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县旅游景点
1、云龙天池
云龙天池,又叫署场海,古称高海子。从云龙县城沿着蜿蜒的公路西行20余公里,便在森林茂密的山间看到一池碧水恬静安详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中,这就是滇西有名的高山湖泊五宝山天池。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2、诺邓古村
诺邓古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城以北的深山里,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白族村寨,全国首批“中国景观村落”,云南十大旅游古镇之一。诺邓是一个因盐业而发展起来的古村落,长期以煮盐为生,曾一度是封建社会滇西地区的经济重镇。
3、诺邓土建筑群
千古盐井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服云南,置益州郡,下辖24县,其中比苏县即在以诺邓为中心的沘江流域,“比苏”是僰语,意为“有盐的地方”。诺邓盐井自汉朝开采以来至今历两千余年,在这口深深的直井下面,还有纵横交错的引水甬道,犹如一条地下运河。
4、天然太极图
天然太极图云龙县城北面因江水绕出一个“S”型大弯子而形成罕见的天然地貌奇观——天然太极图,虽然它不过是地质时代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通过河流深切形成的特殊地貌,但后来人们赋予它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成为一个天生的道教文化符号。
5、 *** 山古建筑群
*** 山古建筑群 *** 山古建筑群位于云龙县石门镇南,因山顶崛起一嵯峨巨石,如 *** 而得名,是以道教为主的古建筑群。
简介:
云龙县地处横断山南端滇西澜沧江纵谷区,怒山山脉、云岭支脉和澜沧江、洗江(澜沧江主要支流)由北向南纵贯全境,怒江绕西部边境而过。属山区地形,为高山峡谷相间的破碎复杂地貌形态。基本地势是东西高,中部低,从北往南逐渐降低,更高海拔3663米,更低海拔730米。
云南德宏最美9处古村落,温暖的西南边陲韵味别样淳朴
云南,德宏。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
在这片美丽的水土,常年鲜花绽放,温暖如春,保留着最为淳朴的一方别样风情。
一起来看看此处最美的9处古村落,你可曾去过几处?
德宏州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九保村,属于 历史 文化名村之列。位于德宏州北大门的交通要道梁河县内, 历史 上通称“九保街”,为辛亥革命名将李根源的故居。
这里是传承了1000多年前的古村落,东汉永明十二年归入东汉版图,因地处腾缅交通要道,历来被视为施政要区。九保村街道仍保留着古老的青石板路,主街两侧均保存有完好的木制铺台、铺板、栏柜等传统建筑景观,赶集的传统习俗沿袭至今。村内还保存有城墙、城门、护城河遗址,以及众多的石碑、石刻,古民居, 历史 积淀深厚,那些积淀了千年的活态民俗以及民间生产活动至今照常延续。
古时九保算得上是南甸及至整个滇西有名的重镇。由于兵荒马乱,古镇人逃缅甸、下南洋、上腾越做生意逃生的特多。因此九保如今华侨不少,还出了不少的能人、文人。九保以李根源而出名,字印泉,人们称之印公或印老,朱德的老师,在黎元洪当总统时,曾任农商部总长,古镇人称他李总长,有手迹“瑞接鳌山”犹存于古镇九保后山石崖上。由于有了李根源故居、太平寺等,九保于是变得远近闻名。石墙格窗,青砖碧瓦,成了古镇九保统一色调,如今古镇人有了钱却没把钱花在修建新屋上,古镇于是变得古老而又祥和,宁静中透出浑厚,古朴中透出几分灵气。曩滚河和大盈江悠然从古镇旁流过,人经古镇时,会恍如走进了古代宋朝庄落的感觉。
、
村落位于德宏州盈江县苏典乡。提到傈僳族,更先浮现脑海的是“上刀山下火海”的震撼场面,作为德宏州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傈僳族有着怎样的传统魅力和文化底蕴?在下勐劈村,你会了解到许多。
下勐劈保持了原始的自然生态和悠久的民族传统,纯净的夜空、明月繁星、小桥流水,闭上眼睛,感凉风习习,听虫儿聒噪,一切都那么静谧怡然。路灯下,几处木制屋子自然质朴,屋前都挂着玉米或是南瓜,用篱笆围着一个小花园,或在屋前或在左右,几个躺卧在侧的大石头上,用篆刻的文字和图案,静静诉说着傈僳的 历史 和文化。
