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必去旅游景点
普洱必去旅游景点有哪些?普洱市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普洱当地的民族传统节日有佤族木鼓节、拉祜族葫芦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普洱必去旅游景点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普洱必去旅游景点
莱阳河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在思茅市东南37公里处,乘车沿昆洛公路南下与景洪市普文、勐旺毗邻的地方,就是昆明――西双版纳――东南亚旅游热线公路必经的莱阳河国家森林公园,这里属无量山脉南延末端的中等切割低中山地,山脉从东向西延伸,地势延绵起伏、东北高西南低。莱阳河位于森林公园东南,河由东向西流入大开河后注入澜沧江,山林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9公里,可共游览和考察的面积1416公顷。海拔更高点是倮倮新寨山为1707米,更低点的玉生田海拔950米,相对高差757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200米以上。这里是热带北缘向亚热带过渡的南缘地带,气候受印度洋季风控制,年平均气温17。8C,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0。5C,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1。7C,年降雨量1524。2毫米,全年日照2125。1小时,霜日14。7天,有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森林公园中建有狩猎度假村。
梅子湖公园简介:
梅子湖公园在思茅市东南4公里的梅子河,原为水库,1982年辟为公园,因拦截梅子河筑坝蓄水成为人工湖而得名。
梅子湖湖长3.2公里,水域面积600亩,蓄水量66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15米。公园大门外有一凌空飞架、气势宏伟的引水渡槽。园内建有小规模的动物园和种鱼池。在版坊式的园门上标有“梅子湖公园’五字,左右悬挂有“望梅解渴意,见湖身自凉”的楹联,见文生意,不难看出其赏梅避暑之意:湖上可荡舟、垂钓。四周群山苍翠,满园春色。
湖水清澈如镜,波光潋滟。泛舟湖上,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倒映水中,野鸭鹭鸶展翅腾飞,使人似坠如诗如画之境。湖畔有亭台楼阁,游人可小憩品尝当地生产的普洱茶,还可品尝用湖水烹煮湖中之鱼做成的酸辣鱼,砂锅鱼等。湖四周遍种梅子,点缀亭、台、楼、阁及旅游接待设施等。四周青山如黛,湖水碧波荡漾,成群的水鸟飞来湖中栖息,环境优美。每逢节日,游客如云,是思茅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
中华普洱茶博览苑简介:
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是普洱市的新兴景区,离普洱市区约21公里,坐落在绿荫苍翠、景色秀丽的营盘山,与菜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毗邻,以2.3万亩茶园的绮丽风光为背景,依托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哈尼族、傣族等5个普洱主体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把民族风情和普洱茶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构成一幅具有普洱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文化的风情画卷,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
参观拉祜族、布朗族、哈尼族、傣族、佤族的传统民居建筑,感受独具特色少数民族盛大迎宾场面,品独具特色的拉祜族土罐烤茶,听5个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欣赏5个民族的民族舞蹈,参与体验5个民族的民族团结舞和傣族的竹竿舞,体验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特色婚礼婚俗。
