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日之雪顿节
雪顿节和藏历新年是 *** 地区最隆重的节日,国家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有7天长假,所以我很羡慕生活在世界屋脊的人们,一年中有四次长假,雪顿节,国庆节,藏历新年,春节,加起来一共28天。 *** 外省人中四川人最多,最有情趣的四川话就两个字——安逸!
雪顿节最早是纯宗教节日,是喇嘛禅修的日子。 *** 雨季即夏季(6月至9月),一年中最多姿多彩的季节,万物生灵都要赶这个大好时光生长繁衍,在自然界占一席之地——哪怕是芝麻大的蝼蚁。佛教教义最忌 *** 生,喇嘛在生灵最繁盛灿烂的日子里,足不出喇嘛庙,以免无心踩踏了小小的生命。在生命的盛宴落下帷幕之时,喇嘛才会踏出庙宇,信众们向心念众生的苦修者献上甘醇的酸奶。藏传佛教经历漫长岁月浸入古老 *** 族的生活点滴之中,雪顿节也逐渐演化成宗教和世俗相融合的欢乐的节日。这7天从城市到村庄,从山川到河谷,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看藏戏过林卡,戏台上说唱格萨尔王的传说,林地间舞动奔放的窝庄,藏族同胞以喜马拉雅山为背景,高原为舞台,在这生命的禁区唱出生命的赞歌!
故雪顿节也称酸奶节,藏戏节,或展佛节(亦称晒佛节),从源于哲蚌寺展佛拉开序幕。我向藏族好友了解展佛盛况,告诉我更好4、5点就去,因为那天看展佛的人太多,晚了看不到整个展佛的过程。这是在 *** 生活多年的我之一次去看展佛,把闹钟定到4点,但我的睡眠一直浮着,到2、3点我就完全清醒了。道不是佛陀要召我去西方极乐世界,我实在也没有那个悟性,而是我想请佛陀讲一讲我的前世今生,是否也有过炫丽的瞬间。
4点半从开发区出发,骑山地车至北京西路向东,路遇铁栅栏封路,禁机动车通行。天空乌云堆积,阴沉沉的不见一点星光,好似佛魔在缠斗。稀疏的路灯在黑夜里闪着不自信的光影,路面湿漉漉的不知几时下过雨,自行车车轮蹚过埋伏的小水洼溅起冰冷的水珠。黑夜寂静得叫人心生错觉,似乎要把我的魂魄引入另一个时空。至到看见远处闪着光,听见交织在一起声响,我的魂魄才不再游离与身体之外。
哲蚌寺的大门口已聚集了人流,灯光比路灯亮多了。有警察和武警维持秩序,管理人员大声喊着 旅游 人员出示身份证在治安亭前排队登记,其实是同信佛陀——释迦牟尼的汉族人。彼时我已在 *** 工作生活多年,是否也要归入游客,但 *** 的面孔是改变不了的。游客登记购门票才能进入哲蚌寺,掏钱的那一刻我有短暂的犹豫。哲蚌寺我和前女友购票参观过,记不得在强巴佛( *** 称弥勒佛)前是否许愿这段爱情开出并蒂莲。汉族人信佛是有功利心,向佛求今生及来生富贵。我问过藏族友人,他们是不会向佛求什么,只修善心,藏传佛教已经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认为向佛要富贵的人,不是真心信佛的。这样一想汉族人无论在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寺院购票参观,即交香火钱也就是正常的事了。
我没去过展佛台,但跟着藏族同胞走一定不会错。去展佛台的路不用穿寺庙区,过一小桥顺山边而行,离展佛台还有一些距离,不宽的路面已站满了人,须停下来等待。这时我才看了看周围的环境,路左手边是山坡, *** 着或大或小的磐石,微弱的光影结合观者的心境能想象成瑞兽或豺狼。右手边是一条沟壑,肯定不深,但黑暗中看不到底,隐藏着通往另一个去处的是路径。我所处的位置向前看得到队伍的头,向后看不到融入黑暗中的队尾。藏族人的诵经声不知倦怠地在这条路上有节奏流淌着,就象潺潺溪水。等待总显漫长,只要我们静心去耹听,就算解构不了经文,也能读懂时间的韵律。
