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例说明礼貌礼节礼仪的区别和联系
如果礼仪和礼节起的是规范作用,那么礼貌强调的则是在社交场合中通过适当的接人待物的态度和得体的行为举止表达对别人的尊重和敬意。
礼仪与礼貌两者并不相等。如一位要人可以讲礼仪,但他可能忽略礼貌。
请贵宾坐在自己的右首,这是一种礼仪,但说话时又时常用自己的餐刀尖指向别的宾客则是不礼貌(失礼行为)。 礼节是礼貌的具体体现。
礼貌是礼仪形式及礼节惯例的总和。 礼仪、礼节和礼貌是社交生活中固有的一部分,同文明进步相辅而行。
守时是交际活动中最起码的和较重要的一项礼节。在对外活动中,时间观念要强,不能随便迟到或早退。
会见、拜会、访友应预约,不能贸然造访(先敲门,能门外谈则不进入,能站立谈则不入座,能尽速谈则不拖延)。 作为主人,要提前到场。
如迎送外宾、举行宴会、会见会谈,一定要在外宾抵达之前作好各项准备。在适当的时间,合适的位置迎送客人。
参加外宾举行的活动,也应该按约定的时间到达。过早到达,会使对方因未准备就绪而感难堪;迟迟不到,让对方和其他客人久等,也是失礼的行为;因故迟到或早退,应向主人说明原因并表歉意。
外交上一国认为另一国的言论、行为、措施等损害本国的利益而不满时,一般均通过外交途径,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对方表示反对意见。根据事态严重程度不同, *** 可分为 *** 、强烈 *** 、最强烈 *** 。
活动当中一般不便当众交涉和纠缠,而中途退场则为表示 *** 的一种做法。 西方在举行盛大而隆重的招待会或宴会时,一般安排专人在大厅的入口处唱名(唱名人根据来宾所持柬上的姓名或来宾另厅换取的名卡唱名)。
进入室内要脱帽、摘墨镜、手套并宽大衣或风衣(男士应协助女士宽衣)。 入座前与同桌就餐者一一握手或点头致意(已入座的长者或女士可不必起身便回礼)。
一般从座椅左侧入座和离座。 注意照料邻座女士入座(除自己的配偶外,男士还应照料右侧邻座的女士入座)。
入座后应将西服上衣扣解开,起身时即扣上。 在主人倡议下可宽外衣,但女士忌当中解扣、宽衣。
不熟悉西餐,订餐和用餐时应模仿他人。 演奏国歌时,要停止讲话,起身肃立(停止走动,主席台上就座人员亦原地不动,仍面向观众)。
主人(一般为女主人)拿起餐巾,即表示宴会开始,其他人再拿,参宴者先于主人拿取餐巾是失礼的举动。 守时,不失约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说明。
《追求交际的完美境界 》 随着交际个体素质的提高、交际环境的改变、交际内容的丰富、交际手段的多样化,人们正在努力追求一种交际的完美境界,使得交际更加高雅、美妙、迷人。如何创造交际的完美境界呢? 一、建立完善的交际人格 人格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包括人的性格、气质、修养、能力、知识等各个方面。
交际人格则是交际表现出的个体人格特征。完善的交际人格自会使交际进入较高的境界,达到理想的程度。
比如良好的知识素质,将使人的交际去俗趋雅;健全的个性特征,会使交际充满风采,高雅宜人,韵味无穷。一个气质优雅、内涵丰富、待人热情、举止有度、口吐莲花的人,他的交际形式也是赏心悦目,令人恋恋难忘的。
他会给交际局面带来诗情画意、高雅脱俗的气氛和动人的魅力。建立完善的交际人格是全方位的,并不是一点突破、万般具备的态势。
比如知识素养提高了,并不能说明其余的人格特征都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但交际人格的各个成分,是一个整体,是能够互动互促的。
比如知识素养提高了,多少能牵及气质、性格的变化。 二、追求交往方式的“恰好” 交往方式是交际的具体形式,它受到交际人格的制约,但又有其自身规律。
把握这些规律的更佳境界是掌握分寸,做到恰到好处。明人洪应明在其《菜根谭》中写道:“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其实交际也如同作文章,懂得千条交际之道,知道万条交际之法,关键还在于运用。运用之妙则在乎“恰好”,是一种分寸,是一种点到为止,所以既显得典雅,又充满余韵。
比如表示友好,大可不必热情过度。表示对对方尊重之意,也以点到为止为宜,传情达意即可。
用不着仰附于彼,自我贬低。有一位朋友,托人办事,对方欣然从命,全力以赴。
这位朋友感激不已,又是表示谢意,又是叙友情、述关系,又是歌功颂德,本来打交道是很少的,此时天天对他陪小心、说长短。对方原是一份诚心,此时早被这位朋友弄得心烦意乱。
这位朋友的做法既会导致交际失败,也会有损自身形象,更让交际本身的情调遭到破坏。交往方式的“恰好”需要用心体会,需要掌握艺术性。
比如微笑和打招呼,说起来很简单,但运用起来却有许多奥妙,同一方式常会显示出雅俗不同的层次。 三、酿造高雅的交际情调 交际主要的是一种生活的方式,通常表现为一种关系的联络和互帮互助形式,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但交际又不仅仅如此,它会超越物质性,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欢愉情趣。此时交际便超越一般和朴素,变得分外迷人。
尤其在交际陷入功利圈时,这种交际现象更显得卓然脱俗。酿造高雅的交际情调将带来这种美妙的交际局面。
我曾在行政部门供职,当时求我的人很多,这些人怕敲不开我的门,总是大包小包的做开。
2.礼貌、礼仪、礼节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礼貌、礼仪、礼节三者的区别:
1、礼貌:表示尊重的言行规范;
2、礼节:表示尊重的惯用形式和具体要求;
3、礼仪:表示敬意而举行的隆重仪式 。
拓展资料
1、礼貌:礼貌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它体现了时代的风尚与道德水准,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礼貌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和素养。礼貌包括礼貌语言和礼貌行为。
2、礼节:礼节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相互问候、致意、视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是礼貌在仪表、仪容、仪态及语言、行为等。
3、仪式:仪式它是一种较为正式的礼节形式;是一一种重大的礼节。它表示对所含内容的重视程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文库《礼仪,礼节,礼貌的联系和区别》
3.礼貌礼节礼仪的区别是什么
你好,区别如下:
礼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礼节是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礼节是不妨碍他人的美德,也是自己行万事的通行证,礼节是人对人表示尊重的各种形式,包括动作形式和语言形式。如,握手,鞠躬,磕头等,是动作形式,问候,道谢等,是语言形式。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4.礼、礼貌、礼节、礼仪的联系和区别
礼貌、礼节、复礼仪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礼节:是礼貌的表现形式。
礼貌:是礼节的规范。
礼仪:是通过礼节、礼貌具体体现。