在采茶季节参与采茶活动,体验茶农边采茶边对山歌,自娱自乐,劳娱结合的茶山情趣;参观、体验普洱紧压茶的压制过程,现场签名压制“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游览纪念茶饼或茶砖;在品鉴园内,你还可以观看少数民族茶文化、茶艺表演,听茶艺师介绍普洱茶的基本知识,休闲品尝和参观选购普洱茶。
观看3540万年的宽叶木兰化石和普洱茶相关的历史文物,了解普洱茶的演变历史;朝拜三位茶祖(神农氏,叭岩冷,陆羽),品味普洱茶沧桑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北回归线标志园简介:
北回归线从墨江县穿过,报经国家批准,在此修建了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园,标志园占地1500平方米,融天文、地理、植物及科普知识和园林艺术、旅游文化为一体,以公元2038年北回归线的位置(北纬23.26)为主轴线,截北回归线上500米地段,间以“太阳之路”、“夸父追日”、“北回归线之门”、“日晷广场”、“春夏秋冬”等建筑小品,雕塑以及主体标志,创找了一个形象生动的空间系列,以科普博物馆表达对自然、生命、阳光的理解,向人们陈述从悠悠亘古到今日文化科学发展的宇宙世界,并通过技术手段精确地展示北回归线的地理位置及变化,使人们每年夏至均可在此“捕捉”到北回归线的身影。 沿着北回归线人们可顺势依山漫游,走向大自然,融入大地的怀抱,这里道路曲折蜿蜒,绿树成荫,蝉鸣林间,鸟语枝头,园内设置有茶室、幼儿娱乐场所、休息亭、饮食部、小商品市场、综合服务部等。游客在欣赏建筑、雕塑、园林艺术及获得科普知识的同时,还可品尝到普洱名茶、墨江美酒。
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简介:
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的结合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9′~100°45′,北纬24°17′~24°55′之间,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量山是云南著名大山之一,无量山有“小黄山”之美称,更高峰猫头山在景东县西部,在县城内有驰名中外的无量山自然保护区。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山深林茂,瀑布轰鸣,树苍 花红,山顶终年积雪,一片银色世界。 无量山山势雄奇险峻,林木苍茂,野花丛生,许多地方人迹罕至。无量山是一座宝山,产有水晶石,登山观景之余可拾数十枚带回,作为美好纪念。黄草岭一带为观赏特种植物的理想场所,内有云南铁杉、情人树、箭竹林、大王杜鹃、野生茶树。 无量山上有振文塔、林街 *** 寺、保甸 *** 寺,山顶还留有过去道观遗址,山中有仙人洞。山体支脉间的山谷中有20余条溪流分别向东、西两面汇入川河和澜沧江。并有公平瀑布、乌龟坝等许多瀑布,阳山瀑布下有天然巨石斜卧,水流由其下穿行,石上成为深涧两边交通过道的"天生桥"。还有山清水秀的湾水河水库等许多风光秀丽优美的旅游观光景点。
茶马古道简介:
该景区位于思茅市东南方约40千米处,面积达200多平方千米。区内遗存有一条铺就于崇山峻岭的石子大道--茶巴古道。它是古代滇南的"茶盐之路",(普洱茶、磨黑盐都由此道出境)又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从其用硬质砂石铺设路面的修建风格上看,它又颇像滇西的"博南古道"。残存的茶马古道苔痕斑斑,上面是原始密林投下的`树荫。
千家寨简介:
镇沅千家寨风景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东北部的镇沅县境内。名胜区以千家寨为中心,范围包括九甲、者东、和平,旅游资源分布呈条带状结构。该区拥有基本旅游资源点39处。 千家寨位于镇沅县境东北角,距县城90公里,景区面积20平方公里。地处北纬24。7’,东经101。14’,海拔2147米,年平均气温10—12℃。属省级风景名胜区,区内原始森林苍翠茂密,路盘溪绕,古木参天,青藤蔓绕,山花烂漫,雀鸣鸟啼,在这古朴神秘的林中,你可以享受到悠悠自得的山野乐趣和勾魂摄魄的神奇与浪漫,你会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驻足、惊叹不已,山雄、水美、林幽、物奇是该景区的一大特点,主要有大、小吊水瀑布、2700年野生茶树王等10余个景观。
洗马河公园简介:
洗马河公园 位于思城东部,距市中心1公里处,是以洗马河水库为核心开辟的环境优美的风景区。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南征至此,曾在河里洗刷战马,故名洗马河。公园依山傍水,后山思茅松翠绿挺拔,前面丘陵地上普洱茶园连绵起伏。园内有诸葛亮座像及泥塑战马数匹,园内各种设施齐全,园中有中餐厅、茶楼、食品店、冷饮店、溜冰场、游泳池、根艺展厅等,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小橄榄坝简介:
