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九嶷山舜源峰景区如何?
舜源峰也叫陵山,“远古无墓葬,依山为陵。”因而舜源峰即视为舜帝的陵。舜源峰为复斗状,主峰雄姿耸立,海拔650余米。峰上猕猴成群,常与游人相戏,别具情趣,登顶四望,九嶷山光水色尽收眼底。
舜源峰为复斗状,主峰雄姿耸立,海拔650余米,峰顶有古石枞一株,大可两人合围,虬枝劲叶,仰天临风,有如冕旒,山上山下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两侧修建有石砌游道逶迤而上,直达中峰,西峰,峰顶建有览翠亭一座,供游客观景和歇息。
登临峰顶,极目远眺,九疑万山滚滚,群峰连绵,云雾缭绕,座座峰头都倾向舜源峰,形成“万山朝九疑”之胜景,在此一览无余,颇为壮观。在舜源峰南端,娥皇,女英二峰面向舜源峰分左,右而立,象征与舜帝永远相伴,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舜帝陵是我国始祖陵中更高更大的陵,被称为“华夏之一陵”。它位于宁远县城南三十公里处的九疑山,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庙。占地600余亩,在古木参天的陵区内,陵庙建筑上的石雕、楹联、壁绘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
舜帝陵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分为两个自然院落,九个单体建筑,从外入内有玉带桥,仪门、神道、山门、干门、拜殿、正殿、寝殿、左右厢房、左右碑房和碑廊,三面宫墙环绕;气势恢宏,结构严谨。
舜源峰是舜帝藏精之所,也是九嶷山九大名峰一。在我们上山之前,请看右边的一块词碑。这首词是一代传人 *** 题的《七律·答友人》,词的内容是:“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首词是毛主席在20世纪60年代写的光辉诗篇,是 *** 全部诗词作品中别具风采和情韵的一首。这首诗是对“舜葬九嶷”的认同,更是对舜帝和湘妃的歌颂,诗的前四句生动地描绘了九嶷山优美的自然风光。诗中的答友人,是指 *** 早年好友乐天宇、李达、周世钊等人。有关他们之间的友谊以及更详细的情况,有兴致的朋友待会到竹楼茶庄一边品茶、一边听我们的瑶家阿姐、阿_细细说来。
过了词碑,就是吊脚楼了。吊脚楼是瑶族民居之一。它傍山而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的朋友可能会问,瑶族同胞为什么要建吊脚楼呢?瑶族同胞多居住在山区,很少有可供成片建造屋的平地,于是他们便选择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一半依据山势用长短不一的杉木柱头支撑,架木铺板,与挖平的场地合为一个平坦的整体;再一方面,山区气候潮湿雨而且炎热,为了通风避潮和防止野兽的侵害;第三,依山而建的有上下两层。下层多畅通,里面多作牛、猪等牲畜棚或储存农具与杂物,楼上为堂屋与卧室,四周伸山有挑廓,屋主可以在廓里做活和休息。有人说吊脚楼的建筑艺术体现了瑶族人民“地平我身平”的哲学思想。
九嶷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名山之一!素以丰富的文物古迹、独特的自然风光,奇异的溶洞和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著称于世,是国家4A景区、湖南省新“潇湘八景”之一!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辖区内已开发的景点主要有舜帝陵、紫霞岩、舜源峰、玉_岩、古舜庙遗址、文庙、凤凰岩、桃花岩、永福寺等数十个。同时以其人文景观名播宇内。九嶷山九峰耸立,山峰耸翠,巍峨壮丽,溶洞密布,绿水常流,自然风光十分秀丽。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域、石楼、朱明、潇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簇拥着舜源峰。
九嶷山是一个瑶族聚居区,瑶族的瑶歌、长鼓舞,以及瑶家姑娘出嫁“坐歌堂”的婚俗,都是风趣而极富情致的活动,可使人永志不忘。此外瑶家的银饰、刺绣、编织、挑花等,都是久负盛名的手工工艺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更多关于宁远九嶷山舜源峰景区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如何游玩宁远九嶷山?以下旅游攻略分享
1、宁远九嶷山
2、游玩 *** 及景点介绍
3、游玩线路
4、九嶷山特产
