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原始部落”云南翁丁村发生严重火灾,老寨还好吗?
2月14日17时40分,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民族乡翁丁村老寨发生火灾。截至2月14日23时15分,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民族乡翁丁村老寨火灾现场明火已经全部扑灭,至15日1时左右,现场余火全部清理完毕,经现场核查无人员伤亡,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云南沧源县的翁丁村被誉为世界佤乡,是中国唯一一个完整保存了原始风貌的佤族部落。2006年它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
翁丁是佤语中云雾缭绕的意思,翁丁寨位于澜沧江畔,终年云雾袅绕,“是个人神共居的地方”。2020年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就曾到访这里,拍摄期间寨子里一个忙忙叨叨的年轻人杨冲,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杨冲是翁丁部落里土生土长的年轻人,2020年春天因为疫情,他不得不中止了在腾冲干了五年的 汽车 销售工作,在部落里给游人开电瓶车。
杨冲:开这个电瓶车不管是一个月多少钱,就是没有那个冲劲。因为我知道,每个月,下个月就领那么多钱,特别乏味,特别无聊。
翁丁村原本是云南沧源县一个普通的寨子,300户人家,2014年之前依然有154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从2018年整村搬迁以来,这里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古老的部落得以完整的保留,部落里的人家都分得了一套崭新的新房,大部分的人都过着在新村居住、在老寨上班领工资的生活。对于寨子里的老人们来说,这实在是以前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杨冲:在外面的话,你不做真没吃的,都是自己逼自己的。你没发现,在我们寨子村子里头有些人活的相对来说特别安逸,就喜欢那种感觉。
杨冲在2020以前都是在腾冲做 汽车 销售,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听说过、也看见过很多财富的故事,开电瓶车显然满足不了他的希望,但是回到村里能做什么呢,一时找不到什么头绪。就在这时,杨冲碰到了寨子里的导游肖文萍,肖文萍是杨冲的同学,她理解老同学想做点事情的冲动,建议杨冲是不是可以开个民宿、饭馆之类的。
杨冲:为什么之一个念头是做民宿,因为民宿相对来说比较好做一点,我之前因为我自己有房子了,像在上面我那个家可以先隔几间可以先暂时做都可以,只要有个房间,先有个床,只要卫生,只是单纯的这样想。
但是在家做的话属于违建,而且杨冲又觉得在自己的老房子里面做民宿也过于寒酸。这时杨冲想到了老寨景区里面的二号点,那里曾经因为剧组拍摄而搭建的一户二层小楼,闲置之后也曾经被当作民宿,但因为房间狭小、条件简陋等种种原因已经停业了,杨冲觉得这里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杨冲现在继续在这条老宅和新家之间的路上来往奔波,但是看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杨冲感受到的不再是单调和无聊,而是每一天都在向自己的新民宿更近一步。
如今,告别大山的佤族已经实现整族脱贫。翁丁村入选第七批中国 历史 文化名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1000元,贫困发生率也从2014年的百分之21.03直接降到了0!
佤族属于“直过民族”,直过民族是指那些解放前处于半原始 社会 ,解放后一跃进入 社会 主义的民族,在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浪潮之中,直过民族脱贫是非常难啃的硬骨头,他们要么在大山深处,要么信息和文化落后,客观条件和人们的意志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期大视野讲述了十个直过民族的故事,呈现在脱贫攻坚以来,他们在生活、文化、精神上一跃千年的巨变。
虽然历经贫困、疫情和火灾,但相信佤族人也一定会凤凰涅槃!
《凤凰大视野》之
《阳光闪耀人类童年——“直过民族”脱贫纪事》
欢迎关注!
云南大理接连发生两起山火,着火地分别位于哪里?火情如何?
云南大理接连发生两起山火,着火地分别位于大理市凤仪镇富城村,以及大理市太和街道荷花村金甲山杨梅坪林区 。目前火势已经得到控制。
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用火,一旦发生火情也要及时报警,避免酿成更大事故,在这一次的森林火灾中,我们可以看出事情发生之后,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先后多次召开作战会议,传达学习应急管理部消防局,以及云南省省委 *** 指示精神。
1、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云南大理突发山火,位于大理太和金甲村以及大理凤仪镇,出现火情之后,当地消防救援人员投入708人,车辆80余台,大功率风力灭火机,水泵等灭火设备2000余件套,经过两个火场全线扑火队伍连夜扑灭明火已基本扑灭,大理凤仪火场出现过复燃现象,目前火势已经得到控制。
2、山火为何难以控制?