淅淅沥沥掉雨点了,人群中撑起了几把孤单的雨伞。在 *** 多年感觉天明前的雨往往只一阵子,然而雨停得比我预想还要快,宛若女子在一捧玫瑰花前破涕而笑。天空有了黎明前的景象, *** 的火凤凰把厚厚的云熔化出一条条裂缝,一束束温暖的阳光从裂缝钻出来。沟壑那边的寺院响起了低沉的法号声,前面黄色伞盖领着,几十个喇嘛扛着白绸裹着的长长唐卡从晨光里缓缓而来,等待了几个小时,每个人脸上都尽情释放欢喜。藏族人的诵经声也更加洪亮,把天上大块的云朵都震碎了。扛唐卡的喇嘛步履慢得叫人心焦,仿佛肩上扛得不是彩缎的唐卡,而是一个世界。喇嘛蹬着台阶到达展佛台的顶上,在倾斜的展佛台上铺上白色绸缎,巨幅唐卡在绳索的牵引下缓缓展开,丰富的矿物质调制的艳丽色彩与晨光交织,幻化出一座缤纷的坛城。
人群绕着展佛台缓慢移动,藏族人从怀中掏出洁白哈达抛向唐卡,献给强巴佛,诵经声灌满了我的双耳,阻断了多余念想。人流虽然象蜗牛一样蠕动,但你不能停下也不可能停下,蜂拥的人会推着你挪动碎步。太阳露出了脸,也不想错过这盛大的场景,阳光,和雪片一样飞舞的洁白哈达的散射光,温暖了唐卡上的缤纷色彩,泛起一层彩色的光晕——这是虔诚信徒心、眼里的佛光。但这光晕却迷了我的眼,看不清未来佛祥和面容。
从小路下山,我远远回望展佛台。黑压压的人群象蚂蚁一样环绕着只能分辨色彩的唐卡,很象天真的儿童用五彩笔涂抹的画板。我心生感慨:是否所有人都修了善心!那我呢?我不能自问自答,笑了笑。昨晚我没睡踏实,又在人堆里站了好几个小时,真累了!忽然间松懈下来,困了!赶紧回去睡个回笼觉,说不定能梦见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讲一讲我的前世今生。
旅游的··· *** 旅游攻略来介绍一下吧
"建议去 *** 青年旅行社报团去,既可以起到导游的作用也可以帮你节省很多宰客方面的开支,还可以保驾护航,虽然 *** 很安全!
1,抗高原反应准备:从低山地区进藏,难免有一些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但并不是很可怕的。抗高,首先心理准备特别重要,注意:是特别重要!我们老师进藏前我们一直在鼓励她莫怕,要坚信自己不会有很大反应,我们一路嘱咐,一路鼓励,结果老师和女儿都没有任何反应,她们也是从青藏铁路进藏的,靠的是自信!千万别一路提心吊胆,有些高原疾病是心理错觉抑制抵抗力,使免疫力骤减,产生反应的错觉,最后真的就病变了!
2,行程: *** 旅游路线繁多,什么南线北线的,但那是旅行团自定的。到了 *** ,之一天先别急于开游,而是好好休息,可以选择就近的市区景点比如大昭寺、小昭寺、扎基寺……但不要选哲蚌寺等山地类景点,因为爬山属于剧烈运动,低山肺不会立即适应的。可推至适应期过后的行程安排。可以选择与上述景点较近的旅馆,比如类似巴郎学旅馆(非广告,纯属个人看好),旅馆有藏式建筑和藏式套间,价格适中,藏族服务员,服务态度特好,关键是交通方便,又处于 *** 市旧城区,下榻后可以步行也可以在旅馆门口 *** 力三轮车,价格一般到小昭寺、大昭寺5元以下,更好别让运客方看出是外地人!那样会提价的,全国景点宰客哪儿都有。扎基寺可以等601、602中巴,2元一人,上去就说到扎基寺停一下啊!如果打的10元,不用打表!哲蚌寺打的打表,一般20元以下,直接到山上。色拉寺,有中巴502、501;上述中巴可在小昭寺北面的林廓路等的到。布达拉宫可从旅馆往西打三轮儿或者步行,也可以坐302中巴。布达拉宫门票曾一度达到300元,现在更低可能100元,如果有藏族朋友,你们可卸下旅行包,尽量入乡随俗打扮成本地人,随他手提几元钱的酥油等供品,尽量不要庸俗地穿一目了然的旅行服,这样可以用几块钱就进入目的地,这叫化装旅行!节省近几百元!其他地区的行程到了 *** 再按照个人时间个人状况个人爱好去定。
3,切忌买东西和搭车的时候穿得一目了然是旅行者,那样只会是挨宰的招牌,对于要付款的对象尽量装成本地人,具体 *** :出行相机别太显眼,别背不必要的旅行包,可以换成手提包或者挎包,别戴太阳帽,尤其别戴那种日本鬼子帽般有披帘的防紫外帽。像平时在自己的城市那样穿着更好,如果能穿个低跟皮鞋或者高跟也可,尽量看起来不像旅行者你就挨宰得少。买东西的时候如果有本地朋友价格会骤减。
4,旅馆价格因生意而起伏,但标准间一般100元左右,也可以选择简易的便宜的。
5,在日喀则市打的,晚上八点前市区内一律5元,千万别多给!去扎寺坐三轮儿顶多4元,日喀则市物价相对全区要低!