请问永州宁远九嶷山怎么样?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国家4A级景区,位于湖南省的南部,在宁远县境内,又名苍梧山,素以独特的风光,奇异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令人神往。
九嶷山是一处风景秀美的景区,挺拔雄伟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林海、千奇百怪的溶洞及汩汩流淌的溪泉尽皆各自成景,景点主要有舜帝陵、紫霞岩、舜源峰、玉_岩、古舜庙遗址、文庙、凤凰岩、桃花岩、永福寺等数十个。
来九嶷山游览观光,既可听到关于舜帝的美好传说,凭吊拜祭舜帝,又能观赏到名胜古迹,更可由历朝历代的诗词赋中领略到九嶷山景区的文化底韵。
《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邵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传说,舜帝死后,二妃娥皇女英千里迢迢前来寻觅,溯潇水而上,沿大小紫荆河而下;由于九峰相仿,令人疑惑,终未得见。
九嶷山,九峰耸立,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域、石楼、朱明、潇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簇拥着舜源峰,紧紧依偎在两旁的娥皇峰与女英峰,特别端庄秀丽,婀娜多姿。登临舜源峰,极目远眺,莽莽群山,绵延起伏,如千帆竞发,奔腾而来,不禁使人想起“万里江山朝九嶷”的佳句。
舜帝亦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号有虞氏,因德才突出被尧帝禅让帝位。据《史记·五帝本经》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悟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传说她的二位妃子娥皇、女英听到噩耗后便来寻找,他们日夜不停的哭泣,眼泪洒落在竹上,留下斑斑泪迹,由此有了斑竹(湘妃竹)。据传说舜帝是为黎民百姓操劳过度成疾而逝的。所以九嶷山一带的人民非常怀念他,为他修陵筑庙,隆重祭祀。
除舜陵、舜庙外,九嶷山的九座山峰、奇景叠现的溶洞、流水、斑竹等均是出名的景致。比较著名的景观就有紫霞岩、飞龙岩、玉_岩、无为洞等。
沿舜源峰右侧南行2里,便到了紫霞岩。岩壁高10余丈,由一层层紫红色和黄绿色砂页岩构成,在阳光照射下,岩壁紫光夺目,有如瑰丽的晚霞,故名紫霞岩。岩外绿树成荫,沿百多级石阶入内,洞里景致,使人目不暇接。
除了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林外,还有以石象形的“读书堂”、太公犯错误鱼、“九曲银河”、“猴子把洞”、“仙人田”、“金山”、“银山”、“水打莲花”、“杨梅洞”等。洞内有唐元结手书石刻“无为洞”三个大字和其他名人诗刻。传说此洞是舜帝的百宝箱,他未来及打一宝箱,把无数珠宝奉献给九疑人民就死去了。因此这洞又叫仙洞。明朝大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九疑山时,在洞憩息三晚。
舜源峰下,有舜庙,红墙碧瓦掩映在绿树丛中,秦松汉柏高耸入云,香杉修竹茂密苍翠。碑碣林立,古迹甚多。前人有诗云:“万里辞黄屋,千秋寄碧岭。莫嫌山庙冷,方称土阶心,木石时为偶,英皇恨转深。微闻松林里,佻偬凤仪音。”召集这里办起了九嶷中学和九嶷山学院,琅琅的读书声,代替了古时的木鱼声,给九嶷山增添了生气。
更多关于永州宁远九嶷山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宁远九嶷山的主要景点
1,三分石景区
三分石景区主要景点有舜公石、畚箕窝原始次生林、泪竹园、小东江水库、住龙门度假区、婆婆石、望夫石、凉伞亭、枫木铺瑶寨等。
2,灌溪风光景区
灌溪风光景区主要景点有下灌状元楼、烈士墓、云龙牌坊、翰林牌楼、五臣山、明月山、读书岩、青山尾十里画廊、太平军古战场、象岩。
3,潇水涵青景区
潇水涵青景区主要景点有潇水十八湾、牛轧岭瑶家吊脚楼、水市水库、水市烈士陵园。
4,县城为人文景观集中区
县城为人文景观集中区有文庙、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泠南书院、东溪寺、逍遥岩、城头寨、贞节牌坊等景点。
5,荣禄第
荣禄第是晚期湘军将领石焕章故居,始建于清代,位于湖南宁远石家洞新屋村,是光绪皇帝御赐的“荣禄第”宅第。
6,舜帝庙
舜帝庙位于舜源峰脚下,与娥皇峰对峙。汉代即于舜源峰上建庙祀奉;现存舜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四年( 1371 ),清代重修,正殿已圮,庙后亭内竖立“帝舜有虞氏之陵”石碑一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嶷山
九嶷山是哪九座山?