自清晨一户户傈僳人开始了新的一天,静谧的竹桥弯弯曲曲,像一幅展开的画卷,记录着着傈僳人民的辛勤劳作和儿童的嬉笑打闹,处处洋溢着安宁和幸福。穿梭在寨子里,随处可见的图腾、不灭的火塘、晾晒的腌菜、刻着傈僳文字的巨石、行走在村道上身着民族服饰的妇女孩童和老人……到处是欢乐的海洋。
傈僳族节日众多,规模较大的有“阔时节”、“新米节”、“刀杆节”、“火把节”、“收获节”、“澡塘会”、“拉歌节”、“射弩会”等等,每逢节日的时候,都是村落最美的时刻,值得一游。
芒嘎村位于德宏州盈江县支那乡 *** 西南1.5公里处.拥有300多年的悠久 历史 文化,村寨周边依山傍水,树木葱郁,土厚泉甘,其村庄,村巷和房屋,均依山建造与分布。房屋均以木房为主,环境十分优美,天下应无第二园的好地方.近年来,又以弘扬传统民族与傣族民歌发源地文明遐迩。
聪明的老祖宗选择此地为安居点,因此地背靠山侧有水,气候怡人,山中物财丰富,河里建筑沙石充足。便于饮用和灌溉农田。青山为屏,绿水环绕,更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房屋错落有序,巷道整齐相通且清洁,人人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子女求学上进享有盛名。
每年新年来临之际,这里的奘房里敲响了响亮的光邦鼓声,象脚鼓声,大鼓声,声声扣人心弦,傣家的小卜冒,小卜少跳起了欢快的嘎光舞。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起了漂亮的傣族服装,高兴的等待着别个寨子敲着光邦鼓来奘房烧香拜佛。大年初二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各个寨子欢聚一堂,比赛敲大鼓,光邦鼓,嘎光舞,唱山歌等等,热闹非凡。
达海村位于德宏州盈江县支那乡,这里的特色 旅游 可以带您饱览群山四季风光。村落海拔1200.00米,年平均气温15.00 ,优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使达海村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气候,也孕育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是一个 旅游 、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这里独特的“支那云海”,站在山头向下眺望村落,只见云雾缭绕,自己犹如 *** 一般腾云驾雾,心旷神怡,让人顿生闲云野鹤的念头,这就是这样奇特的景观每天一般持续3 4个小时,让人看了流连忘返。
如今达海修建了观景台,可以让成年人回忆童年,让孩子近距离感受真实的泥土和大然的生机,让 旅游 者感受到开启生态智慧、提高生活品质的功效。游客们通过乡村 旅游 ,可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仅可带回自然的清新,还能带回人文的滋润。
白岩村字面意思为白色山石,在距离德宏州盈江县芒章乡 *** 约7公里的云端深处,一个纯景颇山寨。
一个遍布白色山石的地方,同时一片生机盎然,寨子四面环山,自然风光秀丽,绿树成荫,核桃树点缀其中,村寨下半部分甘蔗成片,传统产业在家边,既提高了群众收入,又美化了周边环境。
村寨路边的矮墙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块堆砌而成,每一堵石墙都有近百年的 历史 ,砌墙的石块是先人到大山深处一块一块背来的。白岩村落石墙的石块之间没有水泥粘结、参差不齐随意堆砌,却异常牢固,最耐人寻味的是每一块石头大小不一、天生原石,没有半分人工打磨的痕迹。
陇川县清平乡清平村中么村,是个古朴傣族寨子。但因为当时麻栗坝水库建设需要,大部分群众已经被安置到新的搬迁点,而寨子里具有傣家特色的民房和建筑物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一进入中么古寨,你就会听到路边清澈见底泉泉流水声,它仿佛在说“欢迎光临中么古寨”。再往里走进入眼帘的是古朴大气的奘房,奘房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依然保持了完整的原始风貌。从奘房的木纹雕花和房屋结构,可以看到当时木工师傅精湛的工艺。