8月 *** 有雪顿节,各地农民也相继会过望果节,是节日较集中、天气景色更好的季节,
藏族节日:雪顿节(中国传统节日)
雪顿节概述
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 *** 传统的雪顿节。在藏语中,“雪”是酸 *** 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 *** 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展佛节”。传统的雪顿节以展佛为序幕,以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等。
节日活动的中心在 *** 西郊的罗布林卡。这里从前是 *** 地方政教首领 *** 喇嘛的夏日园林。节日来临,罗布林卡以及周围的树林里,一夜之间便会涌现一座色彩鲜艳的帐篷城市,还形成几条热闹繁华的节日市街,几乎整个 *** 城都搬进了这片绿色天地,所有的人都在歌声舞蹈中过着野外生活,深沉热烈的歌声伴着高原特有的乐器在树影里传播,这是 *** 人最有活力的日子。
雪顿节起源
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那时雪顿节是一种纯宗教活动。民间相传,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条,最忌讳的是 *** 生害命。由于夏季天气变暖,草木滋长,百虫惊蛰,万物复苏,其间僧人外出活动难免踩 *** 生命,有违“不 *** 生”之戒律。因此,格鲁派的戒律中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喇嘛们只能在寺院待着,关门静静地修炼,称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开禁。待到解制开禁之日,僧人纷纷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为了犒劳僧人,备酿酸奶,为他们举行郊游野宴,并在欢庆会上表演藏戏。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
雪顿节历史
到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初,清朝皇帝册封了五世 *** 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和五世班禅罗桑益西,赐给金册、金印、这样 *** “政教合一”的制度得到加强。据记载,参加雪顿节演出活动的是扎西雪巴、迥巴、降嘎尔、香巴、觉木隆、塔仲、伦珠岗、郎则娃、宾顿巴、若捏嘎、希荣仲孜、贡布卓巴共十二个藏戏团体。因此这个有三百余年历史的民族传统节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藏戏节。
藏戏渗入到雪顿节的初期,是宗教活动和文娱活动相结合的开始,但范围仍局限在寺庙内。先是以哲蚌寺为活动中心,故人称为“哲蚌雪顿节”。五世 *** 从哲蚌寺移居布达拉宫后,每年六月三十日的雪顿节,也总是先在哲蚌寺内进行藏戏会演,第二天到布达拉宫为 *** 演出。十八世纪初罗布林卡建成后,成为 *** 夏宫,于是雪顿节的活动又从布达拉宫移至罗布林卡内,并开始允许市民群众入园观看藏戏。这以后,雪顿节的活动更加完整,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节日仪式。
在西 *** 主改革前,每年藏历六月二十九,各地藏剧团一早到布达拉宫向地方 *** 主管藏戏的“孜洽列空”报到,并进行简单的仪式表演。然后赶到罗布林卡向 *** 致意,当晚返回哲蚌寺。第二天(六月三十日)为哲蚌雪顿节,演出一天藏戏。七月一日,由 *** 、日喀贝、穷吉、雅隆、堆龙德庆、尼木等地的五个剧团,六个“扎西雪巴”戏班子,一个牦牛舞班子和一个“卓巴”舞即打鼓舞在罗布林卡联合演出。七月二日至五日,再由江孜,昂仁,南木林, *** 等四个地方剧团轮流各演一天广场戏,雪顿节五天中,噶厦 *** 放假,全体官员要集中到罗布林卡陪 *** 看戏,每天中午噶厦设宴招待全体官员,席间要吃酸 *** 。
1959年, *** 进行民主改革后,雪顿节的内容更加丰富。节日期间, *** 市附近的藏族人民三五成群,老少相携,背着各色包袱,手提青稞酒桶,涌入罗布林卡内。节日时,除本地 *** 藏戏剧团外,还有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戏剧团来到圣城 *** 切磋戏艺。人们除了观看藏戏外,还在树荫下搭起色彩斑斓的帐篷,在地上铺上卡垫、地毯、摆上果酒,菜肴等节日食品。有的边谈边饮,有的边舞边唱,许多文艺团体也来表演民族歌舞,以此助兴。商业部门把各种物资和节日食品运到罗布林卡内,摆摊设棚,供应游人。下午各家开始串幕作客,主人向客人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酒,在劝酒时,唱起不同曲调的酒歌,各帐篷内,相互敬酒,十分热闹。近年来,自治区各机关,单位将大型的文艺活动,学术讨论会,经验交流会安排在雪顿节期间,使雪顿节更显得意义重大。