九嶷山位于宁远县城南60里,素以独特的风光,奇异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令人神往。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史记·五帝本纪》: “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邵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传说,舜帝死后,二妃娥皇女英千里迢迢前来寻觅,溯潇水而上,沿大小紫荆河而下;由于九峰相仿,令人疑惑,终未得见。 九嶷山,九峰耸立,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域、石楼、朱明、潇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簇拥着舜源峰,紧紧依偎在两旁的娥皇峰与女英峰,特别端庄秀丽,婀娜多姿。登临舜源峰,极目远眺,莽莽群山,绵延起伏,如千帆竞发,奔腾而来,不禁使人想起“万里江山朝九嶷”的佳句。 舜源峰下,有舜庙,红墙碧瓦掩映在绿树丛中,秦松汉柏高耸入云,香杉修竹茂密苍翠。碑碣林立,古迹甚多。
....前人有诗云:“万里辞黄屋,千秋寄碧岭。莫嫌山庙冷,方称土阶心,木石时为偶,英皇恨转深。微闻松林里,佻偬凤仪音。”召集这里办起了九嶷中学和九嶷山学院,琅琅的读书声,代替了古时的木鱼声,给九嶷山增添了生气。
旅游景观—概况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湖南省南部,宁远县境内,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2000余里,南接罗浮,北连衡岳。史载:“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担,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相传舜帝死后,二妃娥皇、女英千里迢迢前来寻觅,溯潇水而上,沿大小紫荆河而下,由于九峰相似,令人疑惑,终未得见。九嶷山峰耸翠,巍峨壮丽,溶洞密布,绿水常流,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最著名的景点有舜源峰、舜帝庙、三分石、宁远文庙以及紫霞岩、玉琯岩等。九嶷山是一个瑶族聚居区,瑶族的瑶歌、长鼓舞,以及瑶家姑娘出嫁“坐歌堂”的婚俗,都是风趣而极富情致的活动,可使人永志不忘。此外瑶家的银饰、刺绣、编织、挑花等,都是久负盛名的手工工艺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旅游景观—舜源峰
九嶷山主峰,海拔1959米,居中间位置,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楼、朱明、潇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族拥着舜源。紧紧依偎在两旁的娥皇峰和女英峰,特别端庄秀丽,婀娜多姿。相传舜源峰因舜帝驾崩后葬于山脚下而得名,娥皇、女英二峰则相传是舜帝二妃的化身。当年二妃寻找舜帝未着,被大风阻于洞庭湖的君山,死后遂化作两座山峰,护立在舜峰的两旁。九嶷山九峰中,舜源峰更高,巍然耸立,登临峰顶,极目远眺,莽莽群山,绵延起伏,如千帆竞发,奔腾而来,使人有“万里江山朝九嶷”之感。
旅游景观—舜帝庙
位于舜源峰脚下,与娥皇峰对峙。原是一座红墙绿瓦建筑,座北朝南,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由照壁、午门、拜亭、正殿、寝殿、省牲亭及左、右朝房构成。围墙长约540米,占地约80000平方米。左右两房有二井,名龙眼井。庙前照壁上的“九嶷山”三个大字,为玉琯岩石刻的拓片,出于宋代道州刺史方信孺手笔,白底黑字,于三里远的凉伞坳即清晰可见。入午门,有左、右、中三个石阶上于拜亭。拜亭三楹,气势雄浑。历代皇朝派官祭舜陵,即在拜亭举行祭祀仪式。亭式有一石碑,高2.7米,宽1.8米,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立之“抚瑶颂碑”。拜亭左壁曾做有清代人李永绍所绘“九嶷山图”石刻一方,长0.8米,宽0.5米,刻九峰全景。正殿为舜庙之主体建筑,重檐斗拱甚为壮观。其结构与历代帝王宫殿相同。左右两侧为朝房和碑亭。右侧靠围墙处,大石拥立,树木清幽,石上刻有“正穴”二字。过正殿沿石级而上为寝殿。内奉舜陵石碑一块,高3米,宽2米,上刻隶书“帝舜有虞氏之陵”。舜庙四周,枫柏扶荫,显得庄严而肃穆。旁有香杉15株,大可连抱,质地坚韧,旃香如旃檀,与常杉有异,故名香杉。舜帝庙的大部建筑早年已毁,目前正在进行全面修复,但华夏子孙祭祀舜帝的活动,不论官方还是民间,从来没有停止,特别是每年清明节前后,前往拜祭的人络绎不绝。