2、区别:
礼貌:表示尊重制的言行规范。
礼节:表示尊重的惯用形式和具体要求。
礼仪:表示敬意而举行的隆重仪式。
扩展资料:
1、礼节
【拼音】百[lǐ jié]
【释义】礼节是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礼节是不妨碍他人度的美德,也是自己行万事的通行证。礼节是人对人表示尊重的各种形式,包括动作形式和语言形式。如,握手、鞠躬、磕头等,是动作形式;问候、道谢等,是语言形式。
2、礼貌
【拼音】[lǐ mào]
【释义】礼貌是一知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道,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3、礼仪
【拼音】[lǐ yí]
【释义】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5.礼节 礼貌 礼仪的区别
礼仪侧重于人际交往的各种形式,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 ***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
礼节指的是礼仪规矩,对行为人有具体明确严格的要求。
礼貌强调的是对礼节表现的一个层面,行为人的仪容仪表,神态体貌等。
6.礼貌与礼仪的差别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懂礼貌,讲礼节是做人行事基本常识。一般人从小就受到这方面的熏陶教育。
生活中,一个人的形象是一封无字的介绍信,人们通过你的语言、行为、仪表就能判断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我们咿呀学语期间,父母首先教育我们要讲礼貌,注意自己的礼节。进入学校,老师也是首先教我们要懂礼貌,讲礼节。到社会上,更要时时处处都要讲礼貌,讲礼节。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还能给自己带来温馨,带来快乐。
礼貌,礼节从小我就开始学习。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礼貌、礼节。随着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与人之间讲究礼仪、遵循规范、依规行事、以礼待人,可以大大提高个人素质,有助于开展正常工作,维护我们整体形象,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现代交际以礼貌、礼节就是追求人的文化或文明化,就是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是自己以周围的主体和客体达到和谐。
从广义上说它应包含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公正平等、明主的理性精神。自由尊严,道义良知的精神,勇于创新、自我完善的理想精神,崇尚公德得到的精神,总之,都要加强我们的礼貌、礼节。
懂礼貌、讲礼节、树新风、促和谐,是社会上,生活中,人要有良好的礼貌、礼节,必须先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是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文明礼貌和文明礼节,人的文明礼貌、礼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完善我们个人的礼貌、礼节是推进社会的和谐。
礼仪是一种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亲善友好的行为规范,是人的一种内在涵养的充分体现;从个人角度看,优秀的礼仪素质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还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并且有利于与他人的交往与沟通,使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不仅要懂礼仪还要懂礼貌,文明礼貌是社会生活中通用性最强的行为准则,如“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保护自然环境”等等。它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学生应该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使之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对学生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讲文明、懂礼貌,是学会做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文明礼貌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起点。“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就要让他们在文明礼貌方面打好基础。
礼仪,献给你的是一束最美的鲜花。
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社会让我们一起学习懂礼貌、讲礼节、促和谐。
7.礼仪与礼节的区别
礼、礼貌、礼节、礼仪都属于礼的范畴,礼貌时表示尊重的言行规范,礼节时表示尊重的惯用形式和具体要求,礼仪是由一系列具体表示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完整过程。
“礼貌”、“礼节”、“礼仪”三者尽管名称不同,但都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尊敬、友好的行为,其本质都是尊重人、关心人。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有礼貌而不懂礼节,往往容易失礼;谙熟礼节却流于形式,充其量只是客套。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
礼是仪的本质,而仪则是礼的外在表现。礼仪在层次上要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更广,它是由一系列具体的礼貌礼节所构成;礼节只是一种具体的做法,而礼仪则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完整的过程。
8.礼,礼貌,礼节,礼仪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区别如下:
礼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礼节是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礼节是不妨碍他人的美德,也是自己行万事的通行证,礼节是人对人表示尊重的各种形式,包括动作形式和语言形式.如,握手,鞠躬,磕头等,是动作形式,问候,道谢等,是语言形式.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