雪顿节活动
雪顿节,是 *** 最隆重的节日,千千万万的佛教徒从全世界涌向 *** ,以最虔诚的心、一步一个顶礼膜拜,朝圣道至高无上的 *** 。佛教信徒们到山上去修行,修行完毕时家里的亲人带着酸奶到山上去迎接他们,在回家的路上人们吃酸奶、跳舞、唱歌。每年此时, *** 各地的藏戏主要流派会聚在 *** 罗布林卡连续几天进行表演和比赛,其场面热闹非凡。最隆重的晒佛仪式、最欢腾的藏戏表演,还有赛牦牛、歌舞表演,神秘的 *** 风情尽在眼下。
哲蚌寺晒佛
作为节日的序幕,哲蚌寺展佛是最令人瞩目的仪式。早上8点钟,哲蚌寺背后的半山腰上,在之一缕曙光的辉映下,伴着凝重、庄严的法号声,一幅500平方米的、用五彩丝绸织就的巨大释迦牟尼像徐徐展露出祥和的容颜……数万名信徒和深受感染的游客无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
哲蚌寺,是公元1416年由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四弟子降央曲结所建,占地25万平方米,是 *** 更大的佛教寺院,建筑群分4500平方米的措钦大殿、堆松拉康三世佛殿、四大扎仓(经学院)、甘丹颇章大殿等,因其白色外墙建筑依山而建,从远处看来像很大的米堆,而米堆在藏语称作哲蚌,这就是哲蚌寺名称的由来。
藏戏
藏戏演出为另一重头戏。从雪顿节的第二天开始,在罗布林卡、布达拉宫对面的龙王潭公园内,藏戏每天不停歇地从上午11点直唱到暮色降临。据说,因为时间有限,这已经是提取剧目中的精华部分,否则一出戏会唱上几天,表演者自得其乐,观赏者更是乐此不疲。
卡垫铺在草地上,亲朋好友闲适地围坐在一起,摆上一路背来的青稞酒、酥油茶,还有自己做的各种藏式点心,很多 *** 一边听着藏戏,一边摇着手中的转经筒,或是捻着佛珠。
藏戏的故事,有《诺萨法王》、《文成公主》等,其高亢动人的唱腔、抑扬顿挫的独白、神奇瑰丽的脸谱、古朴肃穆的服饰、优美动人的舞姿,历经600余年的洗练,藏戏散发着一种浑然天成、底蕴丰厚的独特魅力。
雪顿节意义
200年来, *** 出现了哲蚌雪顿、布达拉雪顿和罗布林卡雪顿并存的局面,其中以罗布林卡为中心。雪顿节是藏族的重要节日,是藏族文化传承绵延的具体表现形式,过好这一节日对发挥藏族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积极意义。
随着历史的演变,如今雪顿节已经成为集传统展佛、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盛会。
雪顿节内容
藏历六月二十九日,做一些“谐泼”,相当于现在的领导接见和开幕式,也就是各地区的藏戏团体来到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哲蚌寺。
藏历六月三十日,搞传统的“哲蚌雪顿”。这一天正是哲蚌寺举行浴佛节,要把几十丈高的锦缎绣绘佛像大唐卡,由几百个青壮年喇嘛一字长蛇阵地抬着,宗教乐队为其伴奏,抬到寺院西北边的陡斜的后山崖上铺挂起,让数以千万的僧俗群众来瞻仰礼拜。同时,这一天也是哲蚌寺维持政教活动正常秩序的铁棒喇嘛“格贵”每年换任的日子。
藏历七月一日,各团体相继到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规定的地方朝拜,跑演一遍“谐泼”仪式。
藏历七月二日,孜恰勒空和僧俗官员等在罗布林卡内选地搭起帐篷和围幔,摆放地毯、卡垫、食品和娱乐用具等,以准备看戏、玩乐和朝拜等活动用。这天开始由四大蓝面具派戏班轮流正式献演。
藏历七月三日至六日,规定由迥巴、江嘎尔、香巴、觉木隆这后期新派蓝面具四大团体,轮流在罗布林卡戏台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传统剧目整本戏,有《迥布顿月顿珠》、《诺桑王子》、《文成公主》、《白玛文巴》等。这几天,是雪顿节藏戏演出 *** 阶段。
藏历七月七日,扎西雪巴这一早期白面具派藏戏更大的团体,也在罗布林卡举行一天的演出活动。主要表演白面具派的开场仪式“甲鲁温巴”和结束仪式“扎西”,以表示雪顿节主要的活动圆满结束,欢庆祝福,祈赐吉祥。
藏历七月八日至十五日,各藏戏团体纷纷到 *** 各地区演出,称为“ *** 雪顿”。
藏历七月十六日以后,觉木隆可去 *** 城区林廓以外的地方演出,外地的个别藏戏团体也有被邀去城外郊区演出的,但是,一般都开始纷纷回本地区去。