地处思茅市以西103公里的澜沧江畔。这里有距今约3000年的象鼻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层45--55厘米;与此毗邻的南夺、那畔、曼畔、竹林、南爬河等8个原始村落遗址,采集到石刀、石斧、陶片、石饼等文物150余件。这些文物兼有芒糯、芒怀文化的特点。在遗址处还发现距今约2600年的铜斧三把。1990年后,思茅地区在这里 *** 5000多万元,建起了澜沧江至湄公河上游之一港--思茅港。1991年被XXX *** 批准为省级口岸,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小橄榄坝以东40余公里距思茅50公里有翠云溶洞群。
整控江摩崖简介:
元代整控江摩崖,是云南省的一项重要文物。在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雅口区荒坝河勐况彝族傣族自治乡下勐况寨子东侧,澜沧江边不远处的一个石灰岩岩壁上。 从已辨认出来的字迹来看,《整控江摩崖》记述的是:大元壬午年,中道总兵官万户达石八力都不花领军南征打八百媳妇国的一起兵事。八百媳妇国在今缅甸东南部泰国北部青迈一带,与我国西双版纳有历史婚姻渊源关系。此事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对研究元代云南地方史有重要历史价值。 整控江这一带,田野宽阔,物产丰富,傣家彝寨隔江相望;摩崖临江,山石多姿,行人过往有渡船。大江南流,气势磅礴,边陲风光秀丽,自然景色迷人。人们即可以从思茅乘车前往,也可以从西双版纳允景洪乘船沿澜沧江而上游览。《整控江摩崖》已被推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勐梭龙潭简介:
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市西部。勐梭龙潭位于西盟县城西边3公里处,潭水较深,四周林翠山青,景色秀丽。龙潭面积750亩,地面与潭底最深达29米。 龙潭中碧水粼粼,波平如镜,仙鹤起落,野鸭成群,湖边苔藓遍地。龙潭水面上,人们不见有落叶,传说是多情的洁的面目不受破坏。 此外,勐梭龙潭与境外35公里之遥的缅甸龙潭水脉相通,同清同浑,齐涨齐落的奇观被佤族兄弟赋予“姐妹龙潭”、“夫妻龙潭”的美称,更增添了景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勐梭龙潭湖岸南面峭壁耸立,其他三面都是原始森林,古木参天,林中幽静恬美,有成片成林的大树茶、相思红豆,还有不少珍禽异兽栖息在此林中。秀丽的青山倒映湖中,景色静谧、幽静、秀美。
勐卧佛寺双塔简介:
凡是到景谷中外游客,都要打听地点到奇异的勐卧佛寺双塔―睹奇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勐卧佛寺双塔,傣语称“梅赫窝广勐”(即树包塔)、“广勐赫窝梅”(即塔包树),俗称树包塔塔包树。这勐卧佛寺双塔在威远镇大寨,是昔日的官佛寺,有山门、侧门、双塔、戒堂、大殿、僧房,面积3.335公顷,双塔在大殿两侧,南北向并列。
碧溪古镇简介:
碧溪古镇始建于明代,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秀美、古朴、富庶,形制完整,保存完好,是古代墨江县城所在地,位列云南60个旅游小镇之一。
地处昆明、玉溪滇中旅游片区与西双版纳滇南旅游片区之间的必经之路上,元磨高速公路、省道楚江公路穿越镇区,全互通式立交桥距古镇1公里。距世界更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9公里。
是歌手庾澄庆的老家。
云南旅游必去的5个景点
云南是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一个省份,拥有以各种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等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国家A级以上的景区就有一百多个,其中更有多处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去云南旅游必去的五个景点。
01
首先便是云南石林风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我们所熟悉的《西游记》中的五指山便是在这里取景拍摄,景区内多是经过几亿年的地质演变而形成的自然奇观,被誉为“天下之一奇观”