奘房后面围墙是用土砖修建而成,与奘房上下呼应层次分明,更显古朴大气稳重。 古寨中的民房建筑,主要由石头、土胚、砖木结构建成,行走在石板路上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座民居 历史 博物馆,极具年代感。
古寨中的石头路穿梭于古寨的各个角落。与古寨房屋石土砖墙浑然一体。 古寨中的水是它的灵魂,只要有民居的地方,门前屋后就能看到水的影子。
中么村民宅多沿山坡而建,错落有致,加上小桥流水的灵气,让整个古寨返璞归真的味道更加浓厚,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古村落,闲暇时光,不妨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慢慢领略一下。
这里德宏州更大的极边中原文化山城古镇的核心村落,有着深厚的 历史 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
勐戛东北西三面分别与风平、中山、三台山、遮放、芒海5个乡镇相连,南与缅甸捧线接壤,国境线长4.5公里,有着深厚的 历史 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汇集了以山歌、皮影戏、刺绣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和以观音寺为代表的佛教密宗文化。
勐戛作为德宏更大的汉族集聚地。明朝初年已有外地人在这里安家落户,属南京应天府来屯垦戍边的军士占多数,据此推算 历史 已有600多年。迈进勐戛,古街、古桥、古井、古柜台、古庙、古屋、古家具等古风迎面扑来。
这里,满是遥远的记忆。静谧的美好所在,总是让人经过,想起许多。
喊沙村位于瑞丽市勐卯镇,在瑞丽市西部,距瑞丽城区约7公里。瑞丽傣族孔雀舞被列入200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而喊沙村正是瑞丽傣族孔雀舞的传播和传承地。
这里拥有民族织锦、工艺首饰加工作坊,并开办有傣族孔雀舞培训班。有别具一格的喊沙傣族奘寺、典型的傣民族特色民居和宜人的田园风光,是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傣族自然村。2008年10月,被列为首批云南乡村 旅游 特色村。
传统古村落风平村,隶属芒市风平镇。风平村以傣族为主,傣族为世居民族,先民为古百越中的一支。傣族人自称“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
风平村傣族多选择依山傍水、丛林翠竹环绕之地建盖房屋,住房主要以土木和砖木为主,形成四合院之式。当地傣族喜食酸辣,以大米为主食,常配以腌菜,而“撒苤”、“撒大鲁”、“酸笋煮肉”则是传统的待客佳肴。
这里附近还耸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佛塔,它就是闻名遐迩的风平佛塔。这是德宏州的名胜古迹之一。高大雄伟,造型玲珑华丽,错落有致,巧夺天工,建筑构思新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是傣族小乘佛教建筑中的一件珍品。该塔 历史 悠久,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风平佛塔有东塔和西塔两座。乾隆六年(1741),芒市傣族土司请来一位长老,主持建筑东塔。傣语称西塔为“广姆刚勐”,意为芒市坝的中心塔。
古村记整理自 ***
游云南,这5个古镇别错过,最短的历史也有700年
云南是我国风景更优美的省份之一,从雪域冰川、高山峡谷、大江大河到高原湖泊、石林奇观和热带雨林,应有尽有,几乎集国内山水风光之大成。
云南不仅山川秀美,也是一个多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丰富 历史 沉淀的地方。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其人口占了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 历史 发展的长河中,多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创造了特色鲜明,极具风情的特色民俗文化,而云南的古镇就是体验这种民俗风情更好的地方。