藏历八月一日开始过“色拉恰季”节,即“色拉雪顿”。
2020年 *** 雪顿节是什么时候?
8月29号至9月4号。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 *** 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 *** 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 *** 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
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
扩展资料:
200年来, *** 出现了哲蚌雪顿、布达拉雪顿和罗布林卡雪顿并存的局面,其中以罗布林卡为中心。雪顿节是藏族的重要节日,是藏族文化传承绵延的具体表现形式,过好这一节日对发挥藏族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积极意义。
随着历史的演变,如今雪顿节已经成为集传统展佛、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盛会。纪念建桥先辈和七位能歌善舞的藏戏起源的姑娘。
雪顿节主要内容
雪顿节的主要内容:以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等。在藏语中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 *** 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
雪顿节的活动内容逐渐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所以也有人叫它藏戏节。这个节日不仅 *** 有,在日喀则叫“色木钦波”,时间要晚于 *** ,规模要小于 *** 。
雪顿节在十七世纪以前是一种纯宗教的节日活动,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规定,每年的藏历六月十五日至三十日为禁期,全藏大小寺院的僧尼不准外出活动,以免踏死小虫,他们在寺庙里要行三事:即长净,夏安居直到解制。到藏历七月一日开禁的日子,他们纷纷下山,这时农牧民要拿出准备好的酸 *** 敬献。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
拓展资料:
雪顿节是 *** 、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藏族人民的传统宗教节日,大都在藏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尽相同。
雪顿节从17世纪末期开始演出藏戏。 *** 喇嘛从布达拉官移居罗布林卡,雪顿节时藏戏班子来到罗布林卡演唱。届时, *** 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扶老携幼,提上酥油桶,带上酥油茶对来到罗布林卡在繁茂的树荫下,搭起色彩斑斓的帷幕。在花香草肥的绿茵上,铺上新卡垫、地毯,摆上果品佳肴,席地而坐,边饮边谈,载歌载舞,观看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来宾一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酒礼),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酒歌。欲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敬酒声、祝福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当晚霞染红天际时,人们才踏着暮色离开林卡。
200年来, *** 出现了哲蚌雪顿、布达拉雪顿和罗布林卡雪顿并存的局面,其中以罗布林卡为中心。雪顿节是藏族的重要节日,是藏族文化传承绵延的具体表现形式,过好这一节日对发挥藏族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积极意义。
随着历史的演变,如今雪顿节已经成为集传统展佛、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盛会。纪念建桥先辈和七位能歌善舞的藏戏起源的姑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