02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同样是国家5A级景区,是中国面积更大,保存物种最丰富,植物种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于2017年被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推选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之一。
03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位于云南省大理境内,是集苍洱风光、佛教文化和休闲度假等多元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中的崇圣寺三塔更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04
玉龙雪山景区,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地,因为其连绵不绝的雪峰,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所以称为“玉龙”。是一个集观光旅游、登山探险、度假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的旅游胜地。
05
火山热海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境内,其温泉群的数量之多,面积之大,疗效之好,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为少见的,一年四季热气蒸腾十分壮观。
民族村的旅游景点
云南民族村。它南临浩瀚的滇池、北望历史文化名城昆明,西靠著名的西山风景区,湖光山色秀美无比。1992年2月28日,作为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主要展区正式对外开放,民族村内为云南的26个民族各建一个村,并配以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歌舞演出厅、民族博物馆、民族蜡像馆等,它是云南民族的一个缩影。走进民族村,只见村舍错落有致,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园中有园,村外有村,千变万化,五彩纷呈。而且到处花红柳绿,碧波粼粼,笙歌不绝,舞影婆娑,村内按1:1比例分别建设云南26个民族的村寨,已建成傣、白、彝、纳西、基诺、拉祜、布朗、佤等八个民族村寨。同时,还建有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歌舞厅、大型水上喷泉及水幕电影、风味食品城、游艇码头等设施,村内还有循环游览车可供游客免费乘坐。游客可在村寨中尽情参观园林景观,领略少数民族的民居、民宅、民俗、民情及文化、音乐、歌舞、宗教等。
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身着民族服饰的导游 *** 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各少数民族的习俗。结合各少数民族节日,在村里还举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让人们尽兴观赏,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里,是云南旅游的重要旅游景区。 民族村建有跨越滇池,直达西山森林公园的旅游客运索道。
七彩云南汇一园,民族风情尽体验
为了反映和展示云南2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以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为特色,计划由26个村落组成的云南民族村,于1992年2月18日正式开村。
展翅腾飞的金孔雀欢迎着您
这座气势恢宏的钢架式大门就是云南民族村的正门。在它的上方正中,那个展翅腾飞的金孔雀圆形徽标,象征着云南民族吉祥幸福,兴旺发达。
白象迎宾
走进民族村,一组群雕:“白象迎宾”映入眼帘,夜幕降临,村里真正的大象会一一向大家敬礼、致意!
这是风情最浓、最美的村寨之一。里面种满了热带和亚热带植物, 一幢幢精致典雅的傣家竹楼点缀其间。有干栏式的民居楼、风情楼、泼水亭、佛寺、泼水广场等57个傣式建筑物,展示了傣乡建筑之精华。村中雄伟的白塔叫“波中塔”,高23.6米,是按1:0.9的比例仿德宏州盈江的允燕塔建造的。40座小塔簇拥着高高的主塔,365个风 *** 悦耳动听。傣味楼还供应傣味菜肴。