山火是由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火灾,同时有时候也是人类的粗心大意以及故意纵火所导致,在这次的事件中起火原因还在调查之中,不过火情却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我们在生活中如果想要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一定要留意飞灰和火烟味,如果发现山火必须要及时远离火场进行报警处理,等待消防救援人员的帮助。
3、应对山火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
我们在面对生活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千万不可惊慌,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救援能力,更好不要试图扑灭山火,否则会出现人员伤亡,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山火迫在眉睫又无路可逃的时候,可以用衣物包掩外露皮肤逃进已焚烧过的地方,这样可以更好的避免身体再一次出现创伤。
云南翁丁古村毁于大火,带你深度解读,为啥山里房子爱发生火灾?
2月14日本为西方情人节,下午17时40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从网上传来,位于云南临沧市的翁丁古寨发生严重火灾,全村105户有着400多年 历史 的传统古民居,被一场大火吞噬,火灾后的翁丁村,只剩下三四栋较完整房屋,令人十分痛心。
翁丁在哪?为何大火后损失如此严重?翁丁为云南一个自然古村落,位于云南省临沧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是中国佤族 历史 文化和传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村落之一,整个村子位于大山之中,房屋建筑为全木结构茅草房,整个村子面积为6.3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而火灾过后,留给人们思考的,是那些古村落的房屋建筑材料。行走全国各地,发现许多少数民族人居住的房屋由于就地取材,加上交通不便,房屋少有水泥砖混,多为全木全竹结构,尤其以贵州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这样的房屋居多,无形为火灾留下隐患。
这是笔者之前去过的云南边境澜沧县的一个拉祜族古村落,全村居住着百户人家,房屋结构及材质基本相同,全为木头及竹子搭建,与翁丁不同的,这里的房顶不是草房而是青瓦的。
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这里世居的拉祜族人占中国整个拉祜族人口的一半。世代拉祜族人居住的地方多为山区,因此,他们建的房子多在山顶和半山腰上。
但不论建在哪,每家每户的房子都会分两种,一种为桩上竹楼,另一种为落地式茅屋。
而我们见到的此地拉祜族人房子,多为桩上竹楼,一般分二层,一层存放谷物粮食或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二层是住室,外伸一个露天晒台,他们叫它“掌倮”,他们平时喜欢坐在露天晒台上做家物或晾晒一些东西。
他们的房子,除了房顶,全为木头的,有的用木板有的用竹子搭建,而村民们所有生活起居,基本全在2楼。
走进村口,发现一户人家正在房前煮饭烧烤。他们的生活很简单,木楼前面是一块空地,二至三块砖头支起一口大锅,下面架上柴火,就生火做饭。
可能他们没有特别胖的,如果让北方人这样蹲在地上做饭,肯定十有八九都蹲不下去喘不上气来。在北方农村,一般人家做饭都会搭个半人高的锅台,这样就省得腿蹲麻了。可能拉祜族人很适应这种蹲在地上干活的方式吧。
在木楼前面空地上的做饭方式,感觉相对还安全一些,不过云南雨多,估计下雨时还得上2楼屋里木板上做饭吧。
看到这种做饭方式就一直有个疑问,他们为何不在一楼土地上建个厨房呢?这样至少比在2楼木板上生火相对安全些。
走进村中,看到一户人家的晒台上十分热闹,登上2楼去看看,发现这户人家在准备喜宴,刚刚宰了一头猪,全屋人正在准备午饭。
这也是一家木楼,2楼住室和做饭的地方全在一个屋子里。
这2层木屋,四周全是木头的,中间是几根木梁,地面是木板的。一边人们在做烧烤,而另一边木板地上,一口锅支在木板上,下面架着正在熊熊燃烧的几根木棒。
这燃烧的木棒除了做饭,还充当烧烤炉用。他们把肉放在烤架上来烤,一举两得。在木板上直接架柴烧火,上面没有任何抽油烟机,房子是密闭的,看得人真为他们的安全捏把汗。
在我国,近年曾有多处古民居发生火灾,大多为这种木制结构房屋。2018年11月30日,云南迪庆州德钦县著名景点雨崩村发生火灾,多家客栈连片被毁,雨崩上村民房几乎烧毁殆尽;2019年4月9日,浙江永嘉林坑古村一幢百年木结构古宅被大火毁于一旦。
而这些古民居还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身居深山,交通十分不便,给消防救火带来很大难度。