云南以多古城古镇而著称,不但有大名鼎鼎的丽江、大理,也有不少藏在深处人不知,甚至被 称为“秘境”的小众古镇,下面这5个古镇一定有你想要的古朴宁静、 清幽雅致和岁月静好。
一、沙溪古镇
如果说束河是十年前的丽江,那么沙溪就是三十前的丽江。
沙溪既不是新修,也不是高仿,这是一个真正的古镇,所以滇西北有个说法,叫走过大理,路过丽江,一定别错过沙溪。
这是一个可以绕过熙熙攘攘的大理和丽江的古镇,因为它的古朴和安静。
沙溪古镇虽然位于大理和丽江之间,但和那两座古城相比,这里几乎鲜为人知。
沙溪古镇是茶马古道的一座重要驿站,随着茶马古道的衰落,古镇也就渐渐被人遗忘了,因为被遗忘,所以更原始,古镇至今仍然保持着古老的茶马小镇的风貌,古寺庙,古戏台,古商铺,马店,古老的红砂石板街道,百年古树、古巷道、古寨,因为古老,这里的寺登街曾入选2002年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也是现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
走过古石桥玉津桥,沿着古道前行100米便到了东寨门,这是个用土坯砌成的寨门,仅容两匹马同时通过,保留了茶马古道上的寨门最初的样子。
兴教寺是国内仅存的明代白族“阿托力”佛教寺院,里面的壁画和雕刻精美雅致,栩栩如生。
旧戏台是寺登街最有特色的建筑,位于街东侧建筑群的中央,这里也是古镇的中心。
沙溪古镇不大,闲适安静,民风古朴,建议在这里住上一晚,让时光慢下来,一个人或坐在那里发发呆,或沿着老街信马由缰的随意闲逛,喝茶、骑马、晒太阳,慢慢享受属于自己的轻松惬意,趁着还没有过度开发,早点来这里吧。
小贴士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084县道
路线:推荐自驾游。如果不开车,可以到剑川客运站门前,那里有很多往返于沙溪古镇和剑川县城之间微型面包车,车程约40分钟,车费15元。
住宿:古镇里有青年旅馆和客栈可以住宿。
特色 美食 :地参子、松茸、 牛乳饼、 羊乳饼等。
二、喜洲古镇
来大理不去喜洲就等于没去过大理。
这不是一个偏僻的古城,离鼎鼎大名的大理古城不到20公里的距离,但这里是一个即充满 历史 韵味,又有文艺小资风情,还有浓浓民族特色的古镇。
这里 历史 与商业浅浅的交融,商铺不少,但并未觉得喧嚣,商业气息之上仍有着浓浓的烟火气和生活气息。
在大理,想真正体验白族文化遗存就去喜洲, 这里保存着最多、最有特色的白族居民建筑群和哪怕在特殊时期都没有被毁坏的古文物,镇外就是大片的稻田,再往外走一段就是洱海。
严家大院是白族的建筑精华。
严家曾是喜洲“四大家族”之首,茶马古道给他们带来了巨额财富,严家民居位于四方街西南角,建于光绪年间,建筑面积有3000多平米的大宅子精美华丽,可以想象当年严家富甲一方的气派。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丽线东
门票:免门票,(严家大院门票20元携程)
特色 美食 :喜洲粑粑
三、云南驿古镇
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古驿站,而且是茶马古道上更大的驿站,并且一直叫云南的地方。
有不少来过的人都说这个古镇很落寞,甚至有点凄凉,但它又是鲜活的 。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遣使寻迹至此,设置云南县,这里就是云南的发源地。
云南驿二千多年前就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清代则达到鼎盛时期,这里成为茶马古道上最重要和最繁华的集散地,东来西往的马帮驮运着大量的皮革、药材、茶叶,布匹、食盐和百货来到此地,古街上的青石板古道至今仍依稀可见当年马帮留下的蹄印。
当年因为有太多的来往往的马帮,古镇开马店也成了这里很多人的谋生手段,最多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马店曾经发展到三十多家,更大的可接待三百多匹马。
云南驿最引人瞩目的 历史 是抗战时期,这里是中缅战区的重要军事基地,也是通往东南亚各国的航空转运站,云南驿机场转运站更是著名的驼峰航线的重要通道和航空补给线,当年中央航空军官学校和空军第38站都驻扎在这里,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也由此通过,曾有数以万计的抗日志士和民工,为修建和保卫这个重要的军事基地而英勇献身。