白族村是其中最豪华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梁画栋, 彩绘丹青。另有三塔、洱海、蝴蝶泉、本主庙等风光名胜缩影。白族艺术馆内展出的蝴蝶,是中国更大、珍品最多的一处蝴蝶馆,价值极高,不可不看。大理石珍品馆内奇石琳琅满目,令人大饱眼福,另外定时有白族歌舞表演,还可以品尝到三道茶和美味的白族佳肴。
彝族村的太阳历广场,中间竖有一根观测时辰的石柱,四周雕有12生肖的石刻,通过石柱的日影来观测时辰,生动地再现了彝族古老的太阳历。 巨“虎”则表现了古代彝族人民的图腾崇拜。另外有土掌房、舞蹈等场景可供观赏。
其它的民族村寨亦各有其特点。在民族村旁,有一个目前全中国更大、更好的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该馆由陈列馆、科研办公楼、藏品库和手工作坊等组成,陈列馆共有十六个展室,六千多平方米展出面积以及一个演示作坊和画廊,收藏品达十二万件。建筑群前有一个宽阔的广场,是大型群众联欢的好去处。 纵观整个民族村,是集云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音乐舞蹈、宗教信仰、生活环境为一体而建设的,并且全部都是招收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青年来服务和表演,使人感到不仅内涵丰富博大,园林风光优美迷人,而且真实亲切。加上结构巧妙,布局美观典雅,形成了一个江南园林式的民俗大观园,置身其间,的确使人犹如进入仙境一般。 从大门进去,可以先去歌舞厅看定时演出的云南歌舞,然后去游览傣族村。傣族在中国的分布,主要是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德宏、红河、玉溪等地。根据其风俗习惯等的不同,人们把她们分为水傣、旱傣和花腰傣,民族村里为大家展示的多为水傣的情况。
傣族民居为干栏式竹楼。它凉爽防潮,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多柱子,空间用于存放劳动工具等。上层则是卧室、客厅、门廊、露台等。
进入傣家,一定要脱鞋才能进屋,而且不能闯入卧室,否则将被认为是对主人的冒犯。
傣族是一个极讲卫生、注意整洁、热情好客的民族,傣家少女(小卜少)大多长得体态修长、婀娜多姿,瓜子脸,柳叶眉……傣族地区本身就是一个美女辈出的地方,这里的水,这里的山,这里的整个生态环境,孕育了一代接一代的傣族佳丽。傣族的小伙子一般都长得高挑、清瘦、精干。农闲时节,每人都会一手精致的篾活儿,傣族伙子还有另一手绝活儿——随便摘下一片树叶含在嘴里,就能吹奏出各种悦耳动听的乐曲。
傣族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气候,人的发育较早,一般在16岁左右,青年男女就开始谈恋爱了。到了恋爱的年龄,父母就会给儿子买一把手电筒、一个毯子,这两件东西,是傣族伙子谈恋爱的“导具”。 傣族伙子出去谈恋爱叫“猎少”,“猎少”是傣语,直译成汉话就是“串姑娘”。 劳作一天收工回家,吃过饭,打扮一番后,小伙子披上毯子,拿上电筒,就出去“猎少”了。田边、地头、场院上、大青树下、公路边都是“猎少”的好地方,“小卜少”们打扮得一个个花枝招展的,一伙伙地聚在一起打闹嬉笑,等待着伙子们的光顾。 小伙子走到姑娘们的近前,用手电筒挨个照,他发现自己的意中人后,就唱几句情歌,如姑娘有意,就会主动钻进伙子裹着的毯子里,双双走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开始谈恋爱。当你在夜幕降临之后驱车进入傣族聚居的地方,借着汽车的灯光,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就会跃入你的眼帘——公路边、大青树下、寨子旁,一个个裹着的毯子下,露出四支脚来,这就是心贴心、脚对脚,头对头的傣族“卜帽”、“卜少”热恋的原生态展示图。达到谈婚论嫁的程度后,如果女方家长同意,就按照正常的嫁娶形式进行,如果遭到女方家长的反对,则采取“抢婚”的方式,“卜少”和“卜帽”约好,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卜少”假装干活或干活回家的途中,“卜帽”带着一伙人,把“卜少”栏下,“抢了”就走,“卜少”此时假装又叫又喊又挣扎的样子,当“卜少”家的亲人赶到时,“卜少”早已被“抢走”,生米煮成熟饭,既成事实后,“卜帽”家向“卜少”家赔上一些财礼,“卜少”家也就认下这门既成的儿女亲家了。
傣寨里有着丰富的各民族工艺品
傣族婚礼