古民居作为 历史 文化遗留古迹,是宝贵的财富。而这些古宅大多木制结构,房屋布局密集,巷道狭窄,电线陈旧老化,当地村民生活习俗难以改变,所以存在很大防火安全隐患。
不知道身居木楼在木板上生火做饭的人们,是否意识到这种潜在的“危险”。
云南省有几个烧山的地方
您好,云南省有不少烧山景区,其中最著名的有大理烧山景区、昆明烧山景区、普洱烧山景区、丽江烧山景区、红河烧山景区、文山烧山景区、怒江烧山景区、德宏烧山景区等。
大理烧山景区位于大理市宾川县,景区内有烧山、烧山湖、烧山洞、烧山峡谷、烧山峰等景点,景区内景色秀丽,景色宜人,是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昆明烧山景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景区内有烧山、烧山湖、烧山洞、烧山峡谷、烧山峰等景点,景区内景色秀丽,景色宜人,是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普洱烧山景区位于普洱市宁洱县,景区内有烧山、烧山湖、烧山洞、烧山峡谷、烧山峰等景点,景区内景色秀丽,景色宜人,是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丽江烧山景区位于丽江市古城区,景区内有烧山、烧山湖、烧山洞、烧山峡谷、烧山峰等景点,景区内景色秀丽,景色宜人,是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红河烧山景区位于红河州红河县,景区内有烧山、烧山湖、烧山洞、烧山峡谷、烧山峰等景点,景区内景色秀丽,景色宜人,是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文山烧山景区位于文山州文
云南400多年翁丁古寨被大火烧毁!当年的翁丁有多美?
在彩云之南,生活着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佤族人民。在云南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有一处最原始、最自然的佤族古寨,名为翁丁。佤族在古语中的意思为“住在山上的人”, 翁丁古寨也具有很深的意义。翁丁在佤语里是云雾缭绕的意思,有着近400年的建寨历史。因为胡歌参加过一个公益扶贫 *** ,并拍摄了一支宣传片,让更多人的人了解到了这一处中国最后的原始村落。
那里的人们住着传统的杆栏茅草房,以草、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房屋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为牲畜、家禽活动之所。由于沧源地处偏远,受外界影响较小,因此解放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阶段;也成了中国最后一个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部落。直到现在,翁丁仍然保留了极多原始社会的印记,让它依旧保持着神秘的原始风貌。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将沧源的翁丁大寨,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同时也是2014年评出的“云南最美观景拍摄点”首批20个入围地点之一。走进翁丁寨,百年如故的寨门、悬挂于树的斑驳牛头、承载着千年历史的佤王府、庄严神秘的寨桩,一一跃入眼帘,原始、古老的村落布局将翁丁衬托得格外宁静。翁丁佤寨被保护得极好,千百年的岁月流逝,这里依旧山峦环抱、茅屋丛立、小径通幽、竹楼静耸。在蓝天、白云、高山、溪流之间静静地诉说着佤族人民传诵千年的司岗里神话。
在让人感到开心快乐的春节期间,云南的翁丁村却发生了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翁丁村发生了一场大火灾,这场火灾对翁丁村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100多户房屋被烧毁的只剩下三四栋保存的比较好的房屋了。众所周知,翁丁村它是我们国家一个原始的村落,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属于佤族文化的活性博物馆,并且这个村落也是我们国家最后一个原始的村落了,而发生火灾之后,给当地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损失。
同时翁丁村在云南当地也是作为一个4a级的旅游景点,这件事发生以后很多网友都十分好奇火灾的发生原因,但是根据云南相关部门发布的消息,我们可以了解到,虽然火灾已经被扑灭了,但是对于发生火灾的原因并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还在调查之中。翁丁村成为旅游景点之后,就处于一种人村分离的状态,村里的大部分居民都搬到了新的住处,只有少部分的十几户村民不愿意搬走,还住在这个原始村落之中,因此村中就出现了很多空置的房屋。