镇子里至今还保留着抗战时期的 历史 遗迹,在镇子外面,当年盟军飞机停放的机窝和机场跑道还清晰可见,在镇子的一个院子里,还保留着当年修建机场时使用过的十多个巨大的石碾子。
村落现存两条驿道,东西、南北各一,构成了丁字形的街道格局。街边随处可见的老建筑,木纹雕花精致错落,斑驳的墙面充满了岁月的沧桑。
古镇长达1公里的青石板铺就的古驿道是国内最有 历史 感的一条古道,被岁月磨得光滑的青石板,目送着人来人往,见证着马帮时代的兴衰。
古镇现在居民不多,没有那么多的店铺和熙熙攘攘的游人,也缺乏文化小资的各种装饰,原汁原味,古朴,安静,甚至有些萧条和冷清,愿繁华散去,未来的人们依然不会忘记这个茶马古道重镇曾经的辉煌。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320国道旁
门票:免票
四、诺邓古镇
在大理云龙县城以北的深山里,有一个拥有着上千年 历史 的白族村寨,这就是诺邓古镇, “诺邓”在白族语中意为“有老虎的山坡”,据考证,这座古镇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也是云南省最早的史籍《蛮书》记载中存在的、至今唯一原名称不变的村邑,和很多古镇包装宣传的动辄一两千年的 历史 绝然不同,这是一个真正的千年白族古镇,没有之一。
古镇曾因盐业而兴,一度成为滇西茶马古道上的商业中心,但后来受到低成本的海盐冲击,诺邓古井盐渐渐淡出了 历史 的舞台,但诺邓古镇却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古井制盐法,诺邓作为盐井的名字,已经成为了滇盐文化的一种象征。
古镇因盐井而富裕,古村落的建筑风格更是别具一格,民居都是依山而建,层层叠叠,而且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保存非常完好,由山脚望去,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山坡之上,成了古镇最亮丽的一道风景。镇中还有寺庙、牌坊、会馆、祠堂等建筑,其中玉皇阁建筑群最为宏伟壮观,阁前的棂星门是滇西现存更大的古木牌坊。
诺邓村是个因火腿而名声大噪的小村庄,其火腿之所以好吃,还是因盐上味,所用盐巴出自近两千年 历史 的盐井并用最古老的 *** 制取。
从立冬开始,诺邓村家家都开始腌制火腿,腌制过程很简单,抹上苞谷酒,将诺盐均匀的撒在火腿上反复揉压,放进作坊里腌制30天之后吊起来风干,3年以上的火腿可以生吃,这也是国内唯一可以生吃的火腿,
诺邓古镇被发现和宣传了近二十年,还上了《舌尖上的中国》,但直到今天,这里也没有过度的商业化开发,仍保留着浓郁的古韵风情,实属难能可贵。
地址: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诺邓镇
门票:免票
五、娜允古镇
娜允古镇已有700多年的 历史 ,是中国至今还保存的最后一个傣族古镇。
“娜允”是傣语“内城”的意思。这里可是东南亚傣族人心目中一个很神圣的地方,因为历代的傣族土司衙门孟连宣抚司署就设在这里。
明永乐年间,朝廷在此设立了“孟连长官司”,正式建立了土司制度,经历了元、明、清及民国等共4个时期,前后经历了28任土司,统治长达660年,是孟连、澜沧、西盟等方圆数百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
娜允古镇的建筑体现了傣汉两个民族的融合,蕴涵着丰富多彩的傣族土司文化,
目前古镇保存较好的古建筑主要是佛寺和孟连宣抚司署土司府。
最靠外的是下城佛寺,这片地区是总揽内外政务的官员、议事庭长和几位官员的住处,下城佛寺曾毁于火灾,现在的佛寺是后人重建的,被命名为总佛寺,所以在三座佛寺中显得最为金碧辉煌。
中城佛寺是傣族官员们的专用佛寺,虽然规模最小,也最为破旧,却是三座佛寺中最古朴、最有味道的。
孟连宣抚司署位于上城的更高处,傣语称“贺罕”,即为金殿之王,这里是土司统治的核心和象征,也是云南唯一的一座傣、汉建筑合壁的大型建筑群。曾在清代被焚毁,1878—1919年重建,外侧建有2米多高的围墙,四周有4道侧门,内建有正厅、议事厅、后厅、厢房等,是一座汉傣建筑特色融合的建筑群,这里现在是孟连县民族 历史 博物馆,
地址: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城西路
门票:免费参观
注意事项:参观佛寺要尊重当地的宗教习俗,进寺庙朝拜和参观孟连宣抚司署陈列厅时都需要脱鞋。
云南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古村落?