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结婚宴请之意),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 *** 猪、 *** 鸡、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本寨的父老乡亲。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里设置“茂欢”(直译为魂棹 ),摆上一至三张篾棹 ,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子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雌雄子鸡须用傣语称作“累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遮盖。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工作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到新娘家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时,主婚人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棹而坐,一对新人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静听主婚人念诵祝词,“今天是个好日子,现在是一天中更好的时辰,你俩恩恩爱爱结成夫妻,日子会幸福美满,愿生子会得子,盼生女会得女,祝你们幸福美满,永不分离……
主婚人念完祝词后,新郎新娘各在桌上揪下一团糯米饭,蘸点米酒、食盐,再抹一下舂盐棒和芭蕉后,摆在棹前。主婚人拿起一条长长的白线,从左到右缠在新娘、新郎的肩背,将白线两端搭在“茂欢”之上,表示将一对新人的心拴在一起。然后拿两缕白线,分别缠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愿新婚夫妇百年合好、无灾无难。在座的长者也各拿两缕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手上,边拴线,边念些祝福之词,拴完线后,婚礼仪式基本结束,婚宴开始,新郎新娘向宾客敬酒致意。
结婚拴线,傣语叫做“树欢”,意为拴魂,这千古之俗至今仍在延续。关于傣族结婚拴线的习俗,在傣族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很早很早以前,一位年幼的傣族公主不知为何,找到宫中一个少年奴仆询问:“你知道我长大以后会嫁给谁吗?”奴仆张口便答:“我就是你未来的丈夫”。公主怒起,将手中的小刀甩向仆人,割破了仆人的额头,仆人也因此而被赶出王宫。经过无数的艰难困苦和周折,那仆人终于成为了另一个王国的君主,并且和他曾经入宫为奴的那个王国联姻。在举行婚礼的那天,公主发现新郎额头上的伤疤,知道他就是当年被自己用刀子划伤的仆人,悔恨万分,她当即表示,愿与丈夫心相印、魂相依,永不分离。并拿起一缕白线将两人的手拴在一起,表示永不分离。从此,傣家人便有了结婚拴线之俗。
傣族结婚时,不仅要办婚宴,还要请歌手唱歌祝福。参加婚宴的人,一般也要送点礼物或礼钱,表示祝福。
傣族地区与东南亚大部份地区一样都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因小乘佛教是经缅甸传入中国,所以人们习惯上称小乘佛教的寺院为缅寺,也称奘房,傣族几乎是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傣族地区几乎是村村都有奘房。任何一座奘房里都只住着和尚,这也是傣族妇女大多不识傣文的原因,因为其寺庙同时也就是学校。
佛寺旁有座小塔厦,大家猜猜看是什么?那就是傣家的水井。水井的对面是钟亭和泼水亭。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时间是傣历六月中旬(公历4月中旬)。到时候,身着节日盛装的傣族卜少(少女)和卜冒(小伙子),在欢乐的象脚鼓和芒锣声中,将傣家的吉祥水泼洒在客人身上,谁被泼得最湿最透,就意味着谁最幸运。
泼水节傣语叫“楞贺尚早”,意为傣历新年或六月新年,也就是傣历元旦。傣历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泼水节是在傣历的6月17日至19日,即阳历的4月13日至15日,每年这个时候,在云南的德宏、版纳、临沧、思茅、玉溪等凡是有傣族聚居的地方,都要进行盛大的泼水狂欢活动。
泼水节期间,在云南民族村的民族团结广场和傣寨里,泼水狂欢活动同样是延续3天,傣族少女们(小卜少)上身穿白色、淡黄色或天蓝色等浅色,镶有各种花边的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着红、黄、蓝色的金丝绒或其它质料的深色长筒裙,靓丽登场,她们用树叶蘸着银碗里的水泼向游人,泼得起劲儿了,就端起大盆和水桶来泼,傣家人有这样的风俗,水泼得越多,表达的情意就越深。当大盆小盆的水向你泼来之时,就说明泼水的人对你是情深深、意绵绵了……水在泼洒,水花在飞扬,欢声笑语中,伴着傣家少女“水、水、水的欢呼声及象脚鼓、芒锣的打击乐声,民族团结广场和傣寨里人头攒动,盛情吉祥之水在人们的头顶、周围和空中,划出了一道道的祝福之光,整个傣寨和广场变成了一片沸腾欢乐的海洋。