而这种模式也是导致发生严重火灾而无人发现的最主要的原因。翁丁村它的烧毁给我们国家的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要为这件事情负责的首先就是对这个旅游景点负责的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的部门,因为翁丁村它作为一种原始村落,村子里面的房屋建筑本来就是用竹子,木头搭建起来的,肯定是要十分注意火灾的发生,要减少一些易燃易爆物品,并且应该有非常全面的消防设施来进行灭火,根据村民们的一些消息我们可以了解到,火灾最开始是发生在一个空置的房屋,虽然说这个房子并没有住人,但是相关部门也应该多派一些人员对房屋的安全进行检查,比如说夜间对房屋进行巡逻,而不是等着房子烧起来了都没人发现,然后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导致其他的房屋也出现了火灾的。另外,翁丁村这种人村分离本来就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可以说相关部门没有选择一个好的方式来处理这种现象。
中国最长木拱廊桥遭焚毁,起火原因是什么?
原因目前还在调查中,我们不要没有根据的猜测,耐心等待官方通报吧。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情形应该会感到痛心,特别是喜欢古代建筑的一些小伙伴,一座始建于宋代的木质廊桥,永远留在了8月6日的夜晚。
当晚大约9点左右,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万安桥着火,火势一直持续到10时45分才被扑灭。从现场视频能看到,桥体着火面积很大,塌毁非常严重,但没有人员伤亡。屏南县公安局刑侦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福建屏南县有“廊桥之乡”美称,现在保存较好的大约有13座古代木拱廊桥,其中始建于北宋的万安桥,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古代木拱廊桥,长度达到98.2米。
据《玉田至略》记载,这座桥始建于宋朝,距今已经有917年历史,在康熙四十七年遭遇火灾,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后来也都会不断进行修缮。
1990年10月9日被批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3月被批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作为“闽东北廊桥”之一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次万安桥着火,损失还是比较大的,因为万安桥在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科学技术史上的价值非常重要。要知道,木拱廊桥是我国传统木架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更高的品类。而该桥全长98.2米,五墩六孔。用料是杉木,每孔两端是9根圆木、3根黄串梁和8根圆木、4根黄串梁组成,上横铺的木板是桥面。最短拱跨为10.6米,最长拱跨为15.2米。桥上的廊屋为38间,两旁有桥椅,构造非常巧妙,是国内现存最长的贯木拱廊屋桥。
这座廊桥是“闽东北廊桥”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廊桥,其实在2012年就入选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至于此次起火原因,福建屏南县委宣传部在8月6日23时发布的通报中说了,火灾原因正在调查当中。
不过,大家也不要觉得太可惜,毕竟事情发生了,大家可以注意一下8月7日的通报,屏南县官方通过公众号“全景屏南”发布的《关于屏南县长桥镇万安桥的火情通报》中,增加了一句话:“下一步,屏南县将对火灾情况进行评估,并全力做好修缮等后续工作。”
官方还是很重视这件事的,按照历代的惯例,肯定是要重建的,而且木拱廊桥的技术肯定有被保护,重建不算太难。有了这次的教训,相信相关部门以后肯定会加强廊桥的保护意识。
网上有说是香火导致的,但我在网上找到一些当地人的表述,香火造成的基本不可能,因为那边农历七月不会祭拜神灵,再说了当时起火时间是晚上8点之后,那边也没有晚上烧香的习惯。还有人怀疑是电线老化,更有甚者提出了阴谋论。
原因我们也不好猜测,一切等后续官方调查结果。
从这件事我们能发现,当地人对廊桥的保护意识非常淡薄。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文明的符号,是历史的见证,虽然这些古建筑可能会被不断修缮,但是它们的确代表着千年的沧桑岁月。可怎么能抵挡火灾呢?保护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