老姆登村
在滇西北,有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碧罗雪山高大雄伟、云遮雾绕的半山腰上有个美丽的村庄,被称为中国最美村镇。
“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
站在山峰上,可以远眺怒江大峡谷。
鲁史镇
鲁史古镇,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鲁史古镇就有普洱茶庄,也被称为“茶马古道之一镇”,至今还有当年大马帮的饮马池与被马蹄踏凹下去的石块。如今鲁史似乎已经被人们所遗忘。
明清以来,鲁史人就以茶为生,并开设茶庄,长期从事茶叶贸易,现在鲁史镇的金鸡村尚遗留有百珠连片的古茶树野生群落。
啄木郎村
啄木郎,这里大部分居民不通汉语,至今还保留着南诏王国的风俗和与世无争的原始生活。
章朗古寨
作为一个千年古寨,章朗至今还传承着古老的 历史 文化、生产活动以及民间习俗。所以她真正的是一个无人打扰的处女地。
依山而建的黑挂瓦木板房层层叠叠,精致独特,拥有千年 历史 的章朗古佛寺屹立于寨中,古朴美丽;几百年的普洱古茶园中遮天蔽日的古茶树显出勃勃生机。
见证千年古盐文化的诺邓古村 黄兴能
在这里,有淳朴的民风,有善良的人和地道的小吃;
在这里,白天看风舒云卷,夜晚看星星满天;
在这里,有“一颗印”,“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特色;
在这里,有伴随 历史 沉淀下来的茶叶、盐巴、矿产、马帮……
在云南的大山深处,隐秘着无数不为人知的古村落。它们就像隐秘在云南的隐者,悄然无声,却伴随着岁月沉淀出这片高原独有的风景与文化。
高速发展的当下,大国积淀出的古老文明离我们渐行渐远,这种文化上的失落感让我们开始反思。一座城市抑或细化到一个村落的竞争力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硬指标,文化 历史 才是其灵魂所在、灵动所在。
临沧佤山深处的翁丁,是一个隐秘的原生态部落。在这里,有着一片神秘的“禁地”:随处可见高高悬挂的牛头,黄昏时分,微风渐起,牛头孤零零地挂在树干上;
被称为“黑衣部落”的临沧俐侎部落村,黑色就像一块面纱,让整个村子越发神秘,在这里,人们偏爱夜色,就连娶亲也要在深夜进行;
因刀而出名的德宏户撒乡曼东村,有着 历史 上就在南丝绸古道上热销的抢手货—户撒刀,更被形容为“削铁如泥”、“刚能断玉、柔可绕指”……
或许是因为隐秘于云南的深山中,这许许多多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古村落才方显其神秘气质。而也正是这一神秘,吸引着我们想要去一探究竟。
佤族人曾有剽牛和猎人头的习俗,因此外界一直对阿佤山充满着好奇,在翁丁就有这么一块神秘的“禁地”:这里随处可见高高悬挂的牛头,黄昏时分,微风渐起,牛头孤零零地挂在树干上,倍感神秘阴森……
一、普洱孟连娜允古镇
中国最后一个傣族古镇,位于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城,是中国至今还保存着的最后一个傣族古镇,已被列为傣族 历史 文化名城。
娜允古镇的房屋是傣汉两个民族不同风格合璧的建筑群,在东南亚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历史 上,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傣族古城,可是现在已找不到任何一点踪迹,就连傣族聚居地,也难以寻觅傣族古城的影子。
