾唾, 邪气快跑掉! ”俗信如是方可消灾除厄。 孩子出麻疹时,在门口挂一把小草或草圈,底部绑一红布,见此标志,外人禁 入。
小孩麻疹期,忌炒菜、抓虱子、打猫狗、做针线、夫妻合房。 不准小孩子站于门槛,否则就长不高;不准小孩吃猪尾巴,认为夜间身后会有 响声;小孩不吃动物脑,怕不聪明;不准小孩夜晚照镜子,怕梦见鬼。
除夕天黑前必须将门窗糊好。初一不许从门外向里叫人、不许照镜,否则群魔 缠身,被 *** 摄去心神。
大年初一要自动起床,忌被人叫醒,否则会懒惰1年。初 一至初五不得打扫室内,否则会扫走福气。
6.民族礼仪中的达斡尔族节日礼仪文化有哪些
春节是达斡尔族最重要的节日。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便停止劳作,张贴年画和 对联,并准备手扒肉等各种美味佳肴,还要走亲访友,开展各种娱乐活动。一直到 正月十五,春节活动才算结束。
正月十六,勤劳的达斡尔人便要开始远出行猎或备 耕工作。这一天,他们称之为“霍乌都如”,即“黑灰节”。
清晨,每家的长者都要早早起来,给每个人额上抹上一个黑点儿。年轻人则手 涂抹油的锅底黑灰,争相涂抹在对方脸上,以此互相取笑逗乐。
他们认为,这种抹 黑娱乐象征着吉祥。 达斡尔族人民素以骁勇强悍著称于世,自古以来就善于骑射、摔跤、打曲棍球。
曲棍球,达斡尔语称“贝阔”,是达斡尔族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 *** 。 每逢年节或 喜庆的日子,达斡尔族同胞都要举行“贝阔”比赛,无论是身强力壮的青少年,还是 两鬓斑白的老人都要挥杆上阵,鏖战一番。
更有趣的是,他们还喜欢在夜间进行火 球比赛。火球用桦树上的白菌疙瘩 *** ,球体抠空后浸进松香等易燃物,或用毛毡 球浸沾油等易燃物。
开球时将球点燃,使其借助风力燃成小火球。
7.达斡尔族礼仪食俗有哪些
达家很好客,客人一到,盛情的主人则要端出“菜末”,配上4个小碟来款待客 人。
吃饭时要让老年人、客人先吃,以示尊敬。如有贵客,大多吃手把肉,并将血肠 放在手把肉上,客人先开刀切一块吃,再喝三盅酒——这是对客人最尊敬的礼节。
如果家人同客人一块吃,更先开刀切肉的则是家族中最年老的人,然后全家才能食 用。手把肉一般分三种,之一等肉称“瓦琪”,是给贵客吃的;第二等肉称“达勒” (是肩胛部位的肉);第三等肉称“搜济”(胯部的肉)。
二等肉和三等肉配上其他部 位的肉(如肋条、肘子等),是用来招待一般客人的。 达家男女订婚后,男方第二次认亲时要给女方送去一种油饼,是把生稷子米烤 干后,磨成粉做成的。
结婚时,也要 *** 猪,吃手把肉、血肠。另外还要吃“梅乐瓦特”和“乌力热瓦 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