旅游景观—三分石
又名三峰石,离舜庙约25公里,为九嶷第二高峰。那里三峰耸立,高插云天。山峰岩缝间,有清泉脉脉下泻,如瀑布垂练。峰顶常有浮云缭绕,平常很难见到它的真面目,只有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之时,才向人们展现其雄姿。三分石南面万山中,有荆竹丛生,竹尾下垂着地,如碧线带,随风飘拂沙沙作响,后人称之为斑竹扫墓。三分石下面,有斑竹遍布。斑竹因有泪痕似的斑点而得名。相传当年二妃寻找舜帝来到三分石下,遇一老翁告知舜帝愤斩孽龙,负伤身亡,葬于峰下,悲痛万分,哭了七天七夜。她们的眼泪洒在竹上,留下了点点斑痕,是为斑竹。
旅游景观—紫霞岩
又名重华岩,为一宏大的石灰岩溶洞,因洞是一高数丈的岩石,在日光的斜照下,变得紫气缥绕,故称紫霞岩。紫霞岩分外岩和内岩。外岩甚为宽敞明亮,下有石田,级级相承,水从石顶洗涮而下,流入石田之中。内岩从外岩右侧一洞口进入,岩内曲折黑暗,钟乳或垂或立,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入内百余步,即闻潺潺流水之声,有莲花般的钟乳立于水中,此曰:“水打莲花”。再入内,依次还有“猴子把洞”、“无为洞”、“读书堂”、“仙人田”、“八音石”、“九曲黄河”等景观。“九曲黄河”景观更具特色,入内只见流水清冽,淙淙作响,却不知来自何处,流向何方。因其有九渡回环,故曰“九曲黄河”。
旅游景观—玉琯岩
位于舜源峰南2公里处。为一石山溶洞,洞外潇水支流有如一条玉带,绕山而过。洞宽约7米,高3至4米,溶洞不深,豁达明亮。洞口壁额有宋人李挺祖书“玉琯岩”。右壁刻有宋道州刺史方信孺所书“九嶷山”三个大字,字高1.8米,宽1.9米,笔力苍劲遒拔。旁刻有汉蔡邕的《九嶷山铭》,洞壁还有历代名人的题字和诗文。与紫霞岩联成一气,自成一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景观—九嶷山铭碑
位于九嶷山玉琯岩上。碑高0.53米,宽0.63米,铭文9行,字径约0.05米,跋语作5行,字较小,于铭事后。铭事为东汉蔡邕作。据《金石文录》云,碑文“取法汉隶,结构有体,在宋人中亦有可多得”。其铭文是:“岩岩九嶷,峻极于天,能角肤合,兴布建云。明风嘉雨,浸润下民,芒芒南土,实桢厥勋。建于虞舜,圣德光明,克谐顽傲,以孝蒸蒸。师锡帝世,尧而授徵,受终文祖,璇玑是承。大阶以平,人以有终,遂葬九嶷,解体而升,登此崖嵬,托灵 *** 。”碑文为宋淳佑六年(1246)郡守李袭之所刻。
旅游景观—宁远文庙
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远县城。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光绪年间所建,为湖南迄今保护最完好的一座文庙。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后殿、戟门、棂星门、东西廊庑和伴池,占地约9000平方米。气势雄浑,风格古朴,布局严谨。大成殿歇山重檐,殿宇轩昂,为宫殿型风格。后殿为悬山重檐,檐口采用卷棚形式。文庙雕刻精美,十二根石柱浮雕龙凤纹饰,大成殿前石质的五龙浮雕,栩栩如生,艺术价值很高。
名特产品—九嶷斑竹
又名湘妃竹、泪竹,是我国一种稀有珍贵的竹子。斑竹的外皮,有逼真的泪痕和指痕,呈棕黑色或紫晕色。“斑竹一枝千滴泪”,传为舜帝南巡,死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寻觅未着,泪洒竹上,即成斑竹。斑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用斑竹制成的手杖、毛笔,深得人们喜爱。据生物学家考察,九嶷山区原有一个斑竹林带,分布于宁远、蓝山、江华、道县等四县的毗邻山区,现只剩460多亩。1981年,这一带已建立斑竹自然保护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