唯独孟连县的娜允镇,还保留着1000多户居民的古城,这不能说是一个幸存的古镇,对它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娜允古镇至今仍保留着傣族古城的特色和风韵,蕴涵着丰富多彩的傣族土司文化。保留着宗教建筑,饮食、服饰、节日、音乐、舞蹈、民俗等文化,有着珍贵的 历史 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它才吉村
它才吉村是一个美丽的彝家山寨,很少有游人前往,至今还保留着昔日的淳朴和静谧。
整个村子倒映在碧绿的池水中,俨然一副美丽的天然画卷。村民的土掌房错落有致,大方漂亮。
它才吉村是玉溪的一个小村庄,建筑以土掌房为主。(土掌房:土墙土顶的泥巴房)这里的土掌房多为平房,部分分为二层或三层。土掌房多依山而建,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望去甚是壮观。
三、哈巴村
哈巴村位于哈巴雪山西面山脚下,靠近丽江,风光秀美,远离尘嚣,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的小村落。
地处横断山脉腹地,背靠亚洲地区纬度最南的极高山峰——海拔高5396米的哈巴雪山,面向海拔不足2000米的金沙江大峡谷。
因为这个小村庄所处地形比较独特,依偎在雪山的怀抱中,难以被人发现,便成就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每逢农历二月初八,村子会有“龙王会”,大家在龙王亭上香、聚会。
徒步哈巴村,可沿着哈巴村向东沿公路步行约45分钟可抵观景台,是眺望哈巴雪山俯瞰梯田的极佳位置。
以哈巴村作为中转站,可徒步于白水台——哈巴村——江边村一带
四、老姆登村
在滇西北,有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碧罗雪山高大雄伟、云遮雾绕的半山腰上有个美丽的村庄,被称为中国最美村镇。——老姆登村
“ 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老姆登风景优美,民风纯朴,能够让你的心灵放飞。在山峰上视野开阔,可以远眺怒江大峡谷。
生活节奏极慢,有着炊烟拌夕阳,云朵随风而动。这里的人非常热情,即便陌生人路过家门口,都会邀请进去烤火,喝茶,所谓以茶会友,以茶交友,在这里体现地淋漓尽致。
老姆登最标志性建筑就是老姆登教堂,是怒江地区更大的教堂。每到礼拜日,全村的教徒们便会齐聚教堂,用本地语言唱赞歌。
这里没有欧洲常见的玻璃彩窗、哥特式尖塔,虽然居住着怒族、傈僳族、白族、汉族、藏族等多个民族,但是并不影响村民们信仰的纯粹和虔诚。
五、鲁史镇
鲁史古镇,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鲁史古镇就有普洱茶庄,也被称为“茶马古道之一镇”,至今还有当年大马帮的饮马池与被马蹄踏凹下去的石块。
明清以来,鲁史人就以茶为生,并开设茶庄,长期从事茶叶贸易,现在鲁史镇的金鸡村尚遗留有百珠连片的古茶树野生群落。
如今鲁史似乎已经被人们所遗忘,这是一个因道路而兴盛,却又因道路的背叛而衰落的古镇。前往鲁史的一路上都是如此的风景,山道之九曲十八弯简直媲美秋名山车道,估计藤原拓海来到肯定会手痒。
从鲁史市集的所在地往下看,便可以看见完整的鲁史古镇全貌,黛色的瓦、飞翘的圆角,像是N条圆头鲤鱼聚在一起。
在这里溜达,时常走半天也碰不上一个人,偶尔可以见到有满面沧桑的老人坐在门口,抚摩着身边的小狗。而小猫则窝在椅子上打盹,半天也不挪一下身体。
“青山绿水本无价,白墙黑瓦别有情”。从红尘中奔赴而来,赴一场“云南醉美古镇”之约,涤去一身疲惫,自将一片诗意留于心。
云南8个冷门村落,个个都是世外桃源
毫无保留的阳光和蓝天,
多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和歌谣,
还有让人忘情的雪山、湖泊、梯田和草原....