入夜,围着一堆熊熊的篝火,数千人跳起了欢快的嘎央舞,(傣族的集体舞)通宵达旦,直到朝阳从滇池的东面水域缓缓钻出,朝霞映红了民族团结广场和傣寨时,人们才尽兴散去。
白塔是傣寨中最为壮观的建筑。它是仿盈江县的允燕塔按1:0.9的比例建造的。中间的主塔高23.6米,周围有40座小塔簇拥。塔刹上悬挂的365个风铃,不时发出悦耳的叮当声。声响告诉人们风力的大小,同时傣家人认为这是来自天上的梵音,会给人间带来吉祥。
告别了傣寨,我们来到了布朗、佤、基诺、拉祜四个民族的寨子。 追逐太阳的基诺族
基诺族寨子到了。在这个对天神、对太阳进行崇拜祭祀的太阳广场上,每逢特别的时辰或日子,基诺小伙子都要来敲响神圣的太阳鼓,而姑娘们则会跳起轻快的“三跺脚”。那种以花为媒的定情方式也就伴着竹竿舞的节奏悄然展开。那幢像诸葛孔明帽子的大公房,向你展示的是一个父子大家庭的和睦与团结。 拉祜的传说
拉祜族历史悠久,以擅长猎虎而闻名。他们的族称“拉祜”就是用火烤虎肉的意思。而关于人类的起源,拉祜族认为远古洪水滔滔时,有一对兄妹躲在葫芦中逃过了劫难。从此,兄妹结为夫妻,人类得以繁衍。拉祜族村的葫芦广场上,身着盛装的村民们正围着大大小小的葫芦将人类起源的故事用歌舞向你娓娓道来,还热情地邀请你加入他们的歌舞行列。如果你是基督教徒的话,那你一定能在拉祜族教堂中找到知音。 品味白族
我们来到了白族村,白族的“白”是圣洁、忠贞、团结、博爱的意思。
大家首先看到的便是著名的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微缩景观。它是按1:4的比例建造的。三塔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一组密檐砖塔,也是我国偶数塔中层数最多的塔。
接着是白族的扎染服饰店。扎染是白族著名的民间工艺品,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所谓扎染,是将白布按绘制图案用线缝扎起来,染以靛蓝,染好拆线后即呈图案,美丽古朴。
在这里您能看到地道的白族工艺品
在大理石作坊。大理石因产于大理而得名,它石质细腻,光泽晶莹,花纹奇异,色彩斑斓,有“天然中国水墨丹青”之美称。
在木雕屋和草编屋,里面充分展示了白族儿女另一些精湛的手工艺制品。
在白族艺术馆,我们可以在里面观赏到来自世界各国的蝴蝶标本。看完这些蝴蝶标本,人们自然会联想起大理蝴蝶泉。
来到了民俗馆,那一幢幢、一院院整齐庄重的白墙青瓦楼房,会使你领略到白族人民的建筑艺术。中国各地的民居多为坐北朝南,即背风向阳,又温暖舒适。可大理下关地区是个风口,常年刮偏西的大风,而且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因此,房屋为沿东西向的中轴布局,主房皆坐西朝东,通常是“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是由一幢二层楼的正房两侧各配一座厢房,以及正房对面的一堵墙壁共同围成的一座封闭式院落。这堵墙壁上绘有彩画,中央嵌有一块圆形大理石;从中午到傍晚,阳光照耀在墙壁上再反射到院子里,把整个院落照得十分明亮,通常被人们叫做“照壁”。“四合五天井”,是指四面都是楼房,四个角的交接处分别有四个小天井,加 *** 一个大天井的封闭式建筑。在民俗馆里我们还可以看到白族婚俗陈列。
“一苦二甜三回味”让你在三道茶中去品味白族的细腻
花园茶社:
大家可能早就听说过“三道茶”了。所谓“三道茶”,即一甜二苦三回味。它象征着人生道路先苦后甜,苦尽甘来的历程。大家品尝了白族三道茶后一定会深刻体会到“人生如茶”。
白族本主庙:
白族在宗教信仰方面主要信奉佛教,尤其是观音崇拜十分普遍。此外,信奉本主也是白族特有的信仰。本主是白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相融合的产物,其实就是本土本地的保护神。
白族戏台:
这是白族人民每逢喜庆节日表演大本曲、白剧、霸王鞭等民族歌舞的地方。在白族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中,更具特色的就是一年一度盛大的三月街。三月街又名观音节。一开始是佛教的讲经庙会,于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开始,为期一周左右,在大理苍山东麓举行,这期间,“诸商云集,现货山积”,各族人民把更好的工艺品和土特产品拿到三月街出售,把更优秀的节目带到三月街演出。后来,三月街逐步演变为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贸易集市和节日盛会。
聆听洞经音乐,感受纳西东巴文化的灿烂
来到纳西村,村入口处有尊雕像:手执长矛,战马腾跃。他的名字叫“三朵”,是纳西族的民族英雄。相传,三朵是丽江木姓土司的一员大将,在战争中神勇异常,屡建战功,木土司为其在玉龙山下北岳庙中祭祀。
在三朵神雕像旁,有两面壁画和浮雕墙,展现出浓烈的东巴文化氛围。其中壁画为东巴文彩绘而成,反映的是纳西族本土宗教东巴教的始祖东巴什罗创立东巴教的经典《东巴经》而得名,至今仍为东巴(东巴教经师)研究者和艺术家所使用,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浮雕则表现《东巴经》中《创世纪》内容。《创世纪》认为藏、纳西、白三族同祖,它记叙了三族的始祖崇仁利恩创世的艰辛,以及崇仁利恩后来娶妻生了三子(即三族的先祖)的故事。
我们看到的这座高大的石牌坊,是仿照丽江狮子山旧时木土司府前的石牌坊建造的。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纳西族“三房一照壁”、“民居楼”、“工艺楼”等建筑。这些建筑围合在一起表现出丽江大研镇的“四方街”,展现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之地——丽江城所具有的家家流水,户户垂柳的古朴风貌。在这里的展室中,我们可以看到纳西妇女的“披星戴月”服饰;可以欣赏到被称为古乐活化石的《白沙细乐》和《丽江古乐》,这是忽必烈“元跨革囊”时以及明代由北方和中原流传到丽江的。穿过“花马坊”,翻过花园式的小山,“女儿国”的木楞房和“泸沽湖”便呈现在眼前。这里是摩梭之家。摩梭人主要居住在丽江宁蒗县永宁地区,至今仍保持着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制,家庭中以母系血缘为主,妇女地位高于男人。这种母系氏族社会遗迹,被称为“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发展史的活化石”。在摩梭之家,我们可以一一参观祖母房、经堂、男儿房、姑娘房和阿夏房。 司岗里的呼唤
走过竹藤桥,我们到达佤寨,这是“司岗里”广场。“司岗”系佤语,意为山洞,“里”,是出来的意思。这个广场表现的是佤族创世纪史诗《司岗里》所讲述的佤族是从山洞里走出来的传说。人头桩、剽牛桩和木鼓,向人们展示着这个民族原始、古朴、骁勇、浑厚的民族文化…… 热情如火的彝族
我们来到彝族村。彝族是我省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以虎为图腾崇拜。大家看,正对村门的红砂石墙上巨大的“三虎浮雕”,粗犷而有生气,为我们引导着游览的方向。这是根据楚雄州牟定县风氏土司出土文物中的虎图设计 *** 的。转过石墙,又见远处又一硕大黑色“ *** ”,那是一座人工虎山。
虎山前面是十月太阳历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图腾柱,柱上雕刻着太阳、虎、火、八卦等图案。广场周围有十组月亮石雕。每个月球都分黑白两色,但黑白面方向各异,表明十月历中每个月月亮所处的不同位置。十月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36天,外加5—6天年节。此历优点突出,月、日数整齐易记,季节性准确科学。它历史十分久远,约在夏朝就已使用,十月太阳历是彝族人民的骄傲。在十组月亮石球的外圈,是十二生肖雕像。彝族古代以十二生肖记日,与汉族十二生肖不同的是:它以虎为首,而不是以鼠开头。
再往前走,便是彝家民居。它是以滇南峨山一带的彝族土掌房为原形。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造价低廉。底层做厨房、厩舍,楼上住人,平台房顶,可晾晒粮食,也可作活动场所。土掌房里面有织绣楼、工艺楼、文化楼、土司楼等,各具特色,粗犷古朴与精巧细致融为一体。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时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节日里,白天斗牛、摔跤,热闹非凡;入夜,火把熊熊,照红夜空,青年男女尽情狂欢。这一切,充分展现出彝族人民那 *** 辣的奔放性格。
在云南民族村里,除了一个个迷人的村寨外,在民族团结广场上,你还能看到惊险的僳僳族上刀杆、万人欢腾的景颇族木脑纵歌、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妙趣横生的大象表演,这里的大象,在驯象师的 *** 下,会向游客敬礼,敬礼时鼻子向右一甩,象头一低,双腿跪下,引得游人开怀大笑,大象还会用长长的鼻子卷起一位姑娘,慢慢朝前行走,姑娘被大象软软的长鼻子卷在半空,忽悠忽悠地在空中摇荡,好不快哉!简直爽极了!但这种“爽”,是需要胆量和勇气,这是勇敢者的游戏。当游人把食物赠给大象时,大象会频频点头致意,表示感谢!大象还会踩着人们播放的进行曲音乐节拍,踏着正步前进,这是大象的灵性加驯象师对大象精心 *** 和训练的成果……真可谓其乐无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