云南的一切,仿佛都能触动内心的惊喜。
在云南,也有一些不被人熟知的小村庄。
那里如同养在深闺中的女人,安静从容地在那里梳妆,把日子过成了诗,岁月在她的脸上了无痕迹。
那里一直保持着原生态的质朴与绝美,个个如世外桃源般,相信喜欢旅行的你一定不想错过。
01.大落水村
地址: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大落水村
是泸沽湖周围最早开发的村庄,整个村庄都是摩梭人的木楞房,不用一颗钉子,也不用砖瓦,不仅冬暖夏凉,还特别防震。
靠近湖边的地方有很多猪槽船,游客可以付费乘船游湖,还可以到湖上的两个小岛去。
每到晚上,当地的摩梭人会穿起传统服饰,表演歌舞,十分热闹,还可以到湖边支起的帐篷里烧烤。
02.诺邓古镇
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公路北50米
古镇的民居建筑依山而建,多为明、清朝时期修建,是一座有着上千年 历史 的白族村寨。
这里隐秘的如世外桃源,保存完好的石头路,走上去仿佛真的穿越了千年一般。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诺邓火腿火便了大江南北,来这里一定要尝尝。
03.秋那桶村
地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秋那桶村
村内环境优美,有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众多瀑布,具有突出的怒族民居特色。
整个村庄沿地势高低起落,少数民族的木屋如草毯上拔地生长的巨型菌菇,又似在大地地毯上绣上的锦绣花纹,使其连为一体,回归自然。
秋那桶村是怒江大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是整个大峡谷中的精华部分,在峡谷中穿行,沿途景色非常壮观。
04.翁丁佤族群居村落
地址: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
千百年的岁月流逝,翁丁古寨犹如亘古不变的标记,保留了完整的佤民族风俗,在这里可以充分享受到佤族民俗风情。
这里的房子几乎都是自己建的草木屋,建筑风格现在还基本保持着竹木草顶结构的佤族“杆栏式“和“落地式”农舍。
寨子周围有茂盛的榕树、竹林及高大的树木,可谓山峦环抱,翠荫四绕,村内有两个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翁丁全景。
05.古墨村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诗礼街古墨村公所
一个淹隐于上千亩古核桃林中的小村子,这里原始古朴、幽静典雅,一切都特别安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苍翠满村,花枝不断,四时如春,特别是夏天,来到古墨便扎进了一个绿色清凉的世界。
这是一个用石头堆砌的世界,房屋屋顶全部是由天然石片搭建,走进这里像是走进了童话里的村子。
06.固东银杏村
地址: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固东镇江东古银杏村
一个原始的村庄,3000多株银杏点缀在农家小院的内外,已成为腾冲秋末更受欢迎的目的地。
村庄里炊烟袅袅,阡陌有序,几乎家家户户的院子都有银杏树,而且大都枝繁叶茂,烟云如盖,与村里独特的木屋、石墙构成了一幅完美的风景画。
待到秋意正浓时,“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房前屋后黄叶纷飞,一派如画美景。
07.雨崩村
地址: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藏族自治州雨崩村
雨崩村四面群山簇拥,地理环境独特 ,海拔3000米,仅通过一条驿道与外界相通。
一栋栋木头房子,洋洋散散的分布着,牛羊与骡马悠然行走其间;房前屋后,农田花鸟相伴,推开窗即使巍峨洁白的雪山, *** 不在得经幡随风飘扬。
它从容宁静,渗透在一草一木,一牲一畜身上。来过的人都说,这里是身体的 *** ,眼睛的天堂。
08.坝美村
地址: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坝美村
坝美村是壮族人聚居的地方,村内风景优美,民族色彩浓厚。
这里交通单一,需要坐小船穿过1公里长的溶洞才能进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与世隔绝、鸡犬相闻的场景都可以在这里看到,绝对不虚此行。
相信没有人不喜欢云南,那里从不用刻意的发现,一切美好的事物便随处可见。
如果你厌倦了,景点式的打卡旅行,疲倦了,走到哪都是望不到头的人山人海。
那么就来云南择一处村落,过一段世外桃源的